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樱子

金樱子

金樱子(学名:Rosa laevigata Michx.),别名白玉带、糖罐子、刺榆子、三叶勒等,为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a L.)植物。金樱子原产于中国、越南,引种于日本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各国和地区。喜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

金樱子属常绿攀缘灌木。茎红褐色,有倒钩状皮刺和刺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有棕色腺点及细刺:托叶条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叶片圆状卵形,边缘有锐尖锯齿,两面无毛,上面有光泽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粗壮,与萼筒均密被刺毛;萼片先端有时扩大成叶状,被腺毛;花冠白色;雄蕊多数,有毛,比雄蕊短很多。果梨形、倒卵形,稀近球形,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萼片宿存。花期4~6月,果期7~11月。

金樱子是一种常用中药,其花、叶、根、果实均可入药。《本草纲目》中有记载:金樱子性平,味甘,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敛汗止带的功效。”同时金樱子可以食用,味酸涩,可将果壳煎熬为糖汁备用;还可将其用于制果酱、蜜饯和罐头以及酿酒。它的根皮含单宁可制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它的果实风味独特,营养极为丰富,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果汁饮品原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将金樱子归入保健品。

历史记载

金樱子最早载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林向里子名金樱子,与此同名而已,医方中亦用林檎子者。”但此时的“金樱子”实际上是“林檎”“向里子”的同名异物。五代十国蜀本草》记载:“形似榅桲而小”,认为金樱子果实外形像(Cydonia oblonga)。宋代《开宝本草》记载:“色黄有刺,花白。”这与金樱子花瓣白色,果实梨形,倒卵形,将要成熟时黄色的特征一致。《本草图经》记载:“丛生郊野中,大类野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红色,形似小石榴。”这与金樱子为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具皮刺,花期4~6月;果期9~10月的特征一致。《履巉岩本草》所绘亦符合现代金樱子小枝疏具皮刺,3出复叶的特征。元代《本草元命苞》记载:“丛生郊野中,类蔷薇,有刺。如榅桲而小,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又若小石榴。”明清时期对金樱子的形态描述更加细致,李时珍谓:“山林间甚多,花最白腻。其实大如指头,状如石榴而长,其核细而有白毛,如菅实之核而味甚涩。”综上所述,历代本草与古籍文献记载的金樱子及其别名的形态特征与现代金樱子性状基本一致,确定金樱子原产于中国,且历史悠久。

形态特征

金樱子属常绿攀援灌木

金樱子植株高达5米。小枝敝生扁平弯皮剌,无毛,幼时被腺毛,老时渐脱落。

小叶革质,通常3,稀5,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倒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6厘米,宽1.2~3.5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稀尾状渐尖,边缘有锐锯齿,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黄绿色,幼时沿中肋有腺毛,老时逐渐脱落无毛;小叶柄和叶轴有皮刺和腺毛;托叶离生或基部与叶柄合生,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齿尖有腺体,早落。

花单生叶腋,径5~7厘米;花梗长1.8~2.5(3)厘米,花梗和萼筒密被腺毛;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叶状,边缘羽状浅裂或全缘,常有刺毛和腺毛,内面密被柔毛,比花瓣稍短;花冠白色,芳香,花瓣5;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心皮多数,花柱离生,有毛,比雄蕊短;花托壁厚1~2毫米,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

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蔷薇果梨形或倒卵圆形,黄红色,味甜,稀近球形,熟后紫褐色,密被刺毛,果柄长约3厘米,萼片宿存。

物种分布

地理分布

金樱子原产于中国、越南;引种于日本欧洲、美洲和东南亚等各国和地区。金樱子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皆有产出,《江西通志》《福建通志》《陕西通志》和《云南通志》都有金樱子的记载。《药物出产辨》云:“金樱子,各省均有,以广东清远至北江一带有出。”现分布于中国陕西、安徽、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福建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省区,在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也有分布。

生境分布

金樱子生于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海拔200~1600米。

生长习性

金樱子树势强健、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耐阴、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好,在中性偏酸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多野生于山崖石隙以及阳坡灌丛等处,凡低洼、积水、土质黏重的阴湿地和盐碱地不宜种植,金樱子怕涝,积水时间稍长,枝干下部的叶片极易黄落,严重水涝会使整个植株死亡。金樱子生长发育的最佳温度为白天18℃~25℃,夜间12℃~15℃。当气温超过30℃时,进入半休眠状态;冬季气温低于5℃时,即进入休眠状态。花期4~6月;果期9~10月。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金樱子的生长能力非常强,几乎可以在任何土壤上正常生长,但是随着人工种植越来越广,在选地时应该要选择地势较好,排灌良好,土质疏松深厚的土壤上。选好苗圃地后,深翻土壤,施足基肥,整平耙细后,作成1.3m宽的四周开好排水沟,以防积水。同时消灭土壤中的病菌,防止对金樱子产生危害。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9~10月份,果实呈黄红色,待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出种子,晾干后随即播种。也可将种子混合3份于净河沙贮藏,第2年3~4月份筛出种子进行条播。

