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中国南开区,其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长687米,是以中式传统风格商业建筑群及妈祖文化为特色,体现天津传统及民俗文化的商业文化街。2011年,天津古文化街被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其范围东至张自忠路、南至水阁大街、西至东马路、北至通北路,面积0.181平方千米。
天津古文化街起源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地处三岔口一带的古文化街因漕运经济和妈祖文化形成了聚集地,而后发展成为宫南、宫北大街。至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修成古文化街,并于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古文化街是天津市城市发祥地之一,街区内有天后宫、玉皇阁、严复故居等人文景点,以及曲艺、年画、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以“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为特色,其仿明清风格的砖木结构两层建筑,让整条街道一直延续着古朴、典雅的风貌。
1991年,天津古文化街被选为天津市十大景观之一。2005年,天津古文化街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评定为“中国特色商业街”。2007年5月,津门故里(津门故里)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命名
在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市设卫之前,地处三岔口一带的古文化街因漕运经济的发展和妈祖文化的传播逐渐成为文化、宗教和商贸的聚集地,明清两代随着店铺、集市的兴盛,又逐步发展成为宫南、宫北大街。至1985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修成古文化街,并于1989年更名为古文化街。
历史沿革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市发祥地之一,代表了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金朝在古文化街一带设“直沽寨”,到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又在原地设“海津镇”,元代海运兴盛,于是,在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下令“作天妃宫于海津镇”。天妃宫建成后,南来北往的渔翁船夫纷纷前来祈求平安,船只在此聚集,大批人员和南货的到来商品在此交换,随着集市繁盛的新局面出现“宫前集”应运而生。
明清两代“漕运”不断,对海神的崇奉不衰,“宫前集”始终是一个百物云集、人民生息繁衍的场所。而庙前也逐渐形成了街道,店铺、集市,陆续得以发展,并逐渐形成宫南、宫北集市,而后发展成为宫南、宫北大街。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因“天妃宫”供奉的海神娘娘被晋封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于是在康熙年间后“天妃宫”改称“天后宫”。至清乾隆末年,画家江萱所绘《潞河督运图卷》中有一段画,就断续画出了宫南大街、宫北大街的街景,呈现出烧锅店、钱号、海味店、药铺、布店、米面铺、客栈等繁荣景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天津市被开辟成商埠,经济重心逐渐向东南转移致使“宫前集”大型店铺越来越少从而开始衰落,逐渐转变成摊贩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天后宫”沿街的小店,有的合营他迁,有的转为工厂车间,大部分变成临街住户。“天后宫”的大殿,也一度成为厂房和民居。1985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修成古文化街,同时修复“天后宫”,改造工程于同年5月17日动工,12月17日竣工,1986年1月1日天津古文化街建成开业。2007年,津门故里()经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东北隅东门外,西岸,北起老铁桥大街(宫北大街),南至水阁大街(宫南大街),长687米,宽5米。天津古文化街及其所在的区域被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后,其范围东至、南至水阁大街、西至东马路、北至通北路,面积0.181平方千米。
气候
天津古文化街所在的南开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高湿重,秋季天高云淡,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2.3℃。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4-6℃,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在26℃以上。年气温差为30-32℃。全年平均降水量为558-697毫米,降水日数为64-73天,且多集中在7、8月份。风向受季风环境的支配,夏季主要受亚热带高压影响,多偏东南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多偏西北风;春秋两季盛行西南风。
街区布局
天津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天后宫广场为核心,以天后宫、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为主轴,以袜子胡同、大狮子胡同等东西向街巷为主要街巷构成鱼骨状空间格局。在发展过程中向海河、京杭大运河、老城厢延伸,街区在历史上通过渡口、道路、浮桥、有轨电车等与海河、估衣街、大胡同等形成了较好的空间联系,形成热闹的“环城通”。
主要景点
牌坊里巷
津门故里牌坊
