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洛阳市人,鲜卑族唐朝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长孙皇后之兄,唐朝宰相,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因父亲早逝,长孙无忌与妹妹一同在舅舅高士廉家中长大,与李世民从小便相识。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于太原起兵,长孙无忌随李世民征战。武德九年(626年),长孙无忌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被封为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继位,长孙无忌继续辅政。唐高宗即位后,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主持修定《唐律疏议》。永徽四年,主审房遗爱谋反案,永徽六年(655年),长孙无忌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力保王皇后,反对立武氏为后。显庆四年(659年),长孙无忌遭人陷害,被流放到黔州(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后唐高宗命人重审此案,受许敬宗党羽逼迫,长孙无忌在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亡。上元元年(674年),唐高宗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将其墓迁至昭陵(今陕西省咸阳市)。

新唐书》曾评价过长孙无忌,认为长孙无忌秉性豁达机敏,博览文史典籍,但他陷害吴王一事是有损其德行的。长孙无忌著有《新曲二首》《桥待李将军》。

人物生平

少年经历

长孙无忌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励之女,自幼好学。由于父亲去世较早,长孙无忌便和妹妹一同在舅父高士廉家里长大。长孙无忌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年龄相仿,自幼时起便是朋友。当时,高士廉颇具慧眼,发现李世民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便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与李世民。在结了姻亲之后,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关系更加亲密。隋朝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父子在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建立唐朝。后李渊登上皇位,是为唐高祖。在唐高祖率领起义军渡过黄河时,长孙无忌前往长春宫觐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

为官经历

参加事变

唐朝建立后,长孙无忌经常跟随李世民征战,接连提升到比部郎中,并被封为了上党县公,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彼时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继承,矛盾突出。李世民的才能和军功,以及觊觎皇位的野心引起太子李建成的忌妒和不安。齐王李元吉劝说李建成趁早除去李世民,于是李建成与李元吉一起,屡次加害李世民。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因此形势严峻,幕僚属官人人恐惧,不知所措。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便将目前的形势讲给长孙无忌听,并建议长孙无忌与他一起劝说秦王采取行动。长孙无忌考虑后同意了房玄龄的建议。于是,房玄龄、长孙无忌与秦王府属官杜如晦三人一同前去劝说李世民诛杀太子和齐王。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李渊进献谗言,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当时的心腹幕僚只剩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与高士廉尉迟敬德等人劝说李世民,让他诛杀太子与齐王。六月四日,李世民亲率长孙无忌等十人,在太极宫玄武门遗址成功地伏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左庶子,辅佐李世民。到李世民登基即位时,长孙无忌升任左武侯大将军。

担任宰相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长孙无忌改任吏部尚书,因为功劳第一,晋封为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当时,长孙无忌颇得唐太宗宠信,甚至时常可以进出唐太宗的卧室,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唐太宗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无忌均恳切地辞让。再加上长孙皇后的一再劝说,唐太宗便免去了长孙无忌右仆射的职务,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之职。贞观五年(631),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个人,因为是开国元勋,一人有一个儿子被封为郡公。贞观七年(633)十月,太宗颁发诏书授予长孙无忌司空职务,长孙无忌坚决辞谢不受。与此同时,唐太宗还将《威凤赋》赐予长孙无忌,以感念其功德。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十四位功臣为世袭刺史,长孙无忌被任命为赵州刺史,改封赵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位列第一。同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被废,唐太宗选择立李治为皇太子,并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不久,太宗又想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暗中争辩,此事才作罢。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自征讨高丽,长孙无忌随同作战,曾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锐士兵做为奇兵冲击高丽军队的后尾,并将所有桥梁撤掉,以断绝其归路。回朝后,长孙无忌坚决辞去太子太师的职务,李世民优待他下诏免去了太子太师的官职。贞观二十一年(647),让他身居京城而任扬州市都督

