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晋祠

晋祠

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公里的悬翁山下。晋祠是晋水的发源地,也是西周晋国国号的由来。后人为了纪念晋国的开国者唐叔虞,便在晋水源头建祠奉祀,故称晋祠。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记载:“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由此得来,晋祠在北魏时期已初具规模。历经一千余年多个朝代的不断重建与扩建,现已形成具有北方祠庙特色的古典园林,保留有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各式建筑、文物,是一座集中原地区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 。2009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4年12月,晋祠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西周

西周初年(前11世纪——前 771 年),姬诵姬诵封胞弟唐叔虞于唐,称唐叔虞。他的封地在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翼城一带,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由翼城迁至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并在在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建祠造像,称之为唐叔虞祠。虞的儿子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唐叔虞是晋国第一代诸侯王,故名晋王祠,也称晋祠。

魏晋南北朝

东魏年间 (534 年—550) 年祖鸿勋高欢聘到晋阳游晋祠,著《晋祠记》。南北朝时,北齐高洋高洋定晋阳为别都,天保年间(550-559)在晋祠“大起楼观,穿凿池塘。”读书台、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轩、均福堂、难老泉亭、善利泉亭等都始建于这个时期。晋祠自高洋以下皆续有修缮。北齐天统五年(569年),崇尚佛法的高纬高玮,游览晋祠后,随即改晋祠为大崇皇寺。

隋唐

晋祠在唐、宋时期的建设达到了巅峰。隋开皇六年(581年-586年),在晋祠西南方,开始修建舍利生生塔晋水灌溉稻田,周回41里。到了646 年(唐贞观二十年),李世民李世民在太原市休整期间重游晋祠。再次来到晋祠,感触颇深,想起了当时在晋祠的祈祷的情景。于是,亲自撰下了《晋祠之铭并序》铭文,以示感恩。《晋祠之铭并序》碑是太宗执政时期的政治纲领与宣言,通过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史迹,表明灭隋建唐的合理性,强调以德治国的理念,以达到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巩固政权的目的,也是太宗皇帝一直引用的“载舟覆舟”理论的完美诠释。之后再一次对晋祠进行扩建。

到了742年—755年(唐天宝年间),唐朝李白李白接到元参军的邀请到太原市游览。李白跋山涉水来到晋祠,感叹晋祠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于是写道:“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千百年来李白创作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传诵千古,成为描写晋祠的绝唱。

宋元

赵光义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太平兴国碑”记事。赵祯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并雕塑43尊彩塑泥像,以及殿外高4 米多的左右站殿将军。1060年(宋嘉佑五年),难老泉出水口建石堰,分晋渠为南读、北渎。同年县尉何首乌禁浮言,重广晋祠水利,增溉田 22170 亩,晋水灌田至 55629 亩。并撰《重广水利记》碑。1087年(宋元祐二年),太原府吕吉(社头)等人,献圣母殿檐柱木雕盘龙六条和圣母座物。1089年(宋元佑四年)- 1098年(宋绍圣五年) 开始铸晋祠金朝台铁人。1118年(宋政和八年),鱼沼飞梁铸铁狮子一对。1168年(金大定八年),创建献殿,面宽3间,深2间。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1267年(元至元四年)重修唐叔虞祠内建筑,勘定晋祠四周地界。弋殷撰《重修汾东王庙记》。

明清

1370年(明洪武三年),创建仙翁阁,又名瑞云阁、红阁。仙翁阁坐东朝西,是供奉传说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楼阁,故名仙翁阁。1412年(明永乐十年),僧圆觉禅师来到奉圣寺,增建观音堂,铸圣母殿左钟。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明代重臣尚书王琼长子王朝立在晋祠博物馆内东南角创建晋溪书院,并栽植雌雄两株银杏树。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创建水母楼。1576年(明万历四年),创建对越坊,高应元书“对越”牌匾。对越牌坊高9.5米,四柱三间三楼,造型精美,雕刻玲珑,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雄壮而富丽。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建钟、鼓二楼。