津门故里牌坊位于古文化街南口,牌楼是仿清代风格,翠顶朱楹,上书“津门故里”四个大字,蓝底金字,周围镶嵌有贴金彩绘。“津门故里”是指古文化街这一带早在明朝时期就是天津卫的一处聚落,而后随着天津城的发展古文化街这一带始终是城市的繁华中心,是当之无愧的“津门故里”。牌坊背面写着“晴雪”二字,是取自于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直沽八景》中的诗句,比喻雪后初晴街上游人如织的欣喜景象。
沽上艺苑牌坊
沽上艺苑牌坊位于古文化街北端入口处,其选用了清代“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大点金彩绘形式。牌坊上书“沽上艺苑”(面朝北),另一面是“金”(面朝南)。“沽上艺苑”就是天津卫的文化艺术发祥地的意思,指的是天津地处九河下梢,自古以来水源丰富、水网密集,地域内有“七十二沽”,素有“天津市”“直沽”“沽上”之称。“艺苑”解释为文学艺术荟萃的处所。“金鳌”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神龟,取自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的《直沽八景》中《百沽潮平》诗句“海门区晴雪浸金鳌”。
通庆里
通庆里位于古文化街北端东侧,始建于清末民初,是古文化街内的一条胡同,内有10个独立院落串联成的中式里巷。每座建筑在里巷的出入口处均建有过街楼,楼口上端镶有蝴蝶状的镂空木雕,寓意“通达吉庆”,通庆里也因此得名。其过巷楼入口处镶着一副蝴蝶状镂空木雕,意为“通达吉庆”,牌匾上书“通庆里”。
宫殿楼阁
天后宫
天后宫位于古文化街80号,地处古文化街的中心位置,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西庙、娘娘宫,建筑面积5360平方米,是中国三大妈祖庙之一,天津市的道教宫观。天后宫创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经历朝多次重修,宫观坐西朝东面向海河,从东向西,主要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其主体建筑是大殿,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山门是砖木混合结构,中为圆形拱门,两旁为长方形便门,门额以整砖雕刻"敕建天后宫”5个大字。另有单檐庑殿顶、卷棚顶抱厦、悬山顶凤尾殿等建筑,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木结构建筑风格,也是天津市最为古老的建筑群。
天后戏楼
天后戏楼位于天后宫广场东侧,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戏剧演出场所,和旧时天津百姓为感恩天后娘娘而专门设立的以演戏酬神为主的民间活动场所。戏楼内悬挂有一块200余年历史的金匾,匾上刻有“乐奏钧天”4个大字,有普天同庆、太平盛世之意,表达了人们期盼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的愿望。
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古文化街东侧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历经明、清多次重修,是天津市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阁内外原有旗杆、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挂亭、清虚阁、南斗楼、北斗楼以及三清殿组成。现仅存主体建筑清虚阁一座,梁架结构具明代风格,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下两层,顶覆绿色硫璃瓦,上层檐下出回廊一周,可凭栏远眺,占地面积297.14平方米。
展览馆
泥人张世家美术馆
泥人张世家美术馆位于古文化街通庆里四号院,坐落于一座清末民初的四合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泥人张”项目的保护单位。馆内设有6个展室,收藏并展示了张明山世家六代大师近两百年的经典作品,系统地陈列了世家历代坊主的艺术发展史。除此之外,还有历史照片、书信、书籍等各种史料陈列。
五号院民俗体验馆
五号院民俗体验馆位于古文化街通庆里五号院,成立于2017年,前身是“梅府家宴”,早年梅兰芳演出的时候会临时住在这里。馆内设立了参观梅兰芳旧居、摔碗酒、泥人彩绘、京剧脸谱彩绘、手工扎染、杨柳青镇年画制作、民国风摄影、传统茶馆相声等民俗体验项目,二层是相声馆,也是天津市鲜有的四合院式茶馆相声。
天津记忆博物馆
天津记忆博物馆位于古文化街21号,旨在让人们对天津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介绍天津最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天津工业发展的历史。二层是销售区,汇聚天津本土品牌的佼佼者,如桂发祥十八街麻花、义聚永、金星牌、长城牌系列罐头、康乐冰棍等。
天津民俗博物馆
天津民俗博物馆位于古文化街80号,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首家民俗类博物馆。馆藏有九百余种与天津市本地民俗文化相关的文物。博物馆内以“印象天津卫”为主题的展览展示了天津漕运兴起、渔盐的发展和习俗以及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天津皇会表演用具和津门独有的娃娃大哥等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民俗内容。
联升斋刺绣博物馆
联升斋刺绣博物馆位于古文化街116号,是由“津门老字号”的刺绣商号联升斋创办的。馆藏刺绣精品有以妈祖为题材的大型《天后圣迹图》,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的大型绣画,为歌颂改革开放、缅怀邓小平同志而绣的《邓小平在深圳》,其展出面积有600平方米,共6个展区,共展出刺绣制品300余件。
老美华华夏鞋文化博物馆
老美华华夏鞋文化博物馆位于古文化街海河楼166号,是中国首家以鞋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由百年老店“老美华”斥资创办,面积800多平方米。馆内展览内容从远古、商周、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到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的鞋履,包括鞋的发展史、鞋履民俗、民间鞋品、三寸金莲、精品特展、制鞋技艺、场景复原7个部分、60多个专题、近千件展品。
