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唇炎

唇炎

唇炎(英文名:Cheilitis),一种发生于唇部,以口唇干燥、皱裂、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黏膜病的总称。据调查,唇炎是唇部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唇炎可以由日光照射引起,也可能是因为接触或者摄入某些物质造成,又或者由不良习惯或自伤行为等造成,此外,唇炎也可能是某些系统性疾病的唇部表现(如扁平苔藓、念珠菌病)或是系统性疾病的特有临床表征(如克罗恩病、梅-罗综合征)。

目前对唇炎的分类尚未统一。根据病程长短,唇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唇炎;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可分为糜烂性唇炎、湿疹性唇炎和脱屑性唇炎;根据病因病理可分为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腺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梅-罗综合征、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和光化性唇炎等。

预防和治疗唇炎的方法包括:避免日光暴晒、避免使用可疑药物和食物、戒烟酒、忌食辛辣食物、保持唇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唇膏等。

分类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唇炎和

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分为糜烂性唇炎、湿疹性唇炎和脱屑性唇炎;

根据病因病理分为慢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光化性唇炎和梅-罗综合征等。

病因

光化性唇炎

该病为紫外线过敏所致。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原始淋巴组织在光辐射下增生有关。

腺性唇炎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后天性因素有关。

浆细胞性唇炎

可能与局部末梢循环障碍、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肉芽肿性唇炎

一般与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血管舒缩紊乱、遗传因素等有关。

梅-罗综合征

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和局部的微循环障碍有关。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可能与温度、化学性、机械性因素的长期持续性刺激等有关。

流行病学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居多。

学者苏维岚等在对湖南省地区3504例口腔黏膜病临床分析后发现非特异性唇炎在39种口腔粘膜病中的病例数排名第8,其中男性患者中非特异性唇炎在高发口腔黏膜病病种中排第7,共35人,占1852个男性样本人群的1.89%;女性患者中非特异性唇炎在高发口腔黏膜病病种中排第5,共70人,占1652个女性样本人群的4.24%,结果表明慢性唇炎女性患者比例远高于男性患者。

学者王宏峰等对21972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内科门诊患者的口腔黏膜病临床资料分析后发现慢性唇炎762例,占比为3.47%,在高发口腔黏膜病病种中排名第7,可能与湖南省气候阴湿,当地居民喜食辛辣刺激食物等因素有关。

学者李冬梅等对9610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内科门诊的口腔黏膜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唇炎有1361例,占比为14.17%,明显高于中南地区、中东部地区研究结果,可能与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高原,冬春季气候寒冷干燥,蔬 菜、水果产量少摄入减少、高海拔区紫外线照射强烈、干寒的空气使唇部黏膜水分脱失快,对黏膜衬里的润湿不足等因素有关。

学者刘勇等在调查中国西藏地区男性人群中干燥脱屑性唇炎的流行情况中发现706 名男性中干燥脱屑性唇炎的患病率为 59.6%,而劳动强度、居住时间、不良习惯(包括舔唇、咬唇等)、平均每日户外时间、免疫力低与干燥脱屑性唇炎的发病显著正相关,临床表现特点为唇部有干燥脱屑,裂,出血,结痂等,也可能与西藏地区海拔高,低温,缺氧,紫外线辐射强烈,干燥因素有关。

学者杜永秀等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近十年来收治的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如下:

研究发现唇舌类疾病发病率最高,占比达31.05%。其中慢性唇炎428例(8.77%),光化性唇炎146例(2.99%),与其他地区流调结果存在差异,出现了地区性高发。唇炎类疾病的高发及唇舌类疾病的病种多样,造成唇舌类疾病的总占比升高。由于海南省地处热带北缘,天气炎热,光照时间长,当地居民常以烧烤、油炸食品等刺激性食物为宵夜。光照和局部刺激均为唇部疾病的风险因素,可能造成唇炎类疾病的高发。

病理

光化性唇炎

黏膜上皮角化层增厚,表层角化不全,细胞内与细胞间水肿和形成,棘层增厚,空泡变性,血管周围及黏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上皮下胶原纤维嗜碱性变,染色呈弹性纤维状结构,称日光变性,少数可出现上皮异常增生。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的淋巴滤泡样结构为特征性表现,由排列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其中央为组织细胞,周围为淋巴细胞。但少数病例可相反排列,并可见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故又称为淋巴滤泡性唇炎。

