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承乾

李承乾

李承乾(619年-645年),字高明,祖籍陇西县(今甘肃秦安县),李世民嫡长子,母亲长孙皇后长孙氏。

武德二年(619年),李承乾出生于承乾殿,故名李承乾。次年,李承乾受封恒山郡王,后改为中山王。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登基后,李承乾得封皇太子。李承乾少时聪慧,颇得李世民喜爱,常帮李世民处理政务、代理国事。但在成年后,李承乾沉迷声色,德行渐亏,并与魏王李泰结党争权。因李世民杀死李承乾府中的伶人,李承乾认为是李泰告密,派人谋杀李泰未果,又密谋起兵谋反。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因齐王李祐谋反一事受到牵连,被人向李世民告发有谋反之意,而后被废去太子之位,流放黔州,于贞观十九年(645年)在黔州去世,李世民下令以国公之礼予以安葬。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承乾孙李适之,向唐玄宗李隆基上疏请求追赠李承乾为恒山郡王,谥号,二十六年(738年)五月陪葬昭陵

人物生平

受封太子

李承乾,字高明,武德二年(619年)出生于承乾殿,故得名“承乾”,是当时秦王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长孙氏。武德三年(620年),初封为恒山郡王,不久后又改封中山王。李世民陆德明孔颖达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学士,为李承乾授课。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于八月初九登基称帝,同年十月初八,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四年(630年),李承乾在东宫拜颇有名望的李纲为师。李承乾虚心接受教导,次年李纲去世时,李承乾还亲自为他立碑。

李承乾少时聪慧,颇得李世民喜欢,居丧期间常命李承乾处理各种政务,外出巡视时也通常令李承乾留守首都,代理国事。

德行有亏

李承乾成年后,常常隐瞒李世民游山玩水,散朝之后也常与一群不逞之徒戏耍。李承乾曾作铜炉、大鼎,命人盗取民间牛马,与自己的亲信们一起食用。时汉王李元昌被李世民谴责行为多有不法,但李承乾却与之多有亲善。

如有人劝谏时,李承乾便端坐一旁,多方辩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让众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有贤德的人。后来人们逐渐知晓了李承乾德行有亏,他身边的属官常常规劝他,而李承乾不但不悔改,还派人陷害这些能臣。

时李承乾患有腿疾,行动多有不便,见魏王李泰受到李世民的喜爱,故而担忧自己被废去太子之位,于是于李泰结怨,二人各自结交党羽、互相争权。

李承乾宫中有一个姿色姣好的伶人,颇得李承乾的宠爱,但李世民得知后一怒之下杀了伶人,同时还处死了与此事相关的几人。李承乾误以为是李泰向李世民告密,心中愈加愤懑,借口生病多日不上朝。

谋反被废

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派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等人谋杀李泰未遂,于是与李元昌侯君集李安俨、赵节、杜荷等人联盟,欲意谋反。次年,齐王李祐在齐州谋反,纥干承基牵连其中。他害怕自己被处死,便将李承乾欲意谋反一事上报朝廷。

李世民诏令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等人审理此案,最终李承乾太子之位被废,流放至黔州,于贞观十九年(645年)病逝于黔州。李世民得知后,停止朝会,以国公之礼予以安葬。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隆基下令追赠李承乾为恒山愍王,二十六年(738年)五月陪葬昭陵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李世民在废李承乾太子位的诏书中称他亲小人、远贤臣,少有贤名,且沉迷酒色,大兴土木。

后世留存

李承乾墓

李承乾墓位于今礼泉县烟霞镇东周新西村,为昭陵的陪葬墓,距离昭陵约9千米,于1972年10月-12月由相关部门进行了发掘和清理。

李承乾墓封土堆呈圆锥形,当地称之为“牛犊冢”,墓中较为完整的随葬品有男立俑、女立俑等彩俑,但未见人骨,墓中壁画均脱落殆尽。

李承乾碑

李承乾墓前约1米处,发掘有神道碑,仅存大部分碑身,碑首、座皆丢失。碑文阴刻篆书15行,于1975年被发现,后移入昭陵博物馆

李承乾墓志

李承乾墓末墓志一合,墓志方形有盖,志盖篆书阴刻“唐故衡山愍王墓志铭”,志石阴刻正书,题为“唐朝故恒山愍王荆州市诸军事荆州大都督墓志铭”,1972年冬出土后藏于昭陵博物馆。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唐太宗李世民.豆瓣电影.2023-05-13

贞观长歌.豆瓣电影.2023-05-13

武媚娘传奇.豆瓣电影.2023-05-13

唐砖.豆瓣电影.202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