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姑
三皇姑,也称苍山圣母、三姑姑、三奶奶、大悲菩萨、苍岩菩萨、苍山娘娘、苍岩山圣母等,是苍岩山的主祀神。起源于井陉县苍岩山,是华北地区拥有独立神格的区域女神。这位女神的身份,以杨坚女妙阳、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千手千眼佛三说最具代表。
三皇姑的故事,自宋代起已在民间流传,传说隋文帝之女妙阳公主因去苍岩山治病痊愈,经点化,修炼成佛。晚清时期,三皇姑信仰遭遇祀典神明和民间教门的频繁挑战,一度被禁绝。后来,井陉士绅通过考证,认定三皇姑为隋炀帝的女儿南阳公主,三皇姑由此被塑造为忠孝节义、荫庇乡里的女神,继而在井陉官绅共同努力下,三皇姑也获朝廷敕封,完成了其由区域神祇到祀典神明的正统化历程。近代以来,三皇姑传说被再次整合,南阳公主身份与千手佛故事主体层累、叠加一处。
冀中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神殿中也供奉着多样化的神灵,在这之中,三皇姑是广受崇祀同时也最具有冀中南地域特色的一位神灵。及至近代,三皇姑其影响遍及河北省、山西省、天津市、北京、山东省、内蒙、河南省等地,其中苍岩山庙宇、景观的修建布局都是以三皇姑为中心。
源流
妙阳公主传说
传说隋炀帝的女儿妙阳公主得了风癣病,久治不愈,只有苍岩山上的石泉可以治疗,妙阳公主治愈后,经点化,决意在苍岩山出家,并坐化成仙,后被称为三皇姑。
宋代以来,直至清朝同治年间,三皇姑传说为杨坚女一说占据主流位置。这一说法最早见于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寺僧智鉴所撰写的《苍岩山福庆寺石桥记》,其中记载,公主是隋文帝的女儿。妙阳公主出家一事被元皇庆元年,福庆寺住持晦岩长老撰写的《广平路威州井陉县苍岩福庆寺碑》记载了此事。与碑铭相应,在井陉县方志中,苍岩山附近的銮驾山等处也被纳入到三皇姑传说体系中,如妙阳公驻在銮驾山,妙阳公主曾在晒袍山晒袍。
隋文帝虽是历史人物,却无法证实其确有一女是妙阳公主。杨坚女儿的史籍记载付诸阙如,只有乐平公主杨丽华、兰陵公主杨阿五、广平公主有所记载。一般按照兰陵公主行五认为,隋文帝有五个女儿。但是史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隋文帝女儿中有妙阳公主。碑记言之不详,又无史籍可考,更增添了“三皇姑为文帝女”这一说法的神秘性与可塑性。
南阳公主传说
三皇姑是南阳公主的传说,起源于康熙,由井陉士绅于清光绪年间考证,在《井陉县志料》认为三皇姑应该是南阳公主,而不是妙阳公主,妙阳为误传。自此,南阳公主说逐渐取代杨坚女说,成为三皇姑身份最普遍的说法。
隋炀帝女儿南阳公主出家,确实有史可考。《隋书·列女传》记载,南阳公主嫁给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以孝义闻名。宇文化及发动军队兵变,隋炀帝死于江都之变。南阳公主的儿子被窦建德所杀,南阳公主于是决意出家。虽然南阳公主是因为国破家亡、儿子被杀等一系列变故,而有出家之念。但是信众却认为南阳公主出家的主因是不满隋炀帝的横征暴敛,为她赋予了一种正义凛然的美德。
《畿辅通志》认为南阳公主出家修行的地方应在三百里外的洺州,而非在苍岩山。首先,从“三皇姑”的称呼来看,她应是皇帝的第三个女儿,而南阳公主是隋炀帝的长女。显而易见,这与苍岩女神三皇姑行三的说法相矛盾。其次,在举证三皇姑不是杨坚女时,该文考证的重点放在了正史记载文帝的两个女儿中,并没有封号或名字为“妙阳”的公主。它并未证明,隋文帝是否有第三个女儿,该女儿是不是妙阳公主。以不知为不有,此处显然犯了“默证”的错误。再次,该文考证说隋文帝无驻跸井陉县事,隋炀帝同样也无正史记载,未能为该说法提供有力佐证。经过井陉士绅的改造,三皇姑由传说中的隋文帝女妙阳公主转变为有史可考的历史人物隋炀帝女。他们希望通过身份的转换,用历史的真实驱散三皇姑信仰中神秘虚幻的部分。
