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事变,是指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十年(249年),魏国太傅司马懿首都洛阳市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亦称“正始之变”。

正始十年(249年)春正月初六,大将军曹爽偕诸兄弟,随侍少帝曹芳出洛阳,到城南90里的高平陵祭扫曹叡曹墓。太傅司马懿父子突然起兵,称奉明元郭太后懿旨,接管武库和禁军,控制洛阳,并陈兵洛阳城外洛水浮桥边,拒止曹爽回城。司马懿一面上书曹芳,要求罢黜曹爽兄弟,一面传话曹爽,声称交出兵权则不治罪。曹爽屈服投降,回城后,司马懿以大逆不道之罪,将其与诸兄弟及众多党羽一并诛杀,夷灭三族。

高平陵事变,是曹魏后期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权力斗争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回合,司马氏从此夺取了曹魏军政大权, 并于十七年后的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逼少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

背景

明帝托孤

景初三年(239年)春正月,曹叡曹叡驾崩,死前立年方八岁的养子曹芳为皇太子,以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为托孤重臣,共同辅佐少主。同年,曹芳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始。

曹芳即位后,曹爽、司马懿均加授侍中,同时都督中外诸军、总管尚书台事务,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并各自领兵三千在皇宫内轮流值宿,共掌朝政。

曹爽专权

曹爽,字昭伯,魏武帝曹操养子曹真之子。辅政之初,曹爽对司马懿礼敬有加,有过短暂的亲密合作。但司马懿在朝中和军中长期形成的威望和权势,令曹爽非常忌惮,他着手培植党羽,排挤司马懿的势力。曹爽曹叡视为浮华之徒、弃而不用的何晏丁谧李胜邓飏毕轨等人笼络到身边,当成心腹,听从他们的建议,通过曹芳免去司马懿太尉之职,提拔为太傅,实际剥夺了司马懿部分实权;任命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散骑常侍;任命何晏、丁谧、邓为尚书,李胜为河南郡,毕轨为司隶校尉,加强了对京师禁军和朝政的控制。此后,曹爽对司马懿表面上依然恭谨,政务上很少再征求他的意见。

正始五年(244年),司马懿击败孙吴诸葛恪班师回京,李胜等人想让曹爽也建立军功,劝他伐蜀,司马懿劝阻,曹爽不听,结果无功而还。正始六年(245年),曹爽撤销中垒营、中坚营两个禁军主力营编制,将兵力全部交给曹羲,司马懿认为这有违先帝旧制,表示反对,但反对无效。“三少帝”时期,宰辅执政应向明元郭太后汇报后施行,正始八年(247年),曹爽用何晏等人之计,将郭太后与曹芳分开,迁回永宁宫居住,削弱了郭太后权力,加强了对曹芳的控制和影响。当年五月,司马懿称身体有病,居家休养不再参与朝政,两个辅政大臣之间嫌隙渐深,矛盾开始公开化。

仲达诈病

司马懿,字仲达,曹丕曹丕、曹叡曹叡、刘辩曹芳三朝元老。在曹爽结党夺权、逐步专擅朝政的同时,司马懿一面暂时容忍,一面也有所行动。景初三年(239年),他叫停了魏明帝令“百姓苦之”的宫殿建设项目,让役工返乡务农;正始二年(241年),他率军南征,击败孙吴进犯之敌,子弟十一人被封为列侯;正始三年(242年),他主持开凿广漕渠,在淮北屯田;正始四年(243年),他击退东吴诸葛恪,再立军功。这些实绩,让他在朝中老臣和士民中积累了更大威望。正始五年(244年),他借曹爽伐蜀需要自己支持之机,运作其子司马师出任中护军,保留了动用洛阳禁军的能力。

正始八年(247年),司马懿称病不朝,韬光养晦,静观其变。并州刺史孙礼曾责怪他步步退让,他说“我们要忍耐别人忍耐不了的事情”。正始九年(248年),他装出老之将死的病态,骗过了上门刺探情况的曹爽亲信、荆州刺史李胜,使曹爽放松了对自己的戒备。此外,他还安排暗地里招募死士三千,散在民间、招之即来,并多次与长子中护军司马师、次子散骑常侍司马昭等人密谋,寻找诛杀曹爽的时机。

过程

司马出击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少帝曹芳洛阳市,南渡南洛河伊河,到高平陵祭扫明帝墓,曹爽与其弟曹羲曹训曹彦等全部陪同前往。司马懿见洛阳城内曹爽力量空虚,立即发动政变,称奉郭太后懿旨,下令关闭洛阳城门,控制中央武库,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曹爽大将军之职,接管曹爽军营;令太仆王观代理曹羲中领军之职,接管曹羲统领的禁军;令中护军司马师领禁军围困曹爽大将军府。

