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骏祥

张骏祥

张骏祥(1910年12月27日-1996年11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作家。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后考入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1940年-1943年间主要创作导演话剧,如《小城故事》《边城故事》等。1946年编导个人首部电影《还乡日记》,与次年编导的《乘龙快婿》同属于讽刺喜剧电影。1950年导演革命题材电影《翠岗红旗》,该片获得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53年,担任抗战剧情鸡毛信》的编剧,该片于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是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1958年,编制“艺术性纪录片”《新安江上》。1965年,与赵拓合作编导历史传记电影《白求恩大夫》,是中国银幕上成功的人物传记之一。1956年发表《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1984年发表《用电影的手段完成的文学》。1996年11月14日于上海市逝世,享年86岁。1997年,关于他的文集《张骏祥文集》出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1927年-1939年)

张骏祥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留校任助教,主要研究西洋戏剧。后以优异的成绩得以公费求学于耶鲁大学,1939年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张骏祥师从亚历山大·狄英,被培养为“戏剧通才”。他逐渐了解并熟知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与百老汇戏剧电影的运行模式,这些都对他之后的戏剧电影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归国,回国后任教于四川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创作生涯

话剧创作

1940年2月创作五幕话剧本《小城故事》,以一个有空想而又不得不被自己命运支配的女人柳叶子为主角,写处在恋爱纠葛中的女人心理的。同年8月由上海剧艺社演出。

1941年5月创作并导演五幕话剧本《边城故事》,他借政府在边城用机器开采金矿的故事,写出了矿工们的生活,汉奸的破坏活动,和一个精明干练的专员怎样进行群众工作的故事。

同年10月导演《北京人》,这是以抗战前北京一个家庭的纠纷关系为题材,写出家人亲戚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倾轧,以及这些人的昏聩自私的行为,从而反映封建社会的腐烂死亡的情况,和这个没落阶层中一些具有善良灵魂的人物走向了新的生活的故事,剧作曹禺。

1943年7月创作四幕话剧本《万世师表》。描写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命运多、寄人篱下但仍然能够清贫自守,恪尽职守,收获了无数学生的尊敬与同情的故事。1944年1月 ,导演莎士比亚剧本《柔密欧与幽丽叶》,一个著名的宿命爱情悲剧。

1943年3月,创作三幕话剧本《山城故事》 ,以20世纪40年代中国恶性通货膨胀为背景,写现代知识分子于现实生活中碰壁转向投机事业,“以恶制恶”的心理扭曲。著名评论家李健吾评论此剧:“富有风趣的讽刺喜剧。”

1946年,创作《美国总统号》,是写由旧金山驶向中国的轮船——美国总统号特二等舱中的一群中国旅客的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的。这一群高等华人的丑态被描写的淋漓尽致。

电影创作

张骏祥的电影创作大致有着三个历史阶段:批判现实主义的讽刺喜剧(1945-1949)、革命现实主义的历史正剧(《1949-1977)、当代现实主义的失落(20世纪80年代)。他是研究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传统的发展和转型、经验和教训的极佳案例。

批判现实主义的讽刺喜剧

1946年编导讽刺喜剧电影《还乡日记》,署名袁俊。描写了因抗战而离开家乡上海市八年的老赵与小于,返乡后却发现各种荒诞现象,与原本憧憬的生活大相径庭的故事。在这部个人首部电影中,张骏祥有意地构建戏剧与电影之间的张力,开头与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楔子”的功能一般无二,内容又有着好莱坞“棍棒喜剧”与“视觉解释”的影子。

1947年编导《乘龙快婿》,中电二厂出品,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喜剧路数——“姊妹易嫁”,在这部电影中,张骏祥将上海市民文化结合至好莱坞早期喜剧电影叙事模式中,影片剧情紧凑,戏剧性十分突出。

1948年,导演《火葬》,描写了经营孟家酒店的小掌柜还是个不经人事的孩子,但却娶了一个貌美娘子,可娘子的心上人却是另一个同龄青年,最后酿成自焚的悲剧的故事。部分外景取摄于华北,整体风格平实淳朴。

1949年,担任《胜利重逢》的编剧,《胜利重逢》讲述了一个中国国民党俘虏变成了解放军战士的革命英雄耿海林的战斗与情感故事。

革命现实主义的历史正剧

1950年,导演革命历史正剧——《翠岗红旗》,一个农民江猛子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并与反动势力进行武装斗争,反映了苏区普通妇女向五儿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她抑制仇恨、思念中国工农红军、向往革命的内在感情。托洛普采夫评价其为“不落俗套”,于1951年获得了第六届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1953年,担任《鸡毛信》的编剧,描写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爱国儿童海娃,几经艰险,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影片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三等奖,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被誉为“新中国第一次塑造革命小英雄形象的儿童片”。

1954年,导演《淮上人家》。1956年,执导记录电影《春节大联欢》,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群英荟萃,梅兰芳、人民艺术家老舍等大师都出镜演出。1958年,编制“艺术性纪录片”《新安江上》。

