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
黔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市辖区,位于重庆东南部,是国家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介于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境内面积2402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该区户籍人口55.49万人。黔江区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黔江区早在60万年前,后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夏朝属梁州,商周(含春秋战国)为古国、巴国属地,秦属巴郡。东汉刘协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涪陵县分4县;不久改黔州为黔中郡,管辖5县;中华民国成立后黔江属川东道;2000年6月,设立重庆市黔江区,行政正厅(局)级。截至2022年10月,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西街道行署街363号。
黔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结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武陵山系文化、巴楚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文明,同时兼具工业与农业的文化色彩,融入土家族建筑、雕刻、民俗等多种文化元素。2008年至2021年,共计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205个子项,区级及以上项目166项,国家级非遗单独项目1项。截至2020年,该区拥有4A级景区8个,其中濯水景区为5A级景区,有土家十三寨、武陵仙山、等著名景区。
黔江建成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工业园区,2022年经济增速位居渝东南第一、全市第五;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1.6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5.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33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41.54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7:37.0:50.3;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424元。
名称
“黔江”县的来历,众说纷纭,尚未定论。旧志一说“以黔江名者,缘黔江所出之乌江为名",一说唐朝县属黔州,因而“以黔冠之者,明为州所属也,其以江归之者,或为县所有也"。现倾向于系因有乌江(古称黔江)的重要支流阿蓬江纵贯全境,遂以古乌江的大名冠之的说法。2000年6月设立重庆市黔江区,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黔江早在60万年前“人猿揖别”后就有人类祖先活动的痕迹,其文明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
夏朝属汉中市,商周(含春秋战国)为古濮国、巴国属地,秦属巴郡南部地区,首次实现境内各民族人民大融合。
汉初为涪陵县地。西汉沿袭,至刘彻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梁州巴郡置涪陵县(治所今彭水自治县郁山镇,辖今酉秀黔彭诸县和贵州省东北部),这是黔江地域置县的开始。元封五年,改梁州为益州,属益州刺史部。
东汉刘协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涪陵县分为涪陵、永(万)宁、汉葭、丹兴(因为盛产硃砂、水银而命名)4县,属涪陵郡,至2023年已有1812年的单独建置史。
三国沿用丹兴县名。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人徐巨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蔺、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市。
公元280年,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晋朝永嘉(公元306年),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宋、齐、梁、魏、周等250余年。
北周保定市四年(公元564年),涪陵少数民族首领归顺中原王朝,因而在彭水置奉州(建德三年改名黔州),今黔江区境为其属地。
隋朝至清朝
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今县坝乡县坝村。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隋志》:“巴东郡统县十四,北极巫山 、秭归,南至石城、务川最。石城县广矣。
天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置石城县,治所移至无慈城(今县坝老鹰关),属黔州。不久改黔州为黔中郡,管辖彭水(今彭水绍庆街道)、洪杜(今酉阳龚滩镇)、洋水(今彭水龙洋)、永(万)宁(今武隆江口镇)和石城5县。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治所迁回楠木坪,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石城县南部的万就(足)、鹿角等地连接黔江(今乌江),所以更名黔江县。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嘉庆《四川通志》:“天夏七年(公元90年)年建据蜀,后唐长兴五年(公元935年),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南宋绍定元年(公元1228年)黔州升为绍庆府,黔江县隶属于绍庆府,到明清时期属重庆府。
元代,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复置黔江县。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续275年。
清代,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等县,兼辖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黔江县为黔江万。十二年(公元1734年),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万。为万治。十三年(公元1735年)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万,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黔江属川东道,1927年起先后属于四川省省长公署和四川省人民政府。
