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小鲁

王小鲁

王小鲁(195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1968年,王小鲁在读了两年初中遇到“文革”便下乡插队;1978年,进入《未定稿》小组任杂志编辑;1981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任编辑;1985年,成为《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杂志的主编;1986年,担任发展研究室主任;1989年2月,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1991年到1992年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担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2001 年到2004年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和多家国际学术机构的访问学者。

王小鲁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逾百篇,学术著作和研究报告20部。他在2010年时被《财经国家周刊》评为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人,其关于灰色收入的研究被《人民论坛》列为 2010 年社会类十大观点之首。曾获首届、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首届中国软科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杰出博士论文奖等,数次被全国性期刊评为对中国经济和公共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年度人物。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王小鲁195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小学时随父母搬到北京。1968年,他在读了两年初中遇到“文革”便前往山西省下乡插队。在农村插队待的六年时间里,接触到中国经济最底层的情况,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此期间因对社会科学感兴趣开始阅读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包括经济、政治、哲学等。后来又到矿山,再后来到工厂,加起来前后差不多十年光景。在1978年,偶然碰到社科院成立写作组的小班子,小规模招人,在这次机遇下投稿入选,一开始当编辑,并出了一个内部刊物《未定稿》。《未定稿》在1980年代新旧思想的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刊登过不少突破禁区的文章,比如比如在经济上主张市场经济(当时叫商品经济),政治上反思文革,批判文革时期的封建专制主义,批判特权,主张民主,法律上反对以言定罪,还有为彭德怀翻案,等等。

工作与海外留学

王小鲁自1978年到中国社科院编内部刊物《未定稿》任杂志编辑直到1981年。后来,他被调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任编辑。在《未定稿》当编辑期间,曾参加当时一个自发组织“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此研究组以聚集讨论、调研、研究农村问题,写研究报告为主。后该组织获得一些中央领导人的支持,从一个自发组织变成官方认可的组织,设在社科院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下边。王小鲁从小组成立开始便一直参加发展组的活动,主要负责跑农村调查,研究包产到户等问题。当时该小组对那时的农村改革起了不小的作用。

1985年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正式成立,王小鲁正式成立就把关系转过去。王小鲁去了这个机构,并成为《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杂志的主编,1986年后担任发展研究室主任。在体改所工作几年里,主要工作任务以大量的调查、研究当时经济中的实际问题。当时出了很多成果,公开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也往上边送了不少参考报告,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当时中央的一些决策。1989年2月,王小鲁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1991年到1992年他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于1997年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学位。

归国投身经济改革

王小鲁在1998年担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并于2001年-2004 年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和多家国际学术机构的访问学者。1999年至2004年间,以关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经济为主,他发表了《优化城市规模,推动经济增长》、《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需要发展大城市》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等文章;2005年至2010年,以研究国民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灰色收入为主,发表了《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发展方式转变从何入手?》和《巨额灰色收入不容忽视》等文章;他在2010年时被《财经国家周刊》评为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人,其关于灰色收入的研究被《人民论坛》列为 2010 年社会类十大观点之首。2013年至今被任命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2016年至今被任命为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在任职至今,针对目前中国的经济政策发布过《四十年改革与中国经济的未来》等文章;针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布过《警惕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和《统一大市场的前提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文章;针对企业改革发展发布过《40年国企改革之路》等文章;针对人民的生育、教育、就业等问题,他发布了《我国经济增长动能缺的是消费》、《建议回归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并行的模式》、《多印两万亿助生娃?王小鲁回怼:只会制造出更多新问题》、《“十四五”的路怎么走?——未来发展和改革的思考》、《就业难与人力资源短缺并存,中国人口结构的真问题何在?》和《当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问题》等多篇期刊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术研究

专业领域

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

学术主张

发展经济学研究

王小鲁时刻关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早在1980年左右就执笔写出“四川柑桔流通问题”的调查报告,主张打破垄断,放开农村流通渠道。在1984年成为组织和参加莫干山会议中的一员,对于当时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在2009年发表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通过场景分析说明,如果能够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提高政府效率、制止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来促进国内消费回升,通过大力改善教育来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那么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的;他在2011年发表了《转变发展方式——寻找增长新动能》,他认为实际中我们对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概念理解存在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在这方面没有形成一个社会共识。同时提出“过高投资、过高储蓄率,在他看来是阻碍目前经济合理增长、有效增长最主要的问题”这一观点。归咎原因,认为要想转换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转换政府的指导思想,转换政府的激励机制,转换政府的职能。

