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坊
永庆坊,又称“永庆片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恩宁路核心区域,东边与上下九步行街相连,北边到达多宝路,西边和南边都与恩宁路相邻,总用地总面积11.37万平方米,约占荔湾老城区面积的3%。永庆坊名字源自恩宁路99号永庆大街,在危旧房修缮改造后改挂“永庆坊”三字,保留了青砖屋、红砖房、趟栊门、满洲窗、石板路等元素。永庆坊是近年广州市旧城微改造的文化新地标,被誉为“广州最美骑楼街”。
永庆坊坐落于荔湾区的西关旧址地域。清朝时期,广州西关成为了广州商贸中心,商业建筑“骑楼”应运而生。1931年,恩宁路骑楼街诞生,永庆片区包含其中。随着经济发展,2006年广州市启动了包含永庆坊在内的恩宁路旧城改造项目,2016年9月30日永庆坊正式开园,一期为创客小镇“永庆坊”。2020年8月22日,永庆坊正式挂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包括逢源大街—荔湾湖、昌华大街、恩宁路、多宝路、宝源路等5处相连而成的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主要为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荔枝湾三大标志性景区。永庆坊景区拥有广州保存完整的骑楼建筑群,诞生于1931年,景区还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集聚了一批粤剧曲艺、武术医药、手工印章雕刻、剪纸、荔湾区打铜、广彩、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周边历史建筑包括李小龙祖居、詹天佑纪念馆、八和会馆、銮舆堂、宝庆大押等,尽显岭南特色。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省期间,亲临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和粤剧艺术博物馆视察。2020年8月,永庆坊开启了广州市首个非遗街区。在2021年8月,永庆坊被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之后,永庆坊于2022年1月10日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之一,并在2022年7月,被命名为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始建阶段
永庆坊坐落于荔湾区的西关旧址地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西关地区设立了包含永庆街巡警分局的13个巡警分局。
清朝广州市“一口通商”政策实施后,西关(北至中山八路、中山七路,纳入陈家祠社区;东至人民中路、人民南路;西南至珠江围合成536公顷的区域)经济文化日趋繁华,成为了广州商贸中心,在建筑方面上以西关大屋和竹筒屋为主的民居布局逐渐成型。民国初年,为了满足西关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激增的需求,开始建造商品房住宅区,外廊式样的商业建筑“骑楼”应运而生。20世纪20年代,该区域因人口密集、道路网稀疏,无法支撑经济发展,民国政府对该区域的道路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和扩建。1931年,由几条街巷组成,以宁溪村、恩洲村命名的广州市最美骑楼街——恩宁路诞生,永庆片区包含其中。
永庆坊作为恩宁路上一条生活气息浓厚的内街,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州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改造阶段
随着广州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老城区常见的结构性衰败,恩宁路街区内包括永庆片区等区域危旧房集中,存在安全隐患,城市历史文化受到威胁,改造永庆坊乃至恩宁路整片区域,成为了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永庆坊片区从开始启动,到确定改造方案,再到试点评估,之后经历了一期改造过程,最终在2016年9月30日全面地正式向公众开放。
启动改造
在2006年,广州市启动了恩宁路地块的旧城改造项目,涵盖了永庆大街、永庆一巷、永庆二巷以及至宝西一巷,涉及150余户家庭以及近800名居民。由于房屋结构老化以及居住环境恶劣,原社区居民已逐渐迁离,导致永庆坊片区内的房屋空置率较高。社区内巷道狭窄,房屋破败,建筑风格混乱,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因此,对恩宁路永庆片区的改造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同时保护和延续城市传统文化也变得迫在眉睫。
方案确定
恩宁路地段旧城改造项目自启动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以“大拆大建”为主要方式的征迁模式,引发了社会各方的质疑和关注。在亚运会的推动下,2006年荔湾区政府决定将恩宁路地块作为旧城更新改造的试点项目,采取政府主导实施、按政府征迁、地块出让开发模式运作的方式。
自2006年起,恩宁路片区改造规划逐步推进。永庆坊改造项目可以追溯到2007年,最初因为有“破坏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之嫌,所以一直没能推进。直到2011年,新规划突出历史文化保护优先原则,大幅增加保留不动的历史特色建筑,最终获得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通过。