辅佐高宗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于行宫翠微宫,临终前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同年六月,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任扬州都督。对于长孙无忌的进言,唐高宗每次都优先采纳。永徽二年(651),长孙无忌主持编撰本朝历史。次年,长孙无忌由于旱灾上疏辞职,唐高宗多次亲手写出诏令敦促开导,不同意他辞职。同年,唐高宗命令长孙无忌审问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之事。为免死罪,房遗爱效仿当年太子李承乾的卫士纥干承基告密太子谋反一事,自称与李恪是同谋。先前,因阻拦李世民立吴王李恪为太子一事,长孙无忌与吴王关系恶化。而吴王李恪平素名望较高,为人心所向,长孙无忌颇为忌恨他,一直都想找借口诛灭李恪以断绝众望。房遗爱的口供便给了长孙无忌一个诛杀吴王的借口。永徽四年(653年),李治诏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处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也一并被赐自尽。同时,因素来与李道宗李道宗不合,长孙无忌借机打击,将其流放到象州县。次年,唐高宗带着武则天亲自登门拜访长孙无忌,为以后提出废王立武做好了前期规划。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并屡次征求长孙无忌的意见,但长孙无忌始终未同意废后之事。为此,唐高宗还曾暗中派遣使者赏赐长孙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罗绵帛共十车,取悦于他。最终,李治还是未听从长孙无忌等人的劝谏,强行立武则天为后。次年,长孙无忌和史官国子祭酒令狐德棻主编高祖武德、李世民贞观两个时代的历史共八十卷,上表进献给高宗。因主持编写有功,长孙无忌得到了二千段绢帛的赏赐,他的儿子长孙润则被封为金城县子。

晚年经历

武则天因长孙无忌在立后事情上不肯支持自己,对其怀恨在心。显庆四年(659年),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便命许敬宗与侍中辛茂将一同审查此案。而后,李治在未亲自找长孙无忌本人查问谋反之事的情况下,只是听信许敬宗的诬陷不实之词,便撤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爵位,并将他流放黔州,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与此同时,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等人也均被取消原有身份,流放到岭南。同年七月,唐高宗令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其部下袁公瑜审讯长孙无忌,袁公瑜逼得长孙无忌自缢。长孙无忌死后,家产被抄没,近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今两广、云南省福建省的部分地区)为奴婢。上元元年(674年),李治追复长孙无忌官爵,为他平反,并将他葬于昭陵

施政举措

长孙无忌主持修撰《贞观律》《唐律疏议》,是唐朝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人物。李世民登基之后,开始制定法律。于贞观元年(627年)正月,“上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更议定律令”,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带领众人对高祖武德年间仓促制定的《武德律》进行系统修改。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是为《贞观律》。高宗登基后,在推行“遵贞观故事,务在恤刑”的宽缓慎刑总体法治政策前提下,开始对建国以来的律令格式进行系统清理审查。永徽初年,李治下令长孙无忌等人“共撰定律令格式,旧制不便者,皆随删改”。经过一年工作,修成《永徽律》十二卷等法令。永徽二年(651年)闰九月,“长孙无忌等上所删定律令式”,颁行天下。《永徽律》颁行后,因“律学未有定疏”,科举中的明法科目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参考,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又让长孙无忌领衔编撰《唐律疏议》,解释专门术语,补充疏漏之处,“成三十卷”。永徽四年(653年)十一月下诏颁行,附于《永徽律》律文之后,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永徽律》由此和《律疏》合体为《永徽律疏》,后世称为《唐律疏议》,“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成为法官断案的标准和依据。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就长孙无忌而言,时人和后世均有所评价。李世民曾高度评价长孙无忌,认为长孙无忌很是忠心,自己能够得到天下便是靠无忌的力量。许敬宗则对长孙无忌多有贬低,认为他是奸雄,天下人都害怕而服从他。

新唐书》曾评价过长孙无忌,认为长孙无忌秉性豁达机敏,博览文史典籍,但他陷害吴王一事是有损其德行的。后世学者也多有对长孙无忌所做之事的评价。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道:“长孙无忌对李恪等展开杀戮,当然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公报私仇,而是为了稳固李治的皇位而采取的行动。不过单纯为了高宗李治却不体其他李姓宗亲,则是属于他的私心,这是他的罪过。”中国近代历史作家蔡东潘也曾评价道:“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不能在武则天刚进宫时及时向高宗李治进谏,加以阻拦,而只是在李治废除王皇后的想加以劝阻,原来已经很愚昧了,后来想后悔,还能来得及吗?”