城内局势安定后,司马懿带着太尉蒋济等出洛阳,以迎接天子的名义,屯军洛水浮桥北岸,挡住曹爽回城的道路,并派使者呈送奏章给曹芳,称:曹爽背弃先帝遗命,专权擅政,自比为君主;结党控制禁军,监视皇帝起居;离间太后和陛下,伤害骨肉亲情。“我”与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等都认为曹爽有谋逆之心,他们兄弟不宜再执掌军权,已奏请皇太后下令,罢免曹爽兄弟官职,以侯爵的身份即刻回府,不得阻止陛下回城。“我”今领兵在清洛浮桥严阵以待,若他们胆敢扣留陛下,一律军法从事。

驽马恋栈

奏章先到了曹爽手中。由于事发突然,不了解洛阳城内情况,曹爽一时间惊慌失措,不敢告诉曹芳,只得将天子銮驾留在伊河之南,伐木构筑工事,调兵数千守卫。

正当曹爽无计可施之时,大司农桓范赶到。司马懿起兵时原本想拉拢桓范,任其为中领军,但桓范不从,谎称受皇帝召见,骗开城门,来投曹爽太尉蒋济提醒司马懿“曹爽的智囊去了”,司马懿说“桓范虽有谋略,但曹爽是匹贪恋栈厩饲料的劣马,必不会听从”。

桓范劝说曹爽挟持天子到许昌市,再征调四方军队讨伐司马懿。曹爽犹疑不决,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口风。司马懿向陈泰承诺,对曹爽只免官,不追究责任。司马懿随后又让蒋济给曹爽写信,转达自己的诚意,并派曹爽比较信赖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面见曹爽,说司马公手指清洛发誓,绝不背弃诺言,听得曹爽有点动心。

桓范见劝不动曹爽,又劝曹羲,说你是个读书人,应该明白今日之情形屈服即是送命,如果挟天子号令天下,尚有生机。但任凭桓范等人援引古今事例,苦苦劝谏,曹氏兄弟始终沉默不语,从傍晚捱到天亮,拿不定主意。最后,曹爽将佩刀往地上一扔,下了决心:司马懿不过是要夺“我”的兵权罢了,“我”不做大将军,回洛阳府邸做一个富家翁也不错。桓范闻听,捶胸顿足道:曹真一世英豪,怎么生出你们这几个蠢猪笨牛。

兄弟服输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七,曹爽作出决断后,再派许允陈泰带上大将军印绶,去见司马懿,表示愿意交出兵权,认罪受罚,同时把司马懿奏章呈献给曹芳,请求免职。曹芳依司马懿所奏,下诏免去了曹爽兄弟的职务,让他们以侯爵的身份回洛阳府邸。高平陵事变遂以曹爽兄弟弃权服输平息。

结果

曹爽兄弟回到洛阳府邸后,即被监视居住。兵士在府邸四角搭起了高楼,见曹爽挟着弹弓到后园去,楼上的兵士就高声通报“原大将军向东南去了”,如是这般,弄得曹爽愁闷不已。曹爽与几个兄弟商量,以府中缺粮为由给司马懿写信,试探司马懿会如何处置自己。司马懿回信,自责公务繁忙,照顾不周,派人送粮送肉,以示安抚。曹爽兄弟见信欢喜,认为没有生死之虞。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十,司马懿以宦官张当与曹爽勾结,私自将曹叡原后宫佳人送给曹爽作歌舞伎为由,逮捕张当。张当随即供述,称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阴谋在三月份起事,图谋篡位。司马懿遂下令,将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和桓范等下狱,后连同张当一起,都以大逆不道之罪处决,并全部夷灭三族。

影响

司马炎废魏国皇帝曹奂

高平陵事变中,当权的曹爽集团覆灭,司马氏集团清除了最大的异己势力,曹魏自此进入司马氏专权时代。其后,司马懿和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于嘉平三年(251年)、正元二年(255年)、甘露三年(258年),分别平定亲曹势力在淮南寿春的三次叛乱,彻底清除了反对派。高平陵事变十七年后的咸熙二年十二月(266年2月),司马懿之孙、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少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

评价

《三国志·王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曹爽死后,太尉王淩密谋与兖州刺史令狐愚在淮南起事反对司马懿(即“淮南一叛”)。此前,王淩曾征求儿子王广的意见,王广拿高平陵事变为例表示反对。王广认为:凡举大事,必须顺应民心。曹爽以骄奢失民,何晏等人浮华没有实际才能,又屡屡变易朝典,更改政令,让已习惯旧制的士民百姓不得安生。他们虽然势倾四海、名震天下,但被诛之后,士民百姓安之若素,很少有人为他们悲伤,这就是失去了民心的缘故。

清代雍正年间翰林院编修王懋竑,曾指出曹爽在用人方面的失误,说: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人是曹爽提拔重用的,曹爽得势时,他们凭借权势又贪又占、作威作福。司马懿起兵逼迫曹爽之时,史书上都没有提及那几位身在何处,说明他们空有虚名而无实才,即便想为曹爽出谋划策,也没有那个本事,只能坐视不管,并祈求自己能够幸免于难。

