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列仙传

列仙传

《列仙传》是中国现存第一部神仙志怪小说,旧题西汉刘向所作,但学界对此有争议。

东汉末年王逸《楚辞·天问》注、以及应劭的《汉书音义》首次提及该作品,但未提到具体作者。直到东晋葛洪首次注明作者为西汉末年的刘向。此后直到北宋,学者们均采用此说,但宋代的黄伯思首次提出质疑,此后亦有多位学者认为非刘向所作,认为该书应成书于东汉魏晋之际。

《列仙传》又有古本和今本之分。古本记录了七十余位仙人,但具体是七十几位,说法不一。今本《列仙传》记录了七十位仙人,分为上下两卷,而今本又有道藏本、三传本、逸史本、汲古本等十个版本。今本《列仙传》按时间顺序,从神农时代的赤松子开始,一直记录到汉代。每则故事篇幅短小,以“来历+事迹+去向”的叙事结构,简洁明了地讲述了仙人们通过服食矿物、植物以及水和气等物质,或者通过神遇而修炼成仙的故事。

《列仙传》作为中国神仙志怪小说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启了仙传文学这一流派,激发后世文人创作了多部仙传作品,如晋朝葛洪的《神仙传》、南朝颜协的《晋仙传》、宋代曾慥(zào)的《集仙传》等。书中的仙人故事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母题和典故,如其记载的萧史和弄玉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后世有名的典故“萧史乘龙”“乘龙快婿”与“弄玉吹箫”即出自该故事。明清时期,文人们根据萧史、弄玉故事创作了《秦楼萧史引凤》《吹箫引凤》《跨龙乘凤》等戏剧作品。其开创的人神(仙)恋爱故事、入仙窟故事以及通过救助有神性的动物而成仙的母题,也被后世小说模仿,如《子篇》描述了邗(hán)子与狗进入洞穴的情节,开创了后世凡人随物入仙窟的故事模式,《搜神后记》中的桃花源篇等就是这类型的作品。

此外,《列仙传》还在传播道教的神仙思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众提供了易于理解的途径来探讨修仙和神仙的概念。该书还记录了东汉各地流传的一些社会民俗和祠庙信仰的来源,如济阴人世代祭祀蚕神和园客的故事、吴中人门户都贴神鱼画和子英的故事等,为正史所未涵盖的地方社会思想史和民俗史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成书

作者介绍

最早提及《列仙传》的是东汉末王逸《楚辞·天问》注与应劭《汉书音义》,但均未提及作者是何人。首次提及《列仙传》作者的是晋朝葛洪,其著作《神仙传序》《抱朴子·论仙篇》指出刘向撰写了《列仙传》。

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刘交的第五世孙,其父是宗正阳城侯刘德。据考证,刘向生于刘弗陵元凤二年(前79年)。公元前68年,年仅十二岁的刘向凭借父荫入仕。公元前58年,刘向献上刘安所藏的《枕中鸿宝苑秘书》,言该书记录了驱使鬼神炼金之术。但汉宣帝让其炼金时未能成功,因此被弹劾入狱,其兄阳城侯刘安民全力营救,以及宣帝爱惜其才华而最终被赦免。此后,刘向在石渠阁讲授五经,担任了郎中和给事黄门的职务。

刘奭初元元年(前48年),刘向被提拔为散骑、宗正和给事中。但后来牵扯进朝臣与外戚、宦官的斗争中再次入狱。随后因为天有异象而恢复了职务。但此后又因牵扯朝臣斗争而下狱并被贬为庶人。刘骜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刘向和其子刘歆被任命为校中秘书,随后升迁为光禄大夫。每校对完一本书,刘向都会整理编目并概括其内容,称为《别录》。而当时发生乐一系列灾异,刘向撰写了《洪范五行传论》(又称《五行传记》),借此批评王氏外戚。刘向还多次劝谏成帝节俭,并编纂了《列女传》《新序》《说苑》等书籍用以劝诫。