文化活动
皇会
“皇会”最初叫"娘娘会",是古文化街的传统活动。相传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天后宫”海神娘娘的生日,最初“娘娘会”的活动是在清康熙,在海神娘娘诞辰(农历三月十六日)之前出会4天送驾,将海神娘娘和眼光、子孙、斑疹、送生娘娘的头像,送到闽粤会馆天后殿供奉,十八日接驾,将这5位娘娘的木像接回,二十日和二十二日“出外散福”,抬着5位娘娘的木像沿街游行,接受人们的香火。“皇会”在晚清到民国之际,差不多10年左右举行1次,到古文化街修复以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复了“皇会”,活动以龙灯、高跷、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狮子舞和武术等表演为主。2008年,天津皇会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妈祖文化旅游节
天津市是中国北方地区妈祖文化的中心,而妈祖文化是天津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根脉,是天津渔盐、漕运、辅三大文化基因聚合凝化的人文结晶,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古文化街同样以天后宫的妈祖文化为底蕴。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自2001年创办,其主要活动有:“普天吉祥”民俗表演、民间花会踩街暨彩船游河、妈祖民俗海河游灯、民俗大庙会展演、妈祖民族音乐戏曲歌舞欣赏会、“天后宫与天津城市发展”展览等。
2014年9月,为期三天的第七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古文化街展开。9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嘉宾、海内外宫庙代表在天后宫宫前广场参加传统祭拜活动,之后以妈祖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博览园开园仪式正式举行,博览园内设有高达9.6米的妈祖塑像,是一座以地域民俗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娱乐公园。
2023年9月26日,第十一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在天津古文化街启动,天后宫前广场“舞狮”“中幡”“高跷”等展现一场生动的“文化盛宴”,先后展现在市民、游客眼前。该届妈祖文化旅游节为期11天,另有国家级非遗天津皇会展演、火凤凰飞天表演、“月满良缘”中秋古琴音乐会等十余项文化交流与旅游体验活动竞相上演。
其他看点
名流茶馆
名流茶馆位于古文化街主街2楼(天后宫斜对面),是在相声名家马三立和津、京两地众多艺术家的倡导下成立于1991年,并由马三立亲笔题写“名流茶馆”牌匾。2010年名流茶馆以《相声戏曲集萃》成功入选文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评选的中国首届《重点文化旅游演出项目名录》,成为天津市第一个身“国字号”的重点文化旅游品牌。2012-2018年名流茶馆受天津市旅游局的重托,连续筹办了7届“中国天津曲艺文化旅游节”。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位于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倡导者、翻译家严复,曾经居住在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当年的故居已不存在,在先后走访了严复的后代和历史专家后,在严复故居原址建为天演广场,并设立了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
开发和保护
1985年1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全面大修天后宫,复建宫南、宫北大街。由政府拨款1000万元,工商业及交通等系统85个单位又集资1500余万元赞助,同年5月改造工程动工并于12月17日竣工,改造后的古文化街,南北街口各有一座牌坊,分别写有“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于1986年1月1日举行开街典礼。
2003年初,天津市对古文化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整修重建,于2004年提升改造完成,新的古文化街商贸区东临海河,西至东马路,南至水阁大街,北至通北路,占地0.139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2006年底,古文化街旅游商贸区全面建成,成为集民俗文化、旅游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商贸区。
2011年4月,天津市完成对古文化街的保护规划,其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东至张自忠路、南至水阁大街、西至东马路、北至通北路,用地规模0.181平方千米。整体定位以传统商业、旅游服务为主要功能,体现天津市传统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
2012年8月,天津市将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崇仁宫大街等城市道路确定为历史文化街道,将其定位为以中式传统商业建筑群及妈祖文化为特色,体现天津传统及民俗文化的商业文化街区。
相关文化
妈祖文化
天津天后宫的妈祖信仰属于海洋文化的产物,最初是出于保佑航运安全的朴素愿望应运而生。妈祖最初仅仅是漕运安全的保护神,但随着与天津本地文化的逐渐融合,其职能越来越宽泛,如求子、祛疾、除恶扬善等。天后广场后来演变成每年妈祖诞辰和出皇会的地方。两根高高的帆杆高九丈九,约26米,最初的作用相当于灯塔,高悬的红灯可以为海上船只指路引航。后来,每逢妈祖诞辰和出皇会,这两根帆杆都会各悬挂24个大红灯笼,意为期盼出海的人们能够早日平安返航。
