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简称为《梦奠帖》,是隋唐欧阳询(557—641年)的行书代表作品之一。
《仲尼梦奠帖》为纸本墨笔,手卷,纵25.5厘米,横33.6厘米,全帖9行,共78字。文心以孔子、周文王、姬发、篯铿、樊重等虽然长寿,但仍无法获得永生,说明生老病死,无有停住;在明代装裱的手卷纸本引首上有爱新觉罗·弘历题写的“真迹无疑”四个大字,文心后有郭天锡、赵孟頫、杨士奇、高士奇、王鸿绪等鉴赏家的跋文;帖上有各年代印鉴152枚,包括赵构內府的“御府法书”“付书府”“绍兴”连珠印、丞相贾似道的“悦生”朱文葫芦印和曲角“长”朱文方印、清“乾隆鉴赏”印等。
《仲尼梦奠帖》曾在宋朝皇宫内府收藏,之后经元代郭天锡、明杨士奇、项墨林等收藏家递藏,乾隆年间进入清内府,清末溥仪携带此帖在沈阳市被截获,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此贴展示了瘦硬风骨、平正中见险绝的独特面貌,郭天赐评:“此本劲显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浑得二王气息,世之欧行第一书也。”元代鉴赏家赵孟類跋:“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创作背景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陈霸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出生于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祖籍渤海国千乘(今高青县东南高苑城北),李世民贞观十五年(641年)去世。欧阳询一生经历陈、隋、唐初,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他被任命为太常博士,李治武德二年(619年),欧阳询与虞世南一并入唐,先后被封为太常卿、太子率更令、给事中、弘文馆学士、渤海男等,"欧阳率更"的名号即源自太子率更令。欧阳询八体兼妙,与虞世南并称"欧虞",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仲尼梦奠帖》因无款,具体创作时间并无定论,清代鉴赏家王鸿绪跋文中评说为“暮年所书”,多数鉴赏家也认为应该写成于欧阳询年迈之时,也是他书法技艺炉火纯青之时,更能反映出欧阳询书体的特征。其中,书画鉴赏家杨仁恺根据《仲尼梦奠帖》风格、用墨、流传评论、作者年谱等多方面判断,认为是欧阳询暮年所创作的,相当于贞观初年(627年~641年)。《仲尼梦奠帖》中“仲尼”为孔子的字,“梦奠”语出《礼记•檀弓上》,意指文人、名仕去世,该帖内容也与晚年借引证史事抒发人生感慨的推论相符。
作品内容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原为一件长卷的一部分。该长卷由《仲尼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合裱在一件手卷上,因内容均涉及历史,故称《史事三帖》,后被分拆成三卷,每卷高均为25.5厘米。《仲尼梦奠帖》为纸本,纵25.5厘米,横33.6厘米,书心全文为行书,有9行,全文共78字,除第二行一字残损外,大体保存完好 。帖文后无款。
其内容为:“孔子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俱不满百。篯铿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寂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从内容看,《仲尼梦奠帖》以孔子、周文王、姬发、彭祖、樊重等虽然长寿,但仍无法获得永生,说明生老病死,无有停住;继而强调“善恶有报,必不差二”,虽忧伤感怀,但正气凛然。
题跋与钤印
题跋
题
爱新觉罗·弘历在26岁时见到此作,在明代装裱的手卷纸本引首上,题写了“真迹无疑”四个大字,并题:“向已论梦,此文不复赘言。乾隆丁巳孟冬,御笔。”
跋
元代收藏家郭天锡购得此帖后在文物上题写了手卷第一段跋文:“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渤海郡欧阳询,字信本,书《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前后御府法书二小印,后有绍兴小印,合缝处古印甚多,下跋一吉字。未晓谁氏,庚寅十月购于扬中斋家悦生图书,亦曾入贾秋壑文府。率更初学王逸少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咸以为楷范。《书法苑》云: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水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辛卯二月辛未重装九日丁丑跋于严陵官舍。金城郭天锡审定秘玩。”
元代赵孟頫跋:“欧阳信本书,清劲秀健,古今一人。米老云:“庄若对越,俊若跳掷”,犹似未知其神奇也。向在都下,见《劝学》一帖,是集贤官库物,后有开元题识具全,笔意与此一同,但官帖是硬黄纸为异耳。至元九年闰月望日,为右之兄书。吴兴赵孟頫。”