历史发展
宋代传布
三皇姑的故事,自宋代起已在民间流传。一开始三皇姑只是公主身份,但是哪位公主,并没有明说。 寺僧智鉴撰写的《苍岩山福庆寺石桥记》与王思廉撰写的《广平路威州井陉县苍岩福庆寺碑》都记载了此事。此后,直至清末,三皇姑为杨坚女的故事多雷同于此,内容相对稳定。
晚晴被禁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知县李维新误将三皇姑当作无生老母加以禁革,并使三皇姑信仰直面国家正祀关帝信仰的强力冲击。
明清两代,民间教门教派林立,八卦教及其分支在华北地区广泛传播,它们世代相传,盘根错节,敛财惑众。李维新接任井陉县县令之时,将取缔教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因三皇姑与“邪教祖师”无生老母均为女性,有一定共同点,他误将二者画上等号,将取缔三皇姑信仰作为整顿地方、教化民众的重要举措。李维新试图用政治强权压制百姓崇奉三皇姑,严禁信众赴苍岩山朝山进香。一方面,他以“聚众行会”的名义禁止各村每年庙会期间起驾上山,打破了民众长时间以来形成的祭祀习惯。另一方面,将苍岩山主殿——公主真容殿改为伏魔大帝殿,用官方大力推行的关帝圣君取代区域女神三皇姑。殿后山洞,世传是三皇姑修行之所,也被封闭。
李维新选择以关帝圣君取代女神三皇姑之举很快就招致地方绅民的批评和抵制,士绅指责其不察。村民迫于压力,虽不再起驾敬香,但对三皇姑的崇敬之情丝毫未减。李维新的禁革行动,并未取得实效。
与九龙道增多信仰空间
同治年间,脱胎自圣贤道,由李修正于道同年间始创的民间教门九宫道,公然对三皇姑信仰发起挑战,争夺信仰空间。九宫道主要在銮驾山传教,他们依托苍岩山的灵显传教,与三皇姑争夺信仰空间。李修正及其师傅王真香师弟李向善利用转世和化身说,王真香自称历经七次转世,第三次转世为三皇姑,借助三皇姑的地方影响力吸引更多百姓入教。李修正拜苍岩寺僧元妙为师,削发为僧,自称是弥勒佛的第九次转世。九宫道利用这种方式在政府取缔、地方士绅反对的大环境中寻求生机的新尝试。
李修正贿赂苍岩山上福庆寺僧,收买元妙、通祥等人,煽蛊四方,大兴土木。通过师徒关系,九宫道建立了与苍岩山本地信仰的联系,借此减少来自三皇姑信仰的阻力。九宫道屡禁屡传,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由于乡总杜富堂柔懦从事,李修正的传教活动迅猛发展。大修寺庙,通过售卖法宝,聚敛大量财富。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九宫道急剧扩张,声势更胜以往。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尹祥泰接任乡总,屡次上县衙禀明情况,寻求知县的帮助。县令常善饬令差役严拿李修正等人。地方士绅大力配合,李修正被拿获送县,移交解省。李修正被捕后,病死狱中。经此一事,九宫道在井陉县的传教遭到重挫。
重构传说,转换身份
平定李修正之乱同年,《续修井陉县志》得以刊刻。县志的编,由知县常善和正定府学教授赵文濂领衔,县衙属吏及地方士绅为主要纂修人员。前者负责审定工作,后者负责资料搜集与采访工作。
县志编纂与李修正之乱几乎同时。李修正之乱,是九宫道等民间教门与三皇姑信仰及地方官绅的博弈,井陉官绅并未取得全胜。并且因为此事,民间教门在井陉地区肆意滋生,成为地方动荡的渊薮。在纂修县志过程中,井陉县士绅格外关注民间信仰,想以三皇姑信仰遏止教门。
但是,三皇姑不入祀典,始终掣肘其对抗教门、稳定地方作用的发挥。为此,井陉士绅利用纂修县志的机会,选择从考证三皇姑身份、重构传说系统入手建构其合法性,以此兼顾国家教化与保护地方之责。《苍岩山妙阳公主考》完成了三皇姑身份的转换。经过井陉绅的改造,三皇姑由传说中的杨坚女妙阳公主转变为有史可考的历史人物隋炀帝女。他们希望通过身份的转换,用历史的真实驱散三皇姑信仰中神秘虚幻的部分。该文特意提到李维新禁革三皇姑信仰所引起的争端,重申三皇姑绝非无生老母,不是朝廷取缔的对象。其目的是为了将三皇姑信仰和民间教门区隔开来,力保民众崇奉、敬拜三皇姑的权利与可能。
