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岗
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部卧龙岗乡境内,是伏牛山余脉紫山向南延伸的一道岗丘。卧龙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的旧址,也因刘备等人“三顾茅庐”“草庐对策”而闻名,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故将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祭祀武侯,晋代卧龙岗上已形成祭拜诸葛亮的寺庙。唐宋时期,前往卧龙岗题咏拜的行为已很频繁。宋末元初之际,因战火纷飞,这一带的祠庙、殿宇遭到战火焚毁。元朝官方对庙堂进行了修和重塑,元延二年(1315年),元仁宗钦定南阳卧龙岗古建筑为“武侯祠”,书院为“诸葛书院”。明清两代,政府也主持了多次武侯祠建筑的重修和扩建项目,其中康熙帝五十年(1711年),修建了茅庐、小虹桥、古柏亭、梁父岩、老龙洞、半月台、抱膝石、野云庵、躬耕田等景点,这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民国时期,武侯祠内多个建筑被日本侵略军炮火击中烧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卧龙岗上经典建筑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受到了各文物保护单位的研究修缮、开发保护,也成为全国重点旅游景区。
卧龙岗上景点众多,其中南阳武侯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阳市汉画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2年10月1日,卧龙岗文化园正式开园。在2022年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卧龙岗文化园诸葛书屋荣获2022年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称号。卧龙岗传承的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有着丰富的考古价值、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智圣”诸葛亮曾躬耕于南阳卧龙岗,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南阳卧龙岗也因此而闻名天下。
诸葛亮幼年丧父,建安二年(197年),随叔父诸葛玄从徐州琅郡辗转到荆州市投奔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来到南阳郡卧龙岗,结草为庐,躬耕陇亩,开始了他“躬耕于南阳”的布衣生活。东汉南阳特殊的政治、经济、交通地位为诸葛亮提供了一个增进知识、观察社会、了解时势的社会环境。诸葛亮晴耕雨读、博览群书、广交士林、虚心求教,胸怀大志。躬耕南阳成就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洞悉天下大事,被世人誉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直奔波流离、寄人篱下而又思贤若渴的刘备,在徐庶的举荐下,先后三次由新野县来到南阳卧龙岗拜请诸葛亮、征询兴复汉室的大计。诸葛亮为刘备的“枉驾三顾”而深深打动,在草庐中为刘备谋划了“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治国方略。晋代卧龙岗上形成了祭拜诸葛亮的祠庙,时称诸葛亮故居。
发展历史
宋末元初
宋末元初之际,因为战火纷飞,祠庙遭到战火,殿宇大部分都遭到了焚毁。
元朝时期
元朝开始,对卧龙岗的修葺工作从民间走向了官方。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见仅存庙堂四间,且年久失修,几乎已经成为废墟。所以倡议重修,中殿塑造了诸葛亮像,旁边塑关羽、张飞二人的雕像,用来从祀。还割了附近土地200余亩作为祭田,以供岁时香火之用。元代至大元年(1308年),武侯祠扩建,祠东隙地建造了庙学,并建祠宇12间,庙、学46间。祠东为庙,庙后为学。祠为武侯祠,庙为孔子庙,学为诸葛书院,并割官田40顷,设山长一人掌教。元延祐二年(1315年),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钦定南阳卧龙岗古建筑为“武侯祠”,书院为“诸葛书院”。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所有建筑在修葺后,整理一新。同时,诸葛书院建东西斋房各三楹,塑蒋琬及武侯子诸葛瞻、孙诸葛尚像,标著十将名额,使武侯祠与诸葛书院浑然一体。
明清时期
明洪熙元年(1425年)和宣德元年(1426年),知府陈正伦修葺南阳武侯祠,重塑诸葛亮像。正统年间再次修葺,中立聂氏宗祠。成化年间,又建造庙宇,复建书院。弘治八年(1495年),南阳武侯祠重修。弘治十一年(1498年)四月至八月,建正堂六间,中塑侯像,左右两庑,依旧修复。正堂后修建了一座亭子,覆以茅根,得名为“草庐”。草庐后又建堂六间,并称作“卧龙祠”。祠左建堂庑各四楹,为书院。又收回原祀田四顷,以供祭祀活动的开展。正德元年(1506年),唐王妃苏妃“捐内帑资财”修葺武侯祠。明嘉靖七年(1528年),世宗敕赐门额“忠武”及春秋祭祀庙规。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南阳武侯祠再次修葺。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世宗特遣驸马都尉邬景和来宛致祭。由于祭祀地位的提高,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地位随之倍增。在明万历、崇祯年间,武侯祠复有修葺。