1647年(清顺治四年),巡抚申朝纪修晋祠山门。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建吕祖阁。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整修奉圣寺,创建待凤轩。1736年(清乾隆元年),建造钧天乐台。1737年(清乾隆二年),改建三圣祠、傅山纪念馆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杨二酉即书“水镜台”牌匾。“水镜台”匾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秀丽之笔”。“水镜”语出《前汉书 · 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思是忠奸是非尽人皆知。“水镜台”,是“清如水,明如镜”的意思。杨二酉(1705年—1780年)字学山,号西园,山西太原晋祠人,乾隆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并做过爱新觉罗·弘历的书法老师,他曾于乾隆四年1739年任巡视台湾省监察御史,并监理学政。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建朝阳洞及读书台。1801年(清嘉庆六年),修静福寺、三清洞,恭城武庙落成。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御题“山西省遗封”匾额。晋祠“三晋遗封”匾额匾文:三晋遗封(御章一枚)。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山西祁县晋商渠家渠本翘祁县商贾渠本翘书篆书“永锡难老”贴金匾额。 “永锡难老”语出《诗经·鲁颂》,“锡”通“赐”,意即永远赐予青春长驻,这里有祈求、赞颂晋泉永流不息之意。该匾采用阴刻、弧形、贴金的手法,由于光线与视觉的反差,当人们凝视时,字体一会儿凸出、一会儿凹进,十分有趣,人称“活字匾”。

民国时期

1917年(民国6年),建洗耳洞和真趣亭。1926年(民国15年),补铸晋祠金人台东南隅铁人头。1930年(民国19年),建石舫“不系舟”。1936年(民国25年),11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到晋祠考察。梁思成以《太原县晋祠》为题把晋祠考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向世人详细介绍了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等古建精品,该文刊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随后又收录到著名的《晋汾古建预查纪略》中。

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对晋祠多次扩建与维修,重建锁虹桥;开挖晋祠公园北湖,并建九龙堤、码头;从迎泽公园移建六角亭、八角架等。重建望川亭、重修苗裔堂、扩建文昌宫。新建晋祠大门和望川亭,整修陆堡河及三台阁。同年晋祠在拆除同乐亭后,改建山西省历代书画室。

1965年至1975年,扩建难老泉水堰。测绘迁建景清门。全面整修文昌宫。从徐沟迁来铸于金天德五年(1153)大铁钟一座。全面整修晋祠。共平整土地47845平方米,迁出文物区内住户22家,王琼祠南山建成六角亭一座,整修智伯渠,重砌善利泉水渠,修缮关帝庙、唐叔祠、三台阁、晋溪书院。拆除景清门围墙,制作景清门拆迁用木构件;拆除待凤轩,并为重建待凤轩打基础;彩绘胜瀛楼、难老东堡墙;奉圣寺原址重建新迁建筑。从马庄移回明代石柱牌楼一座置于公园东门。维修雨花寺、老君洞、瑞云阁、陶然村在田别墅等主要建筑物。改造晋祠公园饮马泉景区,建造御井亭、藕香、长廊及牌坊等建筑。

198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电视剧)摄制组来晋祠,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

86版西游记第18集《扫塔辨奇冤》的取景地之一晋祠。剧中,奔波儿灞企图给白龙马投毒,而这时正巧被躲在后面的沙和尚发现,于是,俩人便开始在金人台玩起了躲猫猫。这一段的取景正是晋祠的金人台。除此之外,还有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场景。

1991年至2007年,董寿平美术纪念馆在晋祠博物馆落成开馆。晋祠刻制晋祠内外八景碑竭,并建碑廊。修建王氏宗堂子乔祠。圣母殿落架大修。奉圣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制作,南北配殿雕塑的雕刻工程完成。文昌宫东院----五云厅新建工程完成。西南隅铁人头部粘接修复。晋祠公园《龙兴晋阳》大型雕塑群像建成。悬瓮寺恢复工程竣工。金人台(包括中央宋代小楼)维修。奉圣寺大殿屋顶修缮。翰香馆改扩建。水母楼屋顶、柱子、围栏维修工程完成。

2019年,太原市文物局以梁衡先生的《晋祠》为主题内容,在晋祠公园内用北京市青白石创作设计石雕碑刻。

2020年,晋祠公园徐志摩湖心岛的晋文公祠建成并面向游人开放。

2024年12月,晋祠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规模布局

晋祠古建筑群规模宏伟,建筑布局形式上由,中区建筑、北区建筑、南区建筑组成。中区建筑艺术价值很高,也是整体景观的主线。由西向东依次有: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对越牌坊、金人台、会仙桥、水镜台和东大门;北区建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分别有:唐叔虞祠、唐碑亭、昊天神祠、文昌宫;南区建筑,泉水环绕,古塔耸立,分别有:有水母楼、胜人瀛楼、晋深书院、 傅山纪念馆、 董寿平美术馆、奉圣寺和舍利生生塔。古建筑群中,重点文物有“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三匾”(难老、对越、水镜台)。晋祠建筑建造年代各不相同,却整体布局合理,从而使景区层次分明,恢弘大气。

