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碰铃

碰铃

碰铃,古时称为“星”“铃”,因流传区域不同,在民间又有“碰钟”“铃”“双星”“撞铃”“双”“声声”“水水”“丁夏”“甩子”等称呼,最早约在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已经在中原地区出现,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云南丽江,清乾隆时期被用于奏凯歌乐中,是中国民间的一种铜制互击体鸣乐器。

碰铃形似一对杯状小钟,直径约5.5厘米,高约4.5厘米,在铃底设有绳孔,用丝弦、皮条或绳穿连,把它们连接成一对,演奏时持绳碰击各自边缘发声,有时也用单击奏。它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音色清脆悦耳,延音悠长,穿透力较强,常配合优美抒情的曲调演奏。

碰铃作为一种色彩性和节奏性的乐器,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等省区均有流行,广泛运用于中国民间歌舞、戏曲曲艺音乐伴奏、民间器乐合奏或佛事活动中,如京剧、河北梆子、江南丝竹等。是民族管弦乐队中增加音响色彩的乐器之一,也是汉、满、蒙古、藏、纳西等民族中常用的一种的打击乐器

历史发展

命名

碰铃在中国内蒙古、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的汉、满、蒙古、藏、纳西等民族中流行,所以它的名称也较多,唐朝时称作铜钹,或铃钹;清朝时又将其称为星、星子;而在中国民间,不同地区的称谓也有所不同,藏语称丁夏,纳西语称丁响,陕西省则称甩子或摔子,也有简称为铃的,还有双星、撞铃、响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多个名称。

历史

关于碰铃的起源,古代文献中没有记录其确切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相传碰铃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在中国流行了,在甘肃敦煌千佛洞的北魏(386~556年)壁画中有演奏碰铃图。在北魏云冈石窟、司马金龙墓门石雕中均出现了演奏碰铃的伎乐人形象;天宝贞观年间,骠国(今缅甸)使者来中原地区献乐,人们将称其为“铜钹”,在古籍《新唐书·南蛮传下·骠》中就记载了碰铃的形制和演奏方法。慧琳《一切经音义》中就描述了它的形制像小瓶盖,有鼻口,两个相击就发出声音。虽然在两本文献中碰铃的名字不同,但均属钹类乐器,形状也介于铃与钹之间,所以称为“铃钹”;唐宋以后,碰铃在中国民间流传较广,多用于乐曲强拍处击奏;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云南丽江市;清朝时,据古籍《皇朝礼器图式》记载,人们将碰铃称为“星”,乾隆时期(1760年)用于清代凯歌乐中。而《大清会典图》卷四十中绘有“星”图,这与“星”同形的“接足”图(“细缅甸乐”用器),其形制与唐朝文献所描述的大致相同,这也是现代民间碰铃的形状。1965年,辽宁沈阳市郊曾出土一对元代镲片,钹面直径19.5厘米。

构造与种类

构造

碰铃通常以响铜或黄铜为原材料,用硬模铸造而成,响铜制作的碰铃音色清脆悦耳,发音延续时间较长。黄铜制作的碰铃音色明亮柔和,发音延续时间略短;碰铃的形制有半球形和圆锥形两种,一般外观呈小钟形,形似一对杯状小钟,一副有两个,中空无舌,铃的顶端隆起半球形作为固定点,称作碗或帽,碗径约3厘米,铃底设有绳孔,用丝弦、皮条或绳穿连,把它们连接成一对,铃口直径约5.5~7厘米,高约4.5~6厘米。

种类

碰铃按照形制构造可将其分为大碰铃,小碰铃、带把碰铃、系绳碰铃四种类型。大小碰铃因规格大小来进行划分,藏族的“丁夏”规格较大,铃高约6~8厘米、铃口直径约7~8厘米;带把碰铃,是在两只碰铃的顶端各装一木柄,两手执柄碰奏碰铃发音;系绳碰铃是在两个碗顶上钻一小孔,用丝线绳或皮绳将两铃相连。而民族管弦乐队用的碰铃稍大且重,不适于儿童使用,一般儿童用碰铃可用自行车铃等替代物自制。