试点评估
2014年,广州市政府公布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多宝路历史文化街区划入保护范围。根据《恩宁路危破房改造地段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规划》,在改造的过程中整体保留了永庆片区的街巷肌理,区域内有李小龙祖居、汪宅等历史价值较高的建筑。2014年-2016年广州市进行历史建筑普查,对改造片区内的建筑价值再次进行评估。
2015年,广州市成立城市更新局,出台《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以恩宁路永庆坊为试点,推进微改造更新,最终促使永庆片区改造打破僵局。
改造过程
自2015年永庆片区改造正式启动,一期更新建筑物约7000平方米;二期改造占地约9万平方米,更新建筑约7.2万平方米。
在2016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发布了《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及其相关配套文件,提出了“微改造”的城市更新策略,为广州的老城区改造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由于拆迁问题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此该改造项目重新进入了公众视野。恩宁路永庆片区作为广州首个历史街区微改造项目,采用了“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更新改造模式。
自2018年9月起,永庆坊率先成立了广州首个“共同缔造”委员会,此举标志着探索多方协作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实施该项目时,并未采用土地出让的方式,而是由政府将征收的物业以租赁的形式交由开发商进行建设与运营。该项目的运作模式为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通过引入开发商参与建设来实现。
改造后的永庆坊成为历史文化街区,包含了骑楼街、西关大屋、名人祖居和传统文化等岭南风情的建筑和各类非遗活动。在这个街区里,人们可以参观历史建筑,观看话剧和粤剧表演,参与粤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还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了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情况,并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
2019年1月,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强调严格保护恩宁路骑楼街,不得进行拓宽,并避免在街道两侧再建设大体量建筑。同时,还应保护好13条麻石街巷,并逐步恢复历史上其他的青石板街巷。
2019年9月30日,永庆坊二期的示范段和骑楼段正式向公众开放。该示范段和骑楼段位于永庆坊一期东南方向,全长约1.2公里。在修复过程中,永庆坊二期的改造参照了上世纪30年代的风貌,对外立面进行了漆色处理,以浅灰和浅黄色调为主,同时将部分骑楼的廊柱重新展现出来,以重现民国时期的独特风情。此外,部分街巷依然保留了原始的麻石路面貌,旨在留住广州市人民的集体回忆。对于部分危房的青砖,改造部门进行了收集并重新堆砌。同时,那些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趟栊门和满洲窗也重新刷了油漆,牌楼上的雕花彩塑也重新进行了上色处理。
发展现状
2020年8月22日,永庆坊正式挂牌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下半年,荔湾区开启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永庆坊、荔枝湾景区为重点,串联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助力打造西关“大景区”。荔湾在2022年9月成功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9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旅游休闲街区等级划分》和《广东省旅游休闲街区等级认定工作指引》,永庆坊被认定为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永庆坊因其闻名的微改造“绣花功夫”,也荣获了不少规划设计界的相关荣誉。2021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公布了2019至2020年建筑设计奖的评审结果,其中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的3个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入选“建筑设计奖”,恩宁路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获历史街区类三等奖、城市设计类一等奖。
2022年1月10日,中国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公布,在首批名单的55个街区中,永庆坊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之一。
地理位置
