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
李(594年—669年),徐,名世勣,字功,赐姓李,为避唐李世民讳,称李勣。
李勣出身名门望族,系高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归降唐朝,历经唐高祖、唐太宗、李治三朝,隋末唐初重要将领,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李勣出生于离狐(今)的一个富裕家庭,后举家迁居至卫南客居卫南(今河南滑县东)。大业七年(611年),李勣投靠在瓦岗寨反隋义军首领翟让,建言献策,帮助瓦岗军发展壮大。在李密领导瓦岗军后,李勣助他与宇文化及、王世充等开战。唐武德元年(618年),李勣随李密降唐,被李渊李渊赐姓李,封为上柱国、莱国公。武德三年(620年)起,李勣跟随秦王李世民征伐刘武周、窦建德、徐圆朗、刘黑闼[liú hēi tà]等反唐势力,屡立战功。即位后,李世勣被封为并州,七年(633年)升任金紫光禄大夫。贞观十一年(637年),李勣改封英国公,世袭蕲[qí]州,遥领太子左卫率。十五年(641年),李勣入朝担任。李世民执政时期,李勣与李靖一起灭掉东突厥、助李克用治理并州(今山西太原)、随驾出征高句丽,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之后又被唐太宗选作托孤大臣。唐高宗即位后,对李勣信任有加,升他为,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参议执掌机要事务;不久升任尚书左仆射。永徽六年(655年),在唐高宗改立皇后时,李勣予以支持,并于元年(668年)指挥军队伐灭高句丽。二年(669年),李勣升任太子太师,并在同年十二月病逝,终年七十六岁(《新唐书》认为李勣享年八十六岁),被允随葬昭陵,追赠为、,追谥为“贞武”。
《旧唐书》中认为,李勣白首平戎、志怀忠义,和李靖一起为凌烟阁臣之最,是贤明之人。《新唐书》认为,李勣的确善于用兵,李世民因为他的忠义托孤于他,李治即位后对他也非常信任,而他为了避祸在唐高宗易后时“一言而丧邦”,最终,武氏差点毁掉了李唐基业,他自己也因为孙子叛乱被掘冢暴骨。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李勣是唐太宗手下的名将,但“视利以为归”“始终一狡贼而已”。清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认为,李勣颇有志节,但于唐高宗废后一事上,刚方不足,有负唐太宗之托。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唐本草》,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人物生平
少投瓦岗
李勣原姓徐,名世勣,字懋功,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出生于曹州离狐(今)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乐善好施,常周济他人。隋朝末年,徐世勣随家迁居至卫南客居卫南(今河南滑县东)。
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等地水旱瘟疫不断,百姓只能以树皮或泥土为食,隋炀帝却依旧征兵欲伐高句丽,朝廷内外对此多有不满,各地频发农民起义。同年,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一个善使长枪的法曹翟让因小过犯下死罪,逃亡(今河南滑县南),设反隋。十七岁的徐世勣与单雄信等也先后去投,跟随瓦岗军一起起义。徐世勣善谋略,曾向翟让建言,称瓦岗附近都是乡邻,不宜侵扰,而宋(今河南商丘)、郑(今河南郑州)两州远离家乡,且靠近御河,可以劫掠上的过往船只以养护军队。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后,瓦岗军在一年多时间内就发展至万余人,成为中原起义军主要队伍。
追随李密
九年(613年),隋朝世族将领杨玄感在隋炀帝出征高句丽期间纠集李密等起兵叛乱,叛乱很快被平定,杨玄感被杀,李密及其部下四处逃亡受阻。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率部投靠瓦岗寨,建议瓦岗军先取荥阳市[xíng yáng](郡治在今河南郑州),夺取粮仓,再图进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市(今河南洛阳)二京。在其指挥下,瓦岗军攻占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和荥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荥阳城。驻守荥阳的隋将张须陀奉命率两万余精锐讨伐瓦岗寨。翟让大为恐惧,在李密、徐世勣的劝说下,方同意应战。最终,李密指挥军队大败隋军,张须陀战死。李密在瓦岗军中威信日重。
