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姬晋

姬晋

姬晋(公元前565年-前549年),字子乔,名晋,被奉为王氏始祖,世称“太子晋”“王子晋”“王子乔”等,出生于洛邑(今洛阳市),是东周时期姬泄心的长子。

姬晋幼时聪颖博学,不慕富贵,喜爱音乐,奏乐声优美。15岁时,以太子身份辅政。晋平公曾派大夫羊舌肸师旷前往朝见太子晋,与其比试辩论,太子晋旁征博引,让对方钦佩。公元前551年,姬晋因洪水治理直言进谏被周灵王罢黜为庶人,三年后抑郁而终。

姬晋是天授时期《升仙太子碑》的主人公。在姬晋离世三十余年后,他与家人相约于缑山之巅相聚。姬晋拿出玉笙吹奏,成双的白鹤在空中翱翔飞舞,百鸟齐声鸣叫。数日后,姬晋骑着丹顶鹤飞升成仙而去,此即“王子登仙”的传说。因此他被武则天封为“升仙太子”,五代时期被封为“元弼真君”,宋代被封为“元应真人”“善利广济真人”等。姬晋成为琅琊王氏家族精神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也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宗教渊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据《列仙传》记载,姬晋出生之时,有仙乐奏响,五彩霞光飞舞,奇异香气弥漫整个房间,三日都未消散,宫人们都深感惊异,灵王对其极为宠爱。

姬晋自幼便养成良好品德,聪慧且知识广博,豁达有识,具敏锐洞察力。他不羡富贵,喜欢静坐吹笙,乐声优美,常常在伊河南洛河之间游历。

劝谏治水

姬晋在十五岁那年,被册立为太子并开始参与国家政务的辅助工作。姬泄心二十一年(前551年),谷水与洛水泛滥,王宫也面临洪水威胁。在洪水治理策略方面,姬晋与周灵王产生了分歧。周灵王打算采用壅堵的方式治水,而姬晋乔便用“川不可壅”的道理劝谏,并提出用疏导的办法来治水,终使洪水得以平息。

五称三穷

周灵王虽平庸无能,但有这样一位姬晋这样的太子,令诸侯国有所忌惮。太子晋举行成人礼后,晋平公派遣大夫叔向前去庆贺。羊舌肸作为春秋时期著名贤大夫,朝见过周天子后,特去拜望太子晋,以成人之礼求见,期望通过言语交谈探知太子晋的真实才干与人生志向。据《逸周书・太子晋解》记载,在双方唇枪舌剑的交流中,叔向“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其言不遂”,即五件事上叔向三次理屈词穷,被问得无言以对,最终尴尬地退出太子府,由此可见太子晋的博学与机敏。

叔向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太子晋见识超群、学识渊博,我虽与他辩论,却被其问得理屈词穷。以臣愚见,我们此前强占周代的两处田地应归还,否则等他日后成为天子,恐不会善罢甘休,届时我们将大祸临头。”晋平公听后左右为难,归还田地内心不舍,不归还又怕引火烧身。

大夫师旷听闻羊舌肸之言不以为然,认为叔向夸大其词、小题大做,不信年仅十五岁的周太子如此厉害,遂向晋平公建议:“请让微臣再与太子晋比试,若连我也不敌,再决定归还田地之事不迟。”师旷,字子野,又称晋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政治家。他天生无目,自称“盲臣”或“瞑臣”。其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且忠诚正直,精通音律,擅长弹琴,辨音能力极强,“师旷之聪”闻名后世。除音乐造诣精深外,在教育与国家治理等方面亦有独到见解,晋平公凡事皆征求其意见。晋平公采纳师旷建议,派他前往太子府一探虚实后再做定夺。

师旷拜见姬晋时已做充分准备,率先以君子之德、治国之道发问。面对师旷提出的五个问题,姬晋论辩中旁征博引,举止与态度皆得体。此次交锋,师旷同样“五称三穷”,最终失败且口服心服。在与师旷的辩论里,太子晋的才能、学识、胸怀、志向得以充分展现,印证了羊舌肸的顾虑并非空穴来风。太子晋表达出欲效仿古代先贤圣君成为圣明仁爱天子的远大志向,并确立各阶段具体努力目标,提出“立义治律”的施政纲领,即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期望以完善制度保障国家强盛太平、社会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姬晋对师旷极为尊敬,师旷返回晋国时,太子晋特赏赐其一辆四匹马拉的车。