腺性唇炎

以小腺体显著增生为特征。镜下可见唇腺腺管肥厚扩张,导管内有嗜酸性物质,腺体及小叶内导管周围炎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胞内轻度水肿,黏膜下层可见异位黏液腺。

浆细胞性唇炎

黏膜上皮轻度增生,上皮钉突狭长。从黏膜固有层到黏膜下层,有弥漫性密集成团的浆细胞,形状多样,有的浆细胞体积巨大,核位于细胞中央,在细胞内外有许多罗梭小体(Russel’s bodies),在浆细胞团之间可见到弹性纤维消失,但有细小的噬银纤维交织成网状。

肉芽肿性唇炎

以非干酪化类上皮细胞肉芽肿为特征,多位于固有层和黏膜下,有时可见于腺体及肌层内。此外还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至肌层黏膜腺、血管、淋巴管周围;胶原蛋白,基质水肿,血管扩张增厚等镜下表现。但有的标本可无特征性肉芽肿,仅有间质和血管改变。

梅-罗综合征

除唇部标本可见的病理表现外,其他特征性临床症状都不能找到病理依据。唇部肿胀区的组织标本有典型的上皮样细胞肉芽肿表现。为慢性肉芽性炎症组织中由上皮样细胞形成的结节和郎格罕氏细胞,并可见到间质水肿和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黏膜上皮角化不全或过角化,可有剥脱性缺损。上皮内细胞排列正常或有水肿,固有层有炎症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血管扩张充血。

临床表现

光化性唇炎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好发于下唇正中部的局限病损。唇红糜烂、渗出、结痂,反复发作剧烈痛痒。

腺性唇炎

浆细胞性唇炎

初期唇黏膜出现小,破溃成出血点,可形成痂皮。不糜烂者,可见局限性水肿性斑块,呈油漆样光泽。长期反复发作可使唇黏膜表面高低不平。除唇炎外口腔其他黏膜也同时受累者,成为浆细胞性

肉芽肿性唇炎

从唇的一侧开始,逐步向另一侧蔓延。肿胀无痛、不能恢复、有垫褥感,压之无凹陷性水肿。形成巨唇,有对称性纵行裂沟及渗出液。

梅-罗综合征

以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征为临床特征,可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检查诊断

(1)全面收集患者的主诉、现病史、牙科病史和系统性疾病史,包括患者有无暴露于特殊环境(如过度的紫外线刺激)、既往用药史、可疑过敏原接触史、是否有咬唇或其他不良习惯或自伤行为等;

(2)收集可能的缓解因素:口腔健康情况及牙科病史,全身健康情况及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史,其中全身健康情况的体格检查应包括唇、唇周皮肤、口腔、全身皮肤和其他部位黏膜以及相关的系统性疾病的体征都应全面收集;

(3)根据鉴别诊断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唇部病损活检以及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包括微生物培养)。最后,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光化性唇炎

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发生癌变。首先应立即减少紫外线照射,停用可疑的药物及食物,治疗影响卟啉代谢的其他疾病。户外活动时要采取防护措施,例如,戴遮光帽或戴口罩等。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避免日光暴晒。可用核素32P贴敷治疗。痂皮可用抗感染溶液或漱口液湿敷,去除痂壳,保持干燥清洁。局部涂布抗渗出软膏。

腺性唇炎

去除诱发因素及不良刺激,如戒烟、戒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紫外线照射,保持唇部清洁。局部治疗可注射混悬液、注射液等皮质激素制剂,或用放射性核素32P贴敷。有继发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控制后可用软膏等局部涂抹。对于明显分泌物黏性较强者,在小心切除下唇增生的小后,行唇部切除术及美容修复。对唇肿明显外翻,疑有癌变者,应尽早活检明确诊断。

浆细胞性唇炎

有糜烂、痂皮者可唇部湿敷或联合微波治疗。在唇部湿敷的基础上,用特制的微波治疗仪对患者的唇部湿敷部位进行微波照射,能增强局部的血液运行、加快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但需注意微波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技术参数,以免误伤其他组织;微波治疗仪的工作头不得对准眼睛等富含水分的器官或组织,因微波对这些组织有破坏作用。

