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
竹溪县(Zhuxi County),别名武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十堰市下辖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陲,属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与陕西省的平利、镇坪县、旬阳市和重庆市的巫溪县、湖北省的竹山县相邻,总面积3310.52平方千米,下辖11个镇、4个乡。截至2022年,全县户籍人口345569人。县人民政府驻竹溪县北大街41号。
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北坡,是典型的高山地区,整体西南高、东北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920.1毫米。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有着大小河流197条,年平均径流量22.5亿立方米,竹溪河为县内主要河流之一。县境在五帝时期(公元前3500~前2000年),为三苗族西北领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武陵县(竹溪地)属汉中郡;朱见深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正式建立竹溪县,属郧阳府管辖;于1950年县域划归湖北省人民政府,自1994年竹溪县属十堰市所辖至今。
竹溪县以茶叶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构建了“一统三分、南烟北茶”的产业格局,有着“中国茶叶之乡”称号;县内还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为烤烟、魔芋、黄连等,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魔芋之乡”;第二产业则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水产业、新能源、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为支撑产业,建成了绿色低碳发展体系,有着竹溪工业园区、湖北竹溪人福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而第三产业以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交通运输、通信和国内旅游为主导产业,创成了全域景观、诗意田园的中国候鸟旅居县。截至2022年,全县生产总值114亿元,三次产业比值为26.6:25.8:47.6。
竹溪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庸巴文化的发祥地,县内孕育了汉民族文化“活化石”的向坝原生态民俗音乐,还有着“汉剧之母”“京剧之祖母”的汉调二黄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县内还有着竹雕、木雕、刺绣、香包、陶钗、剪纸等民间工艺和龙灯、船灯、狮子、蚌壳等民间玩艺。是鄂、渝、陕三省要冲,先后荣获“交通建设先进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还获得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有着国家AAAA级景区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国家AAA级景区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楠木寨旅游区等。
名称来源
明朝成化十二年(公元1746年),建立了竹溪县,以县内竹溪河取名,故名竹溪县延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黄帝、颛顼、帝喾、虞舜等五帝时期(公元前3500~前2000年),竹溪地域为三苗族西北领地。
夏、商时期为庸国属地,至周武王伐纣,庸人从焉;到西周时又属庸国,东周春秋前期还属庸国,后期属楚,楚灭庸后在庸邑设置了上庸县(今竹溪县地属上庸)。
战国时期属楚国武陵县(今竹溪县县河镇政府下河坝坪一带),战国末属秦。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武陵县隶属汉中郡。
西汉高帝五年(公元202年),置武陵县(为竹溪建县之始),属益州汉中郡;到东汉时属益州,州治县汉中郡(今汉中市)之上庸县。
三国时期,武陵县属魏荆州上庸所管辖;两晋时期,属上庸郡所管辖(今竹溪县县河镇一带)。
南北朝宋时,属梁州(今汉中市)上庸郡和新兴郡所辖;到齐时,仍属梁州上庸郡和新兴郡所辖,至西魏时期武陵县改为孔阳县(今竹溪县全境属孔阳县);至北周时期,改上庸为孔阳,属罗州。
隋唐至宋元
天宝时期,属山南东道(今襄阳市)房州所辖武陵县。到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房州自竹山县移至房陵县,武陵县也并入了上庸县。两宋时期,属京西南路山南东道房州所辖。元朝时期,又属江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今开封市)襄阳路(今襄阳市)房州所辖。
明清
明朝初期,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治武昌)襄阳府所辖;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荆襄流民领袖刘通、石龙、李原率众起义反抗明朝统治和压迫,转战鄂西北地区。次年刘通、石龙相继被捕,李原率领义军继续斗争,在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李原于竹山牺牲,义军被迫溃散;朱见深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朝廷在郧县置郧阳府,并设竹溪县,属阳府所辖。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竹溪县属湖北承宣布政使司(即湖北省)郧阳府所辖;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竹溪营游击冯源响应吴桂三叛乱,占领了竹溪县城大肆焚掠,竹溪知县曹席珍逃亡中峰寨被俘;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竹溪县人张茂勋撰写《竹溪县志》,为乾隆版县志蓝本。
中华民国时期
1914年,北洋政府废府州,颁发省、道、县制,竹溪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1932年,实行保甲制,民国政府将湖北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十堰地为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设郧阳区,竹溪县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所辖。1936年3月27日,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八行政督察区,竹溪县归第八行政督察区所辖。
