1. 简单百科
  2.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在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8年1月2日,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2021年2月21日,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同年2月25日,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国家乡村振兴局。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

乡村振兴,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影响着社会大局的稳定,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三农”新发展的根本保障。2022年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收官之年,在各地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下,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日益完善,农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背景

“三农”是国之根本,“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没有变,在新时期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重点和难度都在“三农”。加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落实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的问题导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中国乡村发展形势仍然滞后,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就此问题提出来的。乡村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一定的地位,乡村的富庶是盛世历史的重要标志。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对乡村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中国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人口总量庞大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目标。

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78年—1994年)

改革开放后,农村地区积极推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非农部门,实现了经济繁荣和资本积累,为乡村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农民建设新房,解决了住房面积短缺的问题,但房屋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耕地被占用等问题随之出现。

为规范农村房屋建设,中央成立乡村建设管理局,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1982年全国第二次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将乡村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规划,“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成立。并依据中央文件进行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截止到1986年底,全国有3.3万个小城镇和280万个村庄编制了初步规划。乡村建设逐步走上有规可循的道路,乡村规划的理论基础、方法、技术和标准也初现雏形。

探索阶段(1992年-2004年)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由此进一步加快。促使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的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大量流向城市,城乡发展不均衡,二元结构现象突出。为此,2003年10月党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统筹城乡发展”摆在国家全面发展战略构想中“五个统筹”的首位。为保障乡村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7年原建设部发布《1997村镇建设工作要点》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2年5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原建设部联合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随后,安徽省南部4个古村落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政府与学术界开始重视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相关的问题。2003年国家原建设部和文物局共同颁布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选办法》。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逐渐重视乡村建设工作,部分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开展,探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的可行路径。2003年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整治全省万个行政村,把其中千个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发展阶段(2005年-2011年)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时,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原建设部颁布的《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这次会议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

200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提出农村建设“三大部署”,成为乡村产业调整的新契机,各村镇积极发展旅游业,保护和利用村镇特色景观资源,推动乡村建设。当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取代了原《城市规划法》,乡村建设正式纳入法制体系内,有力地遏制了各地农村无序建设、违法建设的混乱现象。同年中央改原“建设部”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住建部颁布了村庄整治工作技术法规方面的国家标准,推动村庄整治工作深入展开。

这一阶段中国乡村建设迅速发展,全国范围内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及人居环境改善的乡村建设典范层出不穷。如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改善,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稳定阶段(2012年-2017年)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乡村建设从数量为重向质量为重发展。2013年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目的是保护农民利益,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乡村建设工作中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主要内容包括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和传统村落三大板块。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表明“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同年中央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美丽乡村建设仍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中央文件指引下,各地相关部门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2013年住建部开展了建设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并陆续公布了190个美丽宜居小镇,565个美丽宜居村庄。

2013年住建部对村庄整治规划的内容、要求、成果等作出了明确要求,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2014年国务院建立了农村人居环境统计和评价机制,此后住建部每年开展一次全国范围内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调查,举办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活动,2017年公布了村庄规划示范名单。为了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2017年住建部印发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对村庄用地类型进行详细规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加大力度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地域元素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同年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明确了“传统村落”的定义,将其与“古村落”的概念相区分。同年12月住建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为传统村落建立了认定体系,公布了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并陆续发布了第二、三、四批传统村落名录,共计4153个。

成熟阶段(2018年-至今)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明确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2018年底至2019年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强调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引导下,全国各地进一步有效落实,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使得农村垃圾、污水、面源污染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改变了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乡村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提升。

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战略概念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概括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产业定位

乡村产业是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乡村产业源于传统种养业和手工业,主要包括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等,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以及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特征,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

振兴路径

以科学布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结构。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构建县乡联动、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的格局。

以产业融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聚合力。发掘新功能新价值,培育融合主体、催生融合业态、搭建融合载体、建立融合机制,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健全绿色标准体系,培育提升产品品牌农业品牌,强化资源保护利用,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以创新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改变过去乡村产业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传统要素发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拓宽创新创业领域。