刘向除了整理校订图书,也撰写了不少著作。除了前文提到的书籍外,还有《稽疑》《说老子》,以及三十三篇赋和《世说》等等。刘骜绥和元年(前8年),七十二岁的刘向去世,他的儿子刘歆继续主持校秘书的工作,并将刘向的《别录》整理成了《七略》,它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目录学著作。刘向与他的儿子刘歆一起对先秦、秦汉以来的学术文献进行了考证,整理了学术思想,构建了学术谱系。虽然刘向生前长期未能实现学术服务政治的目标,但父子俩的文献整理工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书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提出了长生不老的观念,而庄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描绘了真人、神人、至人等诸多神仙人物。到了秦朝秦始皇祈求长生不老,派出方士四处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社会兴起求仙热潮。到了汉代,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学说,将神学思想纳入儒家学说,使其成为国家统治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刘彻则成为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狂热的求仙皇帝,曾多次派李少君、齐人少翁、栾大等人炼丹和出海寻访仙人。神仙信仰的流行和众多神仙故事的传播,特别是神仙思想进入学术殿堂后,其理论构建越来越迫切。神仙的存在与否、神仙的修行方式、神仙的生活状态以及神仙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神仙学家提供权威和可信的答案。《列仙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而在佚名所撰的《列仙传序》中,也交代了刘向撰写《列仙传》的动机和背景。序言中提到,刘彻喜好方士之术,准南王刘安也大肆招揽太子宾客,撰写了一本叫《枕中鸿宝苑秘书》的书,书中讲述了神仙驱使鬼物,以及邹衍的修道延命之术。后来,准南王刘安因密谋叛乱被诛杀,刘向的父亲刘德因负责审理淮南王案而获得了这本书,刘向因此得以阅览该书。如前所述,刘向入仕后,曾把《枕中鸿宝苑秘书》献给汉宣帝,讲述了书中的驱使鬼神炼金之术,于是皇帝让他铸金,却没有成功,导致刘向入狱。到了刘骜时期,刘向成为整理校订书籍的朝廷官员。这一官职让他有机会阅览历代典籍秘要。同时,他也受到当时世人求仙风气的影响,相信神仙世界的存在,认为神仙并非虚幻,而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世人不够勤奋去追求。所以,出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宣扬神仙思想的需要,汇编了各个时期关于神仙的记载,撰写了这部神仙列传。

争议

关于《列仙传》的作者,东晋葛洪首次明确指出是刘向。随后一直到唐朝,文人学者们均认可该观点。

但到了宋代,随着疑古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质疑《列仙传》是否真的是刘向创作,这成为语文学界的一个重要讨论话题。总的来说,关于《列仙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即成书于西汉末,或东汉,或魏晋。认为《列仙传》成书于西汉末的学者基本认定作者是刘向,而持《列仙传》成书于东汉或魏晋时期观点的学者则认为本书是当时的民间方士所作,后来伪托刘向之名。

西汉末说

一直到唐朝,文人学者都认可刘向是《列仙传》的作者。近现代的鲁迅李剑国王枝忠等人也认同该观点。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表示:“……所以上举的六种小说,全是假的。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是真的。”李剑国在唐前志怪小说史中则在论证中指出《列仙传》是刘向晚年的作品。王枝忠则从文献引用的角度出发,他在《汉魏六朝小说史》中认为《列仙传》必定是汉代的作品,因为东汉末年的王逸《楚辞·天问》注和应《汉书音义》中都引用了《列仙传》。

东汉说

到了北宋,开始有学者质疑《列仙传》是否为刘向本人所作。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黄伯思,他在《东观余论》中《跋刘向\u003c列仙传\u003e后》中提到“是书虽非向笔,而事详语约,词旨明润,疑东京人作”,认为虽然不是刘向所作,但也是东汉人的作品,

王青在《\u003c列仙传\u003e成书年代考》一文中提出,《列仙传》是在一个漫长的流传过程中逐渐丰富起来。他指出,早期的《列仙传》与现在所见的版本有较大差异,而今本《列仙传》应是在东汉永和五年(140年)至晋朝太安二年(303年)之间基本定型的。陈洪《\u003c列仙传\u003e成书时代考》一文中,则论证《列仙传》应产生于东汉末年(约 165年-204年)。