1948年5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中原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将豫陕鄂划分为陕南和豫西两个省级行政区,竹溪县属陕南区,于1948年6月7日在郧县成立,下辖一、二、四地委、专署、分区,竹溪县属第四地委所辖(此时竹溪未解放)。
1949年1月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令各地委以地名命名,四地委改为两郧地委、专署。1949年5月竹溪县城解放,6月3日成立竹溪民主政府,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专员公署,至7月两郧地委、专署机关从郧西迁往郧县城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民主县政府改为县人民政府,废除保甲制,实行区村建制。1950年1月,郧阳地区由两郧专署划属陕西省管辖,竹溪县属两郧专署。同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将两郧地区划归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2年12月,撤销郧阳专区,竹溪县属襄阳专署管辖;1965年8月,恢复郧阳地区行政公署,竹溪县隶属之;1994年10月22日,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合并为新的十堰市,竹溪县隶属十堰市;至2020年底,全县辖11个镇,4个乡、291个行政村,15个乡办农场,4个社区,1680个村民小组。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竹溪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属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介于东经109°29′~110°08′,北纬31°31′~32°22′之间,西与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市相邻,边界线长120.2千米;南与重庆市巫溪县相连,边界线长63.3千米;东、北与湖北省竹山县相接。县城东西宽51千米,南北长104千米,总面积为3310.52平方千米,距十堰市232千米、武汉市779千米。
气候
竹溪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属南北过渡地带,既削弱了北方冷空气,又深入了海洋暖湿气流,加之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温带、湿带气候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
全县平均温度为14.1℃,年平均最高气温14.9℃、最低气温13.6℃,年平均温差1.8℃,年平均日照时数1673.1小时,年平均日照37%,日照时数最多出现在7月,最少出现在2月,一年中蒸发量相差较大,夏季为全年蒸发量鼎盛时期,冬季则最少,年平均蒸发量1132.5毫米。而全县相对湿度与温度相反,夜间温度低、湿度大,白天温度高、湿度小,年平均相对湿度81%,其中9、10月份湿度最大、2月份湿度最小。全县降水月际变化大,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920.1毫米,截至2023年3月3日县内最高降水为1121.9毫米、最低降水为628.9毫米;年平均风速每秒1米,静风频率53%,多为东风,风向频率10%。
地质
竹溪县属第四纪变质岩质层,其中元古界震旦系板岩、砂岩、页岩岩石结构分布在丰隆镇附近东西条带,古生界寒武系鳞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岩石结构分布在丰隆镇以南桃源、向坝、双桥乡一带,古生界志留系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岩石结构分布在丰溪镇以北中峰、龙坝、新洲、汇湾、鄂坪等8个乡镇。还有着新生界第四纪松散陆相沉积物为主的粘土、砂、砾石等较年青地质结构分布在城关、蒋家堰镇、水坪镇等地。其母岩母质可分为第四纪粘土沉积物、近代河流冲积物、(云母片岩、千枚岩坡积、残积物)、板岩坡积物、石灰岩坡积物5种类型。
地形地貌
竹溪县地处秦岭东槽区东段南缘、大巴山脉东段北坡,是典型的高山地区,整体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呈纬向褶皱形由西南向东北横向延伸,西南部最高海拔2740米,东北部最低海拔276米,相对高差2464米,形成垂直倾斜地带,海拔800~2000米以上中高山地区占县域总面积98.5%,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座,知名山岳有着78座,其他耕地占总面积11.33%,水面占总面积4.15%。县内山脉与地层走向一致,河谷曲流发育,峡谷与山间盆地相间,构成丘陵、盆地、低山、二高山、高山等多种地貌类型,分为北部低山、二高山地区;西部、东部低山、丘陵、盆地区;中部二高山、低山区;南部高山、二高山区等4种地貌地区。
水文水利
水文
竹溪县内河流均属堵河水系,全县有大小河流197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9条,流域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1条,年平均径流量为22.5亿立方米,包括客水为35.21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产水量68.1万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6671.6平方米。
竹溪县主要河流之一,为常流河,因沿河两岸多生矮箭竹而得名。主要发源于竹溪县西北部龙坝乡东岱顶,另一支流发源于县西中峰镇小秋山,汇桐沟河东流,至廖家河汇入竹溪河,而后东流经城关、中峰、龙坝、水坪、县河、新洲等6乡镇,与竹山县交界处的两河口而汇入堵河。流域面积765平方千米,高差1484米,长约100千米,河床宽20~100余米,流速每秒0.44米,年平均径流深390毫米,径流量2.98亿立方米,上游除洪水期外可徒涉,下游除枯水期外,可通航2~4吨木船。
竹溪县南部主要河流之一,为常流河,发源于桃源乡柳树坪,由西向东流经中坝、中河、双河,古丰等地,汇纳澈水河、崎渔河,注入竹山官渡河。竹溪县境内河流长30千米,河床宽20千米,河流流域面积133平方千米,高差1796米,多年来平均径流量1.26亿立方米,径流深950毫米,多年平均产水量1663毫米。
竹溪县较大河流之一,为常流河,古称柿河、又称南江河。发源于镇坪县,流经竹溪县鄂坪、汇湾、兵营、新洲等4乡,至新洲乡潭口汇入竹溪河,而后东流至两河口汇入堵河。竹溪县内河流长128千米,流域面积446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2.14亿立方米。汇湾乡小河口以上为上游,长70千米,河宽25米,水深1.5米,流速每秒0.6米,河床弯狭,多礁石,不能通航、徒涉,仅凭小舟过渡。小河口至新洲乡郭家洲为中游,长30千米,河宽40米,水深2~6米,流速每秒0.6米,可通航2~5吨小木船。郭家洲至两河口为下游,长28千米,河宽90米,水深3~10米,流速每秒2米,可通航10~20吨木船,平均高差364毫米,多年平均产水量4371毫米,径流深480毫米。