恩宁路永庆坊地块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关的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它的东边与上下九步行街相连,北边到达多宝路,西边和南边都与恩宁路相邻。它占据了荔湾区老城区面积的3%,总用地面积为11.37万平方米。这个地块内有广州市最完整的骑楼建筑群,包括李小龙祖居、詹天佑纪念馆、八和会馆、銮舆堂、宝庆大押等具有岭南特色的历史建筑。。
地铁线路:1、6号线双地铁,长寿路、黄沙、如意坊三个地铁站距离永庆坊约300-800米。
景区布局
微改造后的恩宁路永庆坊保留了原有“三横五纵”的街区格局,形成了整体片区骨架街巷。同时,为了更好更细地保留老建筑风貌特色,内部结构先进行鉴定再加固。恩宁路骑楼街、麻石路、趟栊门、满洲窗等岭南特色建筑风貌得以保留。永庆坊还保留了老街区整体空间环境,包括文物建筑、历史建筑、风貌建筑等83处建筑遗产和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商业活力的业态划分,永庆坊项目整体分为“粤韵西区”和“风尚东区”。在“粤韵西区”,主要包含文创特色、非遗传承、国粹文化和老字号等主要内容。而在“风尚东区”,展现了国潮时尚和先锋文化。此外,恩宁路—永庆坊片区还融入了多元业态,包括博物馆、办公、民宿、文创零售、老字号美食、国际连锁餐饮和咖啡饮品等部分。
"未识广州市,先闻荔湾区。"广州西南部的西关永庆坊在历史上曾是广州繁华的核心城区。经过改造后,永庆坊已成为广州新的网红打卡地。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占地面积约为76公顷,包括由逢源大街-荔湾湖、昌华大街、恩宁路、多宝路、宝源路等5处相连而成的历史文化街区,其核心区域主要包括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和荔枝湾三大标志性景区。
此外,广州市首个非遗街区于2020年8月22日在永庆坊开市迎客,成为海内外游客品味羊城百年老街市井气息、体验岭南文化艺术魅力的"新窗口"。作为融合了广州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代都市生活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集体验互动、展示和销售于一体,汇聚了10间连线成排的非遗大师工作室。市民不仅能了解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等岭南非遗文化的前世今生,还可参与互动体验,选购非遗手信。
建筑特点
岭南特色骑楼
骑楼,一种欧陆建筑形式,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既可抵挡风雨侵袭,又能遮挡炎阳照射,形成凉爽的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华人在南洋返乡后,也在华南地区建造了类似的骑楼。骑楼是中国福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广州骑楼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自然地理气候。广州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春季无沙尘,因此沿街店铺不需要像北方那样做封闭式门面处理。当骑楼人行道贯穿商业区时,其优点显而易见:在春夏多雨季节,骑楼可以为行人遮雨;在夏秋阳光酷烈时,骑楼又可以为行人遮荫;在台风猛烈时,骑楼可以保护行人免受楼上落物的伤害。
骑楼的楼上部分供人居住,楼下部分则用于开设店铺。为了保持楼的整体平衡,楼房向外伸出两条腿作为支撑,称为柱廊。柱廊以上部分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分别为楼层和山花,外墙上的装饰丰富多样。骑楼下的廊,即人行道,称为“五骹基”,这个名称与东南亚(如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叫法有关。它既能遮阳又能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广州市现存三十多条骑楼街,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包括荔湾区的上下九、第十甫路、恩宁路、龙津路等。
永庆坊位于广州旧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区域,其骑楼街是在政府规划、市民参与下,融合了西方建筑特色与岭南传统建筑,充分考虑了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并具备商用和居住功能的产物。这种建筑形式不仅为市政交通提供了便利,还适应了岭南地区多雨、高温的气候,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提供了方便。同时,骑楼街也形成了该街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气象和生活行为方式。
岭南民居
永庆坊通过荔枝湾涌水系形成了内部串联,完好地保留了荔湾区骑楼、名人建筑、粤剧博物馆、金声电影院等城市记忆符号,这些元素为该区域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岭南文化,拥有逾两千年的历史,展现出独特的特色与活力,成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岭南建筑更凸显出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涵。
永庆坊的建筑风貌得以完整保留,同时同时不断往里面注入新的元素,包括文创、科技研发企业。路面重新铺设,以维护其历史风貌和实用性。永庆坊周边的恩宁路、宝源路、丛桂路、龙津西路、多宝路、蓬莱路等道路沿线,也均已重新铺设了深灰色的人行道花岗石、盲道及路缘石,岭南特色风貌得以原汁原味地传承和展现。永庆坊利用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传达出一种古老的氛围,让人们走进永庆坊依然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痕迹。