1935年后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酉阳专署)。
1945年10月设立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绥署驻黔江。
1946年,川黔湘鄂边区绥清公署(辖五十六军)设于黔江县城,以控制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酉阳、铜仁、永顺、涪陵、芷江等6个专区及其县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江,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
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3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属涪陵专区。
1983年11月14日批准撤销黔江县,设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3日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2001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全区共设城东、城南、城西3个街道,正阳、舟白、小南海、冯家、邻鄂、阿蓬江、石会、黑溪、黄溪、黎水、金溪、马喇、濯水、石家、鹅池15个镇,中塘、蓬东、沙坝、白石、杉岭、太极、水田、白土、金洞、五里、水市、新华12个乡共222村(社区)。
2007年濯水镇由12个村(社区)调整为9个村(社区)。2009年2月,正阳、舟白、冯家3镇改设为街道,各乡政府驻地及鹅池镇政府驻地的村改设为社区,鹅池镇的治安村并入鹅池社区。2017年,增设山台山社区。2019年11月,白石、中塘、沙坝3乡改设为镇。2021年7月,太极、水市、五里3乡改设为镇。2022年,增设恩泽苑社区。全区辖6个乡18个镇6个街道,220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138个村,82个社区;1360个村(居)民小组,其中:居民小组559个,村民小组801个。
地理
位置境域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介于东经108°28′-108°56′、北纬29°04′-29°52′之间。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连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接湖北利川市。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90千米,幅员面积为2402平方千米。黔江区西北距重庆主城250千米,东至湖北恩施162千米,南离吉首市367千米。
气候
黔江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21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
地质
黔江区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南西段鄂西渝东褶皱带,底基构造为轻微变质的板溪群,有震旦纪至白垩纪的沉积,也有奥陶纪到第四纪的化石遗存。地处断裂带,北起中坝以西(小南海),向西南经城区西北大垭口、白家湾、青岗坪、箕滩至石家河,全长56公里,总体走向为北东30°~40°。
地形地貌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形为中低山区、间有平坝、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山脉河流走向近似平行,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六岭五槽”地貌,平坝星落其间。山地占全区幅员面积的90%,东南部山脉条状明显,切割深;西北部以低山和浅切割中山为主,无明显条状带。山顶标高一般在700~1000米,切割深度一般在400~600米。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地区占幅员面积的4.04%,1001~1400米的地区占17.18%,700~1000米的地区占59.9%,700米以下的地区占19.49%,灰千梁子主峰为全区最高点,海拔1938.5米,黑溪河与文汇河交汇处的马斯口是全区最低的地方,海拔319米。
土壤
黔江区土母质(岩性)和气候的影响,包括沙、粘、瘦、薄等种类,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共分7个土类、12个亚类、23个土属、52个土种。坡度在25度以下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50%,砾石、沙土35832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9%,粘土面积148753亩,占20.3%,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63.27%。
水文水利
水文
黔江境内河流较多,河流流程419公里,河网密度为0.42公里/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5条。以八面山为分水岭,东南为阿蓬江(唐岩河)、诸佛江支流,西北为郁江支流,均属乌江支系。
阿蓬江(唐岩河)是黔江第一大河,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自北向南纵贯中部舟白、正阳、邻鄂、蓬东、冯家、濯水、阿蓬江7乡镇街道,境内全长90公里、流域面积约1583 平方公里,占全区幅员面积的66%,有段溪河、黔江河、袁溪河、蒲花河、细沙河、太极河、金溪河、南溪河、深溪河、马喇河等10条支流。
小南海是境内唯一淡水湖泊,集水面积97.3 平方公里,湖面2.87 平方公里,总蓄水量7020万立方米,是黔江城重要的饮水源。细沙河又名白家河,属于黔江区区级重点流域。属于乌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湖北省咸丰县,自北向南经马喇镇、金洞乡、阿蓬江镇3个乡镇,境内全长72公里、流域面积约4364.4平方公里。
水利
2020年,黔江区年蓄引提水总量1.25亿立方米,全区累计建成中、小型水库18座,山坪塘1062口,引水堰渠117条,通过实施黔江城市防洪工程、大江大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水毁工程修复等项目,累计建成堤防70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截至2020年,黔江区土地资源总面积13071.1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6747.84公顷,占比51.6%;城镇建设用地面积2245.49公顷,占比17.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184.56公顷,占比16.7%;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428.65公顷,占比10.9%;耕地面积340公顷,占比2.6%;湿地面积52.07公顷,占比0.4%;草地面积47.7公顷,占比0.4%;园地面积13.75公顷,占比0.1%;其他国有土地面积11.11公顷,占比0.1%。
水资源