汇湾河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泉溪镇鸡公梁,由众多小河汇合而成。先流向西北至杏儿坪折向东北,流至黄柏溪与泉溪河汇合,后流经太平关至汇湾镇南小河口,汇入汇湾河。全长60千米,流域面积295平方千米,高差1497米,河宽5~10米,径流深760毫米,径流量2.24亿立方米。竹溪县内河流长44千米,流域面积295平方千米,高差1491毫米,多年平均产水量3393毫米,年平均径流量2.24亿立方米,径流深760毫米,为常流河。
水利
截至2022年,竹溪县完成水利投资1.004亿元,全面改善灌溉面积26.6667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12.59平方千米,县内共建成水库49座,总库容72138.8万立方米,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5.9万人次,累计达到33.79万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96.65%,水利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819万立方米。其中,向农业供水3590万立方米、工业供水421万立方米、城乡居民生活供水952万立方米、城镇公共供水788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68万立方米。
土壤
截至2023年3月3日,全县成土面积495.15万亩(0.3301平方千米),成土母质变化较大,土壤类型复杂。可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30个土属、125个土种、58个变种。以黄棕壤、水稻土、潮土为主共占总土壤面积的91.6%,其他棕壤、石灰(岩)土、草甸土仅占土壤总面积的8.4%。其中,黄棕壤土总面积为429.63万亩(2864.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86.6%、棕壤土总面积为14.11万亩(94.0667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3%、而水稻土总面积15.93万亩(106.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3.2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共3310.52平方千米,占湖北省土地总面积的1.78%。其中,耕地面积335.8184平方千米,园地面积60.3169平方千米,林地面积2710.2914平方千米,草地面积34.8008平方千米,交通运势用地面积14.8672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59.7019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7.4799平方千米,其他用地面积33.026平方千米。
水资源
竹溪县属地下水极弱地带,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全县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大气降水,平均地表水资源为22.5亿平方米,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北部低山区降雨量少,平均降雨量为971.98毫米,径流深418.9毫米,产流量3.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867.7平方米;东部二高山丘岭地区降雨量较少,平均降雨量为971.98毫米,径流深500毫米,产流量8.1亿平方米,人均占有水量5777.4平方米;而南部高山区降雨量丰沛,平均降雨量为1250.5毫米,径流深971.6毫米,产流量11.3亿平方米,人均占有水量19863.2平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10万千瓦,平均降水量资源为36亿平方米,年平均径流系数为0.63,还有着来自外界流入县内的客水资源12.71亿平方米,地表水总资源为35.21亿平方米。
森林资源
竹溪县森林资源丰富,在2014~2019年,共完成长防林工程建设40平方千米,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6平方千米、封山育林2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全县林地总面积290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82.6%、植被覆盖率87.3%、森林蓄积量达190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
竹溪县有着铜、铁、、铝、锌、沙金等金属矿,石煤、板石、古生物化石、花岗石、石棉、磷、硫、石灰石等非金属矿。其中,已探明的石煤有130个矿区,储量约6亿吨,1000万吨以上的煤田有17个,最大煤体储量为6220万吨,大部分矿点都是优质煤,发热量在4000大卡以上。还有着中国页岩板石矿藏,主要集中在陕西省白河县—湖北省竹溪县—重庆市巫溪县这一狭长地带,其中竹溪县内储藏量为11亿立方米,产量位居中国第一,已开采生产灰、黑、绿3种板石产品。还有着石灰石储量4.5亿吨,年开采量30万吨。
植物资源
在竹溪县内土地总面积中,水面、道路、村庄及其他仅占总面积的13.8%,而植被区占了总面积的86.2%,植被覆盖率达83.9%。可分为农作物植被区、森林植被区、(杂灌、芦苇、山草)植被区3种。其中农作物植被区占总面积的11.4%,分布在中峰、龙坝、水坪、县河等乡镇低山河谷地区;森林植被区占总面积47.2%,分布在泉溪、丰溪、桃源、向坝等乡镇大高山地区;而(杂灌、芦苇、山草)植被区3种占总面积的27.6%,分布在新洲区、汇湾、鄂坪、兵营等乡镇中高山地。共有着维管植物204科1043属3310种。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竹溪县共有脊椎动物28目98科218属318种,其中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的动物有金雕、豹、林麝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大鯢、虎纹蛙、鸳鸯、黑鸢、苍鹰等3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大鯢、熊瞎子、水獭亚科、豹猫、金猫、豹、斑羚属、鬣羚、舟山眼镜蛇、赤腹鹰等有45种,还有着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脆蛇蜥、滑鼠蛇、尖吻蛇、白冠长尾雉、紫灰蛇等36种,其中28种属于中国特有,包括两栖动物12种、爬行纲5种、鸟类3种、哺乳类8种。
植物