魏晋说

明代的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认为作者“非六朝则三国无疑也”。清《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也怀疑该书是魏晋之际的方士所作,后托名于刘向,理由有《汉书·艺文志》并未称刘向作《列仙传》,且《列仙传》总赞引用的《孝经援神契》也没有被《汉书·艺文志》记载,《列仙传》本文称涓子作《琴心》三篇,《汉书·艺文志》则称《蜎子》十三篇等,都与《汉书·艺文志》不合。

内容

《列仙传》今本分上下卷,共记录了七十位仙人,其篇幅短小,叙事简洁明了,是按由远及近的时间顺序记录,从最早的神农时期的赤松子开始,到殷周时老子、吕尚等,再到秦时安期生先生、萧史等,最后是汉代的东方朔、修羊公等。其叙事结构为一种模式:首先介绍神仙的来历,接着叙述他们的事迹,最后交代他们的去向,这种叙事结构可以概括为“来历+事迹+去向”。

按仙人的来历,可分为神话传说人物,如赤松子、江妃二女等;一部分则是历史人物,如姜子牙东方朔以及钩弋夫人等;一部分是史书记载的传说人物,如黄帝篯铿等;以及数量最多的由普通人成仙的仙人,如鹿皮公、溪父、女丸、阴生等,合计有五十余位。

事迹则主要叙述了仙人们修炼与成仙的经历。书中仙人们修炼成仙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服食法,服食的对象包括矿物、植物以及水和气等,如赤松子服用水晶,方回服用云母,邛疏服用钟乳石,赤斧服用炼制的朱砂硝石等。除了矿物,植物也在仙人的修炼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服用松实,溪父则混合服用冬瓜子、桂、附子和芷实,而山图则服用地黄、当归、疏叶当归独活以及苦香树等植物来进行修炼。除了服食法,仙人们还会采取一些养生术,如容成公擅长的补导之术。按书中所述,成仙的途径,除了修炼之外,还有一种捷径,那就是神遇。如甯封子遇到神秘人教授掌火术、服闾偶遇三仙人赌瓜而成仙,木羽被司命君迎走等。

《列仙传》中的仙人最终去向,可分为三种:天仙、地仙和尸解仙。天仙是修仙的最高境界。天仙是在肉身完整的情况下,白日升仙,如被龙迎走的马师皇、被凤迎走的萧史夫妇以及被司命君迎走的木羽。

地仙是《列仙传》中最常见的类型。他们以长生不老和历世出现为特点,这些仙人通常喜欢居住在名山之中,如马丹在晋文侯时出任大夫,一百多年后又在晋献公时出任幕府正,几十年后又在灵公时又再度出现;仇生在尸乡北山作石室居住,邛疏数百年往来太室山等等。地仙修仙境界中的中品。

尸解仙需要在修仙过程中遗弃肉体,有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尸解,如火解、文解、水解兵解等。火解是一种自我孝义火烧的方式,如赤松子和甯封子投火自烧;文解则是将某物遗留在世,如黄帝去世后棺木内留下剑和,谷春去世后棺木内留下衣服。尸解仙因为要经历肉体死亡,被认为是修仙的最低境界,是仙之下品。

主题思想

今本《列仙传》记录了自黄帝时代至刘骜时期的七十位神仙。这些神仙涵盖了社会各阶层,既有王公贵族,也有普通百姓,遍及中原和边疆地区。其中,有超过五十位仙人是由普通凡人通过服食法、养生术、积善等修行成仙,强调了“凡人皆可修仙”的思想。而成仙后,神仙们会拥有各种超自然的能力,如长生不老、返老还童、死而复生、随心而行等,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作品突显了人物的神性和神奇经历,强调了神仙代代有、神仙处处有、人人可成仙的思想观念。为了实现这一写作目标,该书侧重描述仙人们的异能、异相和异事。

《列仙传》中的仙人大多具备与凡人截然不同的异能,比如甯封子和啸父都擅长生火术,鹿皮公和黄阮丘可以预知自然灾害的来临,修羊公能够化身为白石羊,而萧史则能吹箫召唤不死鸟。这些仙人还会积极参与济世活动,比如鹿皮公和黄阮丘虽然无法阻止自然灾害,但会通知民众及时转移;崔文子和负局先生则以灵丹妙药来救助人们。这些行为都是道教所鼓励的,也是《列仙传》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异相方面,比较强调修炼后能够实现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神奇效果。比如,容成公的“发白更黑,齿落更生”,赤斧在三十年后仍如童子一般,而毛女在三十年后的容颜仍然如同二十岁时一般。此外,生发和长耳也是仙人的典型特征,如甯先生“毛身广耳”,毛女“形体生毛”,黄阮丘务光均是“耳长七寸”;此外,还有桂父的脸“色黑而时白、时黄、时赤”,幼伯子“冬常着单衣,盛暑着襦袴” 。