明代学者、大臣杨士奇跋:“韦续墨薮,欧阳正行书在中上品。欧教作书有八诀,最利初学。学者观古人书,必观墨迹,乃见妙处。此梦奠七十八字,真人间绝无仅有,希(稀)世之宝也,盖尝入宋御府矣。赵孟頫所题,考碑志是三十七八岁笔,故与后来特异。吾家蓄古墨迹此为最久。正统八年四月六日杨士奇谨识。”
明代鉴赏家朱应祥跋:“欧阳姓率更正书结体自乐毅论来。此梦奠帖行体又从兰亭中来。岂公多临帖故笔意与之相近。观者要于眼外出力。华亭后学朱应祥题于周鸣凤鉴古斋。”
清代高士奇跋:“欧阳询学王羲之书,险劲瘦硬,自成一家。议者谓其真行得献之法,羊欣、薄绍之后,绝无能敌,独智永欲与旗鼓相当······康熙庚辰七月十八日秋暑未减,豌兰再发,书于清吟堂。江村高士奇竹窗。”
清代鉴赏家王鸿绪跋:“元郭之藏欧阳信本子奇、梦奠二帖。珍为秘宝。而尤以梦奠帖为暮年所书。披纷老笔不可攀。邓文肃尝于郭公山房见之。阅之十载。犹有余慕。而梦奠帖独有赵孟頫一跋。声价倍重矣······横云山人王鸿绪题于长安邸舍。时年七十有四。”
钤印
《仲尼梦奠帖》上有各年代印鉴152枚。
宋代钤印
该帖在南宋时已被收入内府,帖末有“御府法书”“付书府”“绍兴”连珠印;南宋丞相贾似道盖有“悦生”朱文葫芦印、曲角“长”朱文方印。
元代钤印
元代赵子昂的“赵子昂氏”印、乔成的“乔成氏”“乔签成氏”“乔氏私印”“考古正今”印,玉押一文不辨。
明代钤印
明代杨士奇的“杨士奇氏”“吉泰和杨士奇图书记”“士奇之印”“杨氏家藏”“庐陵郡杨士奇”;陈怀的“陈怀审鉴”“陈氏”“清白之遗”“梦禅宝鉴”“陈淮望之氏一字药州”印;项墨林的“福禄书府”“项墨林诸印”。
清代钤印
清代王鸿绪的“云间王鸿绪鉴定印”“俨斋秘玩”印;高士奇的“高士奇”“江村秘藏”“高士奇图书记”印;“竹窗”“京兆”“孔继涑印”“孔继字信夫”;乾隆的“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爱新觉罗·颙琰御览之宝”“宝三编”“嘉庆鉴赏”;“宣统内府”等印。另外,郭天锡在文物上留下了“审定真迹”朱文方印。
递藏与著录
递藏
《仲尼梦奠帖》曾在宋朝皇宫内府收藏,流传到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27年时,元朝收藏家郭天锡购得此帖,之后为乔篑成、檐轩所有。明初为杨士奇购得,明代中叶吴江收藏家史明古得到了它。后为收藏家项墨林购入,以“吉”字号编入天籁阁藏品编目中。明代万历以后,从项家流入周鸣凤“鉴古斋”、嘉乐李玺卿家、昆山市“传是楼”,康熙间归收藏家高士奇所有。康熙57年,高家后人把它转卖给王鸿绪,最後此帖在乾隆进入清内府。到了清末,爱新觉罗·溥仪以赏赐的名义将该帖带出北京,后来又经天津市转运到长春伪皇宫。1945年伪满洲国灭亡后,爱新觉罗·溥仪随身携带小部分书画(包括《仲尼梦奠帖》)在沈阳东塔机场被截获,这批书画先后转至东北地区中国人民银行、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暂存,1949年7月,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成立时被移交过来。如今《仲尼梦奠帖》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2012年6月,国家文物局将《仲尼梦奠帖》收录在【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在目录中列为第4号。
著录
《仲尼梦奠帖》先后被历代鉴藏家著录于《云烟过眼录》《志雅堂杂抄》《铁网珊瑚》卷一、《东图玄览编》卷二、《妮古录》卷四、《清河书画舫》寅集、《清河见闻表》《珊瑚网书跋》卷一、《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平生壮观》卷一、《大观录》卷二、《江村书画目》《寓意录》《石渠宝笈》三编、《西清记》卷一、《帖》等。另外,明清冯铨将《梦奠帖》摹刻入《快雪堂法书》。
艺术鉴赏
《仲尼梦奠帖》显示出充满自信的情调与意趣,渗透了对新笔法与新形式的自负与自由。
推陈出新
《仲尼梦奠帖》强劲的笔势接近王羲之,对王羲之的笔法有承继之处,帖中有四个“不”字、三个“有”字、两个“形”字,都与《禊贴》的相应字形有相似之处。但欧阳询在该帖中表现出来的笔法已经融入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个性气质和笔法意识,字法造型上已经展现出明显的个人特色,例如,帖中第2行第7字“彭”,由左右结构变换成半包围结构;第3行第2字“导”,其繁体的下偏旁原本为“寸”,帖中更换为“木”旁。通过结构变异,以部首移位和比例倒错来调整字形结构,使该帖中的整个章法更显紧凑。
笔力刚劲
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纸质较糙,笔尖略秃,从斑驳毛涩的笔触,能感受到书写时笔在纸上的声音。人书俱老的苍劲,率性不羁的洒脱,把观者带入落木萧萧的荒寒,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宋徽宗在跋语中说道:“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欧阳询一生为人刚正,他在李渊武德四年(621年)任给事中,集谏官、宪官、法官于一身,为官也是不屈不挠,帖中之“硬”体现了书法与人格的统一。
质妍互重