竹溪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7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5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秦岭冷杉、油麦吊云杉、大果青杆、黄杉、巴山榧、树等22种。还有着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120种,国家珍稀濒危植物36种,列入濒危野生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6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的植物种31种,共153种隶属于48科99属,其中88种属于中原地区特有种。
自然保护区
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巴山东段北坡、鄂渝交界处,位于竹溪县境内,与四川大宁河小三溪仅一山之隔,亦称天神峡或龙女峡,峡长18华里(9000米),故称十八里长峡,总面积256.0495平方千米。区内森林资源丰富,是第三纪植物“避难所”和特有物种演化中心,有着维管植物204科1004属3293种,其中被列入国际公约或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共154种;区内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共有脊椎动物28目98科318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5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1种,是中国华中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域。
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竹溪县西南部的泉溪镇,距竹溪县城69千米,因区内八卦山形似八卦图而得名。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共有野生脊椎动物312种,隶属30目96科,其中包括中国特有野生脊椎动物38种、国家濒危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属等3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林麝、金雕等38种。还有着维管植物2796种,隶属201科、958属,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光叶珙桐等22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5种、国家珍贵树种11种。
自然灾害
竹溪县为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域,自然灾害多为旱灾,局部水灾和冰雹灾害次之,已探明的泥石流地质灾害点有38处。在2004年春季,竹溪县降雨仅136毫米,比同期减少了62毫升,最高气温达34℃,干旱造成水源短缺、水库碘化钠、河流断流,17.2万亩(114.6667平方千米)的农作物受灾、3.5万亩(23.3333平方千米)农作物绝收,其中桃源乡干旱长达40天,夏收夏种作物损失严重。而在次年的5、6月,县境内又暴雨、大风、冰雹成灾,全县共7469人受灾,倒塌房屋5841间,10387间房屋受损。此外,在2022年6月26日~27日,县内还发生了暴雨,最大雨量达153毫米,强降雨期间诱发了地质灾害,竹溪县县河镇明家祠村2组滑坡专业监测设备发出蓝色预警,滑坡区中部乡村道路出现开裂变形,形成了长约30米、宽约5~10厘米的裂缝,造成1处电线杆发生歪斜,其他区域也存在局部变形迹象,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底,竹溪县下辖11个镇、4个乡、291个行政村、4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地竹溪县北大街4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竹溪县共有户籍117743户,户籍人口为345569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26700人,城镇化率44.53%。全年内出生人口1928人,人口出生率为5.58‰,死亡人口1774人,死亡率为5.13‰。按性别分,有男性184725人、女性160844人,还有着迁入人口632人、迁出人口2102人,相对减少了1470人,人口机械变动率为4.25‰。而竹溪县的常住人口为28.46万人,其中0~17岁的有67399人,占19.3%;18~34岁的有70122人,占20.6%;35~59岁的有135875人,占39.3%;60岁及以上的有72173人,占20.9%。
民族
竹溪县境内以汉族为主,有着回族、维吾尔族、壮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俄罗斯族等18个少数民族共1200余人,其中93%的人居住在城关镇鼓楼社区和日进村。
语言
竹溪县历年来是一个多外籍流民远足拓荒的领域,最原始的各种语言在这里杂交、改造、消失、新增,最终形成了可以自由交流的原始的竹溪方言。而竹溪方言属于官话方言中的西南官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又具有中原官话的特点。在竹溪方言中拥有23个声母、41个韵母、声调4个,其中声母方面泥(娘)母字的发音全归入来母字中,“街”“鞋”读作“kai”“xia”,审母二字读作平舌音;韵母方面介音[u]在竹溪方言脱离,单元音韵母[u]常变为复元音韵母,在与声母m搭配时,[u]通常会降低舌位,变为[o];在词汇方面,竹溪方言受到西南官话的影响不断融合之后,又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词汇中,以事物类名词居多,其次是常用动词和副词。
宗教信仰
道教
竹溪县道教始于汉代,相传真武大帝入武当山修炼42年飞升成仙,玉皇大帝命其镇守北方,号玄武帝君。而在宋真帝时,被尊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俗称真武帝君,在其飞升时脚蹬竹溪县城南9千米处的偏县南之山,故此山名为“偏头山”,于是后人于此山山峰修建真武帝君庙,遗存犹在,故竹溪县道教源自武当山道教,在清代、民国时期分别置僧官和道官执掌宗教事务,县内存有道教古建筑真武祖师庙、独松寺、隐真洞、老君观等,均有房屋、田地和山林。
佛教
竹溪县佛教始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在今蒋家堰镇小河口建莲花寺,为竹溪县佛教的发源地。1620年,密印和尚对其进行扩建,改称“莲花禅林”,后相继建普济寺、青山寺、大觉寺、尼姑洞、罗汉洞、三官庙、白云岩洞、华严寺、禅定寺等寺庙。大寺院设有主持、管事、持事和按行,其中主持统管寺院事务,其余职务者各管一项,而中小寺院一般为1~2人。于1946年,县内成立了佛教协会,设址关清泉寺,即西寺庙。
伊斯兰教
竹溪县伊斯兰教由明、清时期平利县、镇坪县、安康等地回族来县内经商时传入,在清嘉庆二年(公元1815年)于城关后街小巷修建了清真寺,有着教徒600多人。民国五年(公元1917年),由社头柳得彦、杜占魁、闻建顺、柳吉门等4人重修,并新建礼拜大堂1座,已有信仰伊斯兰教群众近千人,主要分布在城关地区。截至2015年,全县信仰伊斯兰教教徒共1056人。
经济
综述