大业十三年(617年),因信服李密之才,徐世勣与王伯当等劝说翟让让位李密,李密随后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封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同年,朝廷令王世充出兵讨伐瓦岗军,徐世勣使用计谋,在洛水两岸多次击败王世充,瓦岗军最终获胜,徐世勣被李密封为东海郡公。而后,徐世勣又向李密建议并带兵攻克了仓城黎阳(今浚县[xùn xiàn]),开仓放粮,周济饥民,并因此十天多时间就征募到二十余万人的队伍。
瓦岗军壮大后,内部发生争权的情况,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李密设计除去了首设瓦岗寨的翟让,翟让旧部与之发生争斗,混乱中徐世勣脖颈被砍中,身负重伤,李密获得了瓦岗寨的绝对领导权。为安抚部众,李密仍令瓦岗旧将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领翟让旧部,但仍有人如单雄信等不满李密统领,瓦岗内部已经出现分裂迹象。
唐武德元年(618年),隋将在扬州市(今江苏东)勒死隋炀帝,自立为帝,率军北上欲攻占洛阳市(今)。同年二月,林虑山(今河南林州)起义军首领王德仁在投靠李密后,又截杀了李密心腹左长史房彦藻。五月,李密遣徐世勣讨伐王德仁,王德仁战败后转投唐王李渊,而宇文化及也开始兵围黎阳仓。镇守在此的徐世勣在城中挖掘地道秘密移军至城外,与李密率领的援军一起击败了宇文化及,迫使其退兵。与此同时,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至京城,据守巩(今)北的隋将等拥立越王继位隋帝,并有意招降瓦岗军。因怕遭到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前后夹击,瓦岗军归降隋朝,徐世勣被重新加封为右武候大将军,并受命与宇文化及作战。最终,宇文化及战败,但瓦岗军也势力受损。
归唐改姓
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王世充趁瓦岗军势力受损之机,出兵讨伐。将领()、等先后被擒获,单雄信投降王世充,瓦岗起义军瓦解,李密投降唐王朝,他之前所辖之地由徐世勣接管。
武德二年(619年),徐世勣将辖地的土地与户口统计完全,交由李密上呈给李渊。因其不肯越过李密献地而为自己邀功,唐高祖赞其纯臣,赐其李姓,授职黎州(治浚县,今浚县)总管,加封莱国公、上柱国。他的父亲李盖也改姓李氏,封为济阴王,后改封为舒国公。同年,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建立郑国,徐世勣奉令统率河南省、山东省之兵以拒王世充。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河北军阀窦建德攻陷黎阳,俘虏了李世勣的父亲李盖(即徐盖)、淮阳王李神通、魏徵、同安公主等,本已经撤离的李世勣为救人质,只好返回黎阳向窦建德投降。此后,窦建德以李盖为质,令李世勣镇守黎阳。李世勣帮助窦建德击败王世充部后,取得了窦建德的信任。李世勣遂建议窦建德亲征河南,想要借机将其杀死。
武德三年(620年),李世勣与魏郡李文相(号商胡)结拜,在入拜李文相之母霍氏时,听闻霍氏哭诉窦建德无道,其妻弟曹旦侵扰河南时,宽慰她说一个月后必将杀掉窦建德和曹旦,然后带霍氏等归顺天宝。由于被妻子产子所误,窦建德迟迟没有启程前往河南,李世勣图杀他的计划也无法实施。霍氏本善骑射,又恐事久生变,便令儿子李文相在宴饮时设伏兵杀掉曹旦的偏裨[bì]二十三人,然后举兵起事。而李世勣因计划泄露,又无力对抗曹旦,与旧部郭孝恪带领几十名骑兵归降唐朝。
随征平乱
武德三年(620年),晋阳军阀刘武周势力威逼关中,与唐对峙,刘武周麾下将领宋金刚进攻浩州(今山西汾阳)时被唐军打败,向北逃亡。李世勣在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追击宋金刚于雀鼠谷(今介休市西南),一日八战八胜,斩获数万敌军。同年,李世勣跟随李世民进逼洛阳市,讨伐郑国王世充,奉命接管了管州(今河南郑州管城回族区),并在之后击退了郑国太子王玄应,劝降了郑国荥州(今河南省郑州市下辖县级市)刺史魏陆。武德四年(621年),李世勣暗中策应,接受郑州司兵沈悦投降,占领了虎牢关,俘获了郑国荆王王行本。窦建德应王世充请求增援郑国军,因轻敌败于虎牢关,窦建德被俘,王世充也在此后被杀。李世勣因战功被李渊封为下将(李世民为上将)。