振兴要求

各地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要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

振兴举措

“钱”: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

“地”: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时候,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融合发展,更好地拓展乡村产业用地空间。

“人”: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的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现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目标时间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发展目标

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实施原则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八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实施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办了很多涉及民生的好事,解决了很多农民群众的难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实践充分表明,党的“三农”政策是对头的,农村工作的路子是对头的,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证。

实施意义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等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是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华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中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系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力量。

实施模式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对象、目标任务、主体、路径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一个地区难以复制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因此全国出现了包括村集体带动模式、村集体+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外部资金撬动模式在内的开发类型,精品民宿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传统文化复兴模式和特色电子商务模式在内的产业类型,三变模式和综合发展模式的运营类型等三大类型九大模式。

案例

开发类型篇
袁家村 “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以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基础,建设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结合传统民俗与现代创意发展文化产品,延长农副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创建出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平台为载体,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泰山村 “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郑州市南大学城龙湖镇泰山村,以泰山村村委会为开发主体成立村集体开发组织,引入千稼集项目共同建设。结合黄帝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以“林业立村、生态富村、旅游活村、文化强村”思路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利用紧靠郑州市区的区位优势和黄帝文化的品牌优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产业”方案将泰山村建设成特色旅游村。引进国内知名文旅品牌千稼集,通过文旅产业、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建设万亩农场,通过集中耕作,精细化管理,生产绿色有机杂粮蔬菜;发展新型养老产业;发展培训产业,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基地。独创千稼集与泰山村村民合作的经营模式: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为商户提供统一采购的食材,收入扣除食材的成本后双方五五分成,商户承担自己的人力、水电气成本,公司承担人力和推广费用。公司建立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商户成立了商户委员会,对中心的采购、配送进行监督,经营风险由公司承担。在泰山村经营的商户一店一品,不重复,避免恶性竞争。泰山村不完全依靠政府帮助,自力更生走出一条中国农村振兴的道路。

竹泉村 “外部资金撬动模式”

临沂市沂南县竹泉村风景区,于2007年,以青岛龙腾集团为开发主体,独资开发竹泉村,并投资1.56亿元进行整体建设。竹泉村在开发之初,秉承“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确定了建设新村,腾空古村的“一古一新”理念。利用村庄美景和沂蒙乡村文化,开发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特色文化村,梳理村庄品牌;深入推进标准化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营销宣传渠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地村民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与村民自主有机结合的整体运作模式 :青岛龙腾集团作为竹泉村投资开发的主体,决定了由市场主导的首要原则,开发、经营和管理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县、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选派专人专岗,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处理关系,解决制约因素。

产业类型篇
乌村 “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乌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国家5A级景区,由古镇联盟景区咨询公司规划、设计和管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管理。借鉴地中海俱乐部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理念,按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定位进行开发,强调在对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具有典型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传统生活氛围、适应现代人休闲度假的“乌托邦”。乌村定位为高端乡村旅游度假区,围绕江南农耕村落特点,导入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亲子、农耕活动等配套服务设施,布局精品农副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四大板块,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西栅历史街区联袂互补,成为乌镇目的地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乌村引入国际领先的一价全包套餐式体验模式,建成中国首个融“食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一站式的乡村休闲度假项目,依托景区优势资源,将全村封闭起来,通过高门票限制人流,游客只需一张门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务。

尹家峪 “田园综合体模式”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位于临沂市泉庄镇,以临沂城发集团为开发主体;读道文旅全程创意规划。规划以山水林田的优势,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尹家峪田园综合体建设成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是山东省集农旅融合、景田一体、产村联动的田园综合体。

