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夫
俞晓夫,1950年生于上海市,祖籍常州市,画家,兼擅油画、连环画,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第八届顾问,是当代海上画派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俞晓夫1964年-1968年在上海黎明中学进修。1968年-1975年上海客车厂工会干部,从事宣传工作,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同年进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油画创作。1984年,俞晓夫以油画《我轻轻地敲门》震动了整个美术界。
俞晓夫代表作有《我轻轻地敲门》《爱因斯坦在上海》《大先生鲁迅在海上》等。获首届上海青年中国艺术节“艺术十佳”称号、上海文化艺术优秀奖、获首届中国油画大展大奖、获首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一等奖等等奖项。
人物经历
艺术启蒙
俞晓夫的绘画天赋,在不到3岁时就开始展现。有一次父母带他去电影院看电影,回到家里第二天,俞晓夫就在地上画了起来。仔细观察,俞晓夫的父母发现,他描绘的画面竟然就是电影中的场景。上幼儿园中班时,正值中苏友好时期,老师正愁着出宣传板报的内容。一旁的俞晓夫悄无声息地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约瑟夫·斯大林头像。在随后的日子里,家中的地上、墙上甚至是家具上,到处刻画着俞晓夫的作品。父母在他随意的乱涂乱抹中,发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他们不仅为俞晓夫准备了绘画的纸擦笔,还在适当的年龄时,将他送到了上海市著名的哈定画室,让他接受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于是,在此后的几年间,俞晓夫就有了每月28块钱的学画经费。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除去交画室的学费,俞晓夫每个月可以购买两到四本美术资料,或者连环画之类和美术有关的资料。
俞晓夫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客车厂工作。在那个年月里,上班其实也无所事事,于是俞晓夫开始拼命阅读,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到处去借,如饥似渴的读,一边读一边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就在这段打发时光的日子里,他又一次碰上了机遇。从一位同学手里,他借到厚厚一叠苏联《星火》杂志的插图。俞晓夫如获至宝,躲在工厂的小阁楼上没日没夜的临摹,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他竟整整临摹了600张。这种玩命似的临摹最终让他付出了代价,就在临摹完最后一张插图的时候,已经虚脱的他,突然从阁楼上摔了下来。
创作经历
1975年,俞晓夫开始动笔创作连环画《与鱼搏斗的人们》,就在这时,他一生中重要的机遇降临了。怀揣着这本连环画,俞晓夫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他的油画老师,就是后来旅居法国的画家方思聪。
俞晓夫于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以油画作品《我轻轻地敲门》崭露头角,当时这幅作品的落选引起了美术界舆论一片哗然。《我轻轻地敲门》描绘了“清末海派四杰”蒲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在艺术家的笔下,这四位少有交集的画家齐聚一堂,品画切磋。仿佛听到门外有叩门声,他们四人将目光投注到画面正前方看不见的大门处,地上的猫也翘尾回首。画中的古人与画外的观众由此形成了某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1987年,俞晓夫又创作出一幅让美术界眼睛一亮的作品《一次义演》。画面上,巴勃罗·毕加索和俞晓夫带着一名绑着绷带的孩子在募捐义演,画面的右半部是战争留下的碎片和废墟。流动着的意念与人道精神的完美结合,让这幅油画获得了首届中国油画展的大奖,再一次奠定了俞晓夫在中国油画界的地位。
2013年,年过花甲的俞晓夫上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此前,俞晓夫已经担任了上海刚泰文化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俞晓夫说,他希望借助社会优势力量,促进美术人才的培育,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他也坦言,想在人生最后一个奋斗阶段,在他所擅长的历史画领域带来一些积极作为,并借此平台发扬海上画派艺术的影响力。