黔江区水资源总量为15.83万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213毫米,地表水资源量28.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3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黔江区已探明铝矾土2376万吨、萤石(普通)33.05万吨、重晶石79.94万吨、大理石1884.82万立方米、石英砂岩817.68万吨、灰岩11400万吨等;其中石灰岩、萤石(普通)、重晶石为主要利用对象。各类矿山有17个,其中:灰岩矿山8个,占比47%;萤石(普通)、重晶石矿山6个,占比35.3%;灰岩矿山1个,占比5.9%;灰岩矿山1个,占比5.9%;石英砂岩矿1个,占比5.9%。
森林资源
截至2020年,黔江区区森林蓄积457931.2立方米,国有森林覆盖率96.8%。其中:有林地3153.81公顷,占比49.6%;灌木林地面积3031.71公顷,占比47.7%;辅助生产用地46.8公顷,占比0.7%;疏林地面积90.1公顷,占比1.4%;宜林荒山荒地20.62公顷,占比0.3%;苗圃地面积10.80公顷,占比0.2%;无林木林地6.71公顷,占比0.1%。
生物多样性
动物
2022年,黔江区野生动物有4类、23目、69科、147种。哺乳类有刺猬亚科、四川短尾等100余种;鸟类有水葫芦、小杜鹃等100余种;爬行纲有乌龟、鳖、黑眉锦蛇等;两栖动物有大鲵属、大蟾蜍、林蛙等。其中,黑金丝猴、毛冠鹿、红腹角雉、鸳鸯、大、猕猴、黔江灰金丝猴、鳞甲目、大灵猫、林麝、云豹、红腹锦鸡等属国家保护动物。
植物
黔江区湿地内高等维管束植物185科729属1658种,其中蕨类植物36科64属170种,裸子植物6科13属17种,双子叶植物纲123科528属1267种,单子叶植物20科124属20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十分丰富,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保护植物有32种,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6种,包括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珙桐、光叶珙桐、银杏。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26种,如华东黄杉、白豆杉、杜仲、鹅掌楸、水青树等。
自然灾害
黔江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地质滑坡、山地泥石流、森林火灾、洪涝、干旱灾害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2022年1-7月,全区共遭受了“2.7”雪灾、“7.15”旱灾、“7.17”洪涝灾害、“7.27”洪涝灾害4次灾害,共造成31266人受灾,无人员伤亡;紧急避险转移9人,紧急转移安置1人;农房倒塌1户3间、严重损坏农房26户55间、一般损坏农房123户235间;农作物受灾1888.79公顷、成灾1006.48公顷、绝收277.12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974.06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黔江区辖6个街道、18个镇、6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西街道行署街363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年末,黔江区户籍人口55.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95万人,乡村人口32.54万人;常住人口49.2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9.9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89%,人口出生率7.96‰,死亡率7.03‰,人口自然增长率0.93‰。
民族
黔江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土家族、苗族是两大主体少数民族,此外还居散着回族、蒙古族、藏族、满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侗族、瑶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东乡族、黎族、佤族、撒拉族、高山族、塔吉克族、鄂温克族、普米族、水族、畲族等24个少数民族。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汉族人口为142650人,占29.27%;土家族人口268544人,占55.11%;苗族人口73999人,占15.19%;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88人,占0.43%。
语言
黔江话,属于西南官话的一种,是四川方言川东片区重庆方言的一个分支。由于其境内的土家族、苗族均有自己的语言 ,因此黔江方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黔江方言使用频率多且很有代表性的词有两个:“么子”和“吃”。用现代汉语来说,即“啥”“啥子”“什么”等。“吃”在黔江,是享用食物的通用语。“么子”“吃”一词,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早就有存在。以黎水镇竹园村为例,当地村民口语中用“么尔(音)”代替“么子”。在石家镇,“么子”摇身一变,变成了“hòng子”。
宗教信仰
佛教:早在汉代马援征伐“武陵蛮”之后,佛教就传入黔江区境内;到明清时期,黔江开始大量修建寺庙,期间共修建了115座。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因佛教盛行,变成了佛教禅院,道教佛教尊神杂处,后道教逐渐为佛教所取代,佛教最有名的是武陵八大寺院,斜岩寺就是其中之一。
经济
综述
2022年经济增速位居渝东南第一、全市第五;该区支柱产业为轻纺医药、新材料、雪茄及配套等,推进材料、纺织、环保三大产业园的建设,正阳工业园区成为渝东南首个百亿级特色园区。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81.67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35.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33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41.54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7:37.0:50.3。
第一产业
黔江区以“粮油桑猪(牛)、“烟果渔菌(药)、蚕桑、烤烟、畜牧、食用菌等为农业特色。因武陵山生态优势,壮大蚕桑、水果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中药材、生态养殖、茶叶、特色经济林、调味品等其他产业。202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3.13万吨;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67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85亿元;粮食播种面积74.00万亩,粮食综合单产318.77公斤/亩。