刺绣
天津古文化街的刺绣文化是其特色,其内里的联升斋刺绣脱胎于苏绣,刺绣作品以油画、山水画、照片为蓝本,技艺以绣制西洋油画见长,特点可以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刺绣的题材包括人物、走兽、花鸟、山水,且图案秀丽体现了刺绣技艺细腻绵长的特点。
饮食
天津古文化街汇聚了“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以及十八街麻花这些经典的天津风味小吃,以及天津特色美食果仁张、崩豆张、熟梨糕、吹糖人、老翟药糖、杨氏茶汤、糖葫芦、烤红薯、石头门坎包子等。此外在“大狮子胡同美食坊”还集聚了、糖堆儿、炸串、豆腐干、米粉等30多种传统特色美食。
建筑
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宗教建筑、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为主,兼有中国北方、南方建筑风格。其中商业建筑主有仿清小木作建筑,青砖灰瓦注重细部雕刻;仿西方折中主义建筑,使用古典三段式,青砖饰面,有连续的拱券外廊,多采用拱门拱窗,檐口有连续的线脚装饰,坡屋顶上开老虎窗;现代主义建筑,灰色面砖饰面,立面开大面积的玻璃窗,形式简单少装饰。
年画
古文化街的杨柳青镇年画字号林立,其全名为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始于明代崇祯年间,在清代光绪以前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杨柳青年画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成为年画中的经典,广为流传。
重要事件
1991年,天津古文化街被选为天津市十大景观之一。
2005年,天津古文化街被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评定为“中国特色商业街”。
2007年,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品味浓郁的天津味儿:天津古文化街.山东频道凤凰网.2023-10-29
Tianjin Ancient Culture Street Tourist Area.中国日报网.2023-10-29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10-29
古文化街.天津市人民政府.2023-10-29
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10-29
文化亮点:天津完成13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北方网.2023-10-29
【以河为媒】古文化街:河畔天津味儿.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9
历史的见证 天津古文化街.中国古建网.2023-10-29
来古文化街都逛嘛呢?赶快收藏!.澎湃新闻.2023-10-30
天津古文化街.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0-30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天津市人民政府.2023-03-10
故里寻踪.北方网.2023-10-29
【桥见中国】“夜游模式”让古文化街焕发新活力.人民网.2023-10-29
有个地方叫南开.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9
天津文旅资讯服务系统.天津市人民政府.2023-10-29
好着呢|真不知道,古文化街到底有嘛可逛的?.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9
天津文旅资讯服务系统.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文物局.2023-10-29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天津景点.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9
天津这几处真正的古风建筑,拍出来真好看!.澎湃新闻.2023-10-29
玉皇阁(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文物局.2023-10-29
天津皇会.天津档案方志网.2023-10-30
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四月举行.中国新闻网.2023-11-24
话说妈祖文化旅游节.北方网.2023-11-24
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广播电视局 天津市文物局.2023-11-24
弘扬妈祖文化 第七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开幕.海外网.2023-10-29
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2023-10-29
津津乐道 | 天津古文化街,蕴藏着历史也包含着文化.澎湃新闻.2023-10-30
天津: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正式出炉.北方网.2023-10-29
匠心天津丨一针一线,描绘经典——联升斋刺绣.澎湃.2023-10-29
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组图).天津文学艺术网.2023-10-30
【走基层看文化】老城津韵走南开 文化产业做实做新.央广网.2023-10-30
天津津门古文化街.中国园林网.2023-11-24
古文化街“变身”夜市美食街.天津市人民政府.2023-10-30
99.天津杨柳青年画活力犹存.北方网.2023-10-29
[桥见中国]天津古文化街:三岔河口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在线新闻.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