《仲尼梦奠帖》的用墨浓淡相宜,笔法劲挺瘦硬,用笔则体方而笔圆,于险劲中不乏平整,妩媚中而显刚劲;转折处皆锋棱凛、清劲健拔,周代金文与秦朝石刻的意味很浓,既具有北碑的厚重质实,又有南帖的清逸灵动;其结体则取纵势,稳重沉实,欹正相台;其章法上下脉络清晰,行气斜欹有度,错落有致,纵收互补,清劲绝尘,完全一派自然风范,是欧阳询转益多师后独立的艺术创作,绝非如当时其他书家那样拼凑前人之作。作品中美妙的情调与意趣,渗透了对新笔法与新形式的自负,显示出书家的艺术自信,极好地诠释了欧阳询重法尚意的美学思想。
笔断意连
《仲尼梦奠帖》全帖中没有一处是从外部纤丝连带而成的字组,字形上的笔画密结及纤丝连带都在字的内部,所有的纵略笔画都带有一丝回遁, 达到了笔断意连的效果。例如,第5行最后两字“不老”,其中“不”字向左稍微倚侧,右侧露出了空挡,“老”字书写时就有意向右侧靠拢,以粗重有力的长撇来照应“不”字右侧的空挡。“如影”二 字中“如”字左侧笔画稍细,“影”字右侧三撇笔力加重,旨在平衡空间。“不差”中“不”字右点取横势痛快掠出,字势与“差”字头左竖点形成呼应。而且,“不”字的左撇与右点意连,“不”字的右点有一勾,又与下方“差”字的第一笔左点意连,“差”字的左撇有一个上翘,与下一笔的横又有意连。
名家点评
唐朝书法家韦续在著论《墨薮》中,将《仲尼梦奠帖》等行书列为中上品。
北宋《宣和书谱》评《仲尼梦奠帖》:“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廷静之风,或比之草里蛇惊,云间电发,至其笔画功巧,意态精密俊逸处而人复比之孤峰崛起,四面削成,论者皆非虚誉也。”
元代收藏家郭天赐评《仲尼梦奠帖》:“此本劲显刻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浑得二王气息,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元代鉴赏家赵孟類跋:“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清代鉴赏家顾复编的《平生壮观》云:“《卜商帖》《张季鹰帖》,羞胜于《梦奠》。”
清鉴赏家王鸿绪在跋文中说:“细审是帖用笔之意,直与《兰亭》相似。”并说此帖“暮年所书,纷披老笔,殆不可攀”。
当代书画鉴定家杨仁恺:“《仲尼梦奠帖》不仅黑色不浓,且秃笨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凝滞,似直接从《卜商帖》脱出,上下脉络清晰,这就不是临本所能代替的了。”
真伪争议
由于《仲尼梦奠帖》无款,明代的都穆认为是临本,同时代的陈继儒认为是宋人所书。
《仲尼梦奠帖》上共有152枚各个年代的鉴藏印,南宋周密《云烟过眼录》最早有记载并认为此帖为欧阳询真迹;卷前有乾隆鉴定并题四字“真迹无疑”,后分别由历代鉴赏家郭天赐、赵孟頫、 高士奇、王鸿储、朱应祥审定为真迹并题跋,从中可见证该帖1000余年有序的品鉴、收藏历程。
辽宁省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董宝厚指出《仲尼梦奠帖》上赵孟頫的“赵氏子昂”朱文铜方印的印纹上方边线有一凹陷处。史料曾有记载,这枚“赵氏子昂”朱文铜方印章被摔过,而铜质印章遇外力会出现变形。他认为这从另一方面证实《仲尼梦奠帖》确曾被赵孟頫鉴赏、收藏。
当代学者、书画鉴赏家、书画家、博物馆学家杨仁恺先生在《沐雨楼书画论稿》中专文《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的流传、真赝和年代考》中认为:“《仲尼梦奠帖》既不是钩填本,也不可能是临本,宋元诸家判断其为真迹,我们经过各方面的考察之后,认为他们的立论不是没有根据的。”目前学术界大体取得一致意见,认定《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的可靠真迹。
展出概况
2013年08月30日至2013年10月13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了《翰墨英——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精品特展》,《仲尼梦奠帖》在一楼一号厅展示。
2018年8月17日至2018年11月16日,“中原地区古代书法展”在辽宁博物馆举行,唐欧阳询行书《仲尼梦奠帖卷》在第一期第二单元展出。
2019年10月7日至2020年1月5日,“又见唐朝”书画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举行,其中展出了《仲尼梦奠帖》。
参考资料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2023-06-10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2023-07-02
首页.世界艺术鉴赏库.2023-07-02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2023-06-10
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7-20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2023-06-10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2023-06-10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