截至2022年,竹溪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30.4亿元,增长了7.8%;第二产业增加29.4亿元,增长了20.1%;第三产业增加54.2亿元,增长了5.0%;三次产业比值26.6:25.8:4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0127元,同比增长11%;全县财政总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5亿元,增长1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8亿元,下降11.8%。县内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3元,同比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7元,同比增长8.1%。竹溪县以“湖光山色、茶山稻海、诗意田园、自然和谐”的理念,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全力建设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
第一产业
竹溪县是高山农业县,独特的气候与环境孕育出了品质优良的稻米、茶叶、中药材和高山蔬菜,构建了“一统三分、南烟北茶”的产业格局。县内北部、中部高山和二高山建设了32万亩(213.3333平方千米)茶叶基地,采摘面积达20万亩(133.3333平方千米),年产茶叶超9800余吨,是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拥有290个村有茶园种植面积,通过有机茶认证基地的面积有10万亩(23.3333平方千米),拥有龙王垭、梅果贡两大龙头企业,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中部地区则大力发展有机贡米8万亩(53.3333平方千米),其中中峰镇贡米基地就种植了贡米1.2万亩,年产贡米5000吨,有着“贡米之乡”“竹溪粮仓”之美誉。而南部山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素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是中原地区黄连之乡,黄连产量占全国年产量15%、葛根产量占全国年产量20%。此外,该县还是烤烟大县,全县烤烟种植面积2.22万亩,共有烟农687户。
2022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08亿元,同比增长7.82%;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1亿元(包括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同比增长3.1%。县内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魔芋、烟叶、植物药材、蔬菜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5.57万亩(383.6667平方千米),粮食总产量29364万斤,同比增长0.03%;全年植树造林面积12.89万亩(85.9333平方千米),林业产值达到3.6亿元,同比下降20.06%;年末家禽存笼96.27万只,畜牧业产值达11.62亿元,同比增长6.58%;完成水产量337万斤,实现渔业产值3864万元、同比增长7.11%。
第二产业
竹溪县第二产业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水产业、新能源、农特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为支撑产业,构建了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其中,围绕大健康产业,以森林旅游康养、绿色食品康养、药膳食疗康养、乡村旅居康养及竹溪生漆产业,打造了大健康产业引领地、电子产业集聚地、高端饮品原产地、康养旅居胜地、中国药膳之都和中国漆都,建设了中国原料药生产基地、中国药膳产业发展中心和药食同源交易中心。还建设了大健康产业园,引进了广州广东百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业落地。而电子信息业已形成以钰邦电子为龙头企业,以凯泽鑫等10余家企业形成的电子产业矩阵。此外,农特产品加工业涌现出湖北省龙湖源木本油料开发有限公司、竹溪县天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300多家农特产品加工企业,有着年产值达亿元的农业生产加工企业的4家、3000万元以上的20余家、500万元以上的200多家。
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48亿元,同比增长39.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26.4%。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材产业完成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24.6%;农产品加工产业完成值14.13亿元,同比增长18.9%;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值3.57亿元,同比增长17.6%;水电产业完成值2亿元,同比下降49.7%。四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达69.2%。
第三产业
竹溪县第三产业以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交通运输、通信和国内旅游为主导产业,培植了“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文旅品牌,以农旅、林旅、文旅、茶旅、药旅等“十旅融合”,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山水资源和丰富的桃果等特色产业基地,设立了夯土民居、老爷车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馆、游客中心、生态步道、自行车道、休闲驿站等10个特色馆,初步形成医、药、养、食、游、健产业链,以文旅+康养+田园综合体的产业模式,打造了全域景观、诗意田园的中国候鸟旅居县。
2022年,竹溪县第三产业增加值5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3亿元,同比增长26.8%,全县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35个,投资额112.7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亿元,同比增长3.0%,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有99家,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15.7亿元,同比增长86.2%,人均消费总额27126元,同比增长2.6%。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游客共421万人次,同比增长25.7%;旅游总收入达31.5亿元,同比增长29.6%,有着星级饭店4家、床位737张。