第二产业
黔江区以“1+6”为支柱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集群发展雪茄及配套、农副食品加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轻纺服装、节能环保六大支柱产业,以产业链长、带动性广、吸纳就业和技术扩散作用强等特点,打造“工业强城”,建设卷烟及配套、新材料、消费品工业“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和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为重点,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全年工业增加值89.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总产值增长8.9%;建筑业增加值15.28亿元。
第三产业
黔江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物流产业、商贸产业,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业,初形成区域性商贸中心;本土企业与沿海企业签订意向性协议5个,商贸产业实现提质发展。黔江区共培育电商主体3459家,新引进金融机构7家。2023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5.56亿元,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80亿元,增长7.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06亿元,增长4.2%;金融业增加值19.49亿元,增长6.4%;房地产业增加值24.63亿元,增长2.6%;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5%;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一年增长4.3%;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48亿元;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496.01万元;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31元,比上年增加1668元,增长5.1%。
经济功能区
正阳工业园区
黔江正阳工业园区是重庆渝东南首家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是黔江建设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武陵山经济中心和渝东南开放门户的重要平台,以“一核三区五园”的产业发展为布局,依托区域特色优势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围绕园区四大主导产业,以玻纤、铝材料、食品三个产业链建设为主攻点,系统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和集链成群,实现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产业发展精彩“聚”变。已引进东方希望集团、雨润集团、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力帆集团、重庆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集团、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100多家。
社会
教育
2022年,黔江区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招生人数4351人,在校学生人数11457人,毕业生人数3122人;普通中学27所,招生人数4730人,在校学生人数13493人,毕业生人数4292;普通小学51所,招生人数6203人,在校学生人数40600人,毕业生人数7071人;幼儿园13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人数20人,在校学生人数142人,毕业生人数22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1.62%。学前教育普惠率95.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文化事业
2022年,黔江区共有博物馆1个,民族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综合档案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2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科技
2022年,黔江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42家,科技型企业总量达431家。全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9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8家。全年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69项。获得专利授权32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105件。共有注册商标5415件。地理标志5件。
医疗
2022年,黔江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7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乡镇卫生院24个,村卫生室181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814张,其中,医院床位3436张,乡镇卫生院床位781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20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15人,注册护士1979人。
体育
截止2019年,黔江区共有体育场9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馆)13个。2022年,该区在市级及以上体育赛事中获得金牌10枚,银牌10枚,铜牌9枚。
社会保障
2022年,黔江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7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0.13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2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4.4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6.8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5.08万人。全区共有4821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11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346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1664人。