扦插繁殖

金樱子繁殖一般选用插育苗法,分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在春冬两季扦插,可春插2~3月和冬插10~11月,冬季采用全封闭保湿扦插法,选取当年生长发育健壮径粗0.5~0.8厘米完全木质化,无病虫害的硬枝截,成苗率较高。扦插时,先在整好的苗床上按照一定株行距打孔,将插条插入孔内,有1个芽露出土面即可。插后浇透水,并经常喷水。4月中下旬拆棚,进行除草及肥水管理,培育1~2年后,便可出圃定植。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在10~12月或2月下旬至3月萌芽前进行,将金樱子的整个株丛挖出,把母体根旁边分出来的小枝排列,每个分株保留2~3个枝条。栽到另一个基质上,栽前每穴施入腐熟农家肥,栽后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金樱子定植后1~3年,行间可以间种矮秆作物,既有利于中耕除草,又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于每年的春、夏、秋季各中耕除草施肥1次;第4年至郁闭前每年于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郁闭后,停止中耕,但每年还要施肥1~2次。定植后,每年冬季剪除枯枝、徒长枝和病虫枝等不利生长的枝条,促进多发新枝,多开花结果。

同时金樱子是一种喜欢温暖和阳光照射的植物,特别是阴天较多的时候要加强阳光的照射,夏季也要有60%~70%的光度。金樱子性喜温暖,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株的花后坐果率高。但是,金樱子夏季怕高温,此时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金樱子还怕涝,雨季要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若遇干旱,要及时灌溉保苗。

采收加工

在9~10月当果皮变为黄红色时及时采收。采收回来后,薄薄地摊放在晒场上晒半个小时,用木板搓除毛刺,或放入竹篓内削除毛刺,再晒干即可。

病虫害防治

金樱子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其次为黑斑病;主要虫害为蔷薇自轮、蚜虫和红蜘蛛。有可能会导致田间所有金樱子植株都染病致死,所以我们要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消毒,清理田间落叶落果。了解好金樱子具体有什么常见的病虫害,做好所有病虫害的准备工作。发生病害时可喷洒波尔多液、扑海因液或代森锰锌液等药剂;发生虫害时,可在虫害的高发期,喷洒相关的药剂或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

用途

医学药用

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病、久泻久痢,具有滋补益气的保健功效。根、叶、果均入药,根有活血散、祛风除湿、解毒收敛及杀虫等功效;叶外用治疮、烧烫伤;果能止腹泻并对流感病毒科有抑制作用。

工业原料

金樱子根皮含单宁可制栲胶,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时它的果实风味独特,营养极为丰富,可将其用于制果酱、蜜饯和罐头以及酿酒。同时具有多种药理功能和保健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果汁饮品原料,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食用营养

金樱子可以食用,味酸涩,可将果壳煎熬为糖汁备用,同时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含有维生素cDL-苹果酸柠檬酸、质、糖分,树脂、皂苷等。其中糖类含量高达61.2%;皂的含量也达到16.78%。

相关变种

金樱子有1个变种:重瓣金樱子(学名:R. laevigata Michx. f. semiplena Yu et Ku in Bull. Bot. Res),本变种花为半重瓣,直径5-9厘米。产中国江西(浮梁县)。生向阳山地。

相关研究

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金樱子中黄酮类物质多糖、皂、儿茶素等有效化学成分所具有抗炎、抗菌、抑脂、健肾、护肝、免疫等诸多特殊功效,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金樱子所含鞣酸软膏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及钩端螺旋体属等作用;其煎液对多种流感病毒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金樱子所含的多糖作为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指标,具有调节免疫、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功效,对药物性肝损伤小鼠血脂代谢、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修正作用,并与化疗药物阿霉素合用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金樱子可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又能使肠黏膜收缩,分泌减少而止泻,对心脏和肝脏有保护作用。

参考资料

Rosa laevigata Michx..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05-07

Rosa laevigata Michx..powo.2023-05-07

金樱子.植物智.2023-03-05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重庆医科大学 清华教育在线.2023-03-11

金樱子.植物智.2023-03-04

金樱子的繁殖方式 金樱子的种植方法.农村致富经.2023-03-04

金樱子.植物智.2023-03-04

金樱子的种植技术.黔农网.202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