清顺治八年(1651年)四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武侯祠主体建筑得到修缮。康熙三十年(1691年),复建书院,中建讲堂,傍建斋舍,其后修建了“三顾祠”。祠祀武侯,并以司马德操、徐庶配祀。康熙五十年(1711年),扩建武侯祠,按前人题咏石刻“卧龙岗十景”加以扩建,修建了茅庐、小虹桥、古柏亭、梁父岩、老龙洞、半月台、抱膝石、野云庵、躬耕田等景点。并其南建小殿堂”,中塑昭烈遗像,另建书院于祠前。这一系列营建活动,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同治及光绪年间皆有修葺。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十四年(1925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卧龙岗主体建筑几经维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月,日军犯宛,卧龙岗被守军一四三师作为外围据点,在战争中,武侯祠内宁远楼南部被日本侵略军炮火击中烧毁,三顾堂北间被炸,古柏、树木多被烧死,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南阳市博物馆管理武侯祠,并修建围墙,重建道房院,扩建卧龙潭,恢复卧龙书院,拆迁、治理周边环境,逐渐形成占地 240 余亩的古建筑群。195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拨专款2.8万元,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东侧兴建一座南阳市汉画馆。1959年,在卧龙岗建立南阳历史博物馆,加强对卧龙岗的保护维修。1963年,卧龙岗武侯祠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博物馆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理念,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指导思想,南阳市博物馆对卧龙岗一带大部分建筑进行了日常维护和抢救性维修,增设了一些馆舍和服务设施。1996年,武侯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世纪前后,成立了卧龙岗整修指挥部,修葺祠宇和依法收回卧龙书院28间房舍,整治道路和园林景观,扶持供水消防工程,改善基础设施。使卧龙岗景区占地面积由1973年的187亩增加到2003年的近200亩;古代建筑由155间增至183间。2007年,卧龙岗武侯祠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卧龙区启动了卧龙岗武侯祠创建国家5A级景区建设。2022年10月1日,卧龙岗文化园正式开园。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距南阳市城西约4公里。其北为伏牛山脉,是秦岭东段支脉,呈西北东南走向。西起嵩县,经过西峡县、内乡、镇平、南召县,规模巨大,山势高峻雄伟,是豫西南地区的最高山峰。其南为平坦开阔的南阳盆地。在伏牛山和白河的回环之间,有山势起伏。卧龙岗正发轫于伏牛山东南端南召境内的紫山玉皇顶。
气候特征
卧龙岗所属河南省南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8℃,7月份为最热月,累年平均气温为27.2℃,1月份为最冷月,累年平均气温0.9℃。平均有无霜天229天,年平均降水量是804.3毫米,雨水集中于7月份和8月份。
河流水文
卧龙岗水系丰富,有白河、梅溪河、三里河等河流资源。
白河,“南阳的母亲河。”发源于伏牛山玉皇顶东麓,自北向南至南阳市城东折向西呈半环状,再向西南经襄阳市注入汉水,与卧龙岗去势的方向形成回环。
梅溪河和三里河,位于白河之北,萦绕于卧龙岗主体建筑以东。两河均源于卧龙岗北的紫山,穿南阳城自北向南注入白河。
孟阳溪,由北折向东;未名河,由西向东再折向南。二流均环抱卧龙岗武侯祠。
景区布局
卧龙岗景区现计划扩展景区为卧龙岗文化园,规划占地2000亩。景区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东南部区域,主要景点有南阳市汉画馆、卧龙出山广场、躬耕纪念地等;二是中北部区域,主要景点有武侯祠、三顾祠、卧龙岗庙会地、龙角塔等;三是东北部区域,主要景点有卧龙书院等。
主要景点
南阳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属于坐西向东偏南方,北靠紫山、丰山,西邻卧龙岗脊,东部为卧龙岗延伸的高台环抱,东南高台与高岗相互对峙,占地面积为15.3万平方米,现存267间殿堂房舍。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
武侯祠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四合院落。武侯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
大拜殿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又称诸葛亮殿。大拜殿由拜殿和大殿两部分组成,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五间,长15.8米,高8米。拜殿为卷棚式建筑,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初塑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1980年重塑,并在两侧增设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塑像。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众多石刻和歌咏碑,十分出名。庭中并有古柏、古各一棵。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廊位于大殿北侧,内存据传为”三绝碑“的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碑刻。大殿卷棚北侧是明代《出师表》碑房。大殿卷棚南侧是“武乡侯传”碑房,都藏有后人书写的碑刻。
宁远楼
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旧为武侯祠道人藏书诵经之处。初建于明代弘治年间,为重檐庑殿式建筑,能将整个卧龙岗和南阳府城风景尽收眼底。1957年经过重修。宁远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楼檐柱和楼前有楹联和碑刻百余通。
