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指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于2020年开展的全国人口普查。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目标是全面查清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普查对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在站上“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前夕所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相比以往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应了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的新突破,从而做到了将人口基数查得更实、人口底数摸得更清。这为中国进一步地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更长远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而切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数据支撑。
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指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于2020年所开展的全国性人口普查,目的是全面查清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普查对象
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普查内容
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普查方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工作于2020年10月11日至12月10日期间进行,700多万普查人员于11月1日起走入千家万户,正式开启普查现场登记。 此次人口普查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普查准备
组建机构
国务院成立了由韩正副总理担任组长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教育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电总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港澳办、国研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移民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等25个部门组成。全国乡镇、街道和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均建立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为普查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制定方案
按照“科学与可行、需要与可能、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切实加强顶层设计。预先在全国组织开展了6项专项试点和1项综合试点,以着力提高普查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制定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和7项工作实施细则,对普查内容、普查方法,以及普查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作了明确规定,为人口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加强宣传
9月20日,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拉开序幕。
为增强社会公众对人口普查工作的认知度,经国务院决定,国务院人普办于12月20日启用“中国人口普查—2020”标志(LOGO)。该标志以汉字书法“人”字和国画“中式民居”及英文字母“C”为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两条环绕的彩带源于英文字母“C”,代表“CHINA”和“CENSUS”,“2020”表明普查年份,体现了“2020年中国人口普查”的主题概念及与国际接轨的普查理念。此外,国务院人普办还策划制作了人口普查宣传海报、宣传片、公益广告片等宣传用品,设计制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网站。
各地根据国务院人普办的部署和当地实际,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社会各界了解、认同、支持、配合普查工作,分阶段、有节奏、重实效,扎实做好普查宣传工作,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等宣传口号深入人心。
普查实施
组织登记
各级普查机构认真选聘普查人员,强化各级培训,确保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经考试合格后上岗。按时完成软件开发、户口整顿、区划绘图、入户摸底等前期准备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研究疫情对人口普查工作的影响,制定工作预案,调整工作进度,扎实推进普查工作。从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全国700多万普查人员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对全国所有家庭和人口进行了全面普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日下午在北京中南海参加人口普查登记。
创新手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提高普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对普查内容和普查方式进行创新。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采集。同时增设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通道,满足了人们对普查灵活性、隐秘性等方面的要求。电子化的方式确保数据可直接上报和实时核准,扎牢了普查的质量控制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道“篱”。强化部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的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按照国家网络安全三级等保标准对普查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进行安全管理,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首次对700多万普查人员实行线上集中统一管理。
把牢质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追溯和问责机制,确保普查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和企业大数据,对普查数据开展精细化比对核查。各级普查机构认真开展质量验收,确保了普查工作各阶段的质量。为了客观全面评价全国人口普查登记质量,领导小组办公室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随机抽取141个县的3.2万户进行事后质量抽查,结果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漏登率为0.05%,普查结果真实可靠。
数据发布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以公报的形式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同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主要数据。
全国人口情况
人口总量情况是:全国人口 共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4852人相比,增加72053872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户别人口情况是: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集体户28531842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09300人,集体户人口为1189694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
民族人口情况是: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1334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67390人,占8.8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长10.26%。
地区人口情况
省份人口情况是: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其中,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
区域分布情况是: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
人口变化情况是: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性别情况是: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区域人口性别情况是: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构成情况是: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7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地区人口构成情况是:31个省份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60%—65%之间的省份有15个,在60%以下的省份有3个。除西藏自治区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受教育程度人口
各类受教育程度情况是: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4032人上升为1508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788人下降为3450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26779人下降为24767人。
平均受教育年限情况是: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国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省份有1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
文盲人口情况是: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
城乡人口情况是: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1162人,占63.89%(2020年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87562人,占36.1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15856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1984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情况是: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2506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5747人,流动人口为375816759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37153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50979606人。
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是: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31376431人,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76986324人,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加154390107人,增长69.73%。
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人口数情况是:居住在31个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37138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55732人、台湾地区居民157886人,外籍人员845697人,合计1430695人。
性别构成情况是:上述人员中,男性736286人,女性694409人。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男性为202296人,女性为169084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男性为29067人,女性为26665人。台湾地区居民,男性为102897人,女性为54989人。外籍人员,男性为402026人,女性为443671人。
居住时间情况是:上述人员中,居住时间三个月以下的40659人;居住时间三个月至半年的56342人;居住时间半年至一年的166884人;居住时间一年至两年的248174人;居住时间两年至五年的 314954人;居住时间五年以上的603682人。
来内地(大陆)或来华目的是:上述人员中,以商务为目的77008人;以就业为目的444336人;以学习为目的219761人;以定居为目的419517人;以探亲为目的74735人;其他目的195338人。
地区分布情况是:上述人员按居住地分,人数排在前十位的省份为:广东省418509人,云南省379281人,上海市163954人,福建省106248人,北京62812人,江苏省58201人,浙江省4618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6043人,山东21829人,辽宁20562人。居住在其他省份的127067人。
重大意义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持。
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对中国未来人口形势进行分析,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情况、特征和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解读.国家统计局.2023-08-26
[视频]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中央电视台.2023-08-26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京成功举办.国家统计局.2023-08-29
关于启用“中国人口普查—2020”标志的通告.统计微讯.2023-08-26
宣传海报.国家统计局.2023-08-26
人口普查宣传片.国家统计局.2023-08-26
人口普查公益广告(宁吉喆).国家统计局.2023-08-26
人口普查公益广告(钟南山).国家统计局.2023-08-26
人口普查公益广告(姚明).国家统计局.2023-08-26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网站.国家统计局.2023-08-26
为国调查 各地在行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准备工作综述.国家统计局.2023-08-26
习近平在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强调 切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央视网.2023-09-04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六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8-30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