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茼蒿

茼蒿

茼蒿(Glebionis coronaria(L.)Cass. ex Spach),别名艾菜、蓬蒿、菊花菜、蒿菜、同蒿菜,为菊科(Asteraceae)筒蒿属(Glebionis)植物。茼蒿原产于地中海中亚阿拉伯半岛地区,引种于世界各地,如澳大利亚印度德国法国老挝越南韩国俄罗斯等地。中国各地有花园观赏栽培,河北省山东省等地有野生。茼蒿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系中,为较弱光照,土壤为一般为微酸性土壤,在野外植被、田地边缘、道路边缘和城市荒地中生长。

茼蒿植株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茎高达70厘米;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二回羽状分裂。上部叶小;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总苞片4层,顶端膜质扩大成附片状;舌状花瘦果有突起的狭翅肋,肋间有明显的间肋。管状花瘦果有椭圆形突起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花、果期6-8月。

茼蒿营养丰富,其茎叶均可以食用,可以直接做成沙拉生食,或者熟食。其绽放的花朵或未开的花蕾可以用来泡草本茶。茼蒿的茎叶可作为中药材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辛、甘,性凉,具有和脾胃、消痰饮、安心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烦热不安等病症。

命名

茼蒿的学名由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命名,其中”coronaria“的拉丁文词根“ coronari ”为花环的意思。茼蒿的中文名在中国明代徐光启科学家编著的《农政全书》中提到:“形气同于蓬蒿, 故名。”

分类

茼蒿的花朵拥有黄色头状花序,与菊属(Chrysnathemum)中一些品种的花相似,因此,在早期对茼蒿的分类研究中,将其归类在菊属中,并命名为“Chrysnathemum coronarium”, 在近代的研究中,通过对茼蒿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将茼蒿归为筒蒿属(Glebionis)。

历史

茼蒿最初认为只存在于地中海地区,引种于世界各地,如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等地种植。在中国作为人工栽培引入,作为蔬菜食用,已经有900多年历史栽培。早在中国唐朝就有记录,“茼蒿”的称谓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菜蔬”类中已列有“茼蒿”的名录。

形态特征

茼蒿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光滑无毛或几光滑无毛。

茎和叶

茎高达70厘米,不分枝或自中上部分枝。基生叶花期枯萎。中下部茎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8-10厘米,无柄,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4-10对。二回为浅裂、半裂或深裂,裂片卵形或线形。上部叶小。

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少数生茎枝顶端,但并不形成明显的伞房花序花梗长15-20厘米。总苞径1.5-3厘米。总苞片4层,内层长1厘米,顶端膜质扩大成附片状。舌片长1.5-2.5厘米。

果实

舌状花瘦果有3条突起的狭翅肋,肋间有1-2条明显的间肋。管状花瘦果有1-2条椭圆形突起的肋,及不明显的间肋。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茼蒿原产于地中海中亚阿拉伯半岛地区。引种于世界各地,如澳大利亚印度德国法国老挝越南韩国俄罗斯等地。在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贵州省湖南省广东省吉林省,安徽省,河北省等地。其中在河北、山东等地有野生。

生境状况

茼蒿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系中,为较弱光照,土壤为一般为微酸性土壤,在野外植被、田地边缘、道路边缘和城市荒地中生长。

生长习性

茼蒿为半耐寒性植物,喜湿冷,不耐高温,生长适宜温度为18~20℃,29℃以上生长不良,12℃以下生长缓慢,可耐短时0℃左右低温。茼蒿幼苗的生长会随着不同的光照强度而改变, 当光照充足时, 茼蒿幼苗的胚根长势强壮, 根毛茂盛;当光照强度变弱时, 茼蒿幼苗的胚根也会随之变弱, 根毛稀少。茼蒿具有特殊气味,使得病虫害较少。茼蒿生育期较短,生长较快。花、果期在6-8月。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整地前把上茬作物和田间杂草清除干净,然后进行土壤翻耕。茼蒿根系较浅,需要肥力和透气性较好的土壤,播种前需施足底肥,所有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后,将土整细,耙平,作,畦宽1米左右。若播种前土壤含水量不够,需先进行水分补充后才能播种。

播种

茼蒿采用种子繁殖,茼蒿种子为瘦果,有棱角,种皮坚硬,可以通过干种播种和催芽播种。茼蒿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播种栽培,其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左右,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其发芽势、发芽率、主根长度、植株干物质含量等指标都显著优于其他温度处理。茼蒿种子细小,为保证播种均匀,可用无病菌的沙子混合茼蒿种子进行混合播种。播种可采用撒播或条播两种方式。撒播种子用种量较多,茼蒿种植密度高。条播较省种子,也利于后期间苗。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盖土不宜太厚。

养护措施

茼蒿催芽播种后约10天可全部出苗,当茼蒿幼苗长出真叶后随时检查,若发现苗床幼苗太密即可开始间苗,一般在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间苗要尽快尽早,以免影响茼蒿后期生长,株距以2厘米为宜。将病弱坏死的幼苗剔除,剔除过程中注意保护其他幼苗,切勿伤根,在间苗的同时,一并将禾本科杂草拔除,为茼蒿幼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促进其快速生长。秋冬季温度较低,要适当控制浇水,当土壤表面发白即进行浇水。一般当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可追肥1次,以水溶氮肥为主,之后每次采收前15天追肥1次。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茼蒿常发生的病害有霜霉病、叶斑病等,这些叶部病害严重影响茼蒿的产量和品质。可通过合理密植,防止幼苗过密,及时去除病株弱株和坏死的残体;选用有包衣的种子,用高锰酸钾、多菌灵或拌种剂除去茼蒿种子带有的病原菌等方法防治。