抑郁离世

由于忠言逆耳,姬晋有关治水的批评与劝诫激怒了姬泄心,周灵王盛怒之下将姬晋废黜为庶人。传说姬晋后来流落到晋阳龙山之巅的晋居观,三年后因抑郁而离世。他在晋阳居住时,当地百姓并不知晓其太子身份,仅隐约知道他是从王宫被发配到民间的,于是称他为“王家的人”。

人物关系

姬晋的父亲是周灵王姬泄心,弟弟是姬贵姬贵。

人物影响

精神图腾

姬晋作为历史人物,在诸如《国语・周语下》《逸周书・太子晋解》等流传后世的历史文献记载里,其形象大体契合人们对于一位英明储君的期望。姬晋已然成为琅琊王氏家族的精神象征,具备强劲的凝聚力量与向心力量。民间所流传的有关太子晋的传说,从玄虚与礼仪这两个维度对琅琊王氏家族精神的后续形成与塑造产生影响,并最终成为琅琊王氏家族精神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

白鹤与道教

世传太子姬晋羽化而登仙,又有传说太子晋离宫访道,被方士浮丘生带至嵩山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以致灵王以为他死了。然而,三十年后,太子晋请大夫桓良(生卒年不详)转告其弟姬贵,于七月初七在缑山相会。那一天,太子晋乘白鹤在缑氏山上的空中吹笙,七日后驾鹤升天,这便是“子乔驾鹤”的传说的由来。由“古诗十九首”中有关“仙人王子乔”的记载可见,至少在东汉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便好神仙方术,即所谓的“王氏世事张姓五斗米道”,"由此可见琅琊王氏家族的宗教渊源。

人物争议

身份争议

逸周书》中对王乔身份有所辨析,指出真正的王子乔乃是姬泄心太子。王子乔曾预言自身将不久于人世,之后便被传为成仙。孔子曾因太子被杀而感叹,此足以表明他并未成仙。应劭还引用扬雄之言,圣人们应该期望长生不死,然而最终皆难逃一死,这是人类无法抗拒的命运归宿。故而所谓成仙,实则是死亡的另一种委婉表述。

东汉王符所著的《潜夫论・志氏姓》中有相关记载,周灵王的太子晋打小就品德优良,聪慧且博学多才,性情温和、恭敬,为人敦厚又思维敏捷。在其成仙以后,他的后代为躲避周代的灾祸而奔赴晋国,于平阳地区定居下来,并以王作为姓氏,自此之后,其子孙历代都热衷于养性修仙的学问与技艺。在这本书里,王符把王子乔和姬晋当作两个不同的人物看待,因此对他们分别作了列传叙述。

死因争议

姬晋因为治水的批评与劝诫激怒了姬泄心,周灵王盛怒之下将姬晋废黜为庶人,姬晋三年后抑郁而终。

师旷和姬晋交谈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太子晋的确聪慧无比,无人能及。不过大王无需过度担忧,交谈中我发现其身体状况欠佳,声音清亮却伴有痰喘,此非好兆头,估计其寿命不长,大概不出三年便会亡故。”师旷的预言成真,不到三年,姬晋便去世了。

姬晋喜好吹笙,能吹出如同不死鸟鸣叫般的声音。他在伊河南洛河之间游历,道士浮丘公将他接上了嵩高山。三十多年之后,有人在嵩高山上寻找他,他见到桓良并说:“告知我的家人,在七月七日那天到缑氏山山顶等我。”到了约定的时间,他果然骑着丹顶鹤停驻在山头,远远望去无法靠近。他举起手向当时在场的人告别,几天后便离去了。

人物评价

遗形灵岳,顾景忘归。乘云倏忽,飘颻紫微。(晋大都督陆机 评)

惜夫!杀吾君也!(孔子 评)

淑质非不丽,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王子复清旷,区中实哗嚣。喧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谢灵运 评)

子乔好轻举,不待炼银丹。控鹤去窈窕,学凤对巑岏。山无一春草,谷有千年兰。云衣不踯躅,龙驾何时还。(醴陵市江淹 评)