对高平陵事变中,朝中元老大臣为什么很少有人站出来声援曹爽,当代学者柳春新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曹爽集团在正始年间推行的改革不得民心,且屡番折腾没有持久性,在三国纷争、内外不宁的形势下,确有扰民清静、不合时宜之嫌。这使得一些本来对曹爽司马懿之间的党争持中立态度的朝中老臣,最终倒向了司马懿。

逸闻轶事

何晏卜升迁

正始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高平陵事变前夕。吏部尚书何晏请知名术士管辂来家里做客,尚书邓飏作陪。何晏想请管辂卜卦看看自己官运如何,能不能做到“三公‘’,又问:“我接连几个晚上,都梦见有数十只青头苍蝇落在鼻子尖上,轰都轰不走,这是什么意思?”

管辂答:“人的官运要看自己是否能循正道、应天意、顺民心,这不是卜能算出来的。如今您手握重权、身居高位,但感念您德泽的人少,害怕您威风的人多,恐怕这不是有福报的表现。相书上说鼻子是五官中的高山,山高而不危,才能长守富贵,而今青蝇这种追腥逐臭的东西云集其上,也不是什么好征象。须知爬得越高的人越容易跌倒,轻浮强横之人更容易自取灭亡,这就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道理。天下没有损己利人而不受到众人爱戴的事,也没有为非作歹而终不败亡的人,愿您多想想周文王演绎八卦的用意,多想想孔子对卦象的解释。如果您悟而能行,就可以做官做到‘三公’,鼻子上的青蝇自然也就能驱散了。”

邓飏听后,不以为然,说:“你讲的这些不过都是老生常谈。”管辂道:“老生看见了不能老生的人,常谈者看到了不能常谈的人。”管辂与何晏话别,何晏说:“过罢年咱们再见面好好聊聊。”

管辂回到家,把跟何晏、邓飏说的话告诉了他舅舅。舅舅责怪他说话太直,会得罪权贵。管辂说:“跟俩死人讲话,有什么好怕的。”十余天后,听闻何晏、邓飏被杀,舅舅对外甥佩服得不得了。

宪英晓大义

辛宪英曹丕曹丕时侍中辛毗之女,曹爽大将军府参军辛敞之姐,小时候就聪慧异常。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曾一把抱住辛毗的脖子,欣喜若狂道:“辛君,你可知我现在高兴得要死!”宪英听他爹描述后,说:“身为太子、未来的国君,重任在肩,却没有戒惧之心,这不是国之幸事。”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大将军司马鲁芝闻讯,打算叫辛敞和他一起冲出洛阳市,去救援曹爽。辛敞对是否出城继续追随曹爽犹豫不决,回家和姐姐辛宪英商量。辛敞道:“天子还在城外,太傅却关闭了城门,大家都说太傅将不利于天子,他真的会那么做吗?”宪英道:“情况还不明朗,不过以我看来,曹爽这些年独专权势,太傅应该是想诛杀曹爽而已。”辛敞道:“他能成功吗?”宪英道:“恐怕能,曹爽的才干怎么比得过太傅。”辛敞道:“那我就不出城了!”宪英道:“不可,你怎么能不去呢?忠于职守,是人之大义所在。一般人遇到危难,我们尚且要施以援手,何况曹爽是你的上司呢!给人执鞭驾车,却突然撒手不管了,这样做不仁义,恐有祸端。”辛敞听从姐姐辛宪英之言,跟随鲁芝冲关出城。

司马懿诛除曹爽之后,辛敞随曹爽原有部众归属司马懿,鲁芝被赦免并提拔为御史中丞,后来升任大鸿胪、大尚书等职,封爵阳平伯,死后谥号贞。

文艺作品

明代罗贯中著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106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第107回《魏主政归司马氏,姜维兵败牛头山》,描述了高平陵事变的经过。

《三国演义》写司马懿屠杀曹爽同党时,只说“押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虽符合史实但比较简略,没有展示史书中提到的“男女无论年纪大小,姑姊妹女子无论是否已经出嫁,皆杀之”的残暴。《三国演义》对事变前曹爽与司马懿的真实关系,也有较大改动,比如渲染司马懿迁太傅后即被曹爽夺去兵权、完全架空,并称司马懿和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均“闲居十年”,这与史实有较大出入。司马懿正始八年(247年)始称病不朝,此前多次领兵打仗,并受到天子嘉奖;司马师则任中护军、司马昭任散骑常侍。从正史中看,无论双方关系还是曹爽对国家的危害程度,都不足以支持司马懿发动兵变且在和平解决后仍大肆杀戮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对司马懿形象的美化,是《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表现。

199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出品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8集《诈病赚曹爽》,艺术地还原了从景初三年(239年)曹叡曹叡托孤,到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的历史。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爱奇艺.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