朝廷敕封
地方女神三皇姑的正统化进程,由井陉县县令言家驹与井陉士绅联手推动。井陉官绅勒石刻碑,以记其功。言家驹用碑记、诗词、正史三种不同形式的文本材料,烘托三皇姑传说的可信性,重塑三皇姑的神格,渲染其忠孝节义、佑护地方的神迹,使之符合儒家话语的要求。井陉官绅所塑造的女神三皇姑,尽量摒弃传说中的神话色彩,彰显其“忠孝节义”和“护佑地方”两大特色。改造后的三皇姑俨然是儒家话语中的标志性人物,完全符合朝廷敕封的基本标准。她的敕封,可谓水到渠成。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言家驹到苍岩山求雨即应,便代为上闻井陉县士绅请答神祝的诉求。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井陉官绅的努力有了回报,朝廷加封三皇姑“慈佑”的封号。这意味着她获得朝廷认可,解决了一直困扰三皇姑信仰的合法性问题,是其传播历史上的里程碑。由此,区域女神三皇姑完成了她的正统化进程,进阶为官方认可的神明。
增添佛教色彩
人们明确地将佛教系统的菩萨与皇姑传说联系在一起,是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的无名碑,碑记上所载“世传大悲菩萨系南阳公主。公主幼年深受苦难,入山修行,后为明神。”在民间口头传统中,三皇姑是千手千眼菩萨的说法广为传布。
在华北,信众一般认为千手千眼菩萨原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千手佛的故事,不为苍岩山女神三皇姑独有。华北三皇姑传说中,千手观音体系应是佛教观音传说的支系,是“苍岩山化”的千手千眼菩萨故事。它具备千手观音传说的基本要素,如拒婚出家、火烧白雀寺、跨虎登山、舍手眼救父等。但在具体细节上,它又与《香山宝卷》等多有不同,增加了三难公主等情节,成为“在地化”的观音传说。三皇姑千手观音传说系统的形成,是佛教传说地方化的结果。妙善公主排行为三,恰与三皇姑的身份相合。由此,区域女神三皇姑和佛教千手千眼观世音合二为一。
在华北地区,妙善出家于苍岩山的说法极为流行,《大悲卷》故事中,大量使用三皇姑的称呼,这也是三皇姑千手观音传说系统流传于世的有力证明。千手千眼菩萨故事的融入,使三皇姑传说体系发生变化,令三皇姑信仰有了浓厚的佛教色彩。
现代重构
时代转换,三皇姑传说经历了新的整合,呈现化约、趋同的特点。三皇姑各传说系统交互吸收、相互影响,呈现出新的面貌。越来越多的传说将千手千眼菩萨与隋炀帝女(或隋文帝女)的身份联系在一起,妙庄王换成了隋炀帝,妙善公主换成了南阳公主。简言之,将南阳公主身份嫁接到了千手观世音故事主体之上。三皇姑传说的这一现代走向,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官方对合法性的诉求与民众对灵验的祈望。千手观音传说故事的主体延续了民众耳熟能详的传说,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信众朝山进香的积极性。选择南阳公主的身份,使之成为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又使三皇姑信仰与苍岩山庙会披上了“传统”“文化”“民俗”的新衣,其合法性由此建构。三皇姑身份的置换,将佛教传说中较为陌生的名字与称呼,变成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苍岩山的景物幻化在传说中,传说则被苍岩山上下的景观具体化,变得可观、可触、可感。这不但增强了整个传说的完整性、可读性,还使其真实性与可信性倍增,在此自然与神祇的超自然能力、灵验连接一处。整合后,三皇姑的传说更符合民众的认知习惯,也更能彰显三皇姑传说的地方性。
民俗活动
庙会