有昔灵王子,吹笙溯泬㵳。六宫攀不住,三岛去相招。(郑畋 评)

屣弃万乘追浮丘,仙成驾鹤缑山头。碧桃千树锁金嗣,玉笙嘹亮天风秋。回眸下笑蜉蝣辈,蜗角争战污浊世。何当高气凌云霄,愿随环佩联云骑。(学士童童 评)

轶事典故

王子登仙

姬晋是天授时期则织女皇帝御笔亲书《升仙太子碑》的主人公。在姬晋离世三十余年后的七月初七,他与家人相约于缑山之巅相聚。彼时的姬晋头戴羽冠,身着鹤氅,面容如玉,唇若朱丹。他拿出玉笙吹奏,首曲奏响,清风徐徐而来;二曲奏鸣,彩云悠悠飘荡;三曲终了,成双的白鹤在空中翱翔飞舞,数对孔雀栖息于林间。百鸟齐声鸣叫,音律和谐美妙,声音洪亮悦耳。众人只能远远观望而无法靠近。数日后,姬晋向世人挥手告别,骑着丹顶鹤飞升成仙而去,此即“王子登仙”的传说。

寒光宝剑

传说姬晋之墓位于距西汉长安城长安不远的茂陵。西晋末年时,曾有盗墓者对王子晋墓进行盗挖。盗墓者进入墓中后,竟发现内部空无一物,唯见一把宝剑悬于半空之中。盗墓者企图取下此剑,就在这时,忽然听闻宝剑发出犹如龙吟虎啸般的声响,盗墓者遂被吓得不敢靠近。片刻之后,只闻一声呼啸,宝剑寒光闪烁,径直飞上天际。

河东县令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在刘庄时期,王子晋转世成为河东叶县县令。依照规定,每月月初他需前往尚书台述职。然而,人们从未见到其有车马随从相伴,仅能看见一只野鸭从东南方向飞来。有人对此深感怪异,于是将此情形秘密奏报给明帝。明帝亦觉稀奇,便暗中派人张设一张大网去捕捉野鸭,最终网到的却是一双官靴。连续多次网捕,均是如此,而这双靴子乃是四年前尚书省赐予官员的靴子。相传,这只野鸭便是王子晋所幻化而成。

后世纪念

敇封建庙

因为姬晋极负盛名,不但道家赋予其尊号,历代皇帝也曾多次敕封他,各地也建庙立祠纪念他。天授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嵩山封禅,返回时留宿于缑山升仙太子庙。她触景生情,亲自撰写碑文,封王子晋为“升仙太子”,并改子晋祠为“升仙太子庙”。五代十国时,王子晋受封“元弼真君”。十国时,前蜀后主王衍仿效李唐皇室之尊老子,尊仙人王子晋为“圣主至道玉宸皇帝”。宋徽宗时,封王子晋为“元应真人”,赵构绍兴年间又加封他为“善利广济真人”。孛儿只斤·忽必烈敕封缑山道观为“先天宫”。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又题诗《登缑山》:“缑山茏苁嵩岳连,传闻子晋此升仙。”

传说建县

晋朝宁康二年(374),乐清市建县,依据王子晋跨鹤吹箫的传说,命名为乐成县

有关诗词

后世众多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纪念、感怀姬晋的诗词佳作。李白的《感遇》有云:“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长自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白居易在《王子晋庙》中描述:“子晋庙前山月明,人闻往往夜吹笙。鸾吟凤唱听无拍,多似霓裳散序声。”梅尧臣的《缑山子晋祠》则称:“王子居玉京,故山空寂寞。犹闻朔月笙,尚想宾天鹤。翠柏深古坛,丹霞留迥壑。芝庭谁款扉,旌旗穿林薄。”

文艺形象

在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第67回开篇便说:东周灵王长子名晋,字子乔,聪明天纵,好吹笙,作凤凰鸣。立为太子。年十七,偶游伊洛,归而死,灵王甚痛之。使人发其冢,惟空棺耳,乃知其仙去矣。至灵王二十七年,梦太子晋控鹤来迎,既覚,犹闻笙声在户外。灵王曰:“儿来迎我,我当去矣。”遗命传位次子姬贵,无疾而崩。姬贵是为周景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