相关人物

人物轶事

谏伐突厥

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李世民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

李世民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皇帝没有过失。”后来,李世民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长孙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支持晋王

李世民废黜太子李承乾后,曾将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李勣留在两仪殿,对他们道:“我三子一弟,都如此作为,我心里实在是苦闷。”他扑倒在御床上,拔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惊惧不已,连忙上去抱住李世民,夺过佩刀,交给侍立在旁的晋王李治,并问李世民心目中的太子人选。李世民道:“我想要立晋王为太子。”长孙无忌道:“臣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请将其斩首。”李世民对李治道:“你舅父答应让你当太子了,你应当拜谢他。”李治下拜。李世民又道:“你们已跟我意见相同,但不知社会舆论如何?”长孙无忌道:“晋王仁德孝顺,天下归心已久。请您召集百官询问,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皇帝,臣罪该万死。”李世民遂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论开言路

李治曾广开献书进言之路,希望从中发现人才,予以提拔重用。但上疏虽多,却都没有价值,不足采用。长孙无忌道:“陛下即位以来,各项政策都十分正确,根本没有什么遗漏和错误,那些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提拔的人当然提不出什么有用意见。但是陛下必须广开言路,如果杜绝言论,恐怕下情不能上达。”

人情难免

李治曾对长孙无忌道:“我听说各地官吏,在处事之时仍讲情面。”长孙无忌道:“讲情面徇私情,自古难免。但要说徇情枉法,他们也实在不敢。至于稍稍考虑人情,恐怕就是陛下也不能避免。”

视若亲子

李世民即位后,对长孙无忌颇为宠信。于是便有人上表说长孙无忌的权力太大。唐太宗竟直接将表奏给长孙无忌看,表明其信任。同时,唐太宗还向所有朝臣说明自己将长孙无忌看得跟自己的儿子一样重要。

不解佩刀

贞观元年(627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在被皇帝召见时没解下自己腰间的佩刀,而等长孙无忌走出阁门后,监门校尉才发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认为,由于监门校尉没有觉察,其罪行该当死,长孙无忌失误地带刀进入,判刑两年,罚铜二十斤。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但大理少卿戴胄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校尉没有察觉,长孙无忌带刀进入,同样是失误,皇上如果要将功折罪,从轻处理,这便不是司法部门所能够决定的,但如果按照律法,罚款铜是不符合法理。对此,唐太宗表示法律是天下的法律,不可因长孙无忌是皇亲国戚便想要变动法律,于是便让臣子们更改命令订立议案。德彝坚持他原来的想法,太宗即将跟从他的建议,戴胄又进行驳斥,认为校尉因为无忌的缘故以招致罪害,按照法律当从轻处理。李世民于是免了校尉的死罪。

像入凌烟

唐太宗曾下令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虞世南杜如晦李靖等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画在凌烟阁内,作为永久的纪念,谏伐突厥,不言君过,支持晋王,人情难免。

君臣扶持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到洛阳宫,在积翠池上泛舟,环顾身边的侍臣感叹说:这里的宫苑、台都曾是隋炀帝建造的,他生前驱使万民,为他修筑精雕细刻的宫室,丝毫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并且他还喜好到各地巡游玩乐,耗资巨大,老百姓是不能忍受的。隋炀帝的荒淫导致天下人的怨恨和叛乱,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现在,他的宫殿完全归我所有了。隋朝灭亡的原因,除了是因为君王无道,还是因为他的臣子们不忠良。像宇文述虞世基裴蕴这些人,他们身居高位,享受着丰厚的俸禄,被皇帝委以重任,但他们只知道行小人谄媚之事,扰乱视听。对此,长孙无忌上书言明隋代灭亡的原因在于君王杜绝忠言,臣子苟且偷生,上下都有过失。开始不纠偏改过,后来反叛势力日渐猖,也没人敢把实情说出来。因此,隋朝灭亡不在天意,而是在与君臣之间不相互扶持。李世民便回答说各位大臣应当要与他一起弘扬大道、移风易俗,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长期流放

唐朝时,赵公长孙无忌曾奏请皇上,制定长期流放制,敕令以此为永久的法例。后来长孙无忌自己犯了事,被下令长期流放岭南,到死也没有回来。

赵公浑脱

唐朝被封为赵公的长孙无忌用黑羊毛做成浑脱毡帽,天下的人都认为好看,将这种样式的帽子叫做赵公浑脱。后来他因事获罪被长期流放在岭南,用不着再戴毡帽,浑脱这个说法竟得到了应验。

互开玩笑

李世民曾设宴招待跟他关系亲近密切的朝臣们。席间,大臣们互相戏谑调笑。赵国公长孙无忌便嘲谑欧阳询,说他举起胳膊是个'山'字,放下胳膊又将脑袋埋藏在肩腋中,没有哪个王朝的麒麟阁上画着这样一只猕猴。欧阳询听后便回以嘲谑,说长孙无忌缩着脑袋是想让脊背温暖,带着兜肚是怕肚子寒冷受病,正是因为心中浑浑噩噩,脸上才表现出忧苦不安。唐太宗听了后,严肃地说:欧阳询,你就不怕皇后知道吗?

