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短趾雕

短趾雕

短趾雕(学名:Circaetus gallicus),短雕、短尾雕、小趾雕,为鹰科短趾雕属旅鸟中型猛禽,体长62-70厘米,雄性体重1200-2000克,雌性体重1300-2300克,翼展166-188厘米。头宽阔而圆,似猫头鹰;眼较大,虹膜橙黄色,喙黑色。眼先、额、颊、眉纹和眼下有一块白色斑。上体灰褐色,下体白色并有黑色纵纹,脚灰绿色,爪短而不弯曲,趾短,内外趾几乎相等,故名短趾雕。雌短趾雕的飞行技术高超,在寻找猎物时,飞行高度可达500米。平均寿命8.93年,最长寿命17年。

短趾雕世界范围分布于欧洲中亚(如俄罗斯等地)、西伯利亚地区西南部、蒙古、印度、非洲和大不列颠岛的锡利群岛。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北京市。短趾雕栖息平均海拔0-2300米,以0-1200米居多,栖息地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和热带地区,包括平原、灌木丛、山麓丘陵及半沙漠地区。

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短趾雕列为无危(LC)。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短趾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可作为宠物饲养,也作为猎物交易,但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

命名与分类

1788年,德国博物学家Johann Georg·Gmelin命名短趾雕(Circaetus gallicus),“Circaetus”源自希腊语“kirkos”和“aetos”,意为与鹞有关的鹰,“gallicus”取自拉丁语“Gallicus”,意为高卢,为古代西欧地区名。

Accipiter ferox

Circaetis gallicus heptneri

Falco gallicus

形态特征

短趾雕是中型福特猛禽,体长62-70厘米,雄性体重1200-2000克,雌性体重1300-2300克,翼展166-188厘米。头宽阔而圆,似猫头鹰眼较大,虹膜橙黄色(幼鸟颜色较浅),喙黑色。眼先、额、颊、眉纹和眼下有一块白色斑。上体灰褐色,颈项的羽毛延长呈披针形状,最长的肩羽暗褐色,下体白色并有黑色纵纹,颏、喉和上胸土褐色,内侧翅上覆羽淡灰褐色,羽基部为白色,具黑褐色横斑。腹部有沙褐色横斑,有时腹中部无横斑或横斑不明显。尾巴中等长度,尾羽上部主要是灰褐色,通常比西非短趾雕(Circaetus beaudouini)浅,并且比黑胸短趾雕(Circaetus pectoralis)浅得多;尾羽末端白色,具3道暗色横斑,其中亚端黑色横斑最宽。脚灰绿色,腿杆上覆盖盾状鳞以抵挡蛇牙攻击,爪短而不弯曲,趾短,内外趾几乎相等,故名短趾雕。雌性雄性稍大且尾巴更长,体重高出20%。

短趾雕的飞行技术高超,在寻找猎物时,飞行高度可达500米。

短趾雕幼鸟与成鸟大致相似,但上体较淡,多为棕褐色,具深褐色羽干纹,羽缘浅棕色。头和颈几白色,具淡灰色和暗色羽轴纹;下体主要为白色,缀有皮黄色,颏、喉、胸具褐色羽干纹,两肋和腹具黄褐色斑点;尾灰褐色,尾羽尖端棕白色,尾下覆羽白色。虹膜黄色或橙黄色,嘴淡蓝灰色,尖端较暗,蜡膜淡铅灰色或白色,脚和趾灰色,爪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短趾雕为旧大陆物种,世界范围内分布于欧洲(如西伯利亚地区西南部)、亚洲(如俄罗斯印度)和非洲。亦分布于欧洲大不列颠岛锡利群岛,于1999年10月首度到达该地。

中国分布

短趾雕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和北京市。繁殖于新疆的天山,偶见于甘肃、北京和辽东半岛大连。

亚种分布

短趾雕在全世界共有4个亚种;中国仅分布1个亚种(中亚亚种),分布范围新疆(繁殖地)、张掖市、九泉、河北省辽宁省大连市等地。

栖息环境

短趾雕栖息平均海拔0-2300米,以海拔0-1200米栖息居多。摩洛哥繁殖地栖息海拔高达2300米;在印度次大陆,栖息海拔2000米以上。

栖息地多样,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和热带地区,包括平原、灌木丛、山麓丘陵及半沙漠地区,栖息地爬行纲丰富,例如植被稀疏的石质地区、牧场、灌木丛;栖息地需要某种树木覆盖,例如小树林或散落的树木;栖息在视野开阔的有利位置,例如树木、悬崖、塔。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短趾雕主要以蛇类为食,亦食蜥蜴、蛙类、野兔、小型鸟类和鼠类,也吃动物尸体。