武侯祠十大景观
分别是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草庐、古柏亭、野云庵、诸葛井、半月台、老龙洞、躬耕田。
小虹桥,位于草庐之前,有一溪水横流,上有青砖独券小桥,精巧玲珑,酷似彩虹,故名。传为诸葛亮来往必经之路。
梁父岩,小虹桥西,叠石成峰,谓之“梁父岩”。象征诸葛亮常登临鼓琴,悲歌梁父吟之处。
抱膝石,梁父岩之西,依古柏置石凳,谓之“抱膝石”。相传诸葛亮常在此抱膝长吟而得名。
草庐,位于武侯祠院后部中间,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建造的一座八角尖顶茅草亭。保留了郭沫若、于右任、傅风等历史名人和地方主官所题写的匾额。亭中还保存了1通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碑刻。此亭寓意诸葛亮就是在这里“躬耕陇亩”并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对其提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
古柏亭,在草庐左侧东部。此处有一株古柏,传为诸葛亮植,后人因此建亭并以“古柏”命名。
野云庵,在草庐右侧,传为诸葛亮会客之所。原有草屋3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改建为砖石结构,呈长方体,进3间,阔6.4米。正面壁饰“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图案,树木、花卉、鸟兽皆以砖雕。门额“野云庵”及两侧楹联系柔青砖雕成,是一座独特的综合性雕刻艺术建筑物。
诸葛井,位于仙人桥畔道,传为诸葛亮“躬耕”时汲水的地方。
半月台,在草庐右廊。为一砖砌正方形平台,高5.9米,阔3.75米,上置石几石凳,旁有台阶22道,传为诸葛亮夜观星象之处。
老龙洞,和伴月台是一联体建筑,传说此洞常有巨龙出现而得名。
躬耕田,在宁远楼之北,是纪念性处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知府傅风飏在祠前立“汉武侯躬耕处”石刻一通,作为留念。
三顾祠
位于武侯祠左侧,由垂花门、关张殿、三顾堂景区、三顾草庐图刻亭组成,是为了纪念刘备三顾茅庐而修建的建筑群。其中,三顾草庐图刻亭的前身拴马亭始建于明代,新中国成立后砌筑“三顾草庐”石塔;关张殿、三顾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在数次修葺后,形成如今的布局,即三顾祠为主体、关张堂在正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顾堂循古复建为单檐歇山式建筑,堂内有刘备、诸葛亮会晤的彩色塑像。关张殿也经历了彻底修缮。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形成卧龙岗的一道风景。
卧龙书院
位于读书台北侧岗埠之下,也称为诸葛书院。始建年代可以追溯到宋代。书院建筑宏大、规格极高,从元到清屡经修缮,是南阳书院文化的体现。
龙角塔
位于卧龙岗之巅,是一座六角形砖塔。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秋,为消灾弭祸而倡建。塔高11.1米,是六角形密檐式砖塔,塔身共七层。造型保存完好,雕刻精细,匾额字体视觉效果较高。
龙门照壁
位于三顾祠东北侧,为明末清初砖雕影壁,由青色空心砖正反两面雕饰而成。雕刻内容和整体造型展示了科举制度的画面。照壁正反面主题为“鲤鱼跃龙门”,比喻举子中举升官、飞黄腾达,还有“封侯挂印”“入阁拜象”“喜从天降”“八仙庆寿”“五子登科”“雁塔题名”“丹凤朝阳”等主题故事,雕饰技法娴熟,结构安排得当,寓意美满,富有生活气息和丰富想象力。
汉代文化苑
位于三顾祠北侧,与龙门照壁相对,集中展示了东汉南阳的历史文化。其中,东汉南阳历史蜡像馆位于汉代文化苑中部,展示东汉时期南阳地区的名人故事;前院中为汉碑亭,陈列了《张景碑》《赵碑》《李孟初碑》等三通汉碑,右侧为纪念张衡发明地动仪而制作的模型,左侧为西周晚期青铜器“仲爯父”的模型。这四位一体,形成朴素严谨的整体布局。汉代文化苑后院是汉代乐舞展演大厅,根据南阳出土汉代画像石的画面,创作“汉代乐舞”节目,结合民间杂耍技艺,为游客提供观赏盛宴。后院还陈列有大量南阳古代石雕艺术品,展示汉代文化场景。
南阳汉画馆
南阳市汉画馆坐落在南阳市卧龙岗南端的龙首处,整个景区占地53360平方米,陈列大楼平面呈“T”字形,建筑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2400平方米。共有9个主展厅和3个临时展厅。展厅内陈列着二百余块精品画像石,按画像内容分类展出,依次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既有农作建筑、贵族奴婢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又有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想象中的形象,堪称包罗万象。
南阳市汉画馆展出的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几乎涵盖了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堪称为一部图画式的汉代史,具有较高的历史学价值。与此同时,南阳汉画像石的画像布局疏朗、构图简洁、主题突出、线条流畅、极富弹性和韵律感,敢于大胆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粗犷豪放、浪漫洒脱,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它看点
匾额楹联
卧龙岗南阳武侯祠匾额楹联共计200余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照匾额楹联的内容划分,可分为褒扬类、评议类、抒情类和题名类。按照书体划分,可分为楷书类、行书类、草书类、隶书类和篆书类等。按照匾额楹联的字数划分,可分为四字匾、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等等。