尹家峪田园综合体用市场化思维运营整个项目,利用线上平台、线下实地、微信网站等多种推广方式,先后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头条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制作《感恩尹家峪》《走进尹家峪》《临沂·尹家峪田园综合体》等宣传片,将宣传推广贯穿始终;尹家峪田园综合体重视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坚持社企一体、村社共兴,用有机的标准生产高端农产品、用可追溯的手段控制质量、用管理企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营销市场,走出一条土地股权化、生产有机化、质量可追溯化、经营电子商务化、管理企业化、扶贫精准化和农旅一体化“七化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合掌村“传统文化复兴模式”

合掌村以自身为开发主体,进行文化传承的保护性开发,包含民居保护、民俗观光、民宿生态体验等完整的观光产业链。合掌村的文化包括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乡土文化。合掌村高度重视原生建筑的保护并制定出台严格开发规则,为保护自然环境与开发景观资源,村民自发成立了“白川乡合掌村集落自然保护协会”,规定村庄“建筑、土地、耕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不”原则。充分挖掘以祈求神祇保护、道路安全为题材的传统节日——“浊酒节”,成为吸引游客观赏的重要内容。除大型节日庆典外,村民们还组织当地传统的民俗音乐歌谣表演。同时,将传统手工插秧作为游客可以参与体验的项目进行开发。利用搬迁后空闲房屋实施“合掌民家园”项目,使之成为展现当地古老农业生产和生活用具的民俗博物馆

为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制定实施推动农副产品发展政策,涵盖的各类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等农业生产项目在旅游区中,既是农耕农事活动地又是旅游观光点。推进当地农副产品以及加工的健康食品与旅游直接挂钩,引导游客品尝新鲜农产品,进而购买有机农产品。因地制宜,就地消化农产品的销售方法,减少了运输及人力成本,使当地农民和游客双双收益。为满足游客留宿过夜、享受农家生活的需求,结合游客居住习惯,对合掌屋室内进行改装,形成建筑外形不变、内部现代化的精品民宿,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农具和乡土玩具,使游客在旅居中能感受农村生活。

三瓜公社“电商特色产业模式”

三瓜公社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2015年3月,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入安徽淮商集团,联合成立安徽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三瓜公社的联合开发主体。按照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理念,融入“互联网+三农”发展理念,构建集一、二、三产业与农旅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发展系统,推动三瓜村的全面振兴发展。在建设过程中保护乡村原有的田林农湖系统,对荒地、山地、林地进行修整保护,修复水系,把乡村田野打造成诗意栖居、宜游宜业的家园。

三瓜公社采用“企业+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电子商务村”三大主题定位,对民居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构建起“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平台销售,企业示范引领、农户全面参与,基地种植、景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三农”之路。以“互联网+三农”为实施路径,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旅、商旅、文旅“三旅结合”的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建设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三个特色村;围绕餐饮、民宿、旅游、电子商务等三产业态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农旅为主,引导电商小镇品牌化建设;以商旅为三瓜公社特色小镇的产业支撑;以文旅传承文化,塑造特色小镇,创建出三瓜公社电商特色模式

运营类型篇
舍烹村“三变模式”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发展示范区域,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舍烹村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舍烹村是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源地。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烹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农民变成合作社的股东;利用村庄的自身优势,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共同开发村庄资源;引进企业的同时,银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游公司支持8个村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采取合作社现金奖励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从事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设施。通过三变模式,舍烹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入外部企业、群众全面参与,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新道路,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中郝峪 “综合发展模式”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2013年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转变。将全村山林、土地、房屋、农田承包权等以经营权入股的形式成立公司,通过公司完善一、二、三产业机构框架,负责对全村所有经营性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并统一进行利益分配,同时,代表村集体和全体村民对外合作。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实施“公司+项目+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东、户户当老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发展。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发展乡村养生养老产业;村集体把村内60户180多间闲置房屋有偿收回,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外貌凸显山村风貌,内部注重现代舒适,用以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和高标准农业旅游产业。

