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是指人类使用天然石头制造工具的历史时期。从二百五十万年前猿人的出现到距今约一万四千多年前,是石器时代的前期,称“旧石器时代”,当时人类所使用的石器主要是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期。旧石器时代晚期形成了原始氏族社会。
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时期,叫做“中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
1万多年前到约4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使用的工具逐步改进,从打制的石器进步到磨制的石器同时又发明了用火烧成的陶器。农业的发展和牧畜业的发明,使得全新的定居生活成为可能,母系氏族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发达到了最繁荣的阶段。
概述
定义
人类从古猿发展到现代的人类,经历了很长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的时期或阶段。
按照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顺序,可以将人类的历史分成若干时期。“石器时代”这个概念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由于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主要利用天然石头制造而成,因此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初时期,叫做“石器时代”。
从250万年前猿人的出现到距今12000年前,被称作“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距今约公元前12000年至5000年左右,也有人将这时代划归新石器时代。而从公元前5000年至2000年左右前则是“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发展。
划分
旧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的前期叫做“旧石器时代”。当时人类所使用的石器,主要是用石头互相打击而成的。旧石器时代的时间很长,包括按照人类体质形态发展而划分的三个阶段,即猿人(直立人)、古人(早期智人)、新人(晚期智人)。
距今约25万年,智人是由直立人进化来的,其脑容量更大。大脑的发达与复杂化可能有利于聚群的社会生活,群居生活十分有利于以协作方式获取猎物、采集食物和交流信息等,因而使智人在生存竞争中占优势。
中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叫做“中石器时代”。前面所说的新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那时人类已经组成了原始氏族社会。到了中石器时代,人类的社会组织也逐渐地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农业的发展和牧畜业的发明,母系氏族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发达到了最繁荣的阶段。
新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的工具逐步改进,从打制的石器进步到磨制的石器,同时又发明了用火烧成的陶器,人类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在地质学上列入现代的范围,因为这个时期自然界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和我们现在的情形基本上差不多。
在新石器时代,由于烧炼陶土,人类发明了“冶金术”。人类首先冶炼出来的金属是“铜”,并用铜来制作工具和器具。这个时期,在物质文化史上,叫做“铜器时代”。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男子在原始社会中的地位,逐渐取得了优势(男子所分担的工作,大概有狩猎、游牧和战争等),母系氏族制度逐渐转变为父系氏族制度。
由于冶铜技术的提高,人类从天然矿石里冶炼出“铁”,于是用铁代替铜来制造工具和器具,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相关背景
旧石器时代始于人类的出现,距今约在三百万年前,止于新人向现代人过渡的阶段,即大约一万四千多年前。
文化遗址与考古发现
石器制作
这一时期,人类用来制作工具和武器的原料,主要是石头、木头、骨头和普角等。而石头中,以燧石、石英岩、砂石、水晶和脉石英等居多。
制作出来的石器,以打制的为主。打制石器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即石锤直接打击法、碰砧法、垂直砸击法,根据石料和所要制作的工具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划分
旧石器时代早期
包括整个猿人阶段,即早期和晚期猿人阶段,距今三百万年前至四十万年前,这时的人类处于原始群阶段。
制造和使用工具
这时的人类多居于洞穴中,所制的石器粗糙,大部分都是将石料砸成石片或石核后,稍加单面修理制成的。它们和自然破碎的石块相差无几,在数量上也较少。根据形状和用途之不同,大致可分为用于砍伐树木、制作挖掘工具的尖木棒和猎取野兽等的砍砸器;用于刮剥兽皮、切割兽肉、修理木棒等的刮削器;用于割剥兽皮或者采集植物根状茎的尖状器;用于投掷野兽等的石球;用于制作石器的石锤、石砧。
当时人类主要是利用这些粗陋的工具采集野果、植物块根,狩猎和捕鱼等等。
使用和保存天然火
这一时期人类居住的洞穴中有灰烬和烧土层的,由此推断,随着长期的劳动实践,人类逐步认识了火的性质,并学会了控制和使用火。他们将天然火(雷电、火山爆发、天然气、炎热天气下干枯枝叶的摩擦等引起)取回使用,并保存下来。