其中,褒扬类楹联占所有匾额楹联的大部分,大多是对诸葛亮及刘关张等人的功业和品德表示赞扬崇敬之情;评议类楹联多为对诸葛亮历史功绩和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的评论性文字;抒情类多为文人墨客游览武侯祠触景生情而题写的;题名类则是对卧龙岗主要景点和建筑的名人题名。这些楹联扩大丰富了南阳武侯祠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通过各路名流文人的心得体会,提高了卧龙岗的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碑碣石刻
卧龙岗现存汉代以来碑刻400余通,包括3通汉碑、1通元碑、50余通明碑和300余通清代及近现代碑刻。其中,三通汉碑《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神祠碑》和《赵菿碑》皆在南阳郡别处出土,于1959年移存到卧龙岗,代表了南阳地区汉代时期碑刻艺术的水平。卧龙岗的碑碣石刻,涵盖各种书体,艺术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在众多碑刻中,有不少碑刻内容记述了卧龙岗各处建筑在历代的修葺过程、祭祀结社活动和相关历史事件,如武侯祠现存的元代碑刻,具有明确的纪年,即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为元代建祠的历史断代提供了重要材料。此外,各种碑刻的文献十分珍贵,作为实物材料和文字材料,对研究个人史、地方史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
雕塑艺术
卧龙岗现存有140余间古建筑,其间保有大量泥塑、石雕、木雕、砖雕作品。泥塑主要有大拜殿内的诸葛亮及诸葛瞻、诸葛尚泥塑坐像,三顾堂景区神内泥塑刘备、诸葛亮对话的彩绘造像,关张殿神龛内塑关羽、张飞贴金泥塑像和野云庵内的诸葛亮会友的泥塑组像;石雕则以千古人龙石牌坊石雕、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牌坊、三代遗才石牌坊、诸葛亮像石刻等;木雕则有大拜殿神龛、三顾堂神龛、关张殿神龛和清风楼楼上神龛木雕及古建筑上的雀替、斗拱和梁头等;砖雕则主要有龙门照壁、野云庵砖雕和龙角塔砖雕。
卧龙岗的雕塑艺术,具有鲜明的道教艺术和三国文化性,展现出南阳郡当地娴熟的民间雕塑技艺,具有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这些雕塑,不仅起到了完美的装饰效果,而且丰富了武侯祠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原雕塑兼收南北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化
文学作品
在古代,卧龙岗因传为诸葛亮躬耕之地而广为闻名,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后人感慕诸葛亮故事,前往拜谒祭祀、吟咏感慨。前秦永兴年间(304-306年),镇南将军刘弘平定张昌后,到诸葛亮躬耕地“观亮故宅”,令犍为县人李兴写《祭诸葛丞相文》,并“立碣表闾”,有学者认为这一凭吊就发生于南阳卧龙岗。
与卧龙岗相关的诗歌也很多,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白居易云“鱼到南阳郡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许浑《南阳道中》云“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侯耕”;陈与义云“卧龙今何之,有冢今半摧”等。
道教信仰
卧龙岗道教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武侯祠既是历代人们祭奠诸葛亮的圣地,同时也是一座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庵,是南阳地区道教活动中心。宋代时期,南阳武侯祠已有道人活动的踪迹。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修葺武侯庙,又特礼请道士张志和为住持,割附近田土二百余亩作为祀田。明代,道教被朝廷确定为官方宗教,南阳武侯祠在此时进入鼎盛时期。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前后,著名道人胡阳瑞主持祠事,使武侯祠再度呈现兴盛局面。
关于南阳郡武侯祠道派归属,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元、明、清时代,南阳有一部分专门奉祀先贤哲人和行帮诸神的祠庙,这些祠庙也大都有道士住持,但多属家庙道人,武侯祠即为此类。这部分祠庙多受朝廷及地方官府支持,“官祭”“社祭”不断,借以宣扬“忠君”思想,为维护其统治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武侯祠属传统道教范畴,其道派归属元以前不详,明末清初以后逐渐转归全真道的南无派和龙门派。
开发与保护
保护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于卧龙岗的修缮保护就没有停止过。1963年,卧龙岗武侯祠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博物馆对卧龙岗一带大部分建筑进行了日常维护和抢救性维修。1996年,武侯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世纪前后,卧龙岗整修指挥部成立,修葺祠宇和依法收回卧龙书院28间房舍,整治道路和园林景观,扶持供水消防工程,改善基础设施。使卧龙岗景区占地面积由1973年的187亩增加到2003年的近200亩;古代建筑由155间增至183间。2008年,南阳市汉画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前,南阳市博物馆先后投入两千多万元,完善武侯祠基础设施。抢修文物古建,对武侯祠大门的进出口、山门墙面粉饰整修,牌坊加固,大拜殿月台延伸铺设,《出师表》廊坊屋顶修葺翻新,草庐屋顶覆盖的茅草翻新,门楣、柱子、围栏油饰,对古柏亭、躬耕亭等进行科学测绘学等,在文物保护的技术水平上取得了重大提升。2019年10月24日,卧龙岗文化园举行奠基仪式,迎来新一轮复建。这次卧龙岗复建工程是自清代中期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复建。