宏观经济学研究

王小鲁认为未来的宏观政策需要保持审慎。他在2013年发表了《当务之急是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分析当前政府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相对的解决措施;他于2021年春季莫干山会议的发言《货币理论和各国货币政策反思》,提到货币超发较少地表现为传统的通货膨胀,而更多地形成了资产泡沫并指出,货币政策需要逐步恢复中性,降杠杆的进程需要重新启动,巨大的金融风险需要进一步化解;2022年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通胀和宏观政策的一些看法》和2023年发表的《警惕货币政策过度宽松》,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过度宽松的风险,货币刺激于事无补,而且会加剧失衡,扩大金融风险,提出我们的宏观政策需要和结构政策相协调,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强调基本中性,给市场调节供求关系、恢复供求平衡创造必要的条件,给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健康稳定的宏观环境。

体制改革研究

王小鲁密切关注时代发展,着注于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道路,结合国家未来发展与社会民众需求,他于2000年发表《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提出政府自身的改革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2005年他发表的《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管理体制、小企业政策、就业与收入分配》,以分析现有体制入手,探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从而起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他发表的《以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对公共资源管理、公共部门改革和政府改革提出了看法以期解决社会矛盾;他发表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保持高增长的关键》,提出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好垄断行业和资源管理问题,防止滑向权贵资本主义和旧的计划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形成民主、廉洁、透明、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以保障未来的长期发展。 

政策主张

关于体制改革

王小鲁认为要解决困扰中国经济的内需不足问题,需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滞后,土地制度不改革,对宏观经济有严重不良影响。

他认为转变政府职能,要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工作要转向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为中心并着力维护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与市场的合理分工。80年代改革时讲政企分开,政府不能随便干预企业经营。政府对企业管理,在减少干预、强化监督的同时,还要强化激励,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能不能落实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土地制度改革需要推进,开放土地市场,稳定地价房价。改变土地供应由地方政府独家垄断的局面,实现集体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实现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抑制地价房价上涨。

关于宏观调控

针对的是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偏重,内需持续不足的结构失衡状况,以及产业链的某些重要环节和某些重要产品受制于其他国家封锁的情况。王小鲁认为导致内需不足的基本原因是需求结构失衡,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是长期应用约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宽松和政府投资扩张政策带来的结果,导致了经济增长疲软、效率下降、债务杠杆率过高等一系列问题。

他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改革财税体制,实现政府支出结构转型。转变政府支出结构,降低政府投资支出和行政性支出比重,并严格遵守基础设施和和城市建设投资的合理性有效性原则。扩大以国有资本补充社保基金,降低企业缴费负担;改善收入分配,促进消费回升。通过税制改革和制度化的收入再分配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促进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促进过低的最终消费率回升。

关于货币政策

近期由于经济增长下行,我国货币政策正在一步步走向宽松。王小鲁指出,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普遍刺激社会投资来实现的。而在投资过度,产能普遍过剩 的情况下,继续刺激投资对经济增长只能有非常短暂的拉动作用,而同时会导致产能进一步扩张 ,未来会加剧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矛盾,使结构失衡趋于严重,中长期增长将面临更大困难。货币政策长期宽松的状况必须改变。他认为解决结构失衡问题,除了需要货币政策恢复中性,财政政策逐步恢复稳健,还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政府工作以民生为中心,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并推动一系列相关改革。

主要著作

王小鲁早期研究领域有农村和国有企业改革等。其《中国农村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为英文学术专著在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近十年来主要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城市化、市场化 改革等问题。著有2016年~2021年《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对社会影响极大的《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以及《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等作品。其中《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其灰色收入的研究被《人民论坛》列为 2010 年社会类十大观点之首。王小鲁编著书籍较多,现摘选部分具有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作品如下:

注:表格数据来源

《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

《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于2012年4月份中信出版社出版,获得第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在“十二五”规划指出,收入分配改革将是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的背景下,王小鲁通过对中原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和真实收入状况的数据挖掘,对中国国民收入真实数据和差距,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与分析,指出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中有没被统计的“灰色收入”存在,得出导致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所导致的腐败和灰色收入使收入分配扭曲和社会两极分化的结论。文中提出根本解决收入分配失衡问题有赖于推进体制改革,建立一个公开、透明、有严格管理制度和受社会公众监督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建设一个法制社会。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于2019年3月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作者亲身参与其中。 此书是王小鲁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过去40年的改革历程所做的总体回顾。阐述了中原地区走上改革之路的原因、过程、取得的成果、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方向。