短趾雕主攻爬行动物,尤其是蛇,占猎物总量的70-80%或更多(尤其是在西欧和南欧)。主要捕食无毒蛇,尤其是游蛇科,捕食蛇的体长达150厘米以上,通常每天捕食1-3只中型蛇。还捕食其他爬行纲,尤其是蜥蜴,包括巨蜥属(Varanus)小型蜥蜴、变色蜥蜴、铅山壁虎玻璃蜥蜴石龙子科;偶尔捕食哺乳动物,如啮齿动物鼩鼱、兔子、草兔刺猬亚科;还有两栖动物;很少捕食鸟类(包括早成雏,主要是生病或受伤的鸟)和无脊椎动物。在恶劣天气和快到达繁殖地时,短趾雕可能会减少捕食数量。

短趾雕通常在开阔地带狩猎,有时也在茂密的植被中狩猎;视力是猛禽中最敏锐的鹰之一,通常在20-150米,最高达500米高空滑翔或翱翔,像红隼(Falco tinnunculus)一样在上空盘旋觅食,一边乘风或拍打翅膀一边仔细测量地形,在找到猎物时做短暂的悬停,在空中保持悬挂且一动不动,然后快速俯冲到猎物身上。也可能在栖息处捕食,甚至跟踪地面上的猎物(如两栖纲)。短趾雕可整个吞下蛇和蜥蜴,头先入口;食用前也可能将猎物头部压碎或撕下,或用翅膀将猎物拍晕,大蛇可撕成碎片食用;也在飞行中伸出喙捕食猎物,较小的猎物在飞行中可能被整个吞下。

节律行为

短趾雕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出现,昼夜活动。多见在空中翱翔和滑翔,滑翔时两翅平伸,翅不上举。

短趾雕繁殖于古北界,常驻东南亚。大多数在热带北非过冬,从毛里塔尼亚南部和塞内冈比亚埃塞俄比亚,很少南迁到乌干达;东部种群多数在印度次大陆过冬,偶尔在东南亚(从缅甸到越南南部和泰国)过冬。偶尔在中国东北部的北大河经过时有记录,大概来自鲜为人知的中国北卡罗来纳州。冬季在南欧、北非和中东较多;在伊伯里亚半岛东南部的沿海地区也有越冬;多见于阿拉伯半岛。从沙漠边缘和干燥的荆棘丛到树木繁茂的大草原都能过冬。

大多数短趾雕从9-10月离开欧洲迁徙至赤道北边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在次年3-4月返回。中东和远东的短趾雕不会迁徙。成鸟主要在3月上半月到达直布罗陀海峡,由于飞行距离较远,一些幼鸟直到6-7月才能到达。幼鸟最远南迁至非洲西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过夏。在迁徙途中,滑翔需频繁拍打翅膀,一旦体温过热,短趾雕可能会收回翅膀滑行数十千米。

一只从法国迁徙到马里的短趾雕平均移动速度为135千米/天(总距离4045千米),用时一个月完成迁徙;另一只从法国迁徙到尼日尔,20天时间飞行4685千米(平均234千米/天)。

交流行为

短趾雕通常使用叫声交流,冬季通常无声,偶作哀怨的咪咪叫声;在繁殖季节叫声频繁,无论是在飞行中还是栖息地都会发出清晰的口哨声“kyo-kyo-kyo”和“mee-ok”声,雌性发出“kyo-kyo-kyo”声时较低沉。

防御行为

雄短趾雕保卫栖息地免受入侵者的侵害,在飞行中采取特有的威胁姿势,头部和颈部伸展,尾巴略微抬起,腿下垂,同时反复鸣叫。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短趾雕陆续于3-4月到达繁殖地,此时繁殖地的蛇和蜥蜴等猎物已苏醒,食物来源丰富。

短趾雕通过空中飞行表演并同时频繁呼叫求偶,每天约飞行100千米,表演通常很短暂且很容易被错过。

雌雄短趾雕各有一个泄殖腔。

繁殖

短趾雕繁殖期4-6月。营巢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针叶林和落叶林,多营巢于林缘地区,置巢于树顶部枝杈上,通常选择地中海针叶树,一般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15米,偶尔在悬崖上营巢。建巢在阳光充足的优势位置,通常直接朝南。巢由枯树枝构成,内衬绿叶或草,偶尔衬松针,孵化过程中也经常更换巢内垫料。巢外径为68-136厘米,内径35-55厘米,高60-100厘米,巢常连续多年重复使用,由雌鸟修补。有时使用其他福特猛禽或乌鸦的巢穴。

每窝通常产卵1枚,偶尔2枚,卵为白色,平均73.5×57.8毫米,孵化过程中会变脏呈浅琥珀色。亲鸟轮流孵卵,雌鸟主要在晚上孵化,花费时间更长,夜间雄鸟在巢附近40米内的树上值守。孵卵轮换时,亲鸟都会用嘴或脚稍微旋转卵子,孵化期45-47天,从卵子出现裂缝到幼鸟完全孵出约24小时。