永庆坊大部分建筑物维持了原有的立面样式,对某些建筑物进行修缮时,着重色彩、采光、防护等方面的处理,目的在于强化岭南建筑的整体风貌特色,以及保留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肌理特点。经过有机更新,永庆坊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的城市风貌相结合,注入了现代业态,激发了街区活力。从原本以居住功能为主、少量低端商业为辅的街区,升级成为兼具居住功能与文化创意复合功能的活力街区。同时,为满足商业建筑的室内采光需求,部分商业建筑增设了新型的外凸窗,部分建筑物增设了阳台围栏,并铺设了瓦片。
商住融合
经过微改造后,永庆坊片区集合了产业办公、青年公寓、教育营地、特色商业等四大核心产业,同时引进了广告、传媒、艺术等创客企业。这些创客企业在工坊内从事有趣的工作,共同激发灵感,以实现创业梦想。经过改造的永庆坊建筑中,仍存在一些尚未被商业利用的老楼,其中居住着几十年来一直在此生活的老街坊,这样保证了永庆坊的烟火气。同时,为了满足文旅融合、经济发展以及游客口味等新需求,该地区已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机融合,从而重新激发了老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活力。同时,为了满足现代都市人的需求,永庆坊引进了最美书店、喜茶、网红咖啡、特色餐饮、粤剧主题酒店等潮流品牌,为这个古老的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了一个充满商业文化气息的活力街区。
重要景点
李小龙祖居
李小龙祖居位于永庆一巷13号,是一座典型的西关大屋。荔湾区大屋是广州市地区富商豪门所建的大型民居,通常采用三间两廊三进式纵深布局,左右中轴对称,中部设有天井庭院,利于采光通风,两侧设有青云巷,用于排水及交通使用。祖居建筑坐南向北,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采用砖木结合的两层结构,屋顶为硬山式。建筑面向街巷的正面宽约8米,采用两开间布局,一正一偏。建筑纵深采用三进式,进深达到21米。祖居一层主开间由前至后依次设有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及厨房,偏开间依次设有倒朝房、偏厅、书房、天井、用人房及杂物房,两个开间各设有连廊,将厅房连通。祖居二层设有4个房间,其他空间是正厅、偏厅、厨房的上空,中空及天窗、高侧窗的设置解决了一层厅房的采光与通风问题。二层还设有天台,满足人们乘凉、赏月等生活需求。
詹天佑故居
詹天佑故居位于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詹天佑(1861—1919)是中国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他于清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861年4月26日)诞生于广州市西门外十二甫,即现在的恩宁路十二甫西街。2004年在原地复建,厅堂按历史照片原貌复原。故居右侧建有占地2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故居左边建有延庆八达岭“人”字铁路模型小景区,并与詹天佑小学内展览廊区连为一体。詹天佑故居遗址是广州市首批确立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址。
八和会馆
八和会馆位于广州市恩宁路177号,以前是粤剧艺人的自发组织成立的行会。它始建于清末时期,原址在黄沙。1937年,会馆被日寇轰炸,只剩下两扇门板。抗战胜利后,在恩宁路复建,并定名为“广东省八和粤剧协进会”。复建于20世纪40年代的会馆是骑楼建筑形式,占地面积150平方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前后两座。前座是三层半楼房,第四层前半部分是平台,后半部分是硬山顶天台房。后座是平房,硬山顶,碌灰筒瓦。外墙用水磨青砖砌筑,骑楼用一对方石柱支撑,第二层和第三层外立面有罗马柱装饰。建筑正门有趟桃和门板,门板是原址遗留物。
銮舆堂
广东粤剧銮舆(luányú)堂位于恩宁路永庆二巷7号,是粤剧八和会馆属下的八个堂口之一,是专门练习粤剧武术的堂口。原叫“德和堂”,后因华光诞由武打师用銮舆抬着华光师傅巡游,改名为“銮舆堂”。它原在黄沙海旁街,遭日机轰炸毁于一旦,后在大同路贤思西重建,新中国后又迁至今址。现銮舆堂是民国时期的三层建筑,占地约90平方米,内有木人桩等练武器具,两旁挂有粤剧武打明星照片。
銮舆堂的两扇大门原是八和会馆的,1937年日军轰炸后流失,1945年被寻回,1970年代中期移至銮舆堂。1992年海内外粤剧人士出资重修銮舆堂,1993年9月4日完工,原市长黎子流题字“粤剧銮舆堂”。2002年5月,两扇大门又回到八和会馆正门,结束了65年的流浪。
泰华楼
泰华楼位于恩宁路多宝坊27号,是清代探花李文田的书斋。因收藏“东岳泰山碑”和“西岳华山庙碑”的拓本而得名。“泰华楼”匾由陈澧书写,藏书曾达10万卷(册),后因战乱和“文革”而散失不少。泰华楼东向,两坡硬山顶,内有书斋、厅堂、庭院等建筑,庭院内有假山、花木。书斋三间,青砖砌筑,1988年重建,风格如旧。厅前有花罩,厅后有神楼。西面原为厨房和用膳处,现改为二层两坡硬山顶房舍,外墙贴灰釉面砖。泰华楼占地420多平方米。