异事方面,书中也描述了一些不寻常的事件,如欺负阴生的人家室会遭受破坏,介子推的家门口常常会有黄雀出现,这些都是书中的典型描写。

版本

《列仙传》有古本和今本两种不同版本。古本则记录了七十余位仙人,具体是七十几位,各方说法不一。目前保存下来的今本《列仙传》记载了七十位仙人,在明代被多种丛书收录,从而得以保存下来,并在清代经过校勘和辑补。今本的《列仙传》均为上下2卷,主要有以下10种版本:

道藏本

该版本为《正统道藏》收录,保存的是明正统十年(1445年)的抄本。它被收录到《道藏》洞真部记传类中,题“汉光禄大夫刘向撰”,共记录70 则仙人故事,分为卷上 40 则、卷下 30 则,每则人物传后有赞,下卷末尾还附有总赞。

三传本

该版本为《汉唐三传》收录,保存的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黄鲁曾黄省曾的刻本。它增加了《列仙传目录》,每列 4 题,同样以“汉光禄大夫刘向撰”为题和有70 则故事,传和赞合为一体,还有总赞。前有皇甫冲、黄省曾《列仙传序》,后有黄鲁曾《列仙传后序》。

逸史本

该版本为《古今逸史》收录。而《古今逸史》又分两种版本:收录书籍 42 种、收录书籍 55 种。收录书籍 42 种的《古今逸史》中,《列仙传》传后有赞。收录书籍 55 种的《古今逸史》中,又有 3个不同的刻本,它们收录的《列仙传》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传赞一体,另外一种是有传无赞。此外,《古今逸史》所收录的这4 种版本的《列仙传》的共同特点是:《列仙传目录》列 3 题,题“汉刘向撰 明吴琯校”,70 则故事,有总赞。

汲古本

该版本是明代毛晋创办的汲古阁藏本,保存的是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列仙传目录》列 2 题。题“汉光禄大夫刘向撰”,70 则故事,传赞一体,有总赞。文末有“虞山毛晋订正”。

廿一本

该版本是《秘书二十一种》收录的,保存的是清康熙七年(1668年)刻本。有《列仙传序》,题“康熙戊申一阳月至日新安汪士汉考述”。《列仙传目录》列出3个主题。正文题“汉刘向撰 新安汪士汉校”。70 则故事,人物有传无赞。文末有总赞。

四库本

该版本是《四库全书》收录的,保存的是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抄本,被归类于《四库全书》子部的十四道家类别中。此版本附带了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四库馆臣的《提要》,无目录。正文 70 则故事,传赞一体,有总赞。此版本由四库馆臣邱庭澍进行详校,并因避讳将“丘”改为“邱”。

校正本

该版本是清末王照圆校正过的《列仙传校正》,保存的是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双莲书屋刻本。此版本还包括了洪颐煊所写的《列仙传校正序》。《列仙传校正本目录》列出了3个主题,其中在卷上补充了“羡门”条,而在卷下补充了“刘安”条,合计 72 则故事;因避讳将“丘”改为“邱”、“玄”改为“元”。在目录之后,根据《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二道部引《列仙传序》,并有爱新觉罗·颙琰九年王照圆所写的自序。人物传赞分离,正文注引的文字以小字出现。传后有《列仙传赞》1 卷,先人物赞,然后是“诸赞之总序”,末尾有王氏《列仙传赞叙》。

指海本

该版本是《指海》收录的,保存的是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刻本,由钱熙校正过。包括了《四库全书提要》,并根据《御览》的内容来补充《列仙传序》。《列仙传目录》共列出3个主题,包括了70则故事。在目录和正文中,均将“女丸”改为“女几”。题“汉刘向撰”,传赞一体,正文部分以小字形式附带校注。卷下有总赞。最末附有钱熙祚的《列仙传跋》。