人居环境
2022年,黔江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9天。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昼间达标率100%,昼间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2.3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63.3分贝。城市区域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
交通
综述
黔江具有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武陵山区域立体交通枢纽优势,极大地缩短了重庆市、成都与东南沿海的交通距离。黔江是东南沿海产品进入重庆、成都区域的桥头堡,也是重庆、成都等地进入东南沿海市场的必经之路。该区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体系初具雏形,具备了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基础。
公路
截至2022年,全区公路总里程7350公里。路网密度306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G65渝(重庆)湘(怀化)高速黔江境内78公里,G5515黔(江)恩(施)段21公里,石柱至黔江高速公路全线83公里。普通国省干线(G319,S202,S209)335公里,各类县乡村道4293公里。
铁路
渝(重庆)怀(怀化)铁路,在黔江境内达62.5公里,设6个站点。
黔张常铁路:西起重庆市黔江区,全长336.3公里。
渝湘高铁:重庆市至黔江段全长268公里,设8个车站,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航空
黔江武陵山机场,现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跑道长2400米,4个C类停机位,航站楼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配套建设有国内支线机场较先进的通信、导航、气象等空管关键设施设备,可满足波音B737系列、空中客车A320及以下各种客机起降和高峰小时300人次的旅客吞吐。机场于2010年4月建成,11月22日正式通航运营,属于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下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已开通北京、上海市、昆明市、重庆市、成都市、杭州市、宁波市、贵阳、长沙市、温州市、青岛市、日照市等航线,2015年荣获“中国最佳旅游支线机场”称号。2022年,全年空港旅客吞吐量12.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8.4吨。
航运
黔江区通航里程100公里,神龟峡旅游码头、两河口港区、濯水港区、渔滩码头、小南海码头。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运营的新能源公交车共有30辆,2021年,黔江县城区拥有公交线路29条、公交车辆156辆、出租车286辆。
文化
综述
黔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结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武陵山系文化、巴楚文化、红色文化与现代文明,同时兼具工业与农业的文化色彩,融入土家族建筑、雕刻、民俗等多种文化元素。2008年至2021年,共计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205个子项,区级及以上项目166项,国家级非遗单独项目1项。
饮食
黔江区土家族在改土归流以前食物为:作物物、采集物、捕猎物混合型。作物类主要有:大麦、荞麦、粟、豆类,及少量稻谷。土民喜牛羊肉,冉家蛮“喜渔猎,得鱼虾以为美食。民间至今保留有汤圆、社饭、米粽、糍粑、糖画、绿豆粉、马打滚、斑鸠蛋豆腐等传统美食,黔江土家宴席、黑溪羊扣、濯水绿豆粉传统制作技艺、黔江牛肉脯传统制作技艺等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成功入选2022中国非遗美食大集。
黔江绿豆粉
绿豆粉是重庆市黔江区濯水古镇人过年的必备食品。这道土家美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制作绿豆粉先将绿豆、黄豆、大米按比例搭配,再将其水浸泡,然后用石磨碾磨成豆浆。再将豆浆装入铝皮漏斗里,绕着锅底一圈一圈地由外向里旋转,形成小指宽、硬币厚的旋型粉圆圈,寓意圆圆满满、团团圆圆。豆浆烙熟后就成了绿豆粉。绿豆粉具有色泽正、口感好、易存放、不易变质、食用方便等特点,是当地人过年、招待贵客、馈赠亲友的首选食品。濯水绿豆粉制作技艺被列为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黔江鸡杂
在黔江,为数不多被冠以地理标识的黔江美食。运用土家烹方法,以鸡肠、鸡肝、鸡心等鸡内脏为原料,并把鸡肉切成薄片,辅以土豆块、尖头泡椒、鲜葱等烹制而成,口味麻辣兼备,色鲜味美,醇香可口。黔江鸡杂煮熟后,用文火边煮边吃,可添加白菜、豆芽、冬瓜、青菜等寺院菜,形成别具特色的一道土家菜肴。
民俗
土家族婚俗
土家族的婚姻,在“改土归流”以前一般是自由择配,男女青年在摆手活动中,以唱歌、跳舞、吹奏木叶表白爱情,选择对象,建立感情。嫁娶一般都要经过求亲、订婚、结婚、闹房、回门等程序。土家族婚俗中最具特色的是哭嫁。婚前一月或半月,待嫁姑娘按习俗规矩就要哭嫁,开始是隔一夜哭一次,后来每夜都哭,出嫁前夕要连续哭3至7天,全村寨相好的姐妹和姑嫂、伯娘、婶娘都要来陪哭。哭嫁的内容十分丰富,有“ 哭父母”“哭哥嫂”“哭姐妹”“哭戴花”“哭上轿”等。哭嫁的形式,有对哭、群哭、顺哭、间哭,这与其他兄弟民族的哭嫁有较大的区别,是土家族哭嫁仪式的独特之处。其家族亲友都要准备一餐丰盛的菜饭,宴请即将出嫁的姑娘,这叫作“陪嫁饭”。
苗族婚俗
苗族青年男女,以前也是通过唱歌作为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腊肉炒菜不用盐,哥妹订婚不用钱。只要哥心合妹意,就用山歌定姻缘。”每逢“歌会”“踏青”“赶秋”“赶坳”等活动,他们常通过对歌来选择意中人。双方感到情投意合,才互赠信物,定下终身。结婚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送亲客和男方的陪客全都要唱歌,相互对歌、赛歌、盘歌,连唱3天3夜。此间新郎新娘不能同房,要等回门后才算正式成婚。
敬白虎与赶白虎
土家人的信仰多为对自然的崇拜,表现为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把一切自然现象人格化、神灵化。同时,崇拜祖先,有着十分浓厚的祖先崇拜意识。在黔江土家族中,有敬白虎的习俗,也有赶白虎的习俗。部分土家族人,最怕白虎神,尤其是不满周岁的小孩时常提防被“白虎星”所害。小孩子一旦害了翻白眼、吐白沫的病,便认为是被“白虎星罩了”,立即请土老师来赶杀白虎,以消除灾星。但也有敬仰白虎的习俗。比如旧时土老师跳神时,“还人头愿”,就是将额头刺一小口,用几滴人血来祭祀“坐堂白虎”。他们认为坐堂白虎是好神,要予以敬奉。