火的使用和保存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人类第一次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它使原始人茹毛饮血的时代宣告结束,开始了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的营养,从而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另外,他们还用火御寒、照明、防御野兽、狩猎等等,从而大大提高了人类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
旧石器时代中期
人类进化为古人(智人),原始群向母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到四万年前。
制造和使用工具
这时人类制作的石器、木器和骨角器,都比早期进步,在数量和种类上,均比以前多。在制作技术上,也有了不少改进。一般在用敲砸法或碰砧法将石头制成石片后,又采用交互打击法进行第二步加工。这时石器的类型比早期的明显,有砍砸器、刮削器、三棱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等。石球可以系在飞石索上作为狩猎工具,能捕获较大的动物。在山西高阳县许家窑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这种石器,同时发现有成堆的普氏野马骨头。这说明当时人们利用石球进行狩猎,具有较高的效能。飞石索和矛的出现,说明时人类开始制作复合工具。他们还广泛采用陷阱和围猎的方法,进行狩猎。
社会分工
随着人类采集和狩猎经济的发展,这时男女间的社会分工开始萌芽。妇女更多地从事于采集、煮食和照顾老小,而男子则更多地从事于渔猎。
人工取火
从文化遗址中留下的用火遗迹来看,可以推测这时人类已发明了人工取火。最初是用两块石头打击取火,后来又发明了钻木和摩擦取火的方法。这些方法在现代落后民族中,仍能看到。人工取火使熟食普遍化,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食物来源和生活领域,并使火更广泛地应用于采集和狩猎活动中。
旧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进入新人阶段,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距今约公元前四万年至一万年前。
制造和使用工具
这时的社会生产力有较大的进步,出现了钻孔和磨制技术。在打制石器技术上,还采用了间接打击法和压制法。由于技术的发展,石器的器形变小,并且比早、中期都更为精细,种类也更加多样化。除去中期已有的石器类型外,还出现了石刀、雕刻器、钻子和用于加工皮革的细石器等。矛头也比以前增多,并普遍化。各种复合工具或武器也较广泛地出现,有不少地区还出现了投矛器( Womera)。
在我国山西朔县,相当于这时期的峙峪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石箭头,据测定距今已有二万八千七百多年。这说明弓箭已开始出现,大大地促进了狩猎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随着石器工具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加之钻孔和磨制技术的发明,骨、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也比前两期显著增多,如带钩鱼( Harpoons)、鱼钩、骨锤、骨投矛器等,这时还出现了带眼的骨针。用于加工皮革的细石器和骨针的出现,说明当时人们已经用兽皮缝制衣服了。人们还开始利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制作用于佩戴的装饰品,如带孔的石珠、砾石、兽牙、海壳、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
经济生活特点
人类仍旧以采集一狩猎的生活方式为主,但新出现了捕鱼等新生计,男女间的分工也日趋明显,在热带地区还开始出现了农业的萌芽。从这时文化遗址中留下的动物遗骸来看,在一些地区已开始养狗。人们依旧居无定所,但形成了一些季节性的定居点。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艺术品",包括雕塑和洞穴壁画等。
这一时期的人类开始有意识地举行各种丧葬仪式。数百万年前猿人就有埋葬行为,但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埋葬活动中加入了更多象征性的仪式,例如在墓穴中残留的赭石颜料和花卉、驯鹿角等随葬品,标志着人们为死亡赋予了更复杂的意义。甚至一些原始的计数系统可能已经发展起来,表现为某些骨器上的人为记号。
中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这时的人类已进入现代人时期,距今约公元前一万二千年至五千年左右。也有人将这时代划归新石器时代。
生产方式
工具制作
细石器
制作技术上处于从打制向磨制过渡的时期,但总体以打制为主。用石、木和骨角制作的复合工具和武器大量出现,弓箭已被广泛使用,大大促进了渔猎经济的发展。
由于这时期石器形状比较细小,往往镶嵌在木制或骨制的柄上,作为穿刺和切割之用,所以一般将这类文化称为“细石器文化”,在有些地区还出现Boomerang,它是一种用于攻击或防御的投掷武器。这些器物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雏形陶器
可能是在偶然中发现沾有黏土的编制或木制的容器放在火边后,其粘土变硬,并使容器的这些部位不仅耐火,而且不漏水。于是,她们便有意识地在这些容器上涂上一层粘土,然后拿到火上烧烤。雏形陶器也就出现了。
经济发展
纺织萌芽
妇女已开始利用植物的秆、纤维、柔软的枝条和动物毛发等编结器物。用植物纤维和动物毛发编结器物是纺织的开始,最初人们用手纺织,但不久就发明了纺锤以及纺轮。
农业萌芽
在中石器时代后期,妇女从采集生产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和观察,逐渐掌握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开始进行种植。
