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蒌蒿

蒌蒿

蒌蒿(蒿属 selengensis Turcz. ex Besser),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植物,别名蒌、白蒿、闾蒿等。蒌蒿在世界上分布于朝鲜、苏联及蒙古等地,在中国分布于湖南省江西省贵州省等地。蒌蒿喜阳喜湿,多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沼泽地带与河湖岸边,可以葶立于水中生长,也可长在湿润的山坡、疏林中、荒地、路旁等。

蒌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数侧根及纤维状须根,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根状茎直立或斜向上,稍粗,有匍匐的地下茎。茎少数或单,初为绿褐色,后紫红色,有明显纵棱,无毛。叶纸质或薄纸质,无毛或近无毛,上面绿色。头状花序多数,宽卵形或长圆形;两性花,花冠管状。瘦果卵形。花果期在7-10月。

蒌蒿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其嫩茎及叶可作菜蔬或者腌制酱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藜蒿炒腊肉”被中国人民大会堂列为国宴菜品,其嫩叶还可制成蒌蒿茶叶;蒌蒿全草入药,其味苦、辛,性温,具利膈开胃的功效。

典籍记载

蒌蒿,最初记载于《食疗本草》;《救荒本草》云:“田野中处处有之,苗高二尺余,茎干似艾,其叶细长锯齿,叶揣茎而生。”在中国食用蒌蒿历史悠久,早在《诗经》中就有对蒌蒿的记载;《广汉》中写到:“翘翘错薪,言其蒌。” 诗中的“蒌”即指蒌蒿;《纲目》云:“蒌蒿生陂泽中······采其根状茎,生熟菹曝皆可食,盖嘉蔬也。”蒌蒿的药用历史同样悠久,《植物名实图考》云:“蒌蒿,古今皆食之,水陆俱生,俗传能解河豚毒素。”在《千金食治》《 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医药典籍中,对蒌蒿的药效均有记载。

特征

蒌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有清香的气味。

蒌蒿具有多数侧根和纤维状须根,主根不明显或者稍明显;根状茎直径为4-10毫米,稍粗,直立或斜向上。

蒌蒿有匍匐的地下茎;茎少数或者单,初为绿褐色,后紫红色,高为60-150厘米,有明显纵棱,无毛,上部有着生头状花序的分枝,枝长为6-10(-12)厘米,斜向上,稀更长,下部通常为半木质化。

叶为纸质或薄纸质,无毛或者近无毛,上面为绿色,背面密被灰白色的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长为8-12厘米,宽为6-10厘米,宽卵形或卵形,近成掌状或者指状,5或3全裂或者深裂,稀间有7裂或者不分裂的叶,分裂叶的裂片长为5-7(-8)厘米,宽为3-5毫米,线形或者线状披针形,不分裂的叶片长为6-12厘米,宽为5-20毫米,为线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为锐尖,边缘通常具有细锯齿,偶而有少数的短裂齿白,叶的基部渐狭成柄,叶柄无假托叶,长为0.5-2(-5)厘米,花期时下部叶通常凋谢;中部叶近成为掌状,5深裂或者为指状3深裂,稀间有不分裂的叶,分裂叶之裂片长为3-5厘米,宽为2.5-4毫米,线状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不分裂之叶宽可达到1.5 厘米,为椭圆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通常为锐尖,叶缘或裂片的边缘有锯齿,基部为楔形,渐狭成柄状;上部叶与苞片叶为指状3深裂,2裂或者不分裂,裂片或者不分裂的苞片叶呈线状披针形,边缘具有疏锯齿。

头状花序呈多数,长圆形或者宽卵形,直径为2-2.5毫米,直立或稍倾斜,近无梗,在分枝上面排成密穗状的花序,并在茎上面组成狭而且伸长的圆锥花序;总苞片为3-4层,外层的总苞片略微短,近圆形或卵形,背面在初时疏被有灰白色的蛛丝状的短绵毛,后渐渐脱落,边狭膜质,中、内层的总苞片略微长,卵状匙形或者长卵形,黄褐色,背面在初时微被有蛛丝状的绵毛,后脱落为无毛,边宽膜质或者全部为半膜质;花序托小,且凸起;雌花为8-12朵,花冠呈狭管状,檐部具有一浅裂,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面甚长,先端长,有2叉,叉端为尖;两性花为10-15朵,花冠为管状,花药为线形,先端的附属物尖,为长三角形,基部圆钝或者微尖,花柱和花冠近为等长,先端微有叉开,叉端为截形,有睫毛。

果实

瘦果为卵形,略微扁,上端偶而有不对称的花冠的着生面。

分布

分布范围

蒌蒿在世界上分布于蒙古、朝鲜、曰本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等,在中国北至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东北三省 ,南至江苏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西至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地均有分布。

生境

蒌蒿多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河湖岸边与沼泽地带;可葶立水中生长,也见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荒地等。蒌蒿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适宜生长的日平均气温为12-18℃,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但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土壤以排水良好、保肥能力较强的壤土为宜,对养分的要求全面且大。

习性

蒌蒿的花果期在7-10月,在沼泽化草甸地区常形成小区域植物群落的优势种与主要伴生种。蒌蒿耐湿耐肥,抗逆性强,繁殖速度快,有一定抗寒、抗旱的能力。蒌蒿属短日照植物,短日照条件下易于开花,强光下茎秆易木质化,但日照不足时茎秆生长细弱;气温超过20℃其茎秆也易木质化,失去食用价值。