中郝峪村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重点,推动农产品生产、餐饮、医疗、教育等服务有机整合。建设美丽乡村,着力于村容村貌整治、生态修复、特色挖掘以及合作社建设。同时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鼓励村民以土地、山林、资金、劳动力入股,创新出“公司运作+单体承包+全体村民入股”的运营模式

具体领域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产业振兴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

乡村人才振兴

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施所能、展才华、显身手,建设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乡村文化振兴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生态振兴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乡村组织振兴

建设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管理机构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成立于1986年5月16日,当时称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12月28日改用现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202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挂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摘下。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既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一个标志,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奔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防止返贫是当前国家乡村振兴局重要工作。

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负责牵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研究、重大事项协调、重大任务督促落实等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根据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组(党委)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负总责,并确保乡村振兴责任制层层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

市级党委和政府负责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发挥好以市带县作用。市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

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工作上。

乡镇党委和政府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任务,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健全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一村一策”加强精准指导服务,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抓好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落地、重点任务落实。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谋划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抓手,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组织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部署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经常性、制度化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原则上任期内走遍辖区所有自然村组。

村党组织统一领导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确定本村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并组织实施,具体落实各级各部门下达的各类政策、项目、资金等。及时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公布惠农政策落实、土地征收征用以及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等情况。

村党组织书记是本村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抓好具体任务落实,加强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帮扶力量沟通协调,经常性入户走访农民群众,原则上每年走遍或者联系本村所有农户,及时协调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成果

公共设施提档升级

中国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中国乡村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其中,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90%。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乡村基本实现农民院里院外干净美观,农民生活习惯整洁卫生,生活方式绿色环保。

精神文明扎实推进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大难题。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级政府的指导下,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提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广泛培育,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不断出现。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超过65%、文明乡镇占比超过80%。连续5年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累计认定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农民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治理体系稳步实施

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逐步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加快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比例达到95.6%。农村移风易俗进一步深化,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示范县

评价

农民如何看待乡村振兴

农民对乡村振兴的理解,脱胎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生命体验,朴素的理解能够折射出乡村发展中的短板,以及那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现实问题并非单一指向某一方面的振兴,而往往是整体性的,与五大振兴都密切相关。医疗问题排在农民最关心问题的第一位。第二大关切在于教育。

专家学者评价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难富起来的低收入群体是农民。没有乡村振兴,不可能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任务;没有农民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景亦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和走向共同富裕大局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认为,振兴乡村的产业、文化和生态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发挥乡村的特有功能,即巩固农业基础、守护青山绿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乡村振兴不能简单照搬城镇建设的路径。

国际社会评价

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认为,中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政府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多·雷加拉多认为,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乡村振兴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幸福感。

比利时前驻华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创始人帕特里克·奈斯表示: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既注重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注重建设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村民们真正过上了小康生活。

代表性人物

相关文件

重要著作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相关图书,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帮助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和社会各界更好地学习领会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有《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研究丛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十题》《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中国“三农”调查》《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研究丛书》以两大战略交汇期为基点,聚焦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两大战略衔接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丰富内涵、实现路径、实践探索、政策展望等,力求为更好理解和做好两大战略衔接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十题》围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情况、重要性和紧迫性、内涵要义、政策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对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

《走进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中国“三农”调查》以天津市西青区的王兰庄、天津市蓟州区的郭家沟村等具有代表性的8村1乡为样本,对这些乡村的近7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历程进行概括、提炼,总结出一条新时代条件下,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壮大农村新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振兴乡村之路。

《中国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针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基本内涵;乡村振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何种关系;如何结合各地的发展条件,确定战略任务,制定发展目标,选择发展路径与方式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十一个专题进行阐述,每个专题独立成篇,试图说清楚、讲明白,为基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精确找准突破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影视作品

专题片

为庆祝中国脱贫取得决定性胜利,全景呈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了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