经济功能区
竹溪工业园区
竹溪工业园区于2003年3月建立,2006年9月经国家正式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3月被收录《中国开发区目录》,先后通过国家五部委验收、湖北省政府认定,是集医药化工、电子、绿色食品加工、新型建材加工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园区,产值占全县60%以上,引入了盘龙国瑞、悦诚、溪润竹、巨成等生物医药企业15家,总投资额36亿元。2021年3月31日已获省发改委批准,面积扩张至5.6721平方千米,由两个区块组成,成为了湖北省108家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八个获批扩区调区的园区之一。2022年,工业园先后引进了钰邦电子等13家外地企业,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重要企业
湖北竹溪人福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竹溪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工业园区洛河河畔,占地1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是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旗下一家专业从事甾体激素类原料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属于湖北省医药工业龙头、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20强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有着黄体酮、睾、皂素、双烯醇酮醋酸酯、孕烯醇酮等核心产品。2022年,湖北竹溪人福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竹溪县共有各类学校163所,包括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初级中学17所、小学142所、特校1所,在校生分别为1571人、5106人、11659人、19702人、170人。在县内共有专任教师3228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08人、普通高中教师348人、初级中学教师921人、小学教师1411人、特校23人。还有着幼儿园57所、在校生8606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为91.5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99%,高中阶段升学率为98.07%、毛入园率98.5%。
其中竹溪县一中位于位于竹溪县城东郊康家岭,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4万余平方米,有着有4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在岗教职工223人、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7人、中级教师55人,2017~2019连续两届被评为“湖北省文明校园”,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复旦大学确定为“复旦大学助力成长计划”社会实践基地、“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学生实践基地”,被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学校授予“优质生源基地”,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十堰市同类学校前列。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全县共拥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包括医院8个、卫生院15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村级卫生室309个,有床位2926张。还有着卫生注册人员1934人、执业(助理)医师791人、注册护士1015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人员265人。
其中,竹溪县人民医院是县内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国有公立医院。它的前身是创建于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的国民党县卫生院,1950年7月才筹建竹溪县人民医院(时称竹溪县医务所),1958年改称竹溪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于一体的初具现代化规模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优秀)医院、国际紧急救援网络医院、医保(农合)定点医院,占地面积0.0133平方千米,拥有在岗职工620余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20余人、中高级职称180余人、定编床位750张,全院设有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小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综合科、ICU等17个病区、19个临床科室以及放射、检验、超声等6个医技科室。还拥有磁共振、全身螺旋CT、彩超、电子胃肠镜、动态心电、血压系统等十万元以上设备80余台(件),建有标准净化手术室、设施齐全的ICU病房、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成功开展复杂颅脑外科、人工关节置换、断指再植、牙种植、腔镜等手术。
科学技术
截至2021年,全县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57600元,受理发明专利283件、专利授权91件、发明专利授权2件。截至2022年,全县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72000元,受理发明专利394件、专利授权135件,其中发明受理10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竹溪县建立完善了以县城为中心,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村级文化活动室为支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县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建成省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3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295个,建设文化广场316个、农家书屋305家、乡村“百姓舞台”50余个。还先后建成了“两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中心)、美术馆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并实行全面免费对外开放。县内积极推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建设了8个图书馆分馆、6个文化馆分馆,支持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数字阅览室50余个。到2022年,竹溪县内共拥有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和电影院1个。
