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宣中兴
昭宣中兴指的是和汉宣帝时代(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9年)出现的治世局面。此时的西汉处于恢复性稳定及发展阶段。汉刘彻末年,由于长时期的攻打匈奴以及严刑峻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死后,昭帝、宣帝相继当政,西汉历史进入昭宣时期。这一时期,统治集团主要采取了轻徭薄赋、重视吏治、平理刑狱等政策和措施。使一度动荡的西汉王朝又稳定下来,史称“昭宣中兴”。
背景
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封建皇朝的鼎盛局面,而这一时期又存在着严重的弊政和社会问题。武帝执法苛严,大量重用酷吏摧抑豪强势力,但是酷吏治狱广为株连,严刑逼供,受牵连者被逼辗转诬告,致使许多无辜百姓受害。武帝连年对外征伐,将盐铁经营权收归政府,颁布算缗告缗令,使农民无法承受繁重的兵役徭役和赋税剥削,四处流亡,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长期战争和兴修水利耗费了大量钱财,武帝迷信鬼神,自元狩元年至后元二年(公元前122—前87年),外出祠神、巡行、封禅共二十九次,加上武帝在其他方面大肆挥霍,造成了国库空虚。于是武帝下令,犯罪可以出钱赎罪,将粮食输送到边境可以授官,结果更使贪污贿赂公行。
这些弊政引起社会动荡,武帝末期农民暴动接连发生。为了稳定海内虚耗、社会动荡的局面,武帝晚年颁布了著名的轮台诏,宣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表示发展生产,与民休息。刘彻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向天下宣告富民政策的推行,又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武帝政策的转变使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昭、宣时期即继续沿着这条罢兵力农的路线走下去,因而出现了“中兴”局面。
霍光专政
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卒,昭帝继位,年仅八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遗诏辅刘弗陵,昭帝在位十三年,大权都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卫青、霍去病、皇后卫子夫的势力都为霍光的仕途打下了基础,汉武帝欣赏霍光的才能和小心谨慎的性格,且巫蛊之祸后霍光的势力有所削弱,不易对皇权产生威胁,故汉刘彻希望霍光能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辅助汉昭帝。
在霍光辅政的过程中,其主要举措是对汉武帝施政方略的继承。由于汉武帝在位时长年征战,海内消耗很大,霍光掌权初期后对内施行与民休息的的温柔政策,对外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取消在外的庞大驻军,取而代之的是和亲政策节省了大量的财力,这段时期加上后来的汉宣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得到了回升,汉朝国力上升后霍光转变态度,开始采取行动主动打击匈奴,霍光执政期间边境相对稳定,为汉王朝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另外,霍光在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鄂邑长公主、燕王刘旦与左将军上官桀、桀子骠骑将军上官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企图谋反的事件中,采取果断手段诛灭了上官桀、桑弘羊两家的势力,平定谋反之乱,维护了王朝的稳定。其辅政后期重点采取的注重农业发展、减免租税、实行大赦、举行盐铁之议、削弱相权等措施,也改变了刘彻后期百废待兴的局面,促使了昭宣中兴的到来。中原地区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钱穆在《秦汉史》中提到“该民间生计之复苏,皆自昭宣时得其转机”,从侧面肯定了霍光辅政的功绩。
宣帝继位
汉宣帝登位时,年已十八,大将军霍光向宣帝叩请还政于君,宣帝谦让再三,仍委霍光以大任。当时朝政,诸事先告知霍光,然后奏御天子,霍光每次朝见,宣帝“虚己敛容”,以示礼貌,但霍光随侍,宣帝内心恐惧。直到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才开始亲政。因思念霍光的功德,委任霍光侄孙乐平侯霍山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霍氏被告谋反,霍氏以其党羽按律伏诛,皇后霍氏被废。
汉宣帝时期是西汉盛世的继续,实行武帝末年以来罢兵力农、“思富养民”的政策。汉宣帝于本始元年至神爵四年(公元前73—前58年),曾七次下诏征召人材。又先后诏令安置流民、减免农业税、减低盐价和赈济灾民,还一再派遣使者或丞相、御史的属官,到各地查处执法不公、擅兴徭赋、出入人罪的不法官吏,考查地方官治绩。宣帝出身微贱,遭受过许多磨难,因此在位期间特别注重吏治的整顿。
宣帝时期继续实行武帝的治国政策,视“霸王道杂之”为必须遵行的“汉家制度”,宣帝表面上尊奉儒家,而内心里所真正重视的是王霸道杂用,这是自武帝以来统治集团尚法尊儒政策的一种总结。而刘奭继位后并不按这套“汉家制度”行事,只用儒术治国,西汉皇朝也就从此走向了下坡路。
宣帝为了打击霍氏集团,任用外戚。末期贪图奢侈逸乐,任用宦官掌握宫中大权,初年鼓励直言谏议的做法也至此也不见,重用外戚和宦官必然造成邪恶势力上升,正直人材受到排挤迫害,宣帝时期政局上所出现的弊病预示西汉盛世至此接近了尾声。
主要政策
政治方面
重视吏治
为了保证政令的贯彻,昭、宣时期,对吏治十分重视。霍光辅政,竭力恢复汉初的传统政策,宣帝时也尽力改革弊政,澄清吏治,重视地方官史的选举,补刺史、守、相,必由大臣推举,他亲自召见,询问治安之术。 其政清者给予褒奖。如频川知府黄霸, “养视寡,赠助贫穷”, 于是下语褒奖为“贤人君子”,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公卿大臣多从有政绩的地方官中选拔,北海太守朱邑“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整治贪腐
大司农田延年拥立宣帝有功被封为阳城侯,但因修建昭帝墓时贪污账款而被告发,拟以重罚,田延年畏罪自杀。任用地方官时,汉宣帝任用了一批循吏去治理地方,从而改变了吏治苛严和破坏的现象。