表面不糜烂者可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软膏)、免疫抑制性大环内类抗生素软膏(如软膏)、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如软膏)。上述治疗无效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曲安奈德混悬液)病损下局部注射。

因该病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严重者可参照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的治疗方法,用X线治疗或用放射性核素局部贴敷治疗。

肉芽肿性唇炎

主要采用病变部位皮质类固醇局部封闭,并加上抗炎抗过敏等全身处理。明显者,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恢复唇部外形。此外,还要去除牙源性感染及与牙有关的病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可疑的过敏物。

梅-罗综合征

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支持疗法,此外还应注意纠正可疑诱发因素。早期面瘫可用皮质类固醇,尤其是面瘫出现后的前2周对无激素禁忌证者应抓紧足量使用,可用地塞米松针剂肌内注射或口服地塞米松或泼尼松。使用2周后,若症状好转或稳定可逐步减量,每周减量20%。

唇部肿胀区可局部注射注射液。全身药物治疗可参照。对长期唇肿形成巨唇者,可考虑手术、激光放射治疗等治疗措能,以改善外形和功能。

裂舌的治疗可用2%碳酸氢钠液、氯已定液等含漱。

此外,有面瘫者可结合针刺穴位、电针、穴位药物封闭或穴位埋线理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避免一切刺激因素是首要的治疗措施,改变咬唇、舔唇等不良习惯,戒除烟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风吹、寒冷等刺激,保持唇部湿润。

慢性脱屑性唇炎可用抗生素软膏或激素类软膏,如乳膏等。

慢性糜烂性唇炎应以唇部湿敷为主要治疗手段,可联合微波治疗。用抗感染溶液或漱口液湿敷,待痂皮脱落后撒布皮质散、珍珠粉等,然后涂布软膏类药物。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混悬等有助于促进愈合,减少渗出。此外,口服可改善上皮代谢,减少

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要改正舔唇、咬唇、撕皮等不良习惯,主义减少对嘴唇的刺激。如果有吸烟饮酒的习惯,建议戒除烟酒。不要吃过辣、过烫的食物。避免风吹日晒,减少寒冷刺激。同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含刺激成分的唇膏,保持嘴唇湿润。

预后

研究进展

病因研究进展

寒冷干燥、烟、酒、化妆品等刺激。

早期的多项研究发现,慢性唇炎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真菌感染有关,例如Reichart等发现在165名HIV阳性患者中有47名同时患有慢性唇炎,占28.5%,对其进行涂片检查发现有变异的真菌存在;

Nittayananta等观察了278名HIV感染患者和静脉内用药者后发现有51人患有慢性唇炎,占18.3%;

慢性唇炎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种表征,例如慢性唇炎是脱皮病患者的伴随症状之一;

当患者患有胃食管反流(GOR)时,反流的胃液可能腐蚀唇黏膜,引发唇炎;

可能与化疗有关,学者Ramirez等在 50 名白血病淋巴瘤的化疗患者中发现,使用一般的化疗方式(烷化剂、抗生素和抗代谢药物)有 33 人出现慢性唇炎症状,占 66 %,发病率在化疗后出现的口腔疾病中排名第一。

有可能与精神异常导致的自我持续性损伤有关,如舔咬嘴唇;

慢性唇炎患者具有更高的紧张、焦虑等神经质特质,且较正常人偏内向;同时,其高神经质特质与血清皮质醇浓度存在正相关性

治疗研究进展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光治疗

使用氦激光局部照射,配合喃西林液纱布湿敷;泼尼松龙混悬液局部黏膜下封闭治疗慢性唇炎,发现使用氨氖激光的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国内外对于激光治疗慢性唇炎的研究较少。

微波理疗

对于慢性唇炎,单纯微波理疗无法替代药物治疗,微波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没有差异,但可缩短病程,可能因为微波加速了唇部病损的痊愈,但不能改变最终的疗效。

参考资料

冬季燥寒,谨防唇炎.今日头条.2023-11-23

ICD-10 官网.ICD-10 官网.2023-11-23

ICD-11官网.ICD-11官网.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