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之
李适之(694年-747年),一名昌,字适之,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是唐朝宗室和宰相,盛唐诗人。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曾孙,恒山王李承乾的孙子。
李适之在神龙年间入仕,被授为左卫郎将,后历任南通州刺史、秦州都督、陕州刺史、河南郡。后因成功抵御谷洛水患,唐玄宗为李适之勒石记功,进李适之为御史大夫。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适之兼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并代理节度使事务。当时北方失序,李适之以本官身份兼任范阳长史、节度采访等使,平定边疆,被加封刑部尚书兼亚相。天宝(742年),李适之接任左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封清和县公。天宝五年(746年),李适之被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后被贬为宜春太守。到郡三天后,因惧怕李林甫追杀,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四岁。
李适之性格随和,喜欢结交朋友、接待客人,尤其喜欢喝酒,与李白、张旭、贺知章等合称为“饮中八仙”。《全唐诗》收录其《罢相作》等诗二首,《全唐文》收录其《龙兴寺故法现大禅师碑铭》等文四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适之的祖父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 贞观十七年(643 年) 被废为庶人, 徙往黔州,两年后死于龄州。李适之的父亲李象官至怀州别驾。李适之自小品德好,有胸怀,行为举止与众不同,不随波逐流。神龙元年李显发动神龙政变,光复唐朝,史称孝和中兴。鉴于武则天屠杀李唐宗室尽,中宗开始优先提拔高祖太宗李治的子孙后代,不断提高皇室影响力。在这种背景下,李适之作为前太子李承乾的孙子,开始进入仕途。孝和中兴时期,李适之未满二十岁就被授予朝散大夫、尚衣泰御等职,后来出任金州别驾,按察使、户部尚书毕构委托他澄清事务,转任湖州别驾,入朝拜为右卫郎将,出任武陵太守。当时蛮族不服从朝廷,李适之奉命平定叛乱,再次被任命为右卫郎将。朝廷讨论奖赏时认为赏赐太轻,于是升任唐州刺史,转任通州刺史。按察使韩朝宗特别上报了他的事迹,升任梓州刺史,转任泰府都督。宗族等人以他的名声推荐他,升任陕州刺史。
拜相封爵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因为谷水、洛水每年发生洪灾,给百姓带来很大损失,唐玄宗命令李适之去修建堤坝防止洪水。李适之被任命为河南尹,他动用国库资金,修建上阳、积翠、月陂三座大堤,成功地保护了谷洛地区不受洪水灾害。皇帝为了表扬他的功绩,特意下诏书记载这件事,并在苑中建立纪念碑,由永王李璘亲自书写碑文。后李适之被提升为御史大夫,皇帝还特别赐给他紫色绶带,一种很高的荣誉。他上书辞让封号,请求追封他的父亲和祖父,皇帝同意他的请求,并允许他们葬在昭陵。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适之被任命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当时北方局势混乱,李适之同时兼任涿州市长史和节度采访使等职,稳定边疆局势。天宝初年,李适之被提升为左相,同时还兼任兵部尚书、弘文馆学士、光禄大夫、上柱国,并被封为渭源县开国公。李适之向皇帝上书,请求将他的祖父李承乾和父亲李象葬在昭陵。唐玄宗追封李承乾为恒山愍王,李象为会稽都督、郇国公,并且追赠李适之伯父李厥和其他亲属的官职。后李适之又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并兼任亚相。
天宝元年(742年),左相牛仙客去世,李适之接替左相,同时兼任兵部尚书和弘文馆学士。他还被授予上柱国和光禄大夫,并被封为渭源县开国公。
罢相遭贬
李适之拜相后,与中书令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情粗疏,时常进入李林甫的圈套。唐玄宗便认为李适之虑事不周,李适之从此逐渐被疏远。当时,与李适之交好的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户部尚书裴宽、京兆尹韩朝宗等人先后遭到李林甫的中伤构陷,被贬官流放。李适之惊惧不安,便上疏请求改任散职。天宝五年(746年),李适之被罢去相位,改授太子少保。李适之自以为可以避免灾祸,他宴请亲朋,于席间赋诗道:“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同年七月,李林甫上疏朝廷,诬称李适之与韦坚等人结成朋党。韦坚因此被长期流放临封,李适之则被贬为宜春市知府。
服毒自尽
天宝六年(747年),御史罗希奭奉李林甫之命,将韦坚、裴敦复、李邕等人杀害于贬所。各地官员闻听罗希奭之名,无不恐惶惊骇。不久,罗希奭前往宜春郡。李适之惊惧之下,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四岁。李适之去世后,因其子李霅受到牵连,被李林甫杖死于洛阳市,其诸侄在李林甫死后,才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将李适之迁窆于河南府河南省龙门多温泉里。