电影

“2023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活动”自2023年3月启动策划,经过为期4个月的资格审查,共计42部影片进入初评、复评环节,共30位专家参与评审工作。最终从20部提名作品中推选出10部推荐作品:《白头小书记》《信义老爹》《二八时代》《申纪兰》《守望》《下一站:幸福》《要牛》《此生有约》《不是闹着玩的之欢乐喜剧村》《天地之间》在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第六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公益盛典上亮相。这10部影片以多元化的故事内容和主题立意,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成果和希望和乡村中各行各业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资料

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乡村振兴”用英语怎么说?.中国日报双语新闻-今日头条.2023-11-0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3-11-07

焦点访谈:乡村振兴启新程.中国青年网-今日头条.2023-11-08

(二十大受权发布)中共二十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简历.新华网.2023-11-15

> 新闻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15

“五个结合”激活乡村振兴的“党建动能”.人民网.2023-11-08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3-11-08

图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政府网.2023-11-27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27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2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政府网.2023-11-27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2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3-11-27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划重点来了!.中国日报中文网经济.2023-11-27

中国发布丨国家乡村振兴局挂牌 王正谱任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网-今日头条.2023-11-08

欢迎访问广西柳州柳南区人民政府网站!.广西柳州柳南区人民政府.2023-11-0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今日头条.2023-11-14

中国国家发改委: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今日头条.2023-11-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方针.人民网.2023-11-10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网.2023-11-27

【农业强国光明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提升和美乡村质量.光明网.2023-12-06

建设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发〈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11-27

大事记——我国环保机构沿革.中国改革信息库.2023-11-27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政府网.2023-11-27

一文读懂!我国乡村建设发展历程、成就、今后重点.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2023-11-15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统筹城乡为经济提供强劲动力.中国政府网.2023-11-27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国政府网.2023-11-2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11-27

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11-27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九讲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中国人大网.2023-11-27

建设部提出《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23-1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国人大网.2023-11-27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1-27

为了那个山清水秀的美丽约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回眸.人民网.2023-11-27

新华社受权发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国政府网.2023-11-27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人民网.2023-11-27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发布.新华网.2023-11-27

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jyta/gkzhudongjianyi/201811/20181116_238394.html.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11-27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今日头条.2023-11-27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27

V观|冯骥才:四千多个村落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今日头条.2023-11-2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国政府网.2023-11-27

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27

中央农办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27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中国政府网.2023-11-27

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11-10

【每日一习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央广网-今日头条.2023-11-08

国新办举行《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吹风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11-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时间表: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今日头条.2023-11-1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政府网.2023-11-08

共产党员网首页.共产党员网.2023-11-28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谱写“三农”工作新篇章.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11-28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政府网.2023-11-2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四个关键问题.人民网.2023-11-15

袁家村 “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泰山村 “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竹泉村 “外部资金撬动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竹泉村 “外部资金撬动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乌村 “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尹家峪 “田园综合体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三瓜公社 “电商特色产业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舍烹村”三变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中郝峪 “综合发展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1-28

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中国政府网.2023-11-15

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3-11-0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政府网.2023-11-14

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28

农民眼中的乡村振兴什么样?.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11-28

农民眼中的乡村振兴什么样?.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11-14

探寻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路.人民政协网.2023-11-28

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政府网.2023-11-14

陈庆堂获评中国农业“乡村振兴十大领袖人物”,多所晋江学校获晋江乡贤大手笔捐款.泉州商报-今日头条.2023-11-10

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洪湖的她入选全国名单!.今日头条.2023-11-10

最美人物|90后“小大姐”振兴乡村冲在前——记江苏“最美青年”徐瑶.今日头条.2023-11-10

砀山青年魏瑾瑾入选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拂晓新闻网.2023-11-28

关于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候选人公示.深圳市龙华区群团工作部.2023-11-28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名单公布 德州2人入选.德州市人民政府.2023-12-0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14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1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国政府网.2023-11-1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1-14

脱贫后怎么做?这几种书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今日头条.2023-11-10

“2023乡村振兴主题电影推荐活动”十部推荐影片 亮相第六届中国农民电影节公益盛典.中国电影报.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