宣帝下诏对二千石以上官员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并通过上计制度对郡国守相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如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胶东半岛相王成因政绩突出被宣帝下诏褒奖,提升其俸禄为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
平理刑狱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昭帝于始元四年(前83年),颁布特赦令,“辞讼在后二年前,皆勿听治”。宣帝亲政后,进一步废除了刘彻时的许多酷法,地节四年(前66年),诏减“首匿法”,宣布凡儿子为首藏匿犯罪的父母,妻子藏匿犯罪的丈夫,孙子藏匿犯罪的祖父母,都可以不问罪,并设置了廷尉平一官,专助廷尉决疑案、平冤狱,把治狱的好坏作为考核官吏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济方面
减免赋税
汉武帝末年,民穷财尽,封建经济源临崩溃。昭、宣二帝时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立本于农,七次颁布了减鱼田租、口赋及其他杂税的诏令,六次颁布赈贷种、食和“勿收责(债)”的诏令。凡遇郡国遭受地震、水旱之灾,当年租赋徭役皆免,减少农民破产、流亡。昭帝时还颁布了“令民得以律占租”的法令,废除了律外苛税。
减轻徭役
宣帝时还下令“勿行苛政”,减盐价,禁止官吏“擅兴徭役”,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天下发生大的旱情,宣帝下令三辅区内的贫困户,皆免其租税徭役,到第二年为止。五凤三年(公元前54年)匈奴单于称臣,派遣谷蠡王入侍汉廷,由于边塞不受侵扰,下诏减少边疆戍卒百分之二十。
盐铁会议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召集了各郡国所举贤良文学反映民间疾苦,议论盐铁。贤良文学在大将军霍光、丞相田千秋的支持下,主张罢去盐铁官营及酒的专卖,指出武帝时期律令繁苛,罪名无数,使百姓难以自保,会议结果是罢去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
设立常平仓
五凤四年(公前53年),时任大司农中丞主张建立官办粮仓储粮,奏请在边郡普遍设置常平仓,粮价低迷的时候高价购入,在灾荒年份粮价高涨的时候低价卖出,平抑粮价于民便利,同时亦可解决漕运带来的徭役负担。
设置劝农使
昭宣时期,“以农桑为本”,对发展农业生产,比较重视。汉宣帝设置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在汉宣帝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
假民公田
宣帝即位后,先后三次诏令超大豪强迁往平陵、杜陵等地,并将他们的土地或充公,或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宣帝曾四次下诏“假民公田”,借国家土地给贫民耕种,减轻农民负担。
外交方面
刘弗陵时匈奴多次侵犯边界,又西侵乌孙,乌孙昆弥王及嫁乌孙王的汉公主通过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向朝廷上书,说乌孙王希望朝廷派遣精兵攻打匈奴,出兵以救公主。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朝廷派范明友、赵充国等五将军领兵十五万,并派校尉常惠持符节指挥乌孙兵,共击匈奴,杀伤俘虏甚众。此后匈奴三次连续发生天灾、饥荒,周围的丁零、乌桓、乌孙又分别从北、东、西三路进攻,使匈奴的力量更为衰弱。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后,匈奴内部分裂,日逐王归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南匈奴挛鞮稽侯狦降汉,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重新统一了匈奴。
文化方面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诏令群儒出讲《五经》的异同,由太子太傅萧望之等进行归纳综合,然后宣帝亲自进行审定,设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
影响
昭宣时期上述政治、经济政策的推行,实现了日渐衰微的西汉王朝的再次复兴,政治清明,法律得以执行,边境稳定安宁,周边蛮夷归服,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政治方面
缓和了社会矛盾。由于武帝时期实行酷法,导致官员百姓人人自危,起义盛行,昭宣时期废除了武帝时的诸多酷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皇权统治。重视吏治,出现了一大批“良吏”,这些循吏良吏执法公平,恩威并施,其统治显得“合人心”,使百姓安居乐业。
经济方面
缓和了经济矛盾,推进了经济恢复发展。汉宣帝时期的假民公田,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使无地或少地的贫民,尽可能地摆脱了豪强的控制,避免了极端贫富分化现象,在客观上对当时的经济恢复发展起到了正面作用。
常平仓的设立有利于平抑粮价,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在特定时期确实筹集到了数量可观的粮食,支持了西汉抵御匈奴的战争,自汉宣帝设立常平仓之后,中国历史的多个朝代都设置常平仓,以满足战争和灾荒时期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对后世农业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制度建立有重要影响。
外交方面
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刘奭将宫人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结束了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恢复了旧日的和平关系,自此北方边境出现了六十年的安宁局面。
评价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说到汉宣帝治理国家,对内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使官员各自发挥所长,百姓安居乐业,对外使匈奴俯首,“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德殷宗、周宣矣。”
学者白寿彝认为宣帝时期保持了西汉朝廷的盛世,民族关系也得到发展,导致北方边境长期的安宁。但是宣帝晚期政局上所出现的弊病也已预示西汉盛世至此接近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