武德四年(621年)十二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联合东突厥再次起兵,李世勣跟随李世民讨伐。在刘黑进逼广宗县(今河北威县)时,屯守在此的李世勣遭遇惨败,只身逃往洺州[míng zhōu](辖今邯郸市与邢台市)。武德五年(622年)三月,李世勣与刘黑闼部将高雅贤在洺河遭遇,李世勣引兵逼营,高雅贤因酒醉单枪匹马追击李世勣,被李世勣部将刺死。同年七月,李世民鉴于局势初定回朝后,李世勣则被留下来继续讨伐与刘黑闼联兵作乱的鲁王徐圆朗。最终,李世勣擒杀徐圆朗,平定了兖州[yǎn zhōu](辖今山东省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
武德七年(624年),李世勣受命随赵郡王李孝恭和大将李靖一同征讨位于江淮的辅公祏[fǔ gōng shí]起义军。期间,他率领一万步骑兵渡过淮河,攻克了敌方的寿阳城,进抵硖石[xiá shí](今淮南市下辖),接连攻破驻守长江西岸的陆路敌军以及用铁链锁船的三万水兵,在辅公闻讯东逃时,又趁乘胜追击,平定了江南。
助破东突厥
隋朝灭亡后,和亲东突厥的义成公主仍为可汗的可贺敦,颉利可汗即位后,受到隋朝势力鼓动,多次南下伐唐。其扶植的攻唐势力刘黑闼被唐朝消灭后,颉利可汗又于武德八年(625年)亲率大军入侵,一路攻掠至太原市(今山西太原),被唐廷分四路出击败退。此战期间,李世勣为行军总管,而他率领的军队也在太谷(山西晋中市太谷区)击退了突厥入侵。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即位,李世勣被封为并州都督,为避李世民名讳,进而改名为李勣。同年,东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然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与东突厥定下渭水之盟,双方暂时讲和。此后,接连发生旱灾、雪灾和霜灾,造成空前的大饥荒,国力削弱。贞观三年(629年),因与颉利可汗生隙,突利可汗脱离东突厥汗国归附唐朝,唐太宗虚心改过也决定对东突厥发起进攻。李勣被授为通漠道行军大总管,接受李靖的统帅,和诸将一起分道出击东突厥军。
贞观四年(630年),李勣在大同市(今山西大同)与东突厥的頡[jié]利可汗军队遭遇,激战后取胜。颉利可汗因不敌各路唐军来袭,向唐廷求和。李勣鉴于东突厥势力尚存,且又喜叛服无常,提议派军跟在前去议和的唐使唐俭等人马之后,趁东突厥放松警惕,一举扫平。李靖认同他的提议,率军悄悄抵达东突厥驻扎处。颉利可汗欲逃走时被李勣阻击,之后被唐军所俘,而突厥大酋长也率部五万余向李勣投降。此战过后,唐朝解除了来自北方最严重的威胁,四夷来朝,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
列入凌烟阁
贞观七年(633年),年仅六岁的晋王李治被任命为太原市大都督,李勣被授金紫光禄大夫、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代理并州事务。其后,李勣因父丧丁忧,但不久后就官复原职。在并州任职期间,李勣颇为尽职,受到唐太宗夸赞。贞观十一年(637年),李勣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之职遥领太子左卫率。
贞观十五年(641年),李勣入朝,被拜为兵部尚书。赴京途中,薛延陀的真珠可汗派遣其子、小可汗大度设率领八万骑兵,联合仆骨、同罗、回纥汗国[huí hé]等部共计二十万人南侵东突厥阿史那思摩的部落。唐廷接到李思摩请求后派军去援,李勣被任命为朔州市(山西省朔州)行军总管,指挥六千精骑,大败薛延陀的军队,斩首三千余人,俘虏了五万余人和一万五千余匹马,并因功恩荫一子为县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晋升为皇太子,而李勣曾为李治担任并州长史,李世民对其寄予厚望,将他调任为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同时升为特进,担任中书门下三品的官职。同年,唐太宗设凌烟阁置二十四功臣像。李勣的画像也在其中。