短趾雕领地意识较强,经常返回往年的产卵地再次繁殖。

生长

短趾雕育雏期为6-7月,此时气候干燥温暖,猎物丰富,幼鸟成活率更高。

早成雏为晚成性。新生鸟体表白色,黑眼睛和黑灰色喙,脚白色,爪粉红色;第1周时幼鸟体表长出羽绒,可抬头并乞食;第2周时体形达到成鸟的一半,乞食时脖子晃动;第3周时翅膀、后背和背侧出现针羽,眼睛从黑色到灰色再变成橙色,低声尖叫乞食;第4周时头、翅膀、背部有大量黑褐色羽毛,长大到亲鸟的膝盖,头部动作熟练;第5周时身高几乎可达到亲鸟的胫骨羽毛,眼睛淡黄色,爪为深黑色;第6周时仅喉咙和胸前有针羽,体表其他部分覆盖着羽毛,体形大小达到亲鸟70-80%,能自主摄食;第7周体表羽毛长全,体形大小仅比亲鸟小一点,眼睛完全变成橙黄色,除了拍打翅膀,还会跳来跳去;第8-9周体形大小几乎与亲鸟一样。

最初4周巢内有亲鸟留守,尤其是在下午,雄鸟总是留在巢里,用翅膀摊开的方式遮住幼鸟免受阳光直射,每当任何大型猛禽出现在天空中,亲鸟会立即翅膀张开一半或完全张开保护幼鸟,保护幼鸟几乎完全由雄鸟完成。

幼鸟由亲鸟照顾和喂养,雄鸟将食物反流到巢中,雌鸟捣成碎块喂给幼鸟,一开始只给幼鸟喂少量食物;后来幼鸟学会从亲鸟的囊中拉出猎物,然后将其整个吞下,幼鸟在出生三周后可以吞下6-9厘米长的整条蛇,第5周起雌雄鸟一起捕食喂养,亲鸟把水和食物一起放进幼鸟嘴里,当幼鸟吞下整个猎物,亲鸟会马上给幼鸟打水降温,在第9周之后,这种防暑降温行为基本停止;亲鸟偶尔在巢中相遇,喂食后便分开,有时栖息在巢附近树上休息;幼鸟60-80天羽化;羽化后不久便离巢。通常雄鸟会清理巢穴,清除巢穴的残余食物,有时也会帮雌鸟取下猎物。

幼鸟3-4年达到成年。平均寿命8.93年,最长寿命17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短趾雕分布范围非常大,种群整体数量稳定。2007年,西非种群数量下降;2019年,沿黑海东部沿岸迁徙的成年个体数量也有所增加。2020年,北欧和中欧的种群规模曾显著下降,怀疑仍在持续下降,欧洲南部和东部地区种群规模扩大,印度种群数量下降。截止2021年,欧洲估计有0.99万-1.6万对繁殖对,约占全球范围的34%,估计全球种群规模5.82万-9.38万只成年个体。

短趾雕在中国数量十分稀少,在东北地区更属罕见。1978年11月曾在大连市采得两只标本。

保护级别

1976年,短趾雕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和《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II。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短趾雕列为近危(NT)。

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短趾雕列为无危(LC)。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短趾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致危因素

对短趾雕种群产生威胁主要是栖息地丧失和迫害,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一是农业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减少了适合短趾雕狩猎栖息地的范围;二是由于狩猎、单一栽培的增加、树篱破坏、杀虫剂的使用以及传统农田的废弃和随后的植树造林造成其主要猎物蛇的减少;三是森林火灾和道路建设造成其栖息地破碎化;四是巢穴遭到破坏和电力线触电造成的损害;五是受到潜在风能开发的影响;六是木材采伐和过度放牧以及接触杀虫剂造成栖息地退化。

保护措施

短趾雕在欧洲至少6个国家有明确的系统监测方案。

主要价值

短趾雕可作为宠物饲养,也作为猎物交易,北非利比亚市场都有贸易报道。但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

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sp2000.2024-11-23

circaetus gallicus.IUCN.2024-11-2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6-15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cites.2023-06-15

..2023-06-15

Circaetus gallicus (Gmelin, 1788).ITIS.2024-11-23

Circaetus gallicus.inaturalist.2023-06-15

Circaetus gallicus.birdsoftheworld.2023-06-1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06-15

..2023-06-15

Short-toed Snake Eagle (Circaetus gallicus).planetofbirds.2023-06-15

..2023-06-15

Circaetus gallicus.monaconatureencyclopedia.2023-06-15

短趾雕.eol.2023-06-15

Circaetus gallicus.inaturalist.2023-06-15

Circaetus gallicus.birdlife.2023-06-15

《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cms.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