丧葬
土家人在古代先后行过火葬、岩棺葬和悬棺葬,元代以后普遍实行土葬。其土葬的坟墓为石头砌成的条形坟墓,墓前打碑,左右有联,大多还在墓前端和左右两边打上龙凤和“野鹿衔花”等传统图案。此种坟墓与汉族无异,至今仍很盛行。
艺术
后坝山歌
后坝山歌是重庆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音乐类型。流传于黔江区小南海镇,它起源于土家人的生产生活与文化交流,后坝山歌歌词多属在劳动与生活中即兴创作,但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腔调和唱法,主要唱法特点既有四句一段、一句七字类似绝句的即兴山歌,也有句型散漫、琅琅上口类似古风的经典民歌。
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制作技艺
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制作技艺是重庆市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技艺类型。土家织锦,土家语为“西兰卡普”,广泛流行在在黔江区土家族聚居区域。土家织锦的工艺原始而复杂,最醒目的艺术特征是丰富饱满的纹样和鲜明热烈的色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特点。
谢家锣鼓
重庆市黔江区谢家锣鼓被列为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谢家锣鼓是一种民间打击乐,源于明朝洪武年间,是谢氏族人过春节玩彩龙船灯的伴打锣鼓,曲调欢快、喜庆。
节庆
赶秋节
赶秋节是苗家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山寨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邀朋结伴,高高兴兴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秋场上锣鼓喧天,歌声飞扬,荡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等节目让人目不暇接,热闹异常。青年男女还利用“赶秋”物色情侣,互诉衷肠。即使逢上雨天,赶秋节也要如期举行。
过苗年
苗家人过苗年,腊月三十的年饭,一般做四样菜或六样菜,火塘生大火,通宵围坐火塘唱苗歌。正月初二至十五,寨子家家请客,户户有人出去做客。各家要将寨里每户请遍,也要依次去各户做客。苗年也因区域、姓氏宗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流传着许多的传说故事,或与苗家先民的流离迁徙,或与抵御外敌入侵,或与躲避压迫剥削相关联,反映了苗族人民的风雨历史。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全区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有8个、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市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0个。
小南海镇桥梁村古枫寨
小南海镇桥梁村古枫寨,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院落,这里风光秀丽、民风淳朴。院落四周有着100多棵古槭树,因而得名“古枫寨”。院落里坐落着40多幢土家族木质吊脚楼。近年来,桥梁村被逐步打造成民族风情村,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2020年,小南海镇桥梁村古枫寨列入第一批重庆市传统村落。
小南海镇新建村谈家寨
小南海镇新建村谈家寨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土家原生态集居带。新建村是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人在此逐水而居,13个土家山寨存留至今,让村子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民族风情,山寨女寨主制度文化也沿袭至今,具有古朴而神秘的母系部落遗风。是2020年,第一批列入重庆市传统村落。
鹅池镇社溪村大坡院子
鹅池镇社溪村坐落在群山之中,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整个村子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处处展现出原生态的古朴美。是一座天然的森林公园、天然氧吧。整个夏季平均温度在28℃,舒适宜人。除了良好的森林植被,村里还有多口泉眼,外流的泉水汇集成10余处清澈溪流,社溪也因此而得名。是2021年,第二批市级传统村落。
特产
姬松茸
姬松茸,俗称老鹰菌。姬松茸是一种食、药兼用菇类,含丰富蛋白质、糖类、脂肪、纤维、18种氨基酸,多种矿物微量元素。对增强体质有神奇的功效,可以开发出多种保健品,被称为“菌类之王”,并被日本医学界称为“地球上最后的食品”。
马喇贡米
“马喇贡米”具有悠久的历史,马喇古称鹅湖乡,清朝初期,马喇生产的“白脚粘”大米于康熙被送往京城,备受皇帝赞赏,“马喇贡米”由此得名。“马喇”系列优质大米源于重庆市黔江区马喇镇。马喇镇地处武陵山系腹心地带,海拔800公尺左右,四面群山环绕,靠北面一座海拔1800多米幅员3万亩的原始森林高峰,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断, 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地,造就了种植优质水稻的良好环境。“马喇”系列优质大米含有丰富的铁、钙、锌营养微量元素,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珍珠兰茶
珍珠兰茶,是以武陵云雾山区独特的富硒绿茶和名贵珠兰花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珍珠兰茶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俄罗斯、阿根廷等。产品先后获部、省级金奖,重庆市名牌产品、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重庆市消费者喜爱产品等殊荣。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0年,该区拥有国家级4A级景区8个,其中濯水景区为国家级5A级景区,有土家十三寨、武陵仙山、濯水景区等著名景区。
重点景区
濯水景区
濯水景区位于黔江区濯水镇,由濯水古镇、蒲花河休闲农业体验园和蒲花暗河三部分组成。2020年12月30日,黔江濯水景区正式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濯水古镇:荣新重庆十大地标名片,有万天宫、万寿宫、余家大院、樊家大院等“三宫六院”,均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有天理良心文化、阿蓬江湿地公园、文化艺术馆等展览、展示馆;有后河戏、摆手舞、石鸡坨土陶、绿豆粉、泉孔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这里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镇、中国楹联文化名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学院创作实训基地和文艺扶贫基地。