2022年1月22日,俞晓夫个展“表情——俞晓夫闲聊艺术展”在上海索美W\u0026SArtSpace开幕。此次展览以纸本漫画、插画为主,所画主题延续了俞晓夫曾经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上连载过、图文并茂的连环画系列《俞晓夫闲聊》。俞晓夫表示,《表情》是他个展的题目,其实和俞晓夫的大画一样,意在通过俞晓夫《闲聊》里塑造出的、一个个俞晓夫称之为玩偶的中外小人物们(包括新近应景加入的老虎),通过他们萌萌的表情,给这个有时很无奈又很无助的冷暖世界、给他们自己,其实是给俞晓夫自己一个最深沉的安慰。
人物作品
作品鉴赏
《我轻轻地敲门》,在创作的过程中,有采访写道,俞晓夫是处于一种自由的、无意识的、非功利主义的审美状态,任伯年、吴昌硕、虚谷和蒲华4位海派画家姿态、面容各异,却有着相同的落寞寂寥的神情。画作《一次义演》,在画面上,巴勃罗·毕加索和俞晓夫带着一名绑着绷带的孩子在募捐义演,画面的右半部是战争留下的碎片和废墟,被评论认为是流动着的意念与人道精神的结合,让这幅油画获得了首届中国油画展的大奖,再一次奠定了俞晓夫在中国油画界的地位。
在油画《徐光启与农政全书》中,有鉴赏认为,俞晓夫等人对人物的表现手法具有中国画的写意韵味,对造型的提炼有法有度而不拘谨。虽然每个人物的刻画只有寥寥数笔,人物的五官在如斧劈一般的色块之中变得难以辨认,但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被高度准确地提炼出来,形神兼备。《大先生鲁迅和新文化运动》,有鉴赏认为,俞晓夫画鲁迅先生,是尽量避免概念化、说教化,让鲁迅融入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在对他形象的塑造上也尽量平民化,加上坚持个人幽默灰调的技术风格。后来俞晓夫又陆续画了一批鲁迅题材的创作,终于为大家所认可。《司马迁和史记》,这张画俞晓夫吸收了中国画传统大写意的风格,强调书写性。在考古学家孙机的纠正以及学者许江的指导下,外加主持人冯远信手建议画一个“阙”加进画中,这幅画里体现了传承经典的意义。《明·大国士徐光启和农政》,俞晓夫注重画面的环境设计,摆设考究,硕果累累,画出泱泱朝廷一个科学的议事堂。洋人利玛窦,中式打扮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画卷中。值得一提的是俞晓夫对徐光启的刻画:他目光炯炯但下眼睑略显浮肿,潇洒地摆袖端坐。《战国》,是俞晓夫首次直面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面,是军事题材的创作。战马,战车,火光,泣血的官兵,刀光剑影,战旗猎猎。
《马可波罗》,这件作品的小草图画得不错,后来被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收藏展放大录用。值得一提的是,俞晓夫没有画杭州府,而是故意选择画西域甘肃一带有四大石窟佛像的道路,有元朝守边的将官和南来北往的各国商旅。大型上海历史画《爱因斯坦在上海》,俞晓夫认为这是在上海滩开埠的故事中,有资格写进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但遗憾的是鲜有人关注。于是俞晓夫通过描写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来把那个开埠不久的上海滩,一个典型的传承细细刻画出来。《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特邀定件。虽然这是一个创作任务,但俞晓夫已决定用外国博物馆里同类作品的作画方式来进行描绘,比如欧洲大型经典绘画里古典光芒的运用。俞晓夫以为一个艺术家,应该自觉守道,对经典始终保持敬畏。
主要作品
艺术评价
前卫现实
俞晓夫不是简单地脱胎于革命的现实主义,他的前卫性在于决裂于当时沉闷的、单一的文化思潮。用纯粹的油画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以个人的叙述取代历史的叙述,以个人的真实取代历史的真实。也许,这已预示了国内美术界一场悄悄的观念性革命的开始。殖民文化的遗韵、旧贵族式的生活情趣,始终在俞晓夫作品中挥之不去。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上海市依然与昨天的那个旧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童年假日大多数是在看好莱坞电影和欧洲电影中度过的。
俞晓夫称自己是一位“写实”画家,但他喜欢间接生活,相信间接生活比直接生活更真实。在他的画面中却见不到生活的细节。他画面中的细节都是飘忽在他特有的气息中的痕迹,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弥漫在闪烁不定的光晕中。他很少画眼睛,但画中的人物却总是“傲视一切”,就是躺着也端着贵族的架子。他只营造氛围,凭记忆梦游般地工作,出出进进,喃喃自语。他懂得生活中的一切与他记忆中的一切是格格不入的。他在创作时尽量排除现实的干扰,或者说在躲避现实,以便脱离这凡俗的世界而进入自己的气场。你说他在画画,倒不如说是一种梦呓。