出征高句丽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拟征伐高句丽时遭到等的反对,李勣却认为不能任由高句丽如薛延陀般坐大成为北方边患,应该予以平定。同年十一月,李勣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指挥六万步骑兵,以及兰州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外族降卒,与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所率领的水师协同作战,攻打高句丽。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勣率所部抵达幽州(今河北省、北京和天津市北部)与各路唐军会合。四月,李勣派部队秘密北上,攻抵玄菟[tù](今朝鲜咸镜道,与随后抵达的李道宗军攻陷盖牟城(今辽宁抚顺),俘获百姓两万多口、粮食十多万石。随后,李勣抵进辽东城(今辽阳市区辽阳老城东北隅),力排众议,围攻辽东十二日,待唐太宗所率援军赶到后,与之合力攻陷辽东城,杀死、俘获敌军各一万余,百姓四万口。六月,李勣转攻白岩城(今辽宁省岩)西南,迫使其城主归降。
围攻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时,唐军遭到当地军民的激烈反抗,李勣怒而奏请克城后坑杀全城男女老幼,不料百姓愈发全力支援守城士卒,致使唐军久攻不下。此时辽东气候已经转寒,粮草也将要耗尽,唐军只好班师回朝。因李勣立下战功,朝廷封其子为郡公。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与等铁勒诸部击溃薛延陀,多弥可汗逃亡途中被杀,新任的伊特勿失可汗向唐廷请和,李世民派李勣与兵部尚书崔敦礼前往郁督军山与之议和,因薛延陀残部摇摆不定,李勣发兵出击,斩首五千余级,俘获男女三万余人,薛延陀灭亡,唐朝准备集兵于二十三年(649年)再一次大规模攻打高句丽。
辅佐高宗
备受重用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李勣转任太常卿,仍任同中书门下三品,拜太子詹事。次年,唐太宗卧病,攻打高句丽的预定计划搁浅,并开始准备太子即位事宜。唐太宗贬李勣外任叠州都督,嘱咐李治即位后升任他为仆射,使李勣蒙恩为其所用。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李世民离世,唐高宗李治即位,次月便召李勣入朝,拜为洛州刺史,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李勣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职),参议执掌机要事务。同年,李勣又被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在李治执政期间,李勣受到重用,永徽四年(653年)被册拜为司空,唐高宗还下诏特许李勣乘小马出入三省。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欲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即武则天),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顾命大臣的反对,李勣则认为这是天子家事,他人不应干预,唐高宗为此坚定了废后决心。此后,李勣愈发得唐高宗以及武皇后的信任。显庆二年(657年),奉诏与苏敬、于志宁等编撰《新修本草》二十卷;另自撰有《本草药疏》《脉经》一卷,均失传。显庆三年(658年),唐廷正式实行两京制,李勣跟随李治迁居洛阳市,途中染病,唐高宗亲自慰问。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封禅泰山时,李勣为封禅大使。
伐灭高句丽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病逝,其子泉男生接任他的职位,继续执掌高句丽国事。渊盖苏文的其他儿子为争夺权位与泉男生争斗,泉男生转而恳求唐朝发兵相助。同年十二月,李勣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副大总管,以泉男生为向导,出兵高句丽。次年九月,李勣认为新城为高句丽西部要塞,攻下新城会便于攻打其他城市,遂率兵直下新城,并派将领契苾何力[qì bì hé lì]驻守,又领兵出击,接连攻下十六座城池。
此后,唐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将领契苾何力、薛仁贵、庞同善、高侃等率领,留在辽东继续攻打其它城池;一路由李勣亲率,直向重镇乌骨城(今辽宁凤城边门镇),与驻守在此的泉男生部会合。随后,高侃进兵至金山(今辽宁省昌图县境内),薛仁贵在扶余(今农安县)大败高句丽兵,斩首五万余级,且攻下了(今辽宁抚顺东苏子河与浑河交流处)、木底(今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木奇镇)、苍岩(今集安市西境)三城。前去增援的高句丽军在大行城(今丹东市西南娘娘城一带)遭到李勣阻击,被斩杀、被俘三万多人,大行城也落入唐军控制。此后,薛仁贵等率军向李勣部靠拢。