蒲花河休闲农业体验园:园区占地560亩,总投资4500万元。园区以“一环、一轴、多园、九院落”的规划布局,打造濯水5A景区差异化旅游产品,按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的定位,种植以本地特色瓜果为主,同时种植具有观赏价值的“名、特、优、新、稀”奇花异果,依托本地农耕、农具展现民族农耕文化,通过组培室、雾培室等现代农业设施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把“宜游、宜赏、宜识、宜娱”概念植入园中,形成渝东南地区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农业观光园。
蒲花暗河:三桥中间是两个椭圆形的漏斗,高度均在100米左右。其中,一桥和二桥间的漏斗,宽度为41米,二桥与三桥间的漏斗,宽度为52米,以二桥为鼻梁,形成极为罕见的“天眼”景观。峡谷内“赤穴”溶洞,源于巴族君神与盐水女神的传说。
土家十三寨
土家十三寨属小南海镇新建村,距小南海13公里,小地名板夹溪,地处黔江国家森林公园群山环抱之中,中国第一个土家族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这里的土家人以板夹溪为轴线,聚族而居,一姓一寨,以姓氏作寨名或村名,“一寨一品”,有谈家寨、何家寨、摆手寨、女儿寨等13个典型土家族自然村落。土家十三寨传承着土家织锦、蜡染、竹编、刺绣、挑花、剪纸、木雕、石雕等民间工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后坝山歌的发源地。还是荣获电视金鹰奖荣誉提名奖的连续剧《侯天明的梦》的主要外景地之一。2015年,《侯天明的梦》在央视八套播出。2017年,该剧获得了重庆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7年,土家十三寨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小南海
小南海地处渝鄂交界之地,距黔江城32公里,据清光绪年间《黔江县志》记载,清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六月十日,黔江境内渝鄂交界处发生地震,其时巨石“旁飞横击”,“地中石亦迸出”,当地居民千余人不幸罹难。之后山体垮塌,砂石阻塞溪流成湖,土田房舍全被淹没,而形成的一个地震湮塞湖。现代研究者初步确定当时地震震级为六点一级左右,烈度为八度,其后小南海被国家地震局批准为国家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小南海堰塞湖蓄水七千余万立方米、坝体稳定,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近年来已成为黔江区饮用水重要水源地,亦吸引不少游人前往凭吊观景。
武陵仙山
武陵仙山位于黔江区石会镇,距黔江城区15公里,为武陵山脉腹地,山峰绵亘,山势峻峭,奇峰兀立,危崖深谷,云缠雾锁。一度与贵州梵净山、峨眉山齐名,这里佛、孺、道教并存,始于明朝,至清朝达到鼎盛时期,极盛时庙宇广布,寺僧数百,香火繁华。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2017年,中国果品协会授予黔江区“中国猕猴桃之乡”称号。
2018年,黔江区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黔江区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自然地理(2023年版).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猕猴桃.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6-10
黔江概况.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6-10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6-10
2022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方言俚语解析之名著里的黔江方言.武陵传媒网.2023-06-11
重庆市黔江区获评首批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6-10
土家十三寨.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武陵仙山.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 - 濯水景区.重庆市政府网.2023-06-10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联系我们.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民族人口(2023年版).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历史沿革(2023年版).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生态文化建设独具特色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百年传统村落 原生态觅乡愁.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06-10
重庆市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公布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总目(2021)的通知.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高水平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升级版”.新华网重庆频道.2023-06-10
黔江区.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6-19
黔江区历史沿革.中国行政区划网.2023-06-10
重庆市黔江区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06-10
黔江区革命老区.重庆老区网 .2023-06-10
行政区划(2023年版).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重庆市黔江区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06-10
黔江猕猴桃.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3-06-10
黔江区概况地图.中国行政区划网.2023-06-10
重庆市黔江区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06-10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黔江区声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2019—2020年)》的通知.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 助推绿色发展惠民生.上游新闻.2023-06-10