在冀中南地区,三皇姑是很多村落庙宇的主祀神,同时,几乎所有“行好的”都会在家中供奉三皇姑的画像。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一些村落中的“行好的”还会为三皇姑“过会”(举办庙会),进行集体的祭祀。对冀中南地区“行好的”而言,对三皇姑最隆重的祭祀则是专程前往苍岩山公主祠进香。
进香
冀中南民间供奉三皇姑并定期前往苍岩山朝拜,大多数“行好的”把前往苍岩山朝拜三皇姑的行为称作“上苍岩山”,“上苍岩山”有时又被简称为“上山”。因苍岩山位于冀中南平原的西面,所以“上苍岩山”又被称作“上西山”。
历史上,前往苍岩山的进香分为“春香”和“秋香”,分别在每年农历三月和十月进行,相应地形成了苍岩山三月庙会和十月庙会,但当前冀中南地区的大都在每年三月前往苍岩山进香。虽然苍岩山三月庙会的正日子是三月十五,但为了避免人多拥挤,不同村落的“行好的”会选择不同日期前去进香,不同村落的“行好的”前往苍岩山进香的日期一般是固定的。
当进香的“行好的”到达苍岩山脚下的胡家滩村或高家峪村时,会整顿队伍,在会头的带领下,高呼佛号,甚至一步一拜,向苍岩山走去。进香队伍进入山门以后,会依次朝拜不同的神灵,这些神灵供奉在沿山路而建的不同建筑中,而最吸引香客的地方则是建在苍岩山西崖绝壁间的公主祠,这里供奉着三皇姑的塑像,被认为是苍岩山的“正殿”。到达公主祠后,“行好的”会焚香磕头、敬献供品,有时还会集体“念佛”。集体活动结束后,“行好的”会分别活动,完成各自的事情。进香结束后,有些“行好的”回到自己的村落后还要举行一个小型的祭祀三皇姑的“会”,这种会一般称为“落山会”,它标志着每年一度的苍岩山进香的真正结束。
念佛
与三皇姑的广受崇祀一致,在冀中南一带还流传着很多以三皇姑的修行故事为题材的宝卷经书,如《大悲宝卷》《皇姑经》《皇姑游山》《皇姑担经》等。这些民间经书被当地人称为“佛经”,而“行好的”念诵这些经书的行为被称为“念佛”。时至今日,很多“行好的”都能背诵这些有关三皇姑的经书,并在庙会等场合念诵这些经书。
过桥
为了使逝者灵魂顺利前往苍岩山,有些村落里的“行好的”还会集体举办“过桥”仪式。作为一个大型仪式活动,“过桥”有时又称为“桥会”,它可以独立举行,但常见的情况是作为醮会的一个部分而在醮会末尾举行。按照“行好的”的说法,逝者的灵魂在前往苍岩山的过程中要经过“金桥”和“银桥”,举行“过桥”仪式的目的就是在生者的帮助下,让逝者灵魂顺利通过这两座桥。
仪式开始前,“行好的”在醮棚外用四部大车两两一组搭建成两座“桥”。仪式开始后,所有参加者首先去供奉社区亡灵的供桌前祭拜。随后,“行好的”念诵“请三代过桥”经,主持仪式者手抬上置香炉、供品的供桌依次“上金桥”“过金桥”“下金桥”“上银桥”“过银桥”“下银桥”,而其他“行好的”或手执纸做的华盖或手捧香、纸,跟在主持仪式者后面。此外,还有一些“行好的”站在一旁,随着每一个步骤的进行或念或唱相应的经文,整个“过桥”仪式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最终,等所有人都下了“银桥”,站在一旁的仪式主持者大声念道:“下了银桥四向观,中间大路在眼前;中间大道朝西界,乐乐游游到西山;上了西山认了祖,三代稳坐九品莲;九品花莲落了座,永不下世到凡间。”
宗教角色
地位
三皇姑是被广为敬拜的一位有着独立神格的区城性女神。在河北省、天津市、山西省等地,尤其是现今的河北石家庄市地区,邢台专区和山西平定地区,三皇姑有着众多虔诚的信众。三皇姑信仰流传千年,远近之人崇奉笃信,牢不可破,信众基础牢固。
河北省井陉县苍岩山供奉着以三皇姑为主神的众多神祇,从山脚到山顶,大小殿宇毗连。每年三月初一到十五,苍岩山都会举行规模宏大的庙会,祭拜神灵三皇姑。信众们普遍认为,三皇姑能斩妖除魔,慈佑四方。庙会期间,苍岩山狭窄的香道上总是挤满了前来上香的香客。根据山上的功德碑显示,苍岩山的香客遍布整个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一个横跨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和河南省的祭祀圈。
