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传
《岳飞传》又名《岳飞传:还我河山》,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从1954年着手准备,撰写于1955年。本书主要依据《宋史.岳飞传》而作,属于旧派武侠小说,是还珠楼主创作生涯晚期作品。
全书共二十回,讲述了岳飞从出身普通的农户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最后却含冤屈死的悲壮故事。书中所述时间线贯穿岳飞一生的主线:他出生于农民家庭,年幼时曲折拜师勤奋学习;青年时期,他不忍百姓困苦,先后四次从军保卫山河,受到著名将领宗泽赏识。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势如破竹,大破金军后却被贪生怕死的赵构召回。不久遭到奸臣秦桧的陷害,含冤而死。故事描写一气呵成,简洁却不粗疏。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十分到位,展现了岳飞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的精神风采,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岳飞传记小说。
写作背景
本书的主要素材,来源于《宋史·岳飞传》。1949年,新中国诞生。1950年秋,始建于1925年并享有“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美誉的上海天蟾京剧团重建,素有京剧编剧盛名的还珠楼主受聘担任总编导,在上海天蟾舞台三楼一间斗室里创作了《白蛇传》《岳飞传》等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京剧作品。
20世纪以来,中原地区通俗小说便处于被批判阶段,认为其是不入流、低俗的小说。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大陆对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进行整治。还珠楼主等人作品受到抨击,认为是含有反动政治内容或淫秽、色情成分的神怪、荒诞的‘武侠小说’。1951年5月,还珠楼主:“作者现已放弃武侠旧作。”并接受思想改造。
还珠楼主《独手丐》第一卷卷首作者前言中:“时代要求每个作者,对过去做一番检讨,通过自我的批判,来确立今后写作的态度与方针,以期在发挥与推广群众教育的意义上,对新的社会,贡献一方面的力量。”不应该创作与现实脱离,内容空虚的作品。解放后,李寿民学习进步文学理论、革命理论,积极改造自己,将旧观点加以改革,建立新的社会观点,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写作反映时代进步与发展,群众斗争生活的作品。
1956年10月,历史小说《岳飞传》(1集共20回,17万字,全书完)单行本由文宗出版社(香港摩理臣山道29号)初版发行(每本港元1元8角)。
成书过程
自南宋开始,岳飞的故事就广泛流传于民间,到了元朝、明朝更加风行,成为说话艺人、戏曲家、小说家创作的题材,如《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武穆精忠传》等,福州话、杂剧、传奇、歌谣,各种形式都有。清朝,文人钱彩、金丰等在原来一些“说岳”演义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整理、创作了《说岳全传》,到了20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珠楼主创作了京剧《岳飞传》,1954年,还珠楼主预备将岳飞一生写成章回体小说。1955年正式开始撰写,1956年经香港文宗出版社整理出版。
内容情节梗概
情节梗概来自原文归纳总结
拜师学艺,初察国患
岳飞,字鹏举,出生于河南相州汤阴县永和乡的一处山村,喜好读书习武。当地有周家学馆,每到闲时,岳飞就便蹲在门边听读,家贫,无书可读,寒风暴雪也抵挡不住他前去听学的心。父亲同村好友得知他读书的愿望,送予他书本及笔墨纸砚。
第二年春天,岳飞独自在外练习射箭,颇有天分,恰好被途径的周侗赏识收入门下,而后的学习中,愈加显露出高超的武学天赋。此时王朝显露出颓败的迹象,城内富丽皇,城外民不聊生,皇帝喜怒无常,百姓祸福莫测。金朝的强大没有让宋自强,反而是伏低以钱财换取和平。此时周侗因伤去世。
光阴易过,春荒又席卷了宋地,百姓困苦无食粮,官府压迫逼民亡。岳飞并未应募镇压百姓,谋取进身机会,而是苦心劝谏同窗富人汤怀的儿子汤永澄放赈救民。眼前的难民让岳飞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国家动荡,内忧外患的局势。
三次从戎,初露峥嵘
岳飞与同窗徐庆夜谈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后,岳飞前去军中应募,经过选拔后,被任命为小队长。二十岁的岳飞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活。此时相州城内有两名恶霸,陶和与贾进,无恶不作。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了两名恶霸。
然而胜利的喜悦未持续多久,岳飞便接到了其父岳和病故的消息,于是离开军队回家守孝。岳飞守孝三年,旧时相识的富商相继去世、奔逃,又遭水患,生计难保,安排好家中事务后,岳飞又往河东路平定军投戎,不久便被提升当了偏校。