建筑文物

中区建筑

圣母殿

在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殿高十九米,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几乎成方形。殿身四周围廊,前廊进深两间,廊下宽敞。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围廊,此为现存最早的一个实例。殿周柱子略向内倾,四根角柱显著升高,使殿前檐曲线弧度很大。飞翘的殿角与飞梁下折的两翼相映衬,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和大殿的开阔。殿、桥、泉亭和鱼沼,相互陪衬,浑然一体。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十六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前廊和殿内十分宽敞。“减柱法”的熟练应用,说明宋代在建筑上已进一步掌握了力学原理;斗拱和柱高的比例适当,避免了隋唐建筑中用料的浪费,在建筑式样上也更富于艺术性。我国的木结构建筑,经历了一个由隋唐的雄壮坚实到明清的华丽轻巧的发展过程,而宋代建筑正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圣母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都很有价值。殿内无柱,不但增加了大神龕中圣母的威严,而且为设置塑象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象,除龕内二小象系后补外,其余多为宋代原塑。主象圣母供奉的是西周时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因此,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圣母殿被列为“晋祠三宝”之一。

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侍女像,完成于元祐二年之前。塑像如真人大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塑造的。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这组彩塑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作品之一,彩塑对于研究北宋宫廷六尚制和宋代宫廷生活,衣冠服饰以及研究宋代彩塑艺术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国雕塑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我国的雕塑史、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侍女像被列为“晋祠三绝”之一。

圣母殿前廊明间阑额正面悬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匾文为“三晋遗封(御章一枚)” 匾额一幅。该匾额长2.7米 宽0.76米。据《晋祠志 宸翰》载“光绪二十六年(1900),(光绪帝后)乘舆巡幸山西省,七月驻蹕太原府,闰八月由晋巡幸陕西省。凡乘舆经行之处,各大祠宇均赐御书匾额。”圣母殿前廊明间左侧副阶乳悬挂,清咸丰九年(1859)匾文为“灵源惠泽”一幅。该匾额长2.23米 宽0.84米。圣母殿前廊左次间阑额背面悬挂,清同治六年(1867)匾文为“惠洽桐封” 一幅。该匾额长2.56米 宽1.02米。据《续太原县志》光绪版记载:“同治六年八月巡抚赵(长龄)因本年入夏以来渐形亢祷于晋祠 圣母庙甘霖旋合属均奏请颁匾额加封号御书惠洽桐封封号奉旨”。圣母殿前廊右次间左侧副阶乳栿悬挂,清光绪六年(1880)匾文为“恩周万”一幅。该匾额长3.17米 宽1.13米。圣母殿前廊右尽间阑额正面悬挂,清光绪十四年(1888)匾文为“含弘光大”一幅。该匾额长1.13米 宽0.5米。

鱼沼飞梁

圣母殿前的泉水之上有一座十字形的桥梁,美其名为“鱼沼飞梁”。这鱼沼飞梁的造型,在我国桥梁中极为罕见,是极其宝贵的古代桥梁建筑的实物遗例。鱼沼为矩形,东西向较短约15米,南北向较长约18米,集南、西、北三向及沼底的泉水,汇合为养鱼池,并由沼东墙开洞排出,以灌溉农田。沼上的桥梁,东西向为平坡正桥,长约18米,宽6米;南北向为翼桥,自较高的正桥桥 身两侧,斜坡而下,伸向沼岸,各长约6米,宽4米。由正桥与翼桥形成的十字形交叉桥,全部由立于沼中的三十四根铁青石柱支撑,柱顶接有柏木斗拱,纵梁、横梁均与斗拱联接,上铺十字桥面。桥的边缘,设置有汉白玉石栏杆,东端桥头望柱上,北镌“鱼沼”,南刻“飞梁”。全桥继构、造型,构思巧妙,且便于游客上桥眺览。假如你从远处凝望,整个桥身极似振翅欲飞的大鸟,“鱼沼飞梁”确是名副其实;假若你凭栏俯视桥下,游鱼历历可数,殿宇,古柏的倒影映入池中,随波荡漾,上下相映,别有洞天。每值冬季,沼中泉水热气蒸腾,白雾迷漫,人们置身桥上,好似已随桥飞入云端。鱼沼飞梁被列为“晋祠三宝”之一。

