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玉子
爱玉子(Ficus pumila var.awkeotsang(Makino)Corner),别名爱玉、草枳仔,草实子等,为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植物薜荔的变种,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常绿攀援大藤本,模式产地为台湾。该物种原产于台湾、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和江苏省等地均有栽培。爱玉子野生于森林中,适合种植于山地,具有耐贫瘠、抗干旱等特点。
爱玉子为雌雄异株植物,叶互生,有两型,幼叶纸质或薄革质,多为心形;成年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全缘。叶柄圆筒状,被毛。隐花果,果柄长卵形、长椭圆形、梨形或圆形等;鲜果初为绿色,表面散生白色斑点,成熟时为黄绿色,过熟时为紫红色,果长约7厘米。花期两季,春季花期5~6月;秋季花期9~12月。
爱玉子果可食,其种子外皮附着物可加工为爱玉冻,其味淡美可口,夏秋时节街头普遍售卖的爱玉冻就是指此物,为清凉之食品,属低热量饮品,热带著名饮料,味道清爽可口。爱玉子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
名称由来
爱玉子的模式标本在台湾嘉义县梅山乡生毛树所采得,1904年日本学者牧野(T. Makino)发表文章将爱玉子作为种级对待;1934年郑万钧教授依据陈诗于1934年采自浙江平阳的3564号标本为模式,发表椭果薜荔F. pumula var. ellipsoidea的变种名称,但一直没有引起分类学者的注意;Corner教授在1960年将其组合为薜荔的变种F. pumula var. awkeotsang,至此之后,国内外文献都使用F. pumula var. awkeotsang这一名称。
栽培历史
1980年,台湾地区的科研人员开始对爱玉子的立地栽培和野生驯化展开研究,1985年,爱玉子的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后来,爱玉子由于其作为低脂食品研发的重要资源受到很大关注。1996年爱玉子作为台湾名优特果树被成功引进福建省,后在南方地区广泛栽培。
形态特征
根
爱玉子的藤借其气生根攀附大树或岩壁上升。
叶
爱玉子叶互生,有两型,幼叶纸质或薄革质,尾部略尖,基部不对称,多为心形,长约1~2厘米,宽约1~2厘米,成年叶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全缘,长约6~15厘米,宽约3~6厘米,表面绿色有光泽,叶背为灰白色,密生茶褐色细微软毛,具三叶脉,叶脉突起;叶柄长1厘米,圆筒状,被毛,基部有二枚托叶。
花
爱玉子为雌雄异株植物,产生的隐头花序分为雌花序和雄花序,花序呈坛状封闭式。雌花序的花量多,分为雌花和退化花,雌花披针型,粉红色,花被分裂,雌花序近苞口处着生退化花,退化花没有生理功能,子房一室,呈椭圆形,花柱侧生,与柱头形成长鞭状。雄花序分雄花与花,雄花花序近苞口处着生雄花,雄花披针形,浅黄色,花被分裂,花药2室,雄蕊2枚,瘿花柱头喇叭状,花柱短,形成一个易于小峰寻找产卵点爬行的平面。
果
爱玉子的果为隐花果,被毛,雌雄果表面没有明显差别,果形为长倒卵形或者宽椭圆形,果柄短,长约1厘米,鲜果为绿色,表面散生白色斑点,后期慢慢变为黄绿色至深紫色,果长约7厘米。瘦果鲜重与干重差异很大。
物种分布
爱玉子原产于台湾(模式地,但多栽培)、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一带)、浙江省(乐清市、老雁山),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和江苏省等地均有栽培。在台湾分布于海拔800~2000米的高雄市、宜兰县、嘉义市、南投市、屏东市和台东县等地多雨湿润的天然林中。
生长习性
爱玉子野生于森林中,具有耐贫瘠、抗干旱等特点。爱玉子花期两季,春季花期5~6月;秋季花期9~12月。
爱玉子雌雄异株,花序为坛状封闭式隐头花序,主要依赖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Hill)Wieb.)传粉,薜荔榕小峰为其专一性共生的膜翅目(Hymenoptera)榕小蜂科(Agaonidae)昆虫。
薜荔榕小峰雌雄异型,雌蜂的成虫为黑色,其体型与传粉、钻入幼隐头花序、产卵等活动相适应;而雄蜂的成虫为棕褐色,成虫的体型与其打洞、终生生活在黑暗的花序内、交尾等活动相适应,小蜂的传粉寿命通常为1~2天。
共生的双方在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上契合度极高,彼此组成一对一的互惠伙伴,任何一方的消亡必将导致另一方的绝灭,爱玉子一定要靠薜荔榕小蜂的传粉才能结实,而薜荔榕小蜂则必须依赖爱玉子的瘿花作为繁殖后代的场所,方能获得种群的繁衍。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爱玉子的传粉蜂为薜荔榕小蜂。爱玉子成熟雄花序的雄花期和雌花序的雌花期不同期,雌花序的花释放的香气对传粉小蜂有吸引作用;小蜂通过爱玉子数百片总苞构成的特化花序孔道进行传粉,在花粉成熟,花药裂开,花粉撒出,苞口张开时,小蜂从虫瘿果内携带花粉飞出,进入雌花期花序中产卵或传粉;小蜂为爱玉子雌花序传粉后,雌花序可产生种子。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选择未经高温烘干的饱满新鲜的种子来播种育苗。将种子播在有营养土的圃地中,容器袋、塑料盆也可播种,播种后用沙壤土覆盖,并每天浇水以保持土壤湿度,待幼苗出土长便可种植。