繁殖

蒌蒿是一种无性繁殖作物,以地下茎繁殖, 但仍具有有性生殖的能力,也可进行种子繁殖,但其种子难以成熟。

栽培

育苗

扦插繁殖

蒌蒿种植多采用枝条插繁殖,6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可进行,最佳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选择生长态势良好、无病害、无虫害的种苗,将种苗中部剪成小段作扦插,并进行灭虫灭菌及生根粉溶液浸泡,而后置于潮湿沙土或基质上催根催芽,插条生根发芽后将其生长点朝上斜插入土壤,保持土表湿润,但不能渍水。

组织培养

将蒌篙带腋芽茎段洗净并消毒后,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而后将愈伤组织转入新鲜的培养基中进行丛芽的分化,待小苗长高,从茎基部切割并转入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将试管苗取出并洗去培养基后,移栽至基质上即可。

整地施肥

蒌蒿需肥量大,需在栽培地块中施加底肥,肥料施入后与土壤混匀,深耕地块后整地作,施入生石灰以中和土壤酸度,并撒施生物炭、缓释颗粒硅肥或枯草芽孢杆菌以降低蒌蒿对镉等重金属的吸附。因施肥与浇水同时进行易引起土壤板结,严重时可在出芽后中耕松土。

田间管理

蒌蒿定植后,整个生长期应根据土壤情适时灌水,宜采取沟灌渗透, 避免水上畦面导致土表板结。采用肥水一体化微喷灌系统灌水施肥,在幼苗生长的不同阶段,施优质三元复合肥或尿素,叶面喷施磷酸氢二钾液等;采收前追施尿素,使茎秆柔嫩且提高产量;采收后追施优质三元复合肥以促进下一茬蒌蒿生长。

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

蒌蒿的主要虫害有翅蚜、棉粉虱,可利用黄色诱虫板诱杀或用除虫菊素、苦参碱防治;金虫棉铃虫蝼蛄科玉米螟等成虫利用杀虫灯诱杀;地老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可利用苦皮藤素防治;还可采取保护自然天敌,如寄生蜂丽蚜小蜂、瓢虫等以及利用核型多角体病毒、 阿维菌素等,或喷施虫乳油、噻乳油等进行防治。

病害防治

蒌蒿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葡萄孢核盘菌等,白粉病可喷施噁醚唑水分散粒剂、菌悬浮剂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灰霉病可喷施异菌可湿性粉剂或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用腐霉利烟剂或百菌清烟剂熏蒸等进行防治;菌核病可喷施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农利灵干悬浮剂等进行防治。

采收与留种

蒌蒿采收期为冬季,当嫩茎长至15-25cm、顶端心叶尚未散开、浅绿色时,贴近畦面进行收割。采收后捆扎放在阴凉处,用湿布盖住进行软化后即可上市,1个生长季节可采收3-5次。蒌蒿留种在最后一茬收割后就地进行,清理留种田残茬,灌水追肥以促进留种苗健壮生长,待成株木质化,可作为下季扦插繁殖的扦插

栽培品种

蒌蒿栽培的主要品种有:昆明大叶白蒿、南京大叶青藜蒿、云南绿秆藜蒿、昆明夏蒿、南京冬蒿以及野生驯化品种等。

生态

蒌蒿的根系极为发达,其固土作用可有效防治产地的水土流失,野生蒌蒿的生长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蒌蒿对于镉、汞、铅、等重金属元素有吸收富集的特性,即对重金属大量吸收和积累而不产生生理伤害,这种特性可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利用生物技术清除土中的重金属元素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土壤修复技术,为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用途

医学药用

蒌蒿全草入药,据《中华本草(第七册)》记载,其味苦、辛,性温,具利膈开胃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等疾病。《神农本草经》记述蒌蒿“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防衰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述蒌蒿“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脾,补中气 ”。

食用营养

蒌蒿嫩茎及叶作菜蔬或腌制酱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市售食用部位为地上部,富含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藜蒿炒腊肉”被中国人民大会堂列为国宴菜品。蒌蒿嫩叶可制成蒌蒿茶叶,开水冲泡片刻即可饮用茶汤,茶汤内蒌蒿原特异清爽蒿香味不减。

延伸文化

蒌蒿常被叫做“芦蒿”,春秋时期《诗经》中有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中有出现的“苹”、“蒿”、“蒌”,指蒿(白蒿),也就是藜蒿,与君子的出行和德行相匹配,已享有崇高的地位。后有传说,朱元璋在争夺江山时,其队伍被围困在草滩上,朱元璋因为十多天没有吃到新鲜蔬菜而心烦气躁;一日,伙夫就地取材采摘了一些嫩草茎配合腊肉一起炒,朱元璋心情愉悦,饱餐后一鼓作气击败敌军,遂赐此野生草名为“藜蒿”。自此芦蒿价值一跃百倍,每年清明节前后,朱元璋就将藜蒿等食用野菜作为贡品来享受。水乡民间有歌谣传唱:“正月藜,二月蒿, 三月四月作柴烧。”歌谣说到的月份指的是农历,意思是藜蒿的价值要看季节,在这个时节藜蒿是宝贝的蔬菜,过了时节就只能是当柴烧的秸杆了。

相关研究

化学研究

通过蒌蒿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其主要化学成分有多酚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次是酚酸类化 合物;藜蒿芳香油,主要成分包括烯烃、类、芳香化合 物、醇、醛和酯等;以及丰富的多糖、生物碱、萜类。其中黄酮和酚酸等物质具有抗炎药作用;多酚、黄酮和挥发油等均为抑菌活性物质;多酚、黄酮、三萜和多糖等有抗氧化活性;还有具降血压、降血糖和护肝作用的成分。

参考资料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4-27

Artemisia selengensis.植物智.2023-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