李勣又令郭待封率领部分水军,攻向平壤城,自己则率陆军渡鸭绿江,也向平壤进发。然而,由于高句丽从元万顷《檄高丽文》中“不知守鸭绿之险”一句受到启发,派重兵把守鸭绿江,唐军受到阻击,历时几日才攻下鸭绿江边的辱夷城(今朝鲜永柔)。此后,大军直下成为孤城的平壤。总章元年(668年),李勣指挥唐军攻下平壤(今属朝鲜),俘虏高句丽国王宝藏王,灭亡了高句丽;共夺取一百七十六座城池,之后被唐廷划分为九府、四十二州、一百县,设为安东都护府。在同年举行的献俘仪式上,李勣担任亚献。
病逝而终
在总章二年(669年),李勣被封为太子太师,并增加了一千一百户的食邑。同年,李勣病倒,唐高宗为安抚他,封他的弟弟李弼为司卫正卿,让他留在京城照料李勣。李勣病重,临终前将子孙托付给李弼,要求他严加访察,若有操行不轨、结交恶人的,要立即打杀并上报;并希望自己的葬礼从简。同年十二月,李勣病逝,终年七十六岁(《新唐书》载李勣享年八十六),被追赠为、,追谥为“贞武”,随葬于李世民的昭陵。所筑的坟墓依照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以表彰李勣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唐高宗为示哀悼,特停朝七日,又于归葬当日登未央古城临送,皇太子随驾,给予李勣较大的哀荣。
身后之事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李勣之孙李敬业因反对武则天的统治起兵叛乱,李勣被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垂拱二年(686年),武则天还政,李旦李旦执政期间,李勣与开府仪同三司张行成等一同配享李治庙廷。神龙元年(705年),李显李显复位后,李勣恢复官爵,并重新起坟改葬。上元元年(760年),李勣配享武成王庙,被列入“武庙十哲”之一。 建中元年(780年)九月,李勣等三十四名功臣被李适评定为前代功臣中的上等功臣。 宣和五年(1123年),宋廷将李勣为七十二位古代名将之一,并为之设庙。而成书于北宋的《十七史百将传》中,也有李勣的记录。
人物作品
唐高宗时,李勣奉命编纂[zuǎn]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统筹颁布的药典,即《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或英公本草)。这部药典包括正文二十卷、目录一卷,以及《药图》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图经》七卷。虽然《药图》和《图经》已经失传,但正文的部分仍然保存下来。后来的本草类书籍,如《蜀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等,都引用过其中内容。这部药典对日本和朝鲜等邻国的医学发展也有密切影响。除了药学方面的贡献,李勣还独自著有《脉经》一卷和《本草药疏》一卷,但已经失传。
主要影响
政治影响
李勣一生参与了翟让李密之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托孤、立武则天为后等诸多政治事件,他身居宰相高位,也要"抗表求解仆射"。武则天时期,李勣多次为武则天出谋划策,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善于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既能够维护皇家的权威,又能够平衡各方势力,确保朝廷的和谐稳定。李治时期,李勣更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尊重。他不仅在军事上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更在政治上为皇帝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建议。他的政治智慧不仅体现在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洞察上,更体现在对人性、权谋的精准把握上。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形势,预测未来,为皇帝提供决策依据。李勣在政治舞台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能和智慧,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影响