又过一年后,金灭辽之战,大举派兵侵略宋。金军一路破城,很快便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市。赵桓赵桓任李纲守卫京城,金兵攻城时,李纲亲率军民防守,已将金兵打败,然而赵构此时却派使臣到金营求和,供奉大批金银,割让土地。而后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市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
赵桓一面求和一面命赵构为大元帅,招募兵马。岳飞奉命率兵三百,在侍御林作战打败金兵。将领宗泽带领两千人与金朝交战,连破金人三十多个大寨。军容正盛时,朝廷传来密诏说现在要与金人讲和。
收复建康,平定江淮
金兵围困汴京,赵桓惊惧无策。不久,京城被金兵攻破,金对宋要求割地赔款。赵桓下令让军民投降筹备赔款,各地军民均不肯,金军便将汴京城洗劫一空,满载金银珍宝北上。宋徽宗、宋钦宗和其余皇室要员皆为俘虏,北宋就此灭亡,二帝蒙尘。此后,赵构即位,为宋高宗。赵构刚当上皇帝,便听信奸臣之言,计划逃向东南,岳飞心中愤慨,上疏劝谏,然而朝廷左、右扑射汪伯彦、黄潜善看了大怒,责怪岳飞越职言事,将其免职归田。
岳飞回家后和母亲谈起此次行军经过,有郁郁不得志劝母避往江汉的想法,母亲大怒,为让岳飞深刻记得“忠义”二字,岳母在岳飞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字。
岳飞第四次从军在将领王彦部下,此时赵构等人为了向金朝乞和,有意打压朝中抗金力量,罢黜李纲,王彦驻地也顾虑金军集结,因此谨慎出战,岳飞年少气盛,认为王彦胆怯,此时宗泽事实上成为抗金的中心人物,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于是率队伍南下接受宗泽的领导。
宗泽上书北伐二十四次未得赵构支持,年过古稀的宗泽旧疾发作含恨离世。随金兵再次南侵,预备一举灭亡南宋。金兵统领完颜宗弼率主力追赶赵构,岳飞则领军跟在后方,伺机偷袭。金军破一城,岳飞便收复一城。到了建康后,岳飞乘胜追击,收复建康城。建炎四年,金军再犯江淮一带,岳飞掩护民众撤离,而后渡江驻扎江阴,防守江岸。
四次北伐,力反和议
岳飞驻扎江阴防守江岸时,岳家军建立,预备进行第一次北伐收复襄汉六郡,岳家军攻势凶猛,势如破竹,先后收复了襄汉失地。
随后岳飞并未停留脚步,预备进行第二次北伐,此时岳母病逝,盛夏作战的艰辛和母亲去世的打击,引得岳飞目疾发作,他主动卸甲,短暂守孝后,朝廷战事吃紧,岳飞忠孝难两全,赶回军中按预期进行第二次北伐。岳家军长驱直入陕西省山区,收复众多失地。
岳飞安排刚收复地区的百姓生产生活,目疾又犯,此时刘豫再次卷土重来,岳飞不顾未愈的目疾,及时调集精锐,第三次进行北伐,进军蔡州,顺利完成任务。
宋金对峙形式生变,金首领更换,擒获刘豫,消灭伪齐政权,以此向宋请求和谈,岳飞力反和议,提议乘机恢复中原,奈何赵构“屈己求和”,重用秦桧,并限制岳飞的军事部署。没过多久,金朝食言,进攻宋,赵构意识到形势不妙,同意岳飞进行第四次北伐,岳飞挥师北上,带领岳家军收复中原大批失地,大挫金军锐气,金军领导完颜宗弼放弃开封市,准备渡河北逃。
十年功废,千古奇冤
战局一扭颓势,赵构此时又趋向自保,听进秦桧谗言,向岳飞发布“班师诏”。岳飞一天收到十二道班师诏,要求大军立刻班师回朝。岳飞痛感荒唐,但君命不能违。
岳飞大军班师,金军回弹,再次攻破河南省守地,岳飞痛惋。请求卸甲归田,赵构不许。
绍兴十一年,完颜兀术再次南下侵宋,岳飞率兵抵抗,这是岳飞最后一次抗金作战。金军侵略不得,再次请求求和,金朝与秦桧勾结,将岳飞和其部将调离军队,岳飞已无兵权,但仍被秦桧、韩世忠、万俟卨等奸步步迫害,诬陷岳飞谋反,私刑逼供,岳飞宁死不屈。此时宋向金称臣议和,秦桧党见逼供不成,便给岳飞扣上莫须有得罪名,众多大臣为岳飞伸冤也被牵连,岳飞最后死于狱中,岳飞死,余威尚在,百姓抗金意识强,军民合力击退金军。后秦桧死,百姓铸其铜像跪于岳飞墓前。赵构禅位赵昚,孝宗为岳飞平反。
人物角色
岳飞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杰出的抗金爱国将领,他骁勇善战,坚定抗金,十分受百姓的爱戴。岳飞是作者集中笔墨塑造的民族英雄形象,他生长于国家民族兴亡危难之秋,对金军南侵十分愤懑,为了抗击外敌,他戎马一生,大创金军气焰,尽忠尽力,却受奸佞陷害,含冤而死。他的生平与宋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了全文。岳飞这个形象广为流传的原因,一方面是岳飞本身的英雄气概,另一方面是岳飞成了一个忠君孝母的道德力量典范。
赵构
赵构的父兄被俘成为了北宋灭亡的标志,他即位后偏安一隅,面对数次与金军对峙,无论胜败,不是加强军备,收复失地,而是“祈请”求和。重用佞臣,轻忠臣,岳飞含冤而死后,倚重秦桧,维持南宋苟安政局,作为一国之君,偷安任耻,实在是悲剧。
秦桧
本书描写秦桧生平篇幅较短,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奸佞的形象,权倾朝野的秦桧和其党派给岳飞扣上子虚乌有的罪名,将其迫害致死。而后百姓铸其铜像跪于岳飞墓前,秦桧这一奸佞的形象也千古留名。
主题思想
朝廷危难之际,百姓困苦之时,最能体现人臣的可贵之处便是忠义的气节,本书一方面记录了岳飞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当权者卖国行径的强烈鞭挞,以求最大程度上展现岳飞忠义的形象,为现世服务。
艺术特色
本书采用旧式武侠小说的笔法,章回结构,回目对仗工整。注重故事的谋篇布局,有较强戏剧性,将岳飞的一生描写的大气简洁,绘声绘色,极具传奇色彩。虽然大开大合,然而并不粗疏,尤其对于生活细节的描写,细致入微,颇有人情味。岳飞的精忠报国、顾全大局、仁爱谦逊,都描写的极为出色。充分、恰当地体现了一代名将岳飞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