体育事业
2019年,中国楠木湖垂钓大赛升级为国家级赛事,成功举办全国(U21)青年篮球锦标赛(湖北竹溪赛区)比赛,并且竹溪县业余篮球联赛已连续举办10届,发展成为了竹溪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此外,竹溪县还大力推广户外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如球类、骑行、垂钓、广场舞、太极拳、登山、徒步等运动,参与人群不断扩大。竹溪县先后被授予全国、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截至2022年,竹溪县共有体育馆1个。并在2023年成功举办了2022-2023赛季中国篮球发展联赛(湖北竹溪站)、竹溪县垂钓大赛、业余篮球联赛、第四届职工运动会等活动;承办了十堰市全民健身现场会和十堰市第七届运动会部分赛事。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竹溪县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21个,拥有床位2682张。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有33180人,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218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681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6551人、参加失业保险14308人,基本社会保险率达到99.87;还有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487人,其中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2205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有1282人。县内新增就业6300人,发放创业就业贷款1.7亿元,代发农民工工资3113万元,发放低保补助1.6亿元、医疗救助3600万元,优抚资金242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630万元,申报保租房2764套,分配公租房418套,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10处、安幼养老服务中心3个。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竹溪县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优良天数351天、轻度污染天数5天,优良达标率为98%,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负氧离子日均浓度每立方厘米3500个,有着污水处理厂15座,集镇污水处理率95%、垃圾处理厂7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7.1万吨。入选了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改造了老旧小区45个,惠及群众4200户,打通了微循环道路6条,背街小巷黑色化3.8万平方米,铺设雨污管网55千米,施划停车位1万个,园林绿化2.5万平方米,改造危桥24座,植树造林18.6667平方千米、森林抚育66.6667平方千米,完成鄂坪水库溢洪道加固,完工东城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全县地表水质常态保持Ⅱ类以上,还成功治理修复土壤1.5333平方千米,县内城关垃圾填埋场二期建成投用,严控秸秆焚烧,遏制扬尘污染,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十堰市第一。2020年,竹溪县荣获了“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交通
综述
竹溪县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也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作为三省要冲,被誉为“川陕门户”,早在远古时期,竹溪县就是军事必争之地,秦楚文化的通融、经济往来的频繁,开辟了各种类型的交通道路。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道、乡道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和以堵河流域及其支线为主的水路交通,在2019年,竹溪县先后荣获“交通建设先进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竹溪县交通运输局被授予“湖北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公路
截至2022年,竹溪县公路通车里程3774.441千米、干线公路里程481.37千米。按公路层次分,其中国道120.681千米、省道412.326千米、县道306.783千米、乡道1030.312千米、村道1904.339千米。全县国省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95%,共完成一二级公路221.7千米,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覆盖乡镇比例、撤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100%。全县共有二级客运站2个、三级及以下客运站14个、农村各类服务站点559个,农村客运站点实现全覆盖。
县内主要高速公路为已建成通车的谷竹高速公路,是指湖北境内谷城至竹溪的高速公路,全长229千米,时速80千米,路基宽度24.5米,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由西向东穿越竹溪县境内,途径县河镇、水坪镇、竹溪县城关镇、中峰镇、蒋家堰镇,竹溪县境内全长约38.8千米,其中在水坪镇黄龙设置有竹溪互通出口、在蒋家堰镇设置有蒋家堰出口,于2014年建成通车,是竹溪县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主要通道。正在建设的十巫高速公路(竹溪段)项目全长约85.1千米,竹溪县内里程38.8千米。