人物成就
平定叛乱
李适之出任武陵太守时,当时蛮族不服从朝廷,李适之奉命平定了叛乱,再次被任命为右卫郎将。朝廷讨论奖赏时认为赏赐太轻,于是升任唐州刺史,转任通州刺史。
修堤防洪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谷水、南洛河发生洪灾,李隆基任命李适之为河南郡,负责消除水害。李适之动用国库资金,修建上阳、积翠、月陂三座大堤。由于李适之的领导处置,使得流经洛阳城的谷水和洛水不再泛滥、祸害居民。
稳定北方
李适之任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北方局势混乱,他以本官身份兼任范阳长史、节度采访等使,平定边疆,政绩突出,皇帝赐予他归朝的命令,加封刑部尚书兼亚相。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其文章四首:《祭岳渎得雨贺表》《请宣付太子诸王词翰表》《禁朝官称惨改乘服式奏》《龙兴寺故法现大禅师碑铭》,《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二首:《朝退》《罢相作》。
朝退
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
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亲属成员
资料来源:
轶事典故
一斗不醉
李适之好饮酒,能喝一斗不醉,晚上宴饮,次日照常能处理公务。与贺知章、汝阳王李璡、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齐名,被时人称为“酒中八仙”。杜甫曾作《饮中八仙歌》,其中赞李适之道:“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李龟年称避贤。”
传奇姻缘
李适之早年曾经受许君恩惠,后在上任途中,偶遇已经丧夫的许氏妻子,李适之“素服吊之,问其家事”,当得郑许氏孤女尚未婚嫁,李适之当即与之订下终身,承担了照顾许氏女的责任,成就了一段传奇姻缘。
相关事件
李适之为人性情简率,对官吏和百姓都很随和,担任宰相后敢于坚持原则“每事不让李林甫”。李林甫怀恨在心,他向李适之透露了一条信息:“华山之下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皇上目前还不知道。”李适之认为这是个富国利民的好消息,随后向李隆基奏报,玄宗大喜。李林甫是玄宗近臣,早就料到玄宗会向他打听金矿的事,他回答玄宗说:“华山有金矿我早就知道了,可华山是皇帝本命所在、王气所在,是绝对不能挖掘,我不敢提这事。”三言两语,李适之被疏远、被构陷乃至自尽,埋下了伏笔。
考古发掘
墓志
2004年11月,李适之墓志出土于洛阳市龙门镇,志长62厘米、宽62厘米、厚13厘米,盖供,志文31行,满行33字,正书,其拓片图版见《河洛墓刻拾零》一书。李适之是李唐皇室后裔,李世民长子李承乾之孙,在李隆基开元、天宝之际政绩卓著,位至宰相,新旧《唐书购为之立传,且对其生平仕诸方面记载较详,然新出土李适之墓志铭撰写镌刻于天宝十三年(754)时适之亡后不久,墓志由其故交房写,全文900余字,详细记录了李适之的生平历。
相关文物
存于山西珐华琉璃博物馆的明代珐华镂空饮中八仙大罐,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所描绘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等八位名士醉饮时的场景。
2010年2月5日自美国回流而来的临时文物入境编号《饮仙雅集图》 册,是《读画辑略》中所载的蔡诱传世之作。 此册共计八开,每开根据史载的“饮中八仙”之一分别绘其貌、书其传、篆其名,集绘画、书法和篆刻 于一身,图文并茂地再现了“饮中八仙”的种种轶事。
人物评价
刘昫: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适之雅好宾友,饮酒一斗不乱,夜则宴赏,昼决公务,庭无留事。适之临下虽简,在公克勤,惜乎不得其死也。开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无守,嘉贞近名。嵩、龄、适、挺,各有度程。
房琯:公瑰姿伟度,山立时行,倜傥不群,廓落遗俗。
研究书目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
元 任仁发 【饮中八仙图卷】. 深圳市书法院.2024-08-26
昭陵博物馆新入藏一件盛唐石刻 系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所有.今日头条.2024-08-21
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五十六.国学导航.2024-08-21
全唐文:卷三百四.汉典古籍.2023-12-15
《饮中八仙歌》.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08
勿快意于睚眦 - 解放军报 - 中国军网.中国军网.2023-12-14
珐华之彩 辉耀古今.太原新闻网.2024-06-09
资治通鉴.豆瓣读书.2024-06-20
旧唐书.豆瓣读书.2024-06-20
新唐书.豆瓣读书.2024-06-20
唐明皇演员表.电视指南网.2024-06-08
大唐芙蓉园演员表.电视指南网.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