献殿

献殿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为金朝建筑。献殿建筑结构简单,不弱不费,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献殿被列为晋祠三宝之一。

对越坊

金人台西有牌坊一座,是中轴游览线通向圣母殿的必经之路。牌坊是我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有功德坊、忠孝节义坊、科第坊等。这座牌坊叫“对越”坊,属功德坊,匾额长2.21米 宽0.91米。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相传对越坊是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对越”二字,整饬遒劲,宛如山岳嵯峨,棱角峭丽,不可揣摩。对越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是雄奇之笔。

钟鼓楼

对越坊两侧建有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两座钟鼓楼。其下为边长约7米的方形石砌基址,高约3米,设有台阶可上下,台基上有12根廊柱,柱间置木栅,楼顶为重檐十字歇山顶,上饰彩色琉璃瓦。

金人台

金人台位于跨越在智伯渠上的会仙桥上,又称“莲花台”。台为方形,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西南隅的铁人,造型威武、栩栩如生。此尊金神采用了北宋先进的冶炼铸造工艺(拉皮腹膜、分部铸造)代表了宋代铸铁艺术的最高水平。

水镜台

水镜台是古代唱戏的戏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此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我国从唐朝就有“庙会”活动,人们把那些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民间贸易活动称为庙会,而晋祠的传统习俗中,每年多有迎神赛社,祭圣母、祭水母等活动,这种活动最早始于北宋年间。而酬神演戏,是迎神赛会的重要内容,所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二晋祠庙会、六月十五晋祠河会期间,都有在水镜台演戏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水镜台东向二层檐下悬挂创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长2.73米 宽1.05米,匾文“三晋名泉”匾额一幅。匾文中三晋,指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史有三晋之典。晋国的疆域在山西、河南省和河南省西南部之地,孟子“晋国天下莫强焉”,故山西有“三晋”之称 。水镜台西向明间檐下悬挂创建于,清乾隆二十二(1757),长2.5米 宽1.04米,匾文“水镜台”匾额一幅。匾文“水镜”,取自《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意为忠奸善恶尽人皆知。水镜台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唐槐

晋祠博物馆中区有唐代所植槐树一颗,距今有一千三百余年。

智伯渠

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穿越晋祠馆区中部,自西南向东北蜿蜒穿流而过,是晋水四渠中的主渠。此渠系春秋末期(-453年)晋国世卿荀瑶决晋水围灌赵毋恤太原市城所用,后来人们将这条旧道修竣成为灌溉农田的水渠,故名智伯渠。“智伯水灌晋阳”是春秋末年的一次著名战役,结果导致了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中原地区历史上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也是中国社会由所谓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

东大门

东大门,是进入景区的主要大门,建于1984年春,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柱群门,西南为廊,朱柱,青紫彩画,气势雄伟。大门明间门楣上方,悬挂创建于1979年,长2米 宽0.77米,匾文为“晋祠”匾额一幅。陈毅曾于1959年到山西视察工作,在山西晋祠宾馆居住期间,数次游览晋祠,对其名胜古迹作了认真的考查与了解,5月22日写下了著名的《游晋祠》诗:“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

北区建筑

周柏

周柏晋祠博物馆北区有周柏一颗。此树于周初所植,距今逾三千年。由于树身倾斜,形似卧龙,俗称“卧龙柏”。宋欧阳修有诗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周柏被列为“晋祠三绝”之一。

善利泉亭

善利泉亭,立泉眼之上,八角攒尖顶,无砖块石叠加,也无铜铆钉加固,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我国具有木结构建筑技术。

唐叔虞祠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现建筑经历了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殿内塑像则为明代作品。殿内还有乐伎像,系元代作品,是研究元代乐器难得的实物资料。

唐碑亭

唐碑亭坐落于关帝庙门外西侧,又名“贞观宝翰亭”,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邑令周贾奉命,由一间扩建为三间。此亭是保护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二十年(646年)所撰并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一碑建筑。

《晋祠之铭并序》碑

唐碑的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碑额左右各雕首一对,齐头下垂,为唐朝碑额的典型特点。额首书“贞观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属罕见的龙头飞白隶书。碑阴列长孙无忌、萧瑀、李勣、张亮、李道宗杨师道马周等七位跟随李世民东征的初唐功臣的亲笔签名和官衔。