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剧艺术博物馆位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27号,于2016年6月9日正式开放。博物馆占地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分布在荔枝湾涌南北两岸,建筑风格仿古岭南园林。基本陈列展厅面积1900平方米,展示、体验、互动粤剧艺术。博物馆建筑以传统工艺、技法与高标准材料相结合的“三雕二塑一嵌”(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嵌瓷)为装饰亮点,2017年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三雕一彩一绣展馆
三雕一彩一绣展馆位于永庆坊正门入口不远处,广彩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在馆内创作广彩。三雕一彩一绣展览馆摆放着数位非遗大师作品,留存岭南非遗魅力的温度。
广东民间常说:广州西关有五宝,三雕一彩一绣。其中的“一彩”就是广彩。广彩是广州市烧制的“织金”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的统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广彩融合了北方传统瓷艺彩绘与岭南派技法、中国彩瓷工艺与西洋瓷艺及绘画技术,以金色作锦地,花纹布满器体,绚彩华丽,辉煌夺目。自清朝开始,广彩便畅销海外,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在交流中融汇了西方艺术元素,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案例。
“三雕一彩一绣”中的“一绣”就是潮绣,潮绣源自唐朝,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与广绣共同构成“粤绣”,因其刺绣技艺和深远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潮绣注重构图对称,以龙凤、花卉、飞禽走兽、水族人物等为题材,其制品大致可分为大宗商品、欣赏品和剧服三种。按刺绣工艺可划分为绒绣、线绣、金银线绣、金绒混合绣四大类别,具体包含绣、垫、贴、拼、缀五种二百余种针法。潮绣中的凸绣,使作品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咏春拳(西关)保护单位
咏春拳(西关)作为荔湾区一个重要的非遗文化项目,发源于广府西关十三行、延续于永庆坊一带。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岑能追随霍保全、冯少青,并从阮奇山、张保、韦玉笙等咏春宗师处深造,成为咏春拳的第六代传承人。2017年,作为岑能咏春传承人的岑兆伟重归西关,在永庆坊创建了广州岑能咏春拳传承基地。2019年,咏春拳(西关)成功被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广州咏春拳文化的重要象征。自此,咏春拳文化在永庆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每年一度的咏春文化节更是吸引着无数咏春拳爱好者齐聚此地。
文化活动
自开业以来,永庆坊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艺术活动。其中包括广府西关历史文化展览、广州爵士音乐节分会场、广州青年文化艺术周西关会场、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以及UCCA Lab非遗华南首展《有中生有——西关故事新编》等。此外,永庆坊还与广州美术学院、UCCA Lab、广州星海音乐厅、广东大剧院等知名文化艺术机构合作,成功落地了多场城市级艺文活动。在挖掘商户艺文资源方面,永庆坊与非遗大师工作室等机构紧密合作,共同举办了文化体验课堂、市集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岭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都市现代生活与之完美融合。
李小龙个人文化展
广州永庆坊内的李小龙祖居经过重新修缮升级后,于2019年3月23日再次向公众开放。李小龙祖居特展同期开展,由13个主题篇章和3处过渡空间构成,展示了李小龙的生平故事和功夫哲学,特展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时至17时,每周一闭馆维护。
粤剧文化观赏
中国戏曲与传统园林本来就是天作之合,粤剧博物馆堪称岭南名园荟萃之地。粤剧艺术博物馆分为南、北岸两个部分。粤剧艺术博物馆以岭南传统园林形式,汇集岭南传统工艺“三雕二塑”,目前,粤剧艺术博物馆已收藏5000多件/套各类藏品。除了常规的展品外,经过专家的反复论证,重新研究了红船的历史与构造,定做了一条约5米长的红木实木红船。红船嵌套幻影成像技术,将制作的三维电脑影像与模型内的实物结合,展现当年船上艺人生活、练功的场景,不但具有欣赏价值,同时拥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粤剧艺术博物馆每周定期举行粤剧粤曲展演,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特色,让众人感受粤剧的魅力与风采。
非遗文化
在永庆坊,已有多达10个非遗项目进驻大师工作室,包括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旨在通过非遗大师与西关风情的“联姻”,提供岭南文化艺术的多重体验、展销及培训。此外,为还原民国时期的风貌,沿街400个店铺招牌、街区门牌和导示系统均参照老照片进行复古设计,融入“西关打铜”与岭南花窗元素,旨在重现千年商都的独特氛围。
广绣项目
广绣是广府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作为广绣的市级传承人,李敏女士的工作室有幸成为首批入驻永庆坊非遗大师工作室的10家之一。在李敏女士看来,尽管广绣与苏绣同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其影响力稍逊于苏绣。通过在城市热门地段如永庆坊开设工作室,将有助于提升广绣品牌的知名度和推广。