扦插繁殖
幼枝插
剪取带有侧根、除去侧枝的一年生爱玉子的主条,用1-萘乙酸或吲哚-3-丁酸浸泡插条基部,浸泡过会需用清水冲洗,扦插枝条需保持湿润,按常规生长方向将其埋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扦插后续浇足够水来保持叶面和土壤的湿润。
成年枝扦插
从结果期的爱玉子中剪取无病虫害、叶片角质化高和带有未萌发芽的优良侧枝,用生根剂浸泡后清水冲洗,将其埋入疏松的腐殖土中,扦插后续浇足够水来保持叶面和土壤的湿润。
分株繁殖
为了尽快地获取带有虫樱果的爱玉子成树,可采用此繁殖方法。将爱玉子带有虫樱果的枝条进行高位压枝,促进其生根,待到生根成活之后,直接从其母树上分株定植、放蜂培育苗木。
栽培技术
栽培形式
爱玉子的栽培形式有依附林木栽培、石头式栽培、水泥柱栽培和棚架栽培,其中水泥柱栽培是最常用的形式。
选种
白背叶所结的爱玉果胶酸酶活性低,不能凝聚成胶,因此没有利用价值。由于雌雄果外表区别不明显,需把果剥开后才能分辨,所以在果实成熟期,要进行种株的考察,把果实晒干并且做制冻试验,优选凝聚力强的雌株果实作为种株。
定植
爱玉子幼苗成活后,选择背风、周围无打农药、水源供给足的果园,挖穴撒石灰铺稻草施肥,于每年1~4月定植,定植后需要将果园的土堆高,防止积水。
田间管理
爱玉子定植以后,幼苗生长快,需注意水肥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定时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避免幼苗缺水暴晒造成死苗;根据苗的大小,结合浇水,每间隔一周追施复合肥,后期苗大了以后可隔三个月沟施有机肥。为促进爱玉子的生殖生长,应将主藤爬柱与固定的工作做好,由于幼年枝生长速度极快,因此需要做好修剪,幼枝范围需小一下,避免影响后续施肥。此外还应该做好松土除草与病虫害防治工作。
采收与加工
采收
爱玉子的采果期一年有两次,第一期7~9月份,第二期10~12月份,雌白背叶采果需区分,雄株出蜂果需让其自然出蜂,不能采,雌株果实七八成熟即果色未红,果未软时需及时采收。瘦果采回后先削近果柄端果皮并投入水中,让果梗的乳汁溶于水中,之后将果实表皮削除,果实切半并将其曝晒于阳光下三、四天,干燥后的黄褐色瘦果需用塑料袋密封分装包装并放置于干燥阴凉处备用或出售。
加工
爱玉子加工为爱玉冻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用纱布袋装瘦果在纯净水中揉搓,待到出现胶状物后静置一段时间便可凝结成爱玉冻;第二种是采用家用果汁机或搅拌机,将纯净水与爱玉果种子按一定比例配制后搅拌,用纱布过滤后静置一段时间即成爱玉冻。
食用价值
爱玉子果可食,其种子外皮附着物可加工为爱玉冻,加糖调味,供食用,其味淡美可口,夏秋时节街头普遍售卖的爱玉冰就是指此物,为清凉之食品,属低热量饮品,是热带著名饮料。
物种对比
爱玉子与原变种薜荔的区别在于爱玉子生殖枝比较粗壮、榕果渐尖、脐部突起、表面斑点明显。
天然分布对比
爱玉子与薜荔的天然分布有所不同。薜荔分布广,天然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中国福建、台湾、四川省、海南省、湖南省、广东省等地均有天然分布。爱玉子天然分布极少,仅在台湾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发现其天然分布。
形态特征对比
爱玉子幼叶多为心形,而薜荔幼叶多为卵状心形;爱玉子在2~3年生时,长结果枝,叶片薄革质,多为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而薜荔在4~6年生时长结果枝,叶片为革质,多为长椭圆形,少有披针形。爱玉子一年两次花芽萌发期,薜荔的花芽萌发期一年只有一次;爱玉子隐花果在雌雄植株上无明显区别,表面散生白色斑点,薜荔隐花果在雌雄株上表现出较大差别,鲜果表面几乎没有或极少数散生白色斑点;薜荔的鲜果都比爱玉子的小而轻。
品质对比
爱玉子的瘦果鲜重与干重均远大于薜荔的瘦果鲜重与干重;薜荔与爱玉子两者的果胶含量相差很大。爱玉子的果胶酶活性远远高于薜荔的果胶酯酶活性。爱玉子瘦果商品价值高,柔韧性强、口感好,薜荔瘦果商品价值较低,口感略差。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1-18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1-18
爱玉子Ficuspumilavar.awkeotsang.植物智.2023-01-18
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植物智.2023-12-18
薜荔榕小蜂对薜荔和爱玉子雌花期榕果挥发物的行为反应.生态学报.2024-01-16
攀缘榕亚属的系统发育研究及亚属下匍茎榕复合群的物种划分.中国知网.2023-01-18
Ficus pumila.植物智.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