在大业年间,李勣先后参与了对张须陀的围歼战,击退了宇文化及进攻,随李世民擒窦建德、降王世充,防御突厥,他都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出色的指挥能力。他的军事行动不仅消除了边境的威胁,扩大了唐朝的疆域,还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勣在军事生涯中展现出的高超指挥能力、精妙的战略布局以及灵活的战术运用,都成为了后世军事家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为后世的战争指挥和战略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人物评价
唐太宗李世民将李勣与历史上的杰出将领、、和相提并论,称其战绩超越前者。
李治赞扬李勣忠诚事亲孝,廉洁谨慎,坚守正义,忠诚可靠。
李豫时期宰相常衮[cháng gǔn],将李勣和魏徵、王珪[wáng 妫姓]、李靖、房玄龄、杜如晦等一起视作唐武德、贞观之间的名臣,认为他们扶翼大运,勤劳王家,尊主庇人,风烈犹在。
唐朝诗人杜牧认为,李勣、李靖、裴行俭、郭元振等唐代将领,可以和周代时的田和,秦朝时的王翦[wáng jiǎn],两汉时的韩信、赵充国等,魏晋时期的司马懿、周瑜、诸葛亮相比。
五代十国后晋时期的刘昫[liú xù]在《旧唐书》中认为,李勣和李靖是凌烟阁臣之最,而李勣白首平戎、功定华夷,却志怀忠义,使君主不见疑,是贤明之人。
宋代张预在《十七史百将传》认为,李勣善于用人,且每次战胜都把功劳推给手下之人。
宋代宋祁、欧阳修在《新唐书》里认为,李勣对唐朝的忠心,从他治理黎阳时可见,这也是李世民向其托孤的原因。但李勣辅佐李治时为了避祸,不敢阻止他废后,可谓“一言而丧邦”,使武氏差点毁掉了李姓基业,自己后来也因为孙子叛乱被掘冢暴骨,并认为李勣的确善于用兵,但不通学术,临大节而易。
明代学者陈懿典在《读史漫笔》中认为,唐高宗立武则天时,李勣也曾私下表示赞同,李勣作为唐太宗的托孤大臣,又获唐高宗如此信任,在唐高宗立武昭仪为后时,竟然私下襄助,可谓“乱贼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李勣是李世民手下的名将,但“视利以为归”“始终一狡贼而已”。
清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认为,李勣颇有志节,但于李治废后一事上,刚方不足,有负唐太宗之托。
近代学者蔡东藩认为,李勣固然是一将材,惟因营私畏祸,支持唐高宗之易后,给唐朝以及自己的家族带来祸殃。
人物关系
墓葬与纪念
墓葬信息
李勣的墓葬位于烟霞新村,处于(陵寝)南侧。李勣墓的冢地由三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形状上部分形成倒“品”字形的三个山头,象征、铁山和乌德鞬[jiàn]山,以表彰他在生前破突厥、薛延陀等战役中的功绩。墓前有一座高5.6米的石碑,碑座呈巨龟形,碑首雕刻着六条龙,由亲自撰写碑文。李勣墓曾多次遭到盗掘,但后来经过文物部门的抢救性发掘,一些宝贵的文物被发掘出来,包括李勣佩带的鎏金剑鞘、以及残壁画的飞天舞人等。此外,昭陵陪葬墓的石碑和墓志(共50多件)也被集中于李勣墓,建立了。
从祀武庙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追封为武圣,李世民即位后在磻溪[pán xī]建立太公庙,开元十九年(731年),唐太宗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以张良配享,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吕尚为“武成王”,设庙祭祀,庙中另设历代的良将十哲坐像。上元元年(760年),李勣配享庙,被列入“十哲”之一。宋代五年(1123年),武成王庙从祀将领增加到七十二位。被置于第一档,李勣仍位列第二档的十人之一。
从供皇泽寺
位于的皇泽寺二圣殿内正中供奉着李治李治和真容铜像,两则供有高宗朝、武的九位大臣,李勣位列左起第一位。
人物轶事
重情重义
据《旧唐书》载,李勣的旧主李密归唐后,反叛被杀,高祖李渊将消息告知李勣,李勣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同意,李勣披麻戴孝,与曾经的同僚们一起将李密葬在了黎山的南面,一直等到丧期结束才离开,朝野上下都赞许李勣有情有义。