长龄柏

晋祠博物馆北区有一颗距今约三千年的西周侧柏。

昊天神祠

昊天神祠分前后两院,前院是关帝祠,后院有三清洞与玉皇阁。正殿悬挂匾额“如天之平”,意为与天同高,赞关公之伟大。关帝祠神内为明代所塑关公坐像。

钧天乐台

钧天乐台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是晋祠的又一座戏台。钧天乐台过去是专门为关帝唱戏的。

东岳祠

东岳祠,又名岱庙俗称阎王殿。创建年代不详,明隆庆元年重修。坐北向南,与文昌宫和西连昊天神祠为邻。

文昌宫

文昌宫,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于1773年,由智伯渠南岸移建至现在位置。文昌宫正殿明间额上有一砖刻大匾:篆文:“紫垣六府。”

南区建筑

水母楼

水母楼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楼内供奉晋祠水神。一层楼身为砖砌北方式窑洞三穴,二层为楼阁形式。水母楼二层南北两壁绘有明代壁画,为水母出行仙仪图,殿内塑有水母成仙像,在神龛两侧分列的八尊鱼美人塑像,被称作“东方美人鱼”,构思奇巧,堪称佳品。

难老泉

晋祠博物馆内的晋祠泉,古称晋水,有难老、鱼沼、善利三泉,其中难老泉水量最大。难老泉,泉水清澈见底,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故北齐时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长流不息。难老泉被列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断层岩,泉水水温常年为17.5℃。在漫长的流动过程中,溶解了石灰岩中的易溶物质,泉水中含有、锰、铁、铅等元素,总硬度为每升447毫克,PH值为7.5~9.4,矿化度为每升598毫克。水的类型为硫酸碳酸氢钙镁型水(SO-HCO,、Ca -Mg)。灌底着附近数万亩稻田。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降雨与补给量减少,采煤及大量矿坑排水等工矿企业活动破坏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过度开采普祠岩溶地下水等,导致晋祠泉出水连年衰减,晋祠泉域水位明显下降,1994年4月30日流淌了数千年的晋祠难老泉彻底断流。此后数年,该泉泉域地下水位还以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关停煤矿企业,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订出台《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采取多种手段修复水生态,使晋祠泉域地下水位连年回升。2008年晋祠泉域地下水位开始止降回升,地下水水位距泉水出水口28米左右。难老泉西向亭内,悬挂创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长1.45米 宽0.7米,匾文为“难老”匾额一幅。“永锡难老”语出《诗经·鲁颂》,“锡”通“赐”,意即永远赐予青春长驻,这里有祈求、赞颂晋泉永流不息之意。该匾采用阴刻、弧形、贴金的手法,由于光线与视觉的反差,当人们凝视时,字体一会儿凸出、一会儿凹进,十分有趣,人称“活字匾”。难老匾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为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名匾中的“神奇之笔”。

真趣亭

真趣亭,位于晋水源初出石塘北岸。亭的基址,据说是赤桥村人为洗纸方便而开凿的一个石梯口。 民国5年即1916年国民党旅长黄国梁在晋祠驻军时建造此亭。亭建于石洞之上,平面略成长方形,单檐歇山顶。亭上悬挂杨承恩书匾额“真趣亭”“清潭鸟翠”。

三圣祠

三圣祠是一座坐南朝北的建筑,东邻傅山纪念馆馆,西面为难老泉水塘和悬瓮山翠岭, 1.5米高的平台上建有面阔三间建筑。祠内供奉的是传说中称三王或三圣的药王、真君和黑龙王。

白鹤亭

白鹤亭又名小兰亭,俗称水亭,始建于明嘉靖中叶时期,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道光二年(1882年)复修,1956年改建。

松水亭

松水亭,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呈长方形平面,卷棚歇山顶,前后明间辟门,四面空阔,轩豁敞亮。

胜瀛楼

胜瀛楼,楼高17米,上下两层,是一座明末清初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西南悬挂匾额“栖云”。东西挂匾额“胜瀛”。到了夏至的时候,建筑物四面光照,被誉称“胜瀛四照”。

奉圣寺

奉圣寺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原为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敬德别墅。整体建筑为两进院落,院内有大雄宝殿地藏王殿、观音殿和弥勒殿组成。院内两侧建有碑廊,碑廊内陈列着武则天亲自为之作序的唐译八十华严的石刻祖本,是融佛学、历史学、文学、书法于一炉的珍贵文物。