畜牧萌芽
弓箭的广泛出现,狩猎经济的发展,使得养狗更为普遍。在这之前,人们在陆上最初用于携带东西的工具只有木棍,而后一些地方出现了曳叉。在寒带地区生活的人们可能还发明了雪橇。但起初,这些工具都只能靠人拖拉。在养狗业广泛出现之后,可能有些地方开始用狗来牵引这些工具。有些地方还开始驯养其他动物。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时间最短的一个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五千年至二千年左右。
早期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男女间分工的发展。妇女在生产中地位的下降,导致母系氏族社会的解体,渐渐地被父系氏族社会所替代。
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是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的发展,骨角器远比以前精细。农业和畜牧业的广泛出现,陶器的大量出现,是这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青莲岗文化,早期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团、屈家岭文化等。
生产方式
工具制作
磨制石器
这时期的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工具的作用逐渐专门化,如从最原始的,既用于砍伐树木、打制石器,又用于狩猎等的砍砸器,发展成了具有较为专门用途的石斧、石、石凿、石锤和石矛等,工具和武器也日益区分开来。这是生产技术日益进步的重要标志。
陶器大量出现
木器、石器和骨器的制作,只改变了材料的形状,而并没有改变材料的性质。制陶则是用火加热的方法,改变了陶土的化学性质,制成了坚硬的陶器。这在人类技术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最初的陶器是用手捏制或在篮筐上涂泥烧成的,所以早期陶器都比较简单,颜色单纯。如我国仙人洞、吊桶环遗址遗址出土的陶器,据科学测定为距今八千多年的遗物,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后来,制陶技术不断提高,人们先是选择适宜的粘土,经过淘洗去除杂质,掺进沙子,和成泥坯后,搓成泥条,盘筑成各种器形的陶坯,放在陶窑中烧制而成。不久,又出现了陶轮(慢轮),制陶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的陶窑较小,有横、竖穴窑两种。
这时陶器种类已很多,其中有汲水用的小口尖底瓶,炊煮用的签、罐、、灶和鼎;贮存用的瓮、罐;饮食用的盆、钵、碗、盘和杯等。有些陶器外表印有线纹、绳纹和篮纹,这是由于制陶用的陶拍上缠有线绳,或者刻有条纹所致。有的外表还涂上一层白色或红色陶衣,其上用赤铁矿和氧化锰做颜料绘上动植物和其他花纹图案,便成为了彩陶。由于烧制技术的不同,起初以红陶为多,而后才出现灰陶和黑陶。
经济发展
农业广泛出现
农业的广泛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森林里,用石斧将其中一片树木或灌木丛砍倒,待其干枯后放火烧光,这就是火耕法。然后,在留有燃烧余剩下来的草木灰肥料的松软土地上播种。
因为这时农业所用的工具主要是木锄或石锄,故称之为锄耕农业。工具的粗陋,决定这时的农业只能是小规模的。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耜耕技术,即用带有木柄的翻土农具来耜进行耕作。在中国,耜耕法首先使用于不宜于用火耕法的江南沼泽地区。为了排除积水,翻耕水田和适时灌溉,人们便发明了耒耜。
畜牧业广泛出现
一般来说,畜牧业是从这时的狩猎经济中发展起来的。随着狩猎经济的发展,猎物的增多,有时食用不了,人们便往往将活捉的幼兽或受伤而未死的野兽留下豢养。畜牧业也就这样产生了。在中石器时代,人类开始驯养狗和绵羊,到了新石器时代,猪、山羊、牛等动物陆续被驯养,畜牧业也就广泛出现了。
纺织业
从我国这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的编织印痕来看,当时已经有较高的编织技术。纺织的原料是麻和毛,这同农牧业的发展有关。在这些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大小轻重不一的纺轮,不仅可以纺纱,也能纺线和打绳子。在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原始织机的零件,说明了这时人类已开始用机子织布。这时骨针和骨锥也已广泛地出现。
定居生活
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来源远比采集和渔猎经济更有保障,为人类过定居生活创造了物质条件,人们广泛地建造较为坚固的住所。这时的住所一般已有了两个不同的独立部分,即墙和房顶。在形式上,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从发展上来看,圆形的比方形的更为原始些。由于这种房子具有永久性质,所以有的地方采用了较为沉重的原料如木料、黏土、石块、土坯等。地理环境、气候和物质条件的不同,各个地区所建造的住所形式和所用材料也不同,有的建在水上,有的建在陆上,有的还用冰块做材料。
其他方面
水上交通工具
独木舟是这时代出现的水上交通工具。早在这以前,人们就已开始用被自然折断而漂流在水上的树木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这便是船的前身。后来,人们有意识地砍伐树木,并将二株或二株以上的树木绑在一起,做成了木筏。这是人类创造的最早水上交通工具。在独木舟出现前后不久,有些人用树皮或皮革造船,有的还发明了皮筏。
人造桥
这时已出现了人造桥。由于大风吹倒或洪水冲倒,两端正好搭在河两岸的树木,或攀援过河两岸的滕本植物,便是最初的天然桥。后来,人们在这些天然桥的启示下,有意识地将生长在河岸的树木齐根砍倒,使其上端正好搭在对岸,造成了人工桥,也有的利用江岸上生长的藤本植物制作悬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