多年以来,在苍岩山上形成了因应三皇姑传说的以圣母殿(俗称正殿、三皇姑正殿)为中心的庙宇体系和说法危台等人文景观。历代文人墨客也纷纷来此唱和题咏,增添了其人文意涵。
作用
冀中南民间供奉三皇姑并定期前往苍岩山朝拜进香,内容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个体生命的安全、实病或虚病的痊愈、亲友的幸福平安、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五畜兴旺、升官发财、科举功名、夫妻恩爱、兄弟和睦、子女孝顺、出行平安、工作顺利以及国泰民安等,更是为了完成“求子”“还娃娃”和“报死亡”等人生仪礼。
求子
与观音菩萨、妈祖、碧霞元君、临水夫人等女性神祇一样,三皇姑被认为具有“送子”的能力,所以对冀中南地区的“行好的”而言,三皇姑又是一位主管生育的神灵。去苍岩山向三皇姑求子被认为是最虔诚也最灵验的,所以很多冀中南地区的新婚夫妇或子女刚刚结婚的中老年人会趁进香季节专程前往苍岩山向三皇姑求子。
除了在公主祠向三皇姑神像直接祈求之外,在苍岩山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求子习俗。在公主祠附近有一通石碑,传说香客用铜钱在这块石碑上摩擦,只要铜钱能粘在石碑上就能生儿育女,所以人们称这块石碑为“粘子碑”。当前,这一习俗愈演愈盛,苍岩山上数百通古今石碑都被认为具有这种功能,所以每到进香季节,随处可见香客们用硬币在石碑上“粘子”。
还娃娃
冀中南地区的“行好的”认为,无论举行过什么样的求子仪式,只要曾经向三皇姑祈求过,那么随后出生的孩子就被认为是三皇姑所送,这时又要举行“还娃娃”仪式。所谓“还娃娃”就是为了感谢三皇姑所送的“孩子”,在孩子十二岁之前每年要还给三皇姑一个“娃娃”。
所还的“娃娃”有的是由布头和棉花做成,有的则是用金银箔纸成。无论哪种,一般要分男女,而且“娃娃”的尺寸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相应变大。“还娃娃”要趁每年农历三月的进香季节进行,所以进香期间,那些曾经向三皇姑求子的“行好的”人家就要制作“娃娃”,并把其送往苍岩山,然后在公主祠旁边的火池中焚化。
报死亡
当“行好的”去世以后,家中晚辈要前往苍岩山向三皇姑报告死亡的消息,这一习俗在当地被称为“报死亡”。“报死亡”需要准备专门的文书,同样是趁前往苍岩山进香时进行。届时,逝者家中晚辈携带文书前往苍岩山。在过去,“报死亡”者到达苍岩山脚下就要拿出文书,顶在头上,一路走向公主祠,向三皇姑塑像跪拜后焚烧该文书。现在,人们大多把文书装在口袋中,然后到公主祠祭拜后连同香纸一起在祠旁的火池中焚化。
艺术形象
造像
南阳公主庙位于地下的皇姑坟有一座三皇姑造像。三皇姑居中,左为二皇姑,右为大皇姑,三像白抱,披红布。三空姑身被八层红布。像前有蜡烛,大,二皇姑身彼四层红布。二皇姑左侧有一顶轿子,上覆红布,内有三皇姑神像。三皇姑与大皇姑之间有一,内供石质坐像一尊,像上披红,前有牌写“原始三皇姑石像公元一九九八年出土”。
戏剧
豫剧 《三皇姑出家》又名 《大香山》,起源于清末民初,讲述观音得道一事。传承的故事情节与《搜神记》《香山记》传奇大概类似。豫剧《三皇姑出家》的戏曲故事,来自明代罗茂登《香山记》传奇,而《香山记》故事则主要取材于《搜神记》。干宝所记叙的观音神,是民间街谈巷议的说法,与佛经记叙不同。他们编造的主要特点,是符合儒教提倡的孝道,反映了观世音慈悲救父的伟大主题。 演出过此剧目的著名豫剧演员有苗喜臣、周士林、谢善修等。
典故传说
千手千眼佛
三皇姑在民间传说中,成为了千手千眼菩萨。千手佛的故事,不为苍岩山女神三皇姑独有。其版本众多,情节多有细微差异。
拒婚为父献手眼说