音谱

碰铃没有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记谱一般用“星”或“X”表示。

演奏

演奏方式

演奏时,演奏者双手各握一个铃,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分别掐住铜铃顶端的绳子,握绳手指与碰铃间距离要适度,尽量减少手指与铜铃的接触面积,以免敲击时影响共鸣。铃口朝外仰举于胸前,互相碰击振动发出“叮叮”的清脆声音;有时演奏者会把单铃放置于棍端,用金属签单棰敲击的方式演奏。

演奏特色

碰铃音色清脆悦耳,声音穿透力较强,通常用于强拍处击奏,节奏变化不多。碰击两铜铃不同部位时音色也各不相同,敲击铜碗口时的声音较细实,余音较短;碰击部位往后移时其共鸣声长,发音也较柔;碰铃的余音较长,不适合演奏密集的音型,它的音色与三角铁相近,可以相互替代。常配合优美抒情的曲调演奏,民间歌舞、戏曲曲艺音乐的伴奏,民间器乐合奏或佛事活动,是一种色彩性和节奏性的乐器。

传承

碰铃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历史悠久,后来逐渐在中原地区各地区均有流行,是中国互击体鸣乐器中具有特殊韵味的色彩性和节奏性乐器,也是满、蒙古、藏、纳西和汉族等民族中常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在藏族地区,常用于堆谐、囊玛歌舞中,通常由女艺人边唱边奏。同时它也是宗教法器,是藏传佛教诵经时用以掌握节奏的小型乐器之一,常用于佛教寺院诵经等法事活动中;在纳西族人民中,常用于道教洞经音乐。

碰铃作为一种互击体鸣伴奏乐器,虽无固定音高,但声音穿透力强,音响清越,音色优美动听,千百年来经过民间艺人不断传承与发展,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风土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用于各类乐队中,常配合优美抒情的曲调演奏。在京剧文场乐队中,碰铃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黄里,常在唱腔中随板作节奏;在过门里随鼓打花点;在京剧、河北梆子、晋剧、川剧等地方戏曲和歌舞作为伴奏;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十番锣鼓、浙东吹打、福建南音、闽南地区十音、辽南鼓吹、山东鼓吹、西安鼓乐等民俗音乐里余其他器乐合奏。同时,碰铃作为伴奏乐器也被广泛运用于众多优秀民间表演艺术中,如被誉为“古代音乐活化石”的河南省新密市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化吹歌、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姜马察回音乐等,从而让更多人了解碰铃,使其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关表演

在西安鼓乐的行乐和坐乐演奏中,多在俗派乐社、道派乐社中使用,在速度较慢的乐曲的中板位置上敲击,掌握其节奏,相互碰击发音,清脆明亮。

在还魂调京剧中,碰铃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黄里,常在唱腔中随板作节奏,配以大鼓,表现出悲慎、激昂、凄凉、低沉的情绪,用于哭灵诉苦、规劝处,有时加小唢呐伴奏,渲染出悲壮激愤之情。

在三句半表演中,演员分别执鼓、锣、镲、碰铃中的一件小型打击乐器,按确定的节奏与打法,各自敲打一遍乐器,调换一下舞台位置,连续表演,常用歇后语、俗语,让表演显得生动而幽默。

在秦州小曲演奏中主要运用于武场面,配合干鼓、红鼓、梆子大钹、喜锣、钐子大锣等打击乐器,以及唢呐等吹奏乐器,其基本曲调为九宫十八调,同时还渗入一些佛教、道教音乐曲调,部分民俗音乐还保留一些社火曲。

参考资料

..2023-03-23

..2023-03-23

..2023-05-04

..2023-05-29

..2023-05-04

..2023-05-04

..2023-05-04

..2023-05-29

..2023-05-29

.学习强国.2023-05-04

钹-中国民族乐器介绍.中小学音乐教育网.2023-12-18

..2023-05-04

..2023-05-04

..2023-05-29

..2023-05-29

..2023-05-04

..2023-05-04

笙管乐(超化吹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9

“古代音乐活化石”超化吹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9

陕西省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9

..2023-05-04

..2023-05-29

..2022-12-29

..2023-05-04

..2023-05-04

..2023-05-04

..2023-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