据《资治通鉴》载,李勣在李密手下效力时,与大将单雄信交好,结为异性兄弟。李密败亡后,李勣投奔唐庭,单雄信则归顺王世充。后来王世充败亡,单雄信被捉,按律当处死,李勣上表求唐高祖免他死罪,并愿意用自己的官爵赎救,但没有被允准。行刑当天,李勣对着单雄信悲号恸[tòng]哭,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喂给单雄信吃,以示遵守当年许下“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的誓言。在单雄信死后,收养了单雄信的孩子。
感德推功
据《旧唐书》载,李勣跟随李密归降唐朝后,李密曾经拥有的土地人口全部在李勣的掌管之下。但李勣认为,如果直接将这些土地上表献给大唐,就是用旧主李密的失败换取自己的富贵,很是不耻。于是将土地户口登记造册后,派遣使者先去跟李密汇报,再由李密转呈唐朝。唐高祖李渊听说后,认为李勣实纯臣也,封李勣为黎州总管,上柱国、莱国公。
太宗托孤
据《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晚年时,有意将太子李治托于李勣辅佐。在李勣患上急病后,因有验方说烧胡须成灰,然后和药饮用可以治病。唐太宗剪下胡须,为他和药。李勣感动不已,叩头哭谢,直至出血,唐太宗却说自己此举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在一次宴会上,他对李勣说,你过去不负于李密,现在也不会负于他,自己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他,李勣洒泪咬破指头,沾血为誓。在他喝醉后,唐太宗还将自己的御服给他披上。
遇疾拒医
据《旧唐书》载,李勣晚年生病时,若是李治和皇太子送药,他便服药治病,若是家中人召来医巫,他皆不许入门。子弟规劝时,他却说,自己不过是山东省的一个田夫,能够攀附明主,身居高位,年将八十,命运待他已不薄,不能再寄希望于医者去求活。马伯英据此在《中国医药文化史》中认为,李勣虽奉敕编过医典,但他对医药的态度却无法佐证他精通医学。
临终遗言
据《旧唐书》载,李勣病逝之前,突然对弟弟李弼表达身体状况好转,可设宴娱乐。但在宴会结束后又跟弟弟说,自己这次必然要死,要把后事交代给弟弟。他感念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高季辅等人的子孙败掉了他们辛勤创建的家业,希望李弼助他管教子孙;要求他发现子孙中有操行不轨、结交恶人的,要立即打杀并上报;并说自己不需要黄金、玉器等陪葬品,只希望用“布装露车”拉棺,地宫里用黑布为顶,四周用白纱,陪葬品只需几匹马,及十个木人以充殉葬的古制,棺中装上常服,另外加一套朝服,以便在死后穿上朝服去见先帝;他的姬妾们,若有儿女愿意留下自养,就随她们,其他的全部释放;等他的后事办理完毕,李弼要搬到他的家来,照顾子孙们。若违背他的遗言,就视同对待他的尸体进行屠戮。
受人爱戴
据《新唐书》载,李勣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常常不分亲疏的帮助穷苦的人们,他也常常将自已征战立功得来的赏赐分给将士。与人商议的时候,能听从别人的建议,别人提出好的计谋,也能高兴的听从,每次打了胜仗,多把功劳推给部下,因此很多人愿意为他效力,所以大军所至之处,常常能战胜敌人。 李勣去世后,人们没有不悲伤哀婉的。
研究书目
《旧唐书·卷六十七·李勣传》
《新唐书·卷九十三·李勣传》
《资治通鉴·卷一八三》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戏曲形象
参考资料
李勣评传.豆瓣读书.2023-09-12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8-05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8-05
程咬金.腾讯视频.2024-07-13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8-05
无字碑歌.优酷.2024-07-13
贞观之治.豆瓣.2024-07-13
渊盖苏文.TMDB.2024-07-13
大祚荣.TMDB.2024-07-13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8-05
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08-05
薛丁山第01集.腾讯视频.2024-06-10
《武媚娘传奇》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6-10
隋唐英雄3第01集.腾讯视频.2024-06-10
隋唐英雄4第02集.腾讯视频.2024-06-10
秦腔《斩单童》全折 张兰秦.腾讯视频.2023-03-21
唐山皮影《瓦岗寨》第8集.河北戏剧网.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