醒狮项目
在永庆坊的赵家狮非遗生活馆中,游客可以通过AR眼镜的辅助,身临其境地体验舞狮的技巧,仿佛变身为舞狮高手,沉浸在跳桩的技能中。同时,游客还可以操控机器人狮子进行打鼓表演,并亲手制作醒狮狮头,这些互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该馆的负责人,广东醒狮省级传承人赵伟斌介绍说,他们将醒狮的非遗元素与年轻人所喜爱的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目的是希望借此带动年轻力量,将非遗发扬光大。这种创新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从而为保护和传承非遗事业做出贡献。
珐琅项目
珐琅是以铜胎为载体,经过多次烧制和多道工序,最终形成珐琅,被誉为世上极为奢侈的艺术品。广州市珐琅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出口量急剧减少,广州珐琅技艺的传承面临失传的窘境。然而,广州珐琅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杨志峰先生多年来坚持从事珐琅创作,力图将珐琅技艺传承发扬。现在,作为“非遗二代”的杨承接过了父亲杨志峰奉献一生的广州珐琅技艺,这位年轻的“90后”非遗传承人以年轻化的思路进行创新尝试,让古老的珐琅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价值意义
历史文化价值
永庆坊中的文物保护单位、传统建筑历史风貌线索及民居等,均为永庆坊历史的见证,充分展现了时代的特色。对这些建筑进行研究探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工艺水平,并从侧面推测该片区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文环境等。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民国时期,对恩宁路片区民国时期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是判断历史事件的重要依据。
尽管这些建筑多为普通民居,无法与大型宫殿、寺庙等建筑相提并论,但正是这些平民化的建筑风格赋予了永庆坊独特的韵味。因此,永庆坊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受破坏或拆除,其历史价值将无法复制。现代社会中,虽然有许多仿古建筑被建成,其建造方法、形式等均与旧时一致,但它们无法复制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
社会经济价值
永庆坊在保留旧城肌理和文化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创意元素,引入了咖啡店、民俗、文创小店等业态,汇集了众创办公和文化创意产业。永庆坊已发展成为一个融合历史、文化、艺术与创意的综合性街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广州老城区的文化,领略城市发展对传统传承的坚守以及创新元素的包容。永庆坊也成功身国家AAAA级景区,为广州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增添了新亮点,促进了广州市旅游业的发展。
据统计,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永庆坊的客流量分别约为700万人次、963万人次和675万人次。2023年暑期到访的游客数量日均6万~7万人次左右,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100%。
旧城改造范本
永庆坊曾因年久失修而面临拆迁改造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广州市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的模式,以不同于传统“推倒重建”的方式,对永庆坊进行了“微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永庆坊原有的外轮廓保持不变,对建筑立面进行了更新,使“旧”与“新”有机结合。改造工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了老城区历史文化的肌理和特色风貌,同时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安全问题。
永庆坊街区较好地保存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和历史建筑风貌,如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等具有岭南传统特色的建筑群。这一改造模式被视为历史街区改造的典范和标杆,为其他老城区的保护与翻新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保护与开发
保护旧城
在2015年,荔湾区政府通过了多个关于永庆片区微改造模式的指导方案以及管理准则,其中包括《永庆片区微改造建设导则》和《永庆片区微改造社区业态控制导则》等文件。这些方案旨在确保永庆片区的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保护措施到位,活化可行,并坚持历史与现代深度融合、传承与创新共生共荣的改造原则。通过这些措施,赋予了永庆片区历史文化新的内涵。