学术论文

王小鲁长期从事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城乡发展等,以下是选取部分较高被引的10篇论文。

注:以上表格资料统计于2023.06.01。

经济观点摘抄

扩大失业保险对新城镇劳动者的覆盖面,对未纳入失业保险覆盖的群体进行临时性失业救济,相关保障非常重要;解决好居民的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保障、住房保障等问题,会大大改善收入分配的合理性。解决好这方面问题,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支出结构。过去中原地区的财政支出,大量用于养人和政府投资,或用于政府行政支出。今后政府支出的主要方向,重点应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对改善收入分配、提振消费需求起到积极作用。不仅解决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也为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力。

——2023年王小鲁《财经》年度对话2023会议上的演讲

王小鲁表示“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财政体系、政府支出体系,需要转型的任务。”在他看来,目前公共服务领域对老年人的服务仍然有一些缺失,应该更多地推进制度和政策转变,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为人口拐点的到来做好准备。

——2021年2月王小鲁在《中国青年报》“人口拐点临近,养老经济如何破题”的看法

多年来货币扩张积累下来的资产泡沫,已经相当严重,风险还在持续上升。在我看来,中国的货币政策不能学美国。如果中原地区一旦发生金融危机的话,很可能会导致类似日本1990年以后的长期经济停滞,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可能被迫长期搁置。因此要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在这次疫情之后,在我看来,货币政策需要逐步恢复中性,降杠杆的进程需要重新启动,巨大的金融风险需要进一步化解。

——2021春季王小鲁在莫干山会议的发言

如果一味强调保增长,看到经济下行就刺激,结构失衡很难调过来,增长的内在动能也很难恢复。因此,要避免使用刺激政策,防止短期问题长期化。政府应该减少点投资,应该把财政的钱更多花在给企业减负和解决民生问题上。

——2019年12月王小鲁在《新京报》“积极财政政策应聚焦民生支出和企业减负”的采访

“中国经济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是能够自我调整的。”中国经济的韧性就是经济的自我调整能力。这个经济的自我调整能力,主要来源于市场。经济在调整时候,要接受这个现实,给未来的经济回升准备好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经济结构合理化,使未来经济能够有回升的基础。政府支出重点要从过度投资转向重大民生问题,解决新城镇居民落户问题、社会保障覆盖问题和住房保障问题等。货币政策不能再宽松了,要回到中性的货币政策。现在面临的经济问题,其实主要是若干年来的结构失衡导致的局面。

——2019年5月王小鲁在“王小鲁回望40年经济改革之路”的发言

社会职务

注:以上资料统计于2023年7月18日。

社会活动

王小鲁是1984年“莫干山会议”最早的组织者之一。1984年,时任《经济学周报》编辑张钢找到王小鲁,希望他能够参与到一个会议的组织。由此,他和张钢,及当时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的朱嘉明等人一起参与组织筹备“第一届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即“莫干山会议”)。王小鲁是当时负责整个会议筹备的人员之一,也是论文组的是组长。2007年~2010年王小鲁通过参与卫视、线下学校和座谈会进行演讲,主要宣讲主题聚焦于当代灰色收入与中原地区居民收入差距以及中国收入分配现状、趋势及改革思考,其目的是引起社会对目前社会状态关注并解决这个问题;2010年至今,王小鲁紧跟时代发展时刻关注民生、经济、政策方面,在体改研究会宏观形势座谈会上发言了“政府与市场——中国模式之辩”;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京召开“改革的新形势与顶层设计”座谈会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的基本方向”;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智库报告厅做题为《“灰色收入”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演讲;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主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权、动力、质量”的2017年年会上他提出“长期过度投资造成结构失衡是当前最突出问题”;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例会上提出“客观看待土地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在2021春季莫干山会议上提出“货币理论和各国货币政策反思”的发言;在《财经》杂志年度对话2023会议上做了主题为“收入分配改革与消费提振”的主题演讲等。