1962年,与顾而已合作导演《燎原》,以刘少奇当年领导安源大罢工为背景,一个江西矿工在党的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以强烈明快的节奏,层层迭进的情节,表现了工人运动的磅礴气势。1965年,和赵拓合作编剧《白求恩大夫》,影片塑造的白求恩,可亲可爱,充满人情味,这部传记影片是银幕上优秀的人物传记之一。1977年,和孙永平合作导演“艺术性纪录片”——《大庆战歌》,以石油会战为背景、以铁人王进喜的事迹为素材的故事片。被称赞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当代现实主义的失落

1982年,导演《大泽龙蛇》,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西萍乡路矿工的武装斗争,着重描写在这场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易猛子英雄形象。影片为《燎原》的续集,用及其节省的镜头,就像观众暗示了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形象典型,结构浑然一体。

文学作品及理论

张骏祥著有戏剧论著——《导演术基础》,该书1983年于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主要撰写了有关导演理论的一系列论文,其中《喜剧的导演》与《笑剧的导演》是中国现代喜剧观念史上专论喜剧问题的规模最大的历史文献。该书不仅体现了戏剧研究与喜剧研究合流的总体趋势,而且也吸收了部分主观理论的精华部分。同时期著有《袁俊戏剧集》。

1956年,张骏祥在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座谈会上发言整理出《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从实践美学的角度言说中国电影,强调电影的电影性、民族性、群众性,重视电影的文学性。

1984年,发表《用电影表现手段完成的文学》, 是其“电影文学说”理论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强调了在电影创作中文学价值的重要性:其一,要重视影片思想内容,重视“剧场效果”;其二,重视典型形象的塑造;其三,电影创造要“兼容并包”,不应该盲目排斥叙述手段、抒情手段与“戏剧性”。

1985年,论文集《影事琐议》出版,提出要重视电影的艺术性研究,大力促进电影剧本创作,掌握电影业务,提高剧本质量解放思想勤学苦练等注重实践、有关电影创作的理论。

1995年,张骏祥与程季华共同编写《中国电影大辞典》,是一部用词条形式详细记载自1937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历史和现状的大型工具书。既富有工具性,又蕴含着浓厚的历史价值。

1997年,《张骏祥文集》出版,相当完备地汇集了其生平的话剧和电影剧本创作,以及各类理论文字,人生体悟、艺术观照和社会观察都包含其中。

张骏祥在新时期提出要重视电影的文学性的观点,推动并实现了80年代电影创作以及电影理论的繁荣。

个人生活

1951年9月,新中国政府派出大型文化代表团访问印度及缅甸,该团阵容聚齐名家大拿,张骏祥与团中唯一一名女性,“中国之莺”——周小燕在访问期间缔结情缘。

1952年5月5日,二人喜结连理,步入婚姻殿堂。当时同团的吴作人将两人骑大象的“双象图”作为结婚贺礼。

1954年,张骏祥的女儿张文出生,1956年儿子张本出生。改革开放后张文张本在美国留学生活。

1996年11月14日,张骏祥先生逝世,安葬于上海福寿园。2016年3月4日凌晨,周小燕去世,10日下午亦被安葬于上海福寿园。二人携手相伴40多个春秋,就连墓碑上都镌刻着“定情之物”——大象。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戏剧、话剧作品

文学、理论作品

社会活动

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创立,张骏祥担任校长。该校于1963年停办,曾为新中国电影事业以及文艺单位提供骨干人才。

张骏祥长期担任上海市电影局的局长,编导电影数量颇多,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风格平实,对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上海优秀影片的出产有着极大的贡献。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历任中央电影局上海制片厂导演、艺术副主任,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副厂长,上海电影局局长,上海剧协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影协上海分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委员。文革后高龄出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对拨乱反正,推动新时期电影的高潮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张骏祥一生身兼多职,但在导演、剧作、理论等方面仍然颇有建树,是“十全武功”的特殊人才,(艾青评,艾青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副会长)在上海市从事电影工作半个世纪,对当时上海的文化艺术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张骏祥传》,吕晓明著,“中国电影名家”丛书)

他率先投身军旅,体验生活,用果断的行动表示他迎接新生活的决心。从此毕生尽于人民电影事业,编剧,导演,理论,批评,电影教育,行政领导,集于一身。(柯灵评,柯灵先生是中国电影评论家、理论家、剧作家)

参考资料

记一代名家张骏祥:这样一张耶鲁文凭.清华校友总会.2023-04-23

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DMCC).2023-02-28

鸡毛信 (1954)获奖.电影网.2023-02-28

白求恩大夫 (1965).电影网.2023-02-28

电影人物 | 机智鸡毛信,经典白求恩——张骏祥.搜狐网.2024-03-04

火葬 (1948) 6 .7.电影网.2023-03-02

春节大联欢 (1956).电影网.2023-03-02

电影才子张骏祥.中华数字书苑.2023-04-13

周小燕葬礼弥漫咖啡香,曾笑称可评选“年纪最长时尚老太太”.澎湃新闻.2023-03-02

大泽龙蛇 (1982).电影网.2023-02-28

张骏祥上海电影局局长.人文纪念馆.2023-03-04

中国作家网 张骏祥社会活动.中国作家网.202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