此次改造工程将采取“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策略,以保持老街的原有形制、肌理和空间环境。对于建筑状况良好且具有特色价值的建筑,进行维护修缮,使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来修复破损的部分。对于一些原有风貌特征不明显、保护等级较低的建筑立面,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现代建筑元素。同时,对于后期加建破坏原有风貌的部分,进行拆除,以确保建筑整体与街区的融合。
此此次改造工程保留骑楼街和72处物质文化遗产、八和会馆、麻石街巷、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原1.2公里骑楼街的传统风貌。同时,对近200栋岭南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性微改造,以保留满洲窗、灰塑、趟栊门等岭南建筑特色元素。这些改造将注重细节处理,以延续城市记忆,并原汁原味地保留岭南建筑特色风貌。在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确保改造工程与历史风貌的和谐共存。
景区开发
永庆坊第一期改造工程已于2016年10月圆满完成。在此次改造中,永庆坊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城市肌理和文化底蕴,同时融入了现代创意元素,成功引入了咖啡店、民俗文化展示、文创小店等多元化业态。目前,永庆坊已成为众创空间和各类文化创意产业的汇集地,为城市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微改造后,永庆坊成为了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并在此成立广州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在2020年8月,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在永庆坊正式开市。经过充分尊重传承人意愿,最终确定了广彩、广绣、珐琅、骨雕、榄雕、醒狮、饼印、箫笛、古琴等10个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市场运营能力的进驻项目。在永庆坊,建立了10间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非遗大师工作室。
永庆坊街区享有“粤剧之乡”的美誉,其粤剧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1月完成了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博物馆完美融合了中国园林式岭南风格和水乡特色,以“南国红豆”为主题,分为四个主展厅,分别展示粤剧发展的历程。此外,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粤剧艺术博物馆变得更具活力,游客可以更好地体验粤剧艺术和文化的魅力。这对于保护和传承粤剧艺术、延续西关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获荣誉
2020年8月,永庆坊正式挂牌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1年8月,永庆坊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1年9月,永庆坊被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2021年10月,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荣获2019—2020年建筑设计奖历史街区类三等奖、城市设计类一等奖。
2021年11月,《西关复兴——恩宁路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获得IFLA2021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地区风景园林专业奖(城市和文化类)优秀奖。
2022年1月,永庆坊上榜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单。
2022年1月9日,永庆坊被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之一。
2022年7月,永庆坊被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永庆坊:时间沉淀下的广州城市新地标.腾讯网.2023-08-17
广州永庆坊:一曲粤韵的致敬.CGTN.2023-08-17
西关永庆坊4A景区22日授牌开市.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7
最美老街永庆坊.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8-17
“西关”究竟有多大?从明朝城墙那些事儿说起…….广州荔湾发布.2023-11-17
536公顷,“西关”范围首次划定.新浪网.2023-08-17
“绣花”改造永庆坊,留住“老广”记忆.南方都市报.2023-12-05
大隐于广州“最美老街”的永庆坊:来到西关,寻找岭南文化的本源.南方+客户端.2023-12-05
广州“绣花”见功夫 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和社区微改造.南方都市报.2023-10-18
永庆坊.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2023-11-16
好看又好玩!永庆坊二期部分区域对外开放.羊城派.2023-11-17
永庆坊4A景区授牌暨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开市.光明网.2023-11-16