所获荣誉

注:以上表格资料统计于2023.06.01。

延 申阅读

《王小鲁:八十年代改革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黄坚:王小鲁——十年》

《1984莫干山会议亲历者:为国献策再出发》

参考资料

王小鲁两上莫干山.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9

王小鲁简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05-25

东西问丨王小鲁:理解“共同富裕”要避免哪些“误区”?.中国新闻网.2023-05-26

王小鲁:4.8万亿元隐性收入探寻者.新浪财经.2023-05-25

王小鲁:八十年代改革对当下中国的启示.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6

长安讲坛总第182期--王小鲁: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3-06-08

王小鲁:4.8万亿元隐性收入探寻者.新浪财经.2023-05-31

530 Origin DNS Error.文津图书奖.2023-06-01

黄锫坚:王小鲁——十年.中国改革信息库.2023-05-31

首页.维普期刊.2023-07-18

农村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知网.2023-07-20

中国需要发展大城市.中国知网.2023-07-20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知网.2023-07-20

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中国知网.2023-07-20

发展方式转变从何入手?.中国知网.2023-07-20

巨额灰色收入不容忽视.中国知网.2023-07-20

王小鲁:四十年改革与中国经济的未来.手机凤凰网.2023-06-01

经济学家王小鲁:警惕货币政策过度宽松,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凤凰财经.2023-06-01

对话王小鲁:统一大市场的前提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澎湃新闻.2023-06-01

王小鲁:40年国企改革之路.财新.2023-06-01

对话王小鲁:我国经济增长动能缺的是消费|《聊一波》独家.腾讯网.2023-06-01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建议回归保障房、商品房双轨并行的模式.凤凰财经.2023-06-01

多印两万亿助生娃?王小鲁回怼:只会制造出更多新问题.手机凤凰网.2023-06-01

王小鲁:“十四五”的路怎么走?——未来发展和改革的思考.网易.2023-06-01

王小鲁:就业难与人力资源短缺并存,中国人口结构的真问题何在?.财新.2023-06-01

王小鲁:当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问题.新浪财经.2023-06-0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中国知网.2023-07-20

转变发展方式——寻找增长新动能.中国知网.2023-06-24

当务之急是改善政府支出结构——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考.中国知网.2023-07-20

王小鲁:货币理论和各国货币政策反思.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关于中国经济、通胀和宏观政策的一些看法.手机凤凰网.2023-07-20

王小鲁:警惕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凤凰网.2023-07-20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中国知网.2023-07-20

公共政策分析——政府管理体制、小企业政策、就业与收入分配.中国知网.2023-07-20

以深化改革化解社会矛盾.中国知网.2023-07-20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保持高增长的关键.中国知网.2023-07-20

双循环与中国经济转型.香港中文大学.2023-06-12

王小鲁:国企改革与混合经济.爱思想.2023-06-14

改革40年与中国经济的未来.掌桥科研.2023-06-13

530 Origin DNS Error.中国国家图书馆.2023-07-17

豆瓣.豆瓣.2023-05-31

灰色收入与发展陷阱.豆瓣读书.2023-06-01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豆瓣.2023-05-26

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豆瓣读书.2023-05-27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中国知网.2023-06-08

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知网.2023-06-08

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中国知网.2023-06-08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中国知网.2023-06-08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知网.2023-06-08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中国知网.2023-06-08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知网.2023-06-08

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中国知网.2023-06-08

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中国知网.2023-06-0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知网.2023-06-08

收入分配与民营经济发展.四十人论坛.2023-07-19

人口拐点临近,养老经济如何破题.中国新闻网.2023-06-11

王小鲁:积极财政政策应聚焦民生支出和企业减负.新浪网.2023-07-19

王小鲁:中国经济的韧性是自我调整能力.中国新闻网.2023-06-1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中国改革信息库.2023-07-18

劳动经济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8

1984莫干山会议亲历者:为国献策再出发.新浪财经.2023-06-01

王小鲁: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我国收入分配现状、趋势及改革思考.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政府与市场——中国模式之辩.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的基本方向.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灰色收入”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长期过度投资造成结构失衡是当前最突出问题.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客观看待土地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爱思想.2023-07-19

王小鲁:改善收入提振消费,政府支出重点急需放在民生上.爱思想.2023-07-19

历届获奖名单.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2023-05-31

首届中国软科学奖揭晓.科学网.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