虫害

茼蒿的主要虫害为蚜虫,蚜虫通过危害茼蒿心叶、嫩茎、花蕾等部位,刺吸其中的汁液,使叶片扭曲、畸形,严重时会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为减轻虫害的发生,可选择通风和排水顺畅的田块种植,及时通风排湿;使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切勿混入其他作物残体和虫卵等方法。

采收

当茼蒿幼苗长到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1次采收。可一次性采收,直接沿地面一次收割,也可分期分株采收,掐割上部主枝,每株保留1~2个侧枝,约20天左右可采收1次,每次分批采收后,要加强水肥管理,补水补肥,促进茼蒿侧枝快速生长,以便下次采收。

生态

茼蒿会对一些物种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其会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科罗拉多金花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的卵有毒杀活性,对赤拟谷盗(Tribolium ferrugineum)和马利筋长蝽(Oncopeltus fasciatus)若虫具有生长发育调节作用,对莴苣幼苗的根和豌豆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其可以为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以及寄生蜂提供栖息地

用途

食用营养

茼蒿营养丰富,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茎叶均可以食用,可以直接做成沙拉生食,或者熟食。其绽放的花朵或未开的花蕾可以用来泡草本茶

工业原料

茼蒿的花中黄色素作为染料历史悠久,茼蒿的花是土耳其的传统染料,染出的布料具有颜色鲜艳、色牢度强等特点;茼蒿中提取的色素中富含黄酮,可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茼蒿的花中还能提取出芳香油使用。茼蒿的提取物中有昆虫拒食的物质,被应用在农药和兽药行业中。

医学药用

茼蒿的茎叶可作为中药材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味辛、甘,性凉,具有和脾胃、消痰饮、安心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烦热不安等病症。

危害

入侵等级

茼蒿原产于地中海地区,《中国入侵植物名录中将茼蒿入侵级别定为5级,有待观察类。蒿也有一定的毒性,其提取物具有抑制人体内有益的肠道细菌干酪乳杆菌乳杆菌属 casei)的生长。

入侵危害

茼蒿的入侵危害主要是作为禾本科杂草,其发芽速度快、出苗期长以及有强大的生长能力,会在田间生长与谷物和其他一年生作物激烈竞争空间和养分 ,影响作物产量

防护措施

茼蒿的防治可以通过喷洒有关除草剂,直接清除茼蒿进行防治,也可以根据不同种群特征和竞争能力关系,通过农作物的套种、耕作方式和除草剂等组合进行防治。

主要种类

茼蒿按叶片大小分为大叶茼蒿和小叶茼蒿

大叶茼蒿

大叶茼蒿又叫圆叶茼蒿,叶片宽大肥厚,缺刻浅,产量较高,嫩枝短而粗,分枝少,多为一次性收割,可食部位纤维少,品质好,缺点是生长较小叶茼蒿慢,成熟期较晚,更加耐热,代表品种有上海市圆叶茼蒿(上海地方品种)、板叶茼蒿(中国台湾省引进品种)。

小叶茼蒿

小叶茼蒿耐寒能力强于大叶茼蒿,特殊菊花香味浓郁,嫩枝细,分枝多,生长迅速,成熟早,适宜条件下最快40天,即可收割第一茬,缺点是产量低,代表品种有花叶茼蒿(中国陕西地方品种)。

相关研究

育种研究

通过对茼蒿的杂交育种研究,可得到新型杂交种,杂交种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成熟早、开花多、花朵大、花梗长、花期长等。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可以利用杂种优势可使茼蒿具有更好的营养、品质和产量。研究旨在利用茼蒿杂种优势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提高茼蒿的产量。

气味研究

茼蒿中含有独特的芳香成分,芳香油组成成分主要有4-甲基-2-戊烯、4-甲基-2,3-二氢呋喃、β-烯、α-蒎烯、苯甲醛等10多种物质构成,对人体的自律神经能够发挥影响作用。对其气味的研究,为今后茼蒿和其他草本植物的挥发性成分鉴定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也为茼蒿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生物活性研究

茼蒿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植物化感作用、杀线虫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昆虫拒食等。黄酮酚酸类成分是茼蒿发挥植物化感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聚乙炔类化合物和芳香油是茼蒿发挥昆虫拒食和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深入茼蒿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将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茼蒿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文化

日本人常把茼蒿的花朵在日本清酒中蘸一下在开始吃饭的时候吃掉,寓意健康和长寿。唐朝诗人杜甫与茼蒿也有段渊源,一生颠沛流离的他,五十六岁到了湖北公安,当地人以茼蒿为原料,做了一道菜招待他。为纪念这位诗人,茼蒿又得名“杜甫菜”。

参考资料

茼蒿.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0

Glebionis coronaria.植物智.2023-05-20

Glebionis coronaria (L.) Cass. ex Spach.POWO.2023-05-20

茼蒿色素的提取工艺、稳定性研究及土壤镉污染对色素品质的影响.中国知网.2023-05-20

茼蒿菜栽培技术.中国知网.2023-05-20

..2023-06-20

药食两用植物茼蒿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中国知网.2023-05-20

《Dictionary of Botanical Epithets》.winternet.2023-06-20

..2023-06-20

..2023-06-20

温度对茼蒿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知网.2023-05-20

温度与光照对茼蒿种子萌发的影响.中国知网.2023-05-20

..2023-06-20

Essential oil composition of the flowerheads of 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L. from Greece. Flavour Fragr.WileyOnlineLibrary.2023-05-20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植物智.2023-05-20

Import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and Essential Oils of Species Within the Anthemideae (Asteraceae).Journal of Herbs, Spices & Medicinal Plants.2023-05-20

..2023-06-20

..2023-06-20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茼蒿和藜篙的挥发性成分.中国知网.20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