咩宝巡粤记|人文悦文旅·第一站:永庆坊,历史肌理与当代“微改造”共铸城市新地标.金羊网.2023-11-17
永庆坊景区.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2023-11-16
广州永庆坊:“绣花”功夫活化广府千年商都文化.网易.2023-10-18
中国侨联确认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2023-10-17
关于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的公示.中国政府网.2023-10-17
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公布.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10-17
激发老城市新活力 精雕改造永庆坊.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2023-10-20
下好古建保护“绣花功夫”|一线视角.人民日报评论.2023-12-05
广州市规划局关于公布实施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通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广州市海洋局.2023-10-20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广州市海洋局.2023-10-20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广州市海洋局.2023-08-17
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8-17
广州网红打卡地——永庆坊.湛江新闻网.2023-08-17
【央广时评】从永庆坊看广州千年文脉传承创新.央广网新闻.2023-08-18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重在街不在楼.广州日报.2023-11-17
独家解密永庆坊绣花式旧城改造,广州最美骑楼激发千年商都文化魅力.南方+客户端.2023-11-17
“绣花”功夫落针广州荔湾名城保护.华声在线.2023-11-17
再获国字号荣誉!永庆坊上榜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南方+客户端.2023-11-17
再获国字号荣誉!广州这个老城区“绣”出活力新天地.文明广州.2023-11-17
广州地铁线网示意图.广州地铁.2023-10-20
永庆坊.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2023-10-17
岭南文化“双创”工程 推动文明传承文脉延续.南方日报.2023-11-16
广州西关永庆坊挂牌成国家4A级景区 首个非遗街区开市迎客.中国新闻网.2023-12-05
广州骑楼建筑.华畅旅游.2023-12-05
广州最具特色建筑:骑楼,北方地区比较少见.广州直通车.2023-12-05
壹号见 | 万福路上,有一栋意义特殊的岭南建筑.广州越秀发布.2023-12-05
广州永庆坊:微改造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中国新闻网.2023-12-05
为什么是永庆坊?这里蕴藏着岭南文化的本源,也见证着老街的“新生”.南方Plus.2023-12-05
广州城市更新: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为人民为城市出彩而来.金羊网.2023-12-05
「镜头」走进“网红”百年名街永庆坊.南方法治报.2023-11-17
“绣花”式改造永庆坊 让城市留下记忆.南方都市报.2023-11-17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我来打卡永庆坊.人民网.2023-11-16
广州:千年商都“四个出新出彩”谱写新篇章.羊城派.2023-11-16
广彩重焕光彩 潮绣跨界潮Show.南方都市报.2023-11-16
来永庆坊「食夜粥」,第四届咏春文化节火热开幕!.网易.2023-11-16
广州永庆坊李小龙祖居重新开放 特展融入科技元素.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8-18
广州近现代建筑:粤剧艺术博物馆.金羊网.2023-11-17
改革开放40周年·中船印记|设计“粤剧红船” 打造“广州名片”.中船集团官网.2023-11-17
品读大湾区游径⑤听百年红船传说,领略“南国红豆”之魅力.南方+客户端.2023-11-17
粤剧艺术博物馆 2020-09-08 来源: 羊城晚报 .中国广州政府.2023-10-20
广州永庆坊:“绣花”功夫活化广府千年商都文化.中国经营报.2023-11-16
广州第二条非遗街区将于6月开市.羊城派.2023-12-05
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开市 永庆坊4A级景区获授牌.新快报.2023-12-05
“非遗二代”杨承燊:让广州珐琅走向“高端奢侈”.大洋网.2023-12-05
老旧小区改造加速!广州永庆坊:新与旧的包容共生.澎湃新闻.2023-08-18
百年老街的“逆袭”,为什么是永庆坊?.澎湃新闻.2023-08-18
从“微改造”永庆坊到“活化利用”上下九 历史街区改造的经济账怎么算?.腾讯网.2023-08-18
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中国小康网.2023-10-20
国家级名单!广州永兴坊上榜!.澎湃新闻.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