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博物馆贯彻执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理念,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指导思想,在卧龙岗一带增设了一些馆舍和服务设施。2007年,卧龙岗武侯祠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9月29日,南阳市召开“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宣扬诸葛亮文化,“孔明情结”为南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旅游热点。2012年,卧龙岗武侯祠获得“河南省文明旅游称号”。2016年,南阳市印发《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计划重点建设卧龙岗文化旅游集聚区。2018年,卧龙区启动了卧龙岗武侯祠创建国家5A级景区建设。2019年,为落实“打造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专项任务,卧龙岗文化园确立为标志性项目,争取“恢复卧龙岗、创建5A级景区”的目标。2019年10月24日,卧龙岗文化园举行奠基仪式,迎来新一轮复建,将进一步拓展卧龙岗的文化旅游景点及价值。2021年,南阳市印发《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建设“一心、两带、四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构建南阳旅游中央活力城,进一步开发卧龙岗和其它南阳重要文化旅游资源。2022年10月1日,卧龙岗文化园正式开园。卧龙岗文化园运营模式新颖,分时段布设情景剧、汉舞、曲艺、器乐、行为艺术等节目,景区文化互动丰富。
景区价值
考古与学术价值
卧龙岗景区传承着优秀的中华文化。南阳卧龙岗因三国时期诸葛亮躬耕于此以及“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的故事闻名天下,历朝历代都有不少后人感慕诸葛亮故事,前往拜谒祭祀以及开展对卧龙岗的修葺工作。无论是卧龙岗景区的历史建筑,还是匾额楹联、碑碣石刻、雕塑艺术,都是卧龙岗在历代的修葺过程、祭祀结社活动和相关历史事件的见证,为历史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和文字材料,对研究个人史、地方史有着重要的史学价值。此外,卧龙岗景区的地质特征和自然环境也为“环境观”等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旅游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卧龙岗的地区保护性开发工作不断开展。2007年,卧龙岗武侯祠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为落实“打造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专项任务,卧龙岗文化园确立为标志性项目。卧龙岗景区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使其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一岗.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龙脉.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诸葛躬耕地南阳卧龙岗历史记载.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河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04
武侯祠兴衰.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卧龙岗文化园开园迎客人气旺 “七顾”游客盛赞“太美了”.今报网.2023-09-04
2022年河南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南阳文明网.2023-10-05
河南南阳:卧龙岗历史人文环境探析.wap.2023-10-05
卧龙岗:让文化“活”起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04
第四批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河南省文物局.2023-09-04
南阳市汉画馆概况.南阳市汉画馆.2023-09-04
卧龙岗文化园简介.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武侯祠建筑布局与风格.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武侯祠主要景观.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武侯祠碑刻里的南阳故事.河南省文物局.2023-09-04
武侯祠文化.卧龙区人民政府.2023-09-04
卧龙岗文化园建设项目奠基仪式举行.澎湃新闻.2023-09-04
南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29日盛大开幕.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09-04
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南阳市发改委.2023-09-04
南阳市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南阳网-南阳市属新闻媒体.2023-09-04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南阳市人民政府.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