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
孙秀(?-301年或302年),字彦才 。吴郡富阳区(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晋朝时孙吴宗室、将领,乌程侯孙匡之孙、长水校尉孙泰之子、吴大帝孙权侄孙。
孙秀在吴国时官至前将军、夏口督,又为皇族至亲,而且孙秀拥兵在外,所以被吴末帝孙皓所猜忌、忌惮。建衡二年(270年),孙皓派何定带领五千人到夏口(位于汉江下游入长江处)狩猎。之前有传言说孙秀会被谋害,而何定远受到孙皓指令前来狩猎,就更加印证了前面的传闻。孙秀于是就认为是孙皓想对自己下手,于是就更加害怕了。当夜就举家投奔晋国。孙秀投降了过后,晋朝廷就对其进行晋封,以孙秀为骠骑将军、交州牧、仪同三司,封爵会稽公。在吴国被灭了之后,孙秀随之也被降职,不受重用并且还受晋国人的不礼之待。永宁(301年-302年)年间,孙秀逝世,获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孙秀为夏口督之时,颇有威望,并为江东政权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孙吴的忠义志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秀是三国晋朝时孙吴宗室、将领,乌程侯孙匡之孙、长水校尉孙泰之子、吴大帝孙权侄孙。嘉禾三年(234年),其父亲孙泰跟随孙权围攻新城,中飞箭而死。当时的孙秀官职是前将军、夏口督。
投降于晋
孙秀是皇族宗室,为皇族至亲,官至前将军、夏口督,又握有兵权、拥兵在外,当时的皇帝孙皓心中很是不安,孙秀颇受孙皓猜忌。建衡二年(270年),孙皓派何定带领五千人到夏口狩猎。在之前就有传言说孙秀被皇帝猜忌,所以可能会被皇帝孙皓谋害。而何定远受孙皓指令途来狩猎,孙秀于是就更加印实那个民间的传闻,变得更加害怕了。此后就带着全家人包括一些将士投奔到了晋国。
降后晋封
晋朝廷以孙秀为骠骑将军、交州牧、仪同三司,封爵会稽公。孙皓知道后就将孙秀的姓改为厉姓,不再姓孙。
吴亡降职
此后,吴国被灭亡。晋朝廷听到吴已平定的消息,大臣们都去为司马炎祝寿。但孙秀没有和大家一起庆贺。当初,朝廷对孙秀、孙楷尊重恩宠,是想利用他们招来吴人。等到吴灭亡了,孙秀就被降职为伏波将军,开府跟以前一样,孙楷降为度辽将军。
晚年结局
永宁年间(301年-302年),孙秀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文学形象
人物评价
三国时蜀汉及晋朝时著名史学家陈寿:孙吴的这些宗室们,或是起兵之初就亲身跟随领兵作战,或是日后镇守边陲,为江东政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值得称赞的。
南宋理学家、文学家罗大经:吴国孙秀曾说:“从前,先主孙策刚满二十岁,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下了基业,如今后主把整个江南之地都抛弃了。”唐朝李翱说:“李渊以五百人之众,因势利导,竟能取得天下。到了后世子孙这,拥有天下之势,竟不能固守河北省之地,一直到唐灭亡,都还没能收回。”忠臣志士所发出的感叹,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中原地区现代著名文献学家余嘉锡:孙秀为夏口督的时候,颇有威望。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悼念吴国
吴国被灭亡之后,晋朝廷听到吴国被灭亡的消息,全国上下都在祝贺。司马炎手持酒杯流泪说:“这是太傅羊祜的功劳。”但是此时身为晋国的骠骑将军孙秀没有和大家一起庆贺,并且他还面朝南方悼念吴国的先主,以及对吴国的灭亡表示悲痛和惋惜。
与妻和好
孙秀投降晋朝后,西晋的皇帝晋武帝对其十分看重,就把妻子的妹妹氏嫁给他。在两人成婚过后,孙秀和蒯氏夫妻间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两人曾经发生过矛盾,于是蒯氏就骂孙秀是貉子(北人轻视、辱骂南人的口头语)。所以孙秀非常不满,对蒯氏很生气以及失望,再也没有进过蒯氏的内室,两人之间形同陌生人。此后蒯氏对此事感到悔恨与自责,于是就去请求司马炎来帮助她。于是晋武帝就在召见完群臣之后单独把孙秀留下,和缓劝他原谅蒯氏,孙秀被说动就脱帽谢罪,夫妻于是和好如初。
任人唯贤
孙秀因为是亡国宗室至亲,并且为投降者,所以他的名望不高,且当时那些人都认为受他任命的官吏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但是当时陶侃出身寒门,孙秀欣赏其才华,于是孙秀将其召为舍人,此后的陶侃也成了一位名将。
劝说周处
当时朝廷大臣因讨厌周处的刚直,等到氐人齐万年反叛时,朝廷大臣便让他出征。孙秀对他说可以凭周处家中有老母亲这个理由推辞,因为他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战死在战场上。但是周处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认为这是他献身国家的时机。最后,就如孙秀所料想的那样,周处以身殉国了。
研究书目
《三国志》卷五十一·吴书六·宗室传第六
《江表传》
《晋诸公赞》
《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
《晋书·列传第三十六·陶侃》
《晋书·石崇传》
《晋书·赵王伦传》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九·晋纪一》
《资治通鉴·卷第八十一·晋纪三》
《鹤林玉露·卷之五》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豆瓣读书.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