琳琅本

该版本是《琳琅秘室丛书》收录的,保存的是清咸丰三年(1853年)仁和胡氏木活字排印本,又有光绪十三年(1887)会稽董氏云瑞楼木活字排印本,光绪十四年(1888年)会稽董氏取斯堂木活字排印本。在这个版本中,《列仙传目录》共列出2个主题,包含了70则故事,又把“女丸”改为“女几”,并有《四库全书提要》。正文分 2 卷,题“汉光禄大夫刘向撰”,传赞一体。这个版本基于毛晋原刻本(长洲宋翔凤洞箫楼藏书)制作而成,并经徐立方、江文炜、胡的校勘和审定,最后由宜兴市曹凤奎刷印。后面附有胡珽《列仙传校伪》、董金鉴辑《列仙传补校》。

日内本

这个版本是日本内阁文库的抄本,题《刘向列仙传上下》,编号为“汉 3375”,共1册,函号为311-256。此版本内包含目录,共列出5个主题,共70则传记,传赞一体,有总赞。文本内没有提供任何有关时代或抄写者的信息。但从文中将“马师皇”的“龙”写成了“竜”,可推知该抄本是由日本人抄写的。此外,文中将“务光”故事中的“汤将伐纣”写错了,可推知其底本应是明代的版本。

价值影响

《列仙传》是中国神仙志怪小说的开山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仙传文学的奠基之作,《列仙传》开启了仙传文学这一流派,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灵感。后世文人仿效《列仙传》,创作了多部仙传作品,如晋朝葛洪的《神仙传》、南朝颜协的《晋仙传》、《洞仙传》、宋代曾慥(zào)的《集仙传》,以及元代赵道一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书。

《列仙传》中的许多仙人、故事也成为后世的文学创作的母题和典故。西晋左思的《魏都赋》提及“昌容练色,犊配眉连。玄俗无影,木羽遇仙”,“玄俗无影”“木羽遇仙”就是出自《列仙传》的木羽篇和玄俗篇;《蜀都赋》中写到“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山图和赤斧就是《列仙传》记载的两位服用朱砂成仙的人物。一些词牌,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取自《列仙传》中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的故事,《解佩令》取自郑交甫遇汉皋神女解佩的故事。《列仙传》记载的萧史和弄玉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后世有名的典故“萧史乘龙”“乘龙快婿”与“弄玉吹箫”即出自该故事。明清时期的杂剧中,根据萧史、弄玉故事演绎而成的戏曲便有《秦楼萧史引凤》《吹箫引凤》《跨龙乘凤》等。

李剑国在其著作《唐前志怪小说史》中,将《列仙传》开创的文学母题概括为以下几种:人神(仙)恋爱故事、入仙窟故事以及救助有神性的动物而得以成仙的故事。这些母题为后世小说提供了灵感和参考。例如,在《邗子》中,描述了邗(hán)子与狗进入洞穴的情节,开创了后世凡人随物入仙窟的故事模式,如《搜神后记》中的桃花源篇等,为后世的洞穴小说提供了样板。

《列仙传》在传播道教的神仙思想方面也发挥了作用。宗教专著对大众来说较难理解,但《列仙传》这种故事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接受。同时,它还丰富了道教的神仙体系,书中多位仙人被收录到后世的道教典籍中。此外,《列仙传》还为大众提供了正史不能提供的一些地方社会思想史和民俗史的重要内容。正史通常不会记录这类“怪力乱神”内容,而东汉时期的地方志史料相对稀缺,《列仙传》介绍东汉时期各地流传的一些社会民俗和祠庙信仰的来源,例如济阴地区代代祭祀蚕神和园客的故事,吴中地区门户都贴上神鱼画和子英的传说,嵩山的卧床石枕和邛疏的传说,以及长安地区的民间谣言和阴生的传说等等,为正史记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评价

东晋葛洪:刘向所述,殊甚简要,美事不举。此传虽深妙奇异,不可尽载,尤存大体。

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是书虽非向笔,而事详语约,词旨明润……”

仙人列表

参考资料

..2023-10-06

..2023-10-06

《列仙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10-28

..2023-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