舍利生生塔

舍利生生塔创建于杨坚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是一座楼阁式砖塔高38m,八角七级。佛塔院,即“塔院”, 浮屠为梵语音译即“佛塔”的意思。

翰香馆

翰香馆创建于1983年,坐北向南,位于浮屠院一旁。四周由回廊围成院落,占地面积1095平方米,东西宽30米,南北深3605米。院内主殿系从太原市省政协院(傅公祠东)迁来。位于翰香馆旁有一株树龄700 年的白玉兰

大钟亭

大钟亭位于翰香馆北侧。现钟亭内悬挂6500公斤重大铁钟一个。其系清徐县集义乡东社大历寺1153年(金天德五年)遗物。此钟原悬挂于徐沟萧何祠,后萧何祠塌后,于1957年迁至晋祠大钟亭内。钟亭为平面四方形,明台高1.26米,宽8.54米,四周檐柱12根,亭内四根金柱位置和正侧面明间柱平行布列。钟身周围有莲花纹饰和通经法器装饰,但因年代久远,多数文字以锈蚀不清,为太原市重点保护文物。

董寿平美术馆

董寿平美术馆,位于晋祠博物馆内晋溪书院东侧。建筑由一座仿古式两进院构成,主要为收藏和陈列董寿平珍贵书画精品、遗物、文献资料的场所,是一座具有高水准的美术馆。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位于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内,是一座坐南朝北的清代建筑,其总占地面积553.5平方米,展馆为回廊式展厅,相互连通。纪念馆永久性陈列、展览、收藏傅山书面精品、文献资料以及对外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傅山纪念馆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原为同乐亭,1964年,经太原市政府批准,在同乐亭原址上,向西扩建三米,其名由同乐亭改为"山西历代书画馆",后又改为"傅山书画展览馆”“傅山纪念馆"。

晋溪书院-王氏宗祠

晋溪书院,创建于明嘉庆四年(1525),原名晋溪园,是明代大臣王琼的别墅。后改为其族人学习场合,并更名为“晋溪书院”。20世纪90年代重修。修复后的晋溪书院为两进院落,建筑风格为仿明清建筑。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是“子乔祠”。 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姬泄心太子,也称王子乔。

银杏树

王琼祠附近有两颗距今均已有500年的银杏树,传说为明代大臣王琼所种植。现如今两颗古树仍然绿盖如阴,枝叶茂密,是我国一级古树。这两颗古树成一行排列。南边的是雄树,会开黄色花;北边的雌树,则会开绿色花。到了秋天,两颗古树会结出很多果实。

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位于晋祠博物馆的东面,占地面积43.3万平方米。四周有稻田、莲池、村庄。晋祠公园为进入是晋祠博物馆的必经之路,园内亭台楼阁,湖光上水、苍翠欲滴。公园现有树木2万余株。有白玉兰、樱花、龙柏、腊梅、银杏等,花来有杜、鹃、茶花、月季等各类树木120多种,12000多盆。公园建设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由公园内的周家在田别墅、荣家陶然村、陈家息庐、上生寺、老君庙,仙翁阁、雨花寺等组成。

伏龙山

伏龙山是公园中轴线北面的假山,和北湖相邻,四周有各色各样的牡丹。山上有石龙蜿蜒盘旋;山腰有“伏龙山”石书;山脚下有小池流水和山洞。池畔有石刻罗汉、天女、麻姑、石虎等。

仙翁阁

仙翁阁又称红阁,位于伏龙山以北,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建筑内供奉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建筑下为洞,可供行人同行。

南湖

南湖位于,晋祠公园东南部,湖面 63000平方米。湖上有三孔桥,可供行人同行,桥下可以泛舟。

饮马泉

饮马泉位于公园中轴线南边,修建有李世民石刻雕塑和长廊、水榭、湖水、小溪、草坪、绿树等景观。

德隐斋

德隐斋又名南大亭,位于公园中部,北有枕流亭、大亭回廊上有精美的雕饰;东面有牌坊、莲池、紫藤萝架廊。

牡丹园

牡丹园位于晋祠公园中部,面积10余亩,种植有各类牡丹7000余珠,近260个品种,是目前太原市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