黔江区2020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0
黔江区水利局:做好节水大文章 建好节水型社会.武陵传媒网.2023-06-19
黔江每年收容救治放归 各类野生动物近百只.武陵传媒网.2023-06-10
黔江大力保护湿地资源上千种动植物在这里安家.上游新闻.2023-06-11
黔江区抓好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2022年1-7月自然灾害损失情况.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重庆市黔江区新一届区委常委名单(书记徐江 副书记周恩海、李泽玉).中国经济网.2023-06-11
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周恩海.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政协重庆市黔江区五届二次会议胜利闭幕.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重庆梁平区委书记调整.今日头条.2024-11-05
民族人口(2023年版)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重庆市黔江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1] (第一号).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9
黔江区民族宗教委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代表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重庆黔江发现清代大型塔墓群 见证黔江佛教史.佛教在线.2023-06-11
黔江推进三大产业绿色发展.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黔江区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链条”.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释放农村综合改革红利 黔江按下加速键.上游新闻.2023-06-11
黔江区以“三抓”推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重庆统一战线.2023-06-11
黔江 致力“工业强城”构建渝东南工业集聚区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7-08
黔江: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 打造绿色崛起新动力.新浪网.2023-07-08
2023年黔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官网.2024-11-12
黔江高新区(正阳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黔江高新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黔龙集团重庆正阳工业园区简介.黔龙集团重庆正阳工业园区.2023-07-08
学院简介.重庆经贸职业学院.2023-06-19
重庆市黔江区社会发展.中国小康网.2023-06-11
重庆市黔江区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06-11
渝东北和渝东南首条高速直连 石黔高速全线通车运营.新浪财经.2023-06-19
重庆市黔江区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06-11
黔张常铁路黔江段全线贯通.上游新闻.2023-06-11
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将于近期开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2023-06-11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黔江区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9
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舒适环保获市民点赞.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重庆市黔江区文化风俗.中国小康网.2023-06-11
盘点黔江民间传统美食 哪一样最让你流口水?.上游新闻.2023-06-11
黔江牛肉脯、黑溪羊扣……这些黔江特色美食你吃过吗?.上游新闻.2023-06-11
重庆黔江:制作“非遗”绿豆粉 过团团圆圆年.上游新闻.2023-06-11
黔江特产(2023年版).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民族节庆.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黔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出炉 23项非遗上榜.中国网·东海资讯.2023-06-11
“非遗”锣鼓迎新春.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9
黔江:传统古村落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新闻网重庆.2023-06-11
黔江已有3个村落入选市级传统村落.武陵传媒网.2023-06-11
重庆黔江两个村寨入选第一批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中国网.2023-06-11
黔江 重逢百年村落 赓续文化基因.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06-11
又增加一个!黔江区鹅池镇社溪村上榜第二批市级传统村落名录.上游新闻.2023-06-11
濯水景区.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2023-06-11
黔江区濯水景区升为5A级,重庆共有10个.上游新闻.2023-06-11
黔江小南海土家十三寨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际在线.2023-06-11
"再现"清末地震惨景 黔江小南海成科研旅游"富矿".中国新闻网.2023-07-08
武陵仙山.中国网.2023-06-11
陈川.中国小康网.2023-06-11
殷世江.中国小康网.2023-06-11
佳果天成推动农业转型 黔江猕猴桃出山之路.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3-06-19
黔江区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上游新闻.2023-06-19
关于命名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3-06-11
黔江区首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中国网.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