千手千眼菩萨原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而妙庄王所处的时代,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不可考,有的说春秋时期,有的说是北周,有的认为就是隋朝。井陉地区流传,妙善公主立志出家,却遭父亲妙庄王逼婚与多番阻挠,但妙善公主却在各路神仙的帮助下解决了妙庄王所出的难题。她离开皇宫,于白雀庵出家为尼。妙庄王一怒之下,派人烧死了庵内五百尼姑。妙善公主逃至苍岩山下,得神虎相助,登至山顶。至此,她在苍岩山出家修行、护佑百姓。妙庄王遭五百尼姑索命,身染恶疾,为人面疮所苦。妙善公主捐弃前嫌,舍手眼治好了父亲。妙庄王为表谢意,敕封公主为“全手全眼”,但因误传,变成了“千手千眼”。妙善公主最终修成正果,成为千手千眼菩萨。
拒婚被父砍手挖眼说
沈阳市锡伯族传说,千手千眼佛,原为皇帝三女儿妙善,人称三皇姑。三皇姑不听皇帝劝告,执意不婚离开皇宫,到民间去,皇帝一气之下就把她撵出了皇宫。三皇姑有治病的本事,她给百姓切脉按摩,解除病痛,人们都爱戴她。不久,皇帝招三皇姑回皇宫,三皇姑坚持留在民间为百姓治病,皇帝大怒惩罚她,砍了她一只手,挖了她一只眼睛后,把她扔进了深山峡。
三皇姑被扔下了山谷之后,挂在一棵树上,被小动物们救活了。几年过去了,三皇姑在深山里找了一个山洞,又开始为百姓治病。皇帝得知三皇姑未死,还在为百姓治病,感到十分后悔,对不起小女儿。后来,皇帝升天做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派神鸟鹦形目,去西天求如来佛祖,把三皇姑封为全手全眼佛。因为鹦鹉学人语不太清楚,如来佛误将“全手全眼”听成“千手千眼”,于是三皇姑被封为千手千眼佛。
三皇姑看远不看近
这是流行在三皇姑信众中的一句俗语,也可以说成“三皇姑照远不照近”。意思是苍岩山附近村子的人不怎么信仰、敬拜三皇姑,反而远处村子的人虔信并敬拜三皇姑。三皇姑对远处香客经常显灵保佑,对近处村子香客的求乞则不怎么灵验。当下,苍岩山庙会期间,寺墙,胡家滩等附近村民以及庙主一门心思做生意赚钱,回收以及随意地消费供品,而外来朝山香客则虔诚、布施、跪拜,许愿还愿。人们会形象地解释说,这就是“三皇姑照远不照近”。
空心白檀树
传说三皇姑在上山的过程中,被山谷里的檀树林树枝刮破了衣服,三皇姑十分生气,她指着白檀树说指责白檀树阻止她上山,并表示要将白檀扒皮剜心,自此以后,苍岩山上的白檀树,便是空心的,每年都要脱皮,露出灰白色的树干。至今,仍有不少香客能讲述这个传说,并相信苍岩山的空心白檀树就是三皇姑神力的体现。
滴泪石
传说,三皇姑来到苍岩山时,找不到上山的路,急得哭出了眼泪。眼泪滴在山谷间的岩石上。于是,苍岩山上便有今天人们看到的一种带泪斑的岩石。这种岩石也形象地被人们称之为滴泪石。滴泪石的传说反映了三皇姑艰辛的出家、修行的过程与心理。
独石怪柏
独石怪柏指的是在公主祠对面半山腰上,有一块独石上长着的古柏象一把宝剑倒插在石柱上。传说,南阳公主在隋炀帝被杀后,流落民间,遇到了窦建德,窦建德敬重公主性情贤淑,便以礼相待。公主觉得窦建德为人忠厚老实,便认窦建德为舅父。后来,公主决定出家,窦建德保护她上山修行。南阳公主选定苍岩山作为修行地之后,正与窦建德作别,突然狂风大作,山上巨石落下,为保护公主,窦建德用剑插在了巨石中央,不幸身亡。公主感念窦建德的恩德,便祭奠插在独石上的宝剑。最后,便成为苍岩山上一景。
猿猴引路
猴祖师是三皇姑传说中重要角色之一。传闻,猿猴在三皇姑来到苍岩山时,曾经给三皇姑引路并保护三皇姑上山。在三皇姑得道后,猿猴就为三皇姑看守前山。在三皇姑在苍岩山修行后,老猿学习公主坐禅,久之,老猿坐化。后人起塔为“老猿祖师塔’”。猿猴得道受封,被尊称为猴祖师,为皇姑把守山门。
跨虎登山
传说,在三皇姑上山遇到困难时,是神兽老虎主动驮三皇姑上山。三皇姑在苍岩山修行坐化后,神虎也随之修成正果,受封为三皇姑看守后山。因此,在苍岩山后山有老虎洞景点,在甫入山门便有跨虎登山的祭拜场所,内设神像,形为三皇姑跨坐老虎之上。如今位于后山南天门处的一处洞穴被说成了老虎居住的地方,并被宣传为苍岩山一景。不仅如此,庙会期间的很多照相摊位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也纷纷添设老虎道具。