九龙湖

九龙湖又名北湖,位于公园北边。面积约40000平方米,湖内有人工小岛和凉亭,西侧则有石堤和9个汉白玉龙头在吐水,故名“九龙湖”。

诗词歌赋

千百年来,晋祠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这些名人雅士在游览之余,触景生情,吟诗作画,为晋祠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其中不乏有王昌龄李白、白居易、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元好问傅山顾炎武、郭沫若、梁衡等历朝历代名家。

文物价值

经中国建筑、园林等方面的专家对晋祠文物的价值做出了评价,晋祠是自然山水和人文建筑的结合的杰出代表;晋祠的自然山水和人物建筑、雕塑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文化领域,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晋祠作为一种完美,成功类型的建筑物,建筑群或者景观的杰出案例,对人类历史的进程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其中最有价值的文物有:北宋圣母殿、宋代建筑鱼沼飞梁金朝献殿、43尊宋代彩色泥塑、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

文物保护

晋祠文物众多,为了更好的让晋祠这一珍贵的文化遗存永久传世,当地政府做出了以下措施:依法保护;划定保护范围;维修保护;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测绘、建档;维修保护现行的技术手段;整治环境保护文物。依照《晋祠—天龙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太原市晋祠保护条例》,以保护文物的前提,清理改造相关不协调建筑。同时,结合考虑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环境保护、地方经济互相协调共同发展。

为了加强晋祠泉域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2013年颁布并实施了《太原市晋祠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

参考资料

晋祠概述.晋祠博物馆.2022-12-05

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 下次旅行安排上.腾讯网.2024-12-27

..2022-12-05

碧玉清流话晋祠 .山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2022-12-10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2-05

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2-12-05

大事纪要.晋祠博物馆.2022-12-09

晋祠名号,几度变迁.山西日报数字报.2023-03-15

太原日报数字报-《晋祠之铭并序》与初唐文明.太原日报.2023-03-15

《晋祠之铭并序》碑.晋祠博物馆.2022-12-09

..2022-11-26

诗词歌赋颂晋祠 丨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节选).晋祠博物馆.2022-12-09

晋祠三大名“匾”——《难老》《水镜台》《对越》.锦绣太原城.2022-12-09

梁思成描绘的太原蓝图.山西新闻网.2023-03-15

86版《西游记》奔波儿灞与沙和尚竟然是在晋祠金人台玩的捉迷藏.山西青少年报刊社.2022-12-09

..2022-11-27

晋祠.山西社会主义学院.2022-12-08

人教社捐赠“梁衡图书馆”并参加《晋祠》碑刻揭幕仪式.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2-17

《晋祠》碑刻在晋祠公园揭幕.山西晚报.2022-12-17

晋文公祠开放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3-01-05

..2022-11-27

【游山西·读历史】唐风晋韵 古建瑰宝.山西日报数字报.2022-12-17

..2022-12-09

..2022-12-09

..2022-12-09

..2022-12-10

侍女像.晋祠博物馆.2022-12-09

三晋遗封匾额.晋祠博物馆.2022-12-09

灵源惠泽匾额.晋祠博物馆.2022-12-09

泽溥桐封匾额.晋祠博物馆.2022-12-09

恩周万祀匾额.晋祠博物馆.2022-12-09

..2022-12-09

鱼沼飞梁.晋祠博物馆.2022-12-09

对越坊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钟鼓楼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金人台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水镜台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水镜台匾额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三晋名泉匾额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唐槐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智伯渠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东大门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晋祠匾额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周柏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善利泉亭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唐叔虞祠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唐碑亭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长龄柏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关帝祠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钧天乐台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东岳祠 - 晋祠博物馆.晋祠博物馆.2022-12-09

文昌宫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水母楼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为汾河流域保护建起法律屏障.山西日报数字报.2022-12-10

..2022-12-10

..2022-12-10

难老泉亭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山西重启千年晋祠泉复流工程.中国新闻网.2022-12-10

真趣亭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三圣祠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白鹤亭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松水亭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胜瀛楼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奉圣寺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舍利生生塔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翰香馆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大钟亭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董寿平美术馆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3-01-04

傅山纪念馆概况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3-01-04

晋溪书院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2-12-09

晋祠古树专题 丨 银杏树下,阳光正好 - 晋祠博物馆.晋祠.2023-01-15

晋祠公园.太原市人民政府.2022-11-27

..2022-12-09

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公园 牡丹花开正艳.环球网.2022-12-09

梁衡说《晋祠》,人与文章一起老.光明日报.2022-12-14

..2022-11-27

市级法规规章-太原市水务局网站.太原市人民政府.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