妖狐祸乱

唐太宗曾赐给赵国公长孙无忌一个美人。这美人颇为受宠,但却忽然被一只自称山瑞鳖狐属迷住了。在狐狸的蛊惑下,美人一见到长孙无忌,便拿着长刀砍他。听说此事后,李世民诏来诸术士,但始终未将狐狸赶走。随后,术士们便向唐太宗推荐了相州的崔参军。于是唐太宗便下诏召崔参军回京。见状,王八十分害怕。等到崔参军要到达京城的时候,王八便逃跑了。到达京城后,崔参军便径直前往长孙无忌家中,先是让家神们前去捉拿王八。家神未捉拿成功后,崔参军便请求五岳神将妖狐捉来。王八被抓后,长孙无忌颇为愤怒,便想用长剑去砍,但对它并无伤害。于是崔参军便用东引桃枝打了它五下,山瑞鳖随即便血流满地。而后,崔行军便要求狐属不准再到长孙无忌家来。于是狐狸便飞去了,而美人的病也就好了。

墓葬

“皇坟”

唐朝宰相长孙无忌之墓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江口乡乌江与芙蓉江的汇合处,三面环江,一面靠山,被当地人称为“天子坟” 。该墓采用黄沙土堆成圆形,高5米,直径长30米。除左侧有五、六米进深的缺角外,墓葬基本保存了原貌。墓前和腰部有清代乾隆咸丰年间的碑刻各一通。乾隆碑露土部分高1.14米,宽0.49米、厚011 米,当中双勾“唐长孙公无忌之慕”,当系未完工之作。咸丰碑高 1.52 米,宽 0.68 米、厚15米,中刻悼念长孙无忌的诗文,落款称:咸丰十年(1860年)岁次庚申秀春月中浣重立,说明原立过诗碑,现已不存。1984年,原武隆区人民政府立“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正碑一方,以示纪念,并定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

昭陵陪葬墓

根据《新唐书》本传的记载,唐高宗于上元元年(674年)追复长孙无忌官爵,为他平反,并将他葬入昭陵莹中的。《昭陵图碑》标其墓位于皇城正南第三排中部,西与段志玄墓相邻,具体位置待考。

文艺影视

相关作品

影视形象

史料记载

参考资料

长孙无忌像.中国历代人物图像数据库.2023-08-04

中国法治人物.资兴市法院网.2024-10-28

长孙无忌.央视网.2024-04-10

重庆掌故 | 唐代名相长孙无忌被诬陷遭削爵流放 自缢后葬在重庆武隆.上游新闻.2024-04-10

长孙无忌的立法与乱法.人民法院报.2024-05-15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再结新成果 中华书局出版《隋书》.baijiahao.baidu.com/.2024-04-11

依托长孙无忌墓穴 重庆武隆将建大唐宰相城.新华网手机版.2024-04-13

武则天 (1963).时光网.2024-06-19

武则天 (1995).豆瓣电影.2023-08-04

一代女皇武则天 ( 1985 ).时光网.2024-06-19

大运河(1987).豆瓣电影.2023-08-04

秦王李世民 (1992).豆瓣电影.2024-06-19

唐太宗李世民 (1994).豆瓣电影.2023-08-04

武则天 简介.爱奇艺.2024-04-18

文成公主 (2001).豆瓣电影.2024-04-18

大唐情史 (2002).豆瓣电影.2024-04-18

至尊红颜 (2003).豆瓣电影.2024-04-18

无字碑歌(2004).新浪.2024-06-06

大唐双龙传(2004).新浪.2024-06-06

秦王李世民(2004).新浪.2024-06-06

开创盛世(2006).豆瓣电影.2023-08-04

贞观之治 (2006).豆瓣电影.2023-08-04

贞观长歌(2007).豆瓣电影.2023-08-04

唐宫美人天下(2011).豆瓣电影.2024-05-20

武则天秘史 (2011).豆瓣电影.2023-08-04

隋唐英雄(2012).豆瓣电影.2023-08-04

太平公主秘史.豆瓣电影.2024-05-20

卜案.豆瓣电影.2024-05-20

隋唐英雄3(2014).豆瓣电影.2024-05-20

武媚娘传奇(2014).豆瓣电影.2024-05-20

唐砖.猫眼电影.2024-04-15

天下长安.猫眼电影.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