娘子关三皇姑的洗脸盆
中国九大名关中的第九关娘子关南边的绵山山腰上,有一形似脸盆的小水潭,不论雨涝天旱,潭水始终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升不降,传说中三皇姑的遗物。
传说隋朝末年,隋炀帝称帝以后,不理朝政,荒淫暴虐,百姓饥寒交迫,怨声载道。杨广的妹妹三皇姑看到此情此景,含愤连夜奔走,寻觅清静的地方修行。数日后她来到了苇泽关南的绵山山腰,看了这里的风光,决定就在这里修行。可太上老君奉玉皇大帝之命,已在这里修造行官,别人是不能再占了。老君觉得三皇姑修炼心诚,便送与她“ 穿山虎” 一只,以助脚力,另觅修行所在。三皇姑跨上这只“ 穿山虎” 向东而去,走得匆忙,将洗脸盆丢在了绵山上。
后世纪念
圣母殿
圣母殿是苍岩山的核心、苍岩山香火最旺盛的地方,亦称真容殿、真容堂、公主祠、公主殿、皇姑庙等等。它位于西峰崖间,坐西朝东,仰望白云缥缈,下临深渊莫测。庙会期间,庙主通常在殿外悬挂有“三皇姑正殿”字样的醒目条幅,普通香客也就习惯以“三皇姑正殿”或“正殿”称之。
圣母殿坐西朝东,殿宽3楹,进深2间,单檐歇山式黄绿琉璃顶。该殿始建于金朝,原名妙阳公主真容堂,明代改为真容殿,明、清两代均有重修。殿外正对一小龛,内为书陀像。殿左有妙法莲华经佛塔,下藏佛经。殿后有寝宫,俗称“睡宫”。睡宫内有皇姑木雕卧像,上盖红布,有专人伺候,每天早晚要给卧像洗脸、换鞋,且香火不能断。因此,睡宫也就成为苍岩山最神秘的地方。
殿门上有竖匾“圣母殿”,下有“皇姑保您一生平安”横幅,两边有联“照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落款“山人戊寅秋”。殿内正面有3龛,中间端坐着三皇姑金身彩塑,上有用小灯泡拼成的“三皇姑正殿”匾,匾上还有“苍山圣母”木匾,像左右有联“思亲引望择土常隐福地,忧国含愤弃家永偕寒山”,落款“山左郜雪鸿熏沐拜撰并书”。三皇姑左为二皇姑,上有“恩莫大焉”匾,右为大皇姑,上有“福荫苍生”匾。大皇姑像左有古碑一块。画像前放满各种绢花和塑料花。像间均有侍女侍立,像间墙上挂有香客进献的绢扇与凤冠。每像前各有功德箱、蒲团,像前灯火长年不断。两侧各塑6个站立的侍女。
殿内南北壁上有壁画,画幅均为4.65x2.05米,两幅壁画的内容都是三皇姑的神话传说故事。右为明代壁画,大体上分为“礼仪、落难、削发、修道、显灵、敕封、佑民、行雨”八部分,与现今香客还在传唱的“佛”的情节基本相同。左为光绪十九年壁画,绘的是“奏讨敕封”“灌溉湖淮”等皇姑遗泽后人的灵迹。
南阳公主庙
南阳公主庙原名皇姑坟,传说是三公主升天成圣处。早年建制简单,仅一草棚,一大一小两个石头堆,草棚内供三皇姑石像,大石头堆即所谓皇姑坟,小者为驮皇姑上山的老虎的坟。后于1999年扩建,将庙名定为“南阳公主庙”。
庙坐西朝东,门有二石狮守卫,二狮形制为西式。门内左右铜铸门神秦琼与尉迟敬德。人口正对一影壁,上有一名为“猿”的神兽。影壁后有一砖龛,内供韦陀塑像。影壁后有三殿,中为慈佑殿,左为妙音殿,右为妙青殿。2011年,妙音殿改为仙母殿,妙青殿改为老母殿。慈佑殿后左侧为送子殿与聚仙殿,慈佑殿后右侧是三圣殿与财神殿。慈佑殿后正中是公主坟,又名皇姑坟。2011年初,公主坟边增添了家亲庙。慈佑殿前有一个挂满吉利红的铜香炉,刻有“苍岩山皇姑坟南阳公主庙”,旁边的火池右下写“看香处”,两侧有柏树二株,香客可免费在此挂吉利红。
皇姑坟
皇姑坟位于南阳公主庙内的地下,上建二层小阁,二层悬“公主坟”匾,一层门两侧有“生生灭灭有生有灭,灭灭生生不灭不生”。皇姑坟入口在右侧。右侧石门上有联“文中见化身,石上留仙迹”,横批“懿德永馨”。左侧为出口,石门上有联“灵骨千年在,禅心一物无”,横批“寂灭归真”。殿内中供三皇姑像,左为二皇姑,右为大皇姑,三像后均有石窟。窟内各有漆绘棺木一具,香客可就近摸棺材,以求“升官发财”“沾沾财气”。二皇姑左侧有一顶轿子,上覆红布,内有三皇姑神像。三皇姑与大皇姑之间有一龛,内供石质坐像一尊,像上披红,前有牌写“原始三皇姑石像 公元一九九八年出土”",前有香客进献凤冠霞帔。大皇姑右有一木质行宫模型,上游匾额“公主祠”“吉祥如意”,上面覆盖两层红布。