重构时空
叙事性,这是俞晓夫难以摆脱的,也许也正是他的优、缺点的全部所在。他依靠它叙述、展开、渲染、弥漫空气,让历史和现实交融。于是在不同的场景对话中发生了故事,留下了情节。他是一个复杂的、难以名状的人,他试图以他个人的话语方式,建构一个沧海倒流,时间凝固,黑白混淆的可触摸的世界,建立一个俞的乌托邦。那里有他的寄托、供奉、缅怀和希望,以便使他的信念有一根支柱,精神有一个栖身地。也许,就像艺术家本人有一次描述萨尔瓦多·达利的内心世界时所透露的一样:“他通过自己罗织的荒谬梦境,表达了自己对宇宙、对宗教、对历史以及对人类情感的非常极端、非常个人化的价值判断。他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但同时又有很强的使命感。”
信笔化境
俞晓夫的画面一会儿是规范、严整,法度分明,一会儿是横扫千军如卷席。他把油画笔摁到笔根,使每到之处那么自信。在《一个人的战争》里,平整的色彩魂牵梦萦,需要细细品味。对边缘线的处理已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一张一弛的相互挤压,变幻莫测的走势,眼花缭乱的涂抹,贯穿于边缘与边缘的衔接、对峙之中。使观者在阅读时有点昏晕。仿佛他有意在笔里行间伏着玄机,滑动的笔触引领着观者游走在他所设置的悬念和起伏之间,一不小心就会掉入陷阱。
荣誉奖项
重要活动
中原地区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鲁迅与新文化运动》《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史官司马迁》《春秋战国》《爱因斯坦在上海》《淸石峪大捷》《马可.波罗》等十余件作品分别为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收藏。1994年获全国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览荣誉奖,担任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1996年参加首届上海市美术双年展。1997年参加庆祝香港回归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并担任评委。1998年参加上海百家精品展。2000年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担任全国肖像画大展评委。2005年参加四十年——上海油画雕塑院作品展,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巡回展。2006年参加架上一线——上海油画十人展。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俞晓夫就是这样一个在纷繁的艺术现象包围中,不受外界干扰,独立不羁,按照自己意愿走下去的艺术家。他是一位在国内神话般地“写实”绘画似乎能永远成功地演绎下去的艺术家,他骨子里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他在每个历史阶段不断有爆发力,给人一个惊喜,没完没了。(中国美术家网评)
与别的画家不同,俞晓夫画画,一般不画草图、不打底稿,而是直接在画布上起稿,左涂右抹、十分随意。就是在看似不经意的涂抹中,作品的面貌却逐渐清晰完整起来。有人戏称,这是一种脚踩西瓜皮的画法,滑到哪里是哪里。其实,俞晓夫做画时的轻松,一方面来自创作前理智、周密的思考。同时也得益于他少年时扎实的基础训练和过人的默写能力。(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画术高明何处寻,似他这个玩童心。认真活着成风格,率性描来忘古今。(诗人林在勇先生评)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8年油画理论与创作研究班招生简章.艺术中国.2023-08-06
艺术家简介.俞晓夫官方网站.2023-08-06
职能部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08-07
郑辛遥当选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新任主席,“作品是艺术家立身之本”.上观.2023-08-07
坚持以独白的方式,倾诉自己的想象.中国政府网.2023-08-06
《油画人物志•俞晓夫》.央视网.2023-08-06
俞晓夫个展开幕,用“躺平式”画法描摹“上海表情”. 界面新闻 .2023-08-06
十日谈|俞晓夫:我的创作手札.新民晚报.2023-08-05
俞晓夫-我,轻轻地敲门.美术网.2023-08-06
俞晓夫.俞晓夫官方网站.2023-08-06
俞晓夫:老老实实坚持自己的东西,形成一种风格 .搜狐网.2023-08-06
俞晓夫.中国书画网.2023-08-06
俞晓夫玩偶之家.上海美术学院.2023-08-06
我眼中的俞晓夫.中国美术家网.2023-08-06
老顽童 俞晓夫.新民晚报.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