三皇姑修行宫
三皇姑修行官坐西朝东。传说三皇姑曾在此修行,教化黎民百姓种桑养蚕、耕种织布、救济民众。修行宫以泥塑群像,展示三皇姑修行过程。修行宫红墙琉璃瓦,正门门楣上有“修行宫”三字,门两侧有联“苍山奇宫,鬼斧神功(工)”,门口为一白底红字影壁,上写“历尽艰辛,修成正果”。进门右侧为泥塑的三皇姑修行经过塑像,陈列于玻璃柜中,旁有说明,依次为:宫中生活、撒黍撑船,苦劝父王、三难公主,火烧百草寺,跨虎登山,智占苍山、造桥修殿、众尼降灾,修成正果、舍献黎民,普渡众生。财神像后有香客献上的红布横幅,上写“财神老爷大显神灵河北栾城张门梁氏”。庙左为“南阳公主成仙洞”,中供三皇姑像,像两侧各有一侍女,像后有红色横幅“有求必应”,左侧墙上挂一还愿红布。
相关组织
朝山茶棚会
朝山茶棚会通常又简称朝山会,三皇姑会,在三皇姑信仰圈的不同地方还有更多不同的称谓,如念佛会,香会,善会等。
茶棚会组织包括会首,敛首和合会,会首全面负责会中事务,敛首主要负责收效钱物,管理茶棚会的收支,合会是会中的普通成员,一般而言,朝山会的会众以女性为主。
朝山茶棚会又分行棚和坐棚。行棚是茶棚在苍岩山庙会期间到前往苍岩山的香道途中某个交通方便,香客朝山时一定要途径的地方搭建茶棚,在棚内供奉三皇姑,并为过往香客提供茶水以及食宿之变。会中人择期上山朝拜后就一直在茶棚中为过往香客服务,直至庙会结束,如果茶棚会因天气或其他原因。不能前往苍岩山搭棚过会,苍岩山庙会期间就在村中空地或某个“合会”家中搭棚过会,在棚内挂放三皇姑神马,让信众给三皇姑上香修头,许愿还愿,这就是坐棚。
青横庄杠会
青横庄杠会是井陉矿区敬拜三皇姑的一个联村组织。它涉及到矿区横南、横北,横西,青泉,新两,北西、四沟,东南正、西南正、沙富,出六里,冶西共计12个行政村,青横庄过去指的是“清泉一横润”一带,现在则被解释成为“清泉一横南”,
1949年前,杠会举办时间是阴历四月初四,“三年两起”。人们相信这天是三皇姑的生日,并将杠会的起源与隋末程咬金劫杨林进贡给皇帝的皇杠联系起来。起杠时,杠会可以随意拿用各家各户的木料,甚或在前往苍岩山进香途中随意砍伐中意的树木。这样青横庄杠也有“贼杠”的俗称。前来苍岩山朝山进香时,杠箱中装的“金银财宝”就是青横庄民众献给三皇姑的礼物。
1987年,民间自发恢复起杠时,“杠委会”专程到苍岩山圣母殿向三皇姑烧香散拜。求得三皇姑同意后,杠会会期改在了正月二十四。因为官民之间的良件互动,协办杠会,当年杠会获得巨大成功,井将重整的杠会定为三年一起。
念佛会
念佛会是活跃在现今苍岩山周围城乡的三皇姑信仰组织,通常包含会头一名,会员若干。念佛会所念之"佛”与佛教少有关联,多是当地有影响的民间神祇,以三皇姑为甚。念佛的内容集中在三皇姑等神抵受难过程的叙述,突出“佛”的教育意义。
念佛会活动散布在信众的日赏生活中,材民向三皇姑许原,如原后要请念佛会在家里念佛酬神。本村举行庙会时,佛会前往庙会请神念佛,并代表本村参加与本村庙会有联系的其他村落的庙会。除了参加庙会外,念佛会还组织本会与本区域内的民众前去苍岩山朝山。
师傅
师傅是上山朝拜的各佛会、善会成员对香头的口头称谓,师傅是当地比较有声望且长期“行好”,虔信三坚姑的人。他们能直接与三皇姑等神祇交流沟通,在家里摆有全神案,为村民看病看事,是香客与神祇交往的媒介。
师傅在长期为村民看事后,根据经验累积知道哪些事求哪些神抵会更为灵验。三皇姑是这些上苍岩山朝山的师傅的一个共同选择,有些村民在找师傅看事或看病灵验后,才开始信奉三皇姑。并会跟着师傅上苍岩山朝山,许愿还愿。按照旧俗,朝山一般得朝三年,连续三年前往,因而,在许多来苍岩山的佛会和善会中,师傅常兼任会首。但是,有些会的会首是由其他有声望的人担当,师傅仅仅是上山朝顶的会员中普通的一员,也还有一些善会并无师傅,仅仅是同样信奉三皇姑的一些村民组织在一起,一块上山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