航空
竹溪通用航空机场项目位于竹溪县水坪镇纪家山村,为A类通用机场,飞行区等级为2B,占地面积0.6473平方千米,可满足小型固定翼飞机起降要求,预估总投资1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机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待机场建成运行后,再建设临空产业园。
航运
竹溪县内河流属堵河水系,水上运输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有着堵河、汇湾河等众多通航河流、还有着新洲、两河口等6个码头,分为内河航道和外河航道,均为IV级及以下航道,航运以货物运输为主,不进行客运。其中,内河航道189千米,正常通航130千米、枯水季节通航55千米,航线的分布以新洲码头为中心,东下两河口23.5千米,西南上泉河24.5千米,泉河至大桂河27千米、西北上潭口河8千米、上罗汉湾20千米、上南小河口32千米。而外河航道分别为堵河线和汉江线,新中国成立前以新洲为起运码头,东下堵河、老河口市,航程为新洲至竹山县53.5千米、堵河173.5千米、郧阳区200千米、老河口335千米,1970年后航线缩短到竹山县。
公共交通
2021年,县内开通了城乡公交线路23条辐射137个行政村、农村客运班线142条辐射195个行政村,全县乡镇、村客车通达率均达到100%。全县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达100%,村村通客车比例达100%,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1%。还实现了332个行政村通邮比例实现全覆盖,通邮比率达100%,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100%。截至2022年,竹溪县内共开通公交车线路24条、有公共汽车运营数71辆。
人文
综述
竹溪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庸巴文化的发祥地,有着非遗项目133个、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竹溪山二黄被命名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竹溪向坝被誉为“民俗音乐之乡”,还有着民间工艺、玩艺等。在饮食上习惯上以酸辣为特色,有着竹溪八大碗、竹溪盆菜等菜肴,发展了竹溪豆腐乳、竹溪魔芋、竹溪腊肉等特产。
饮食
竹溪县的美食融合了川、陕、鄂等各地饮食习惯,形成了以四川省的辣、山西省的酸相融合的酸辣特色。
竹溪八大碗
竹溪八大碗来源于陕西八大碗或本省黄州八大碗,也可称蒸碗子”,一般用于宴请宾客,每桌八个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有着粗细之分,细八大碗指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川肉丝、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指清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八大碗便于准备的优点成为了县内红白喜事和春节的主打席面,随着时代发展,八个菜内容也因时而变,增加了汤,有的还把汤换成了蒸盆。
竹溪盆菜
竹溪蒸盆是湖北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鄂西北竹溪县南山地区,是竹溪人招待贵客的一道大菜。包含了腊蹄、土鸡肉、笋干、香菇、天麻等18种食材,象征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需蒸制6~7个小时,出锅前,再加上青菜和蒜苗焖上五分钟,俗称“分批装料,两蒸一焖”,曾被中国烹大师戴涛带到中山站,还多次亮相中国中央电视台,为竹溪赢得了“中国蒸盆之乡”美誉。
竹溪碗糕
竹溪碗糕是竹溪县的一种民间特色风味小吃,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需选用优质白米和优质黄豆制作而成,制作出来的竹溪碗糕外观色泽雪白,食用起来口感软糯、味甜而不腻,有着热吃和冷吃两种吃法,热吃需要用篾片(薄竹片)将碗糕切成若干小块,吃时根据自己的口味蘸蜂蜜或辣椒酱一同吃,而冷吃的话便用篾片在碗边轻轻一旋,一个完整的碗形米糕便呈现在你面前即可食用,有着保骨健肠、生津止渴之功效,深受食客喜好。
特产
习俗
节日习俗
竹溪县现代节日庆祝方式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竹溪县人称“龙抬头”,女子会扎耳环孔、戴耳环,停止针线活,意为防伤龙目,男子则会理发,寓意扬眉吐气。而农历三月第一个已日被称为上巳节节,在节日当天,男女会外出春游,称为“踏青”,在夜晚农户还会炒爆米花驱赶跳蚤,称为“爆跳蚤”,而城镇则会放鞭炮烟花。在竹溪县民间还认为农历的腊月二十四是老鼠嫁女日,有着禁推磨春碓习俗,意为免惊扰老鼠办喜事。
丧葬习俗
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的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讳“死”“丧”等称呼。在身边亲人去世时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要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西游”等。还有着老年人的丧事称“白喜事”、“后事”,对死者家属称死者、丧事,与自称相同,还有着诙谐称死亡为“不吃饭”等,在丧葬方式上沿袭土葬习俗,信奉“落叶归根”、“化土为安”,而丧葬所用棺材敬称为“寿棺”、“寿材”、“寿方”,诙谐称为“睡瞌篓”。
艺术
民歌
竹溪县民歌传承悠久,积淀厚重,在县内的向坝乡、桃源乡、天宝乡、泉溪镇、丰溪镇、兵营镇等一带民歌存量丰富,其中以向坝民歌《掐菜苔》为竹溪民歌的经典代表,一直在乡民中口耳相传,是山民们在生活与劳作中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2009年,竹溪民歌《掐菜苔》登上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歌声里的中国·湖北篇”,展示了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底蕴,促进了文化振兴。
民间工艺
竹溪县民间工艺历史悠久,有着竹雕、木雕、刺绣、香包、陶钗、剪纸等。其中,竹雕主要雕笔筒、人物等;木雕主要雕脸架、衣柜、茶几、桌椅等,刺绣主要绣门帘、帐帘、妇女饰物(绣花围腰、幺肩、袖头、扇捕、钱包、腰带、枕头、布鞋、袜底、笔插、印台)等;陶钗为饰物和生活用具等,独具竹溪地域风格。
民间玩艺
竹溪县的民间玩艺有着龙灯、船灯、狮子、背角无齿蚌、高跷、犟驴、陀螺、皮影、奇石、收藏等。
竹溪龙灯分为火龙、布龙两种,以“龙”的胡须颜色区别辈分,其中白须为老龙,红须为青龙。火龙又称“亮龙”,以竹蔑编扎,连头带尾共12节,1节表示1个月份,闰月年则13节,龙头和龙身每节插油签燃烛,通体明亮,一般于元宵夜开玩,称为“出灯”。前有排灯、千紫万年、火流星、长号打击器乐引路,后有1乘2人抬大轿断后,舞龙者通常头包红布,光着上身,观看者会用烟花对着舞龙者放射,舞龙者会呼叫“要花子”,寓意“要发”。而布龙以布为皮,画龙鳞,连接龙头、龙尾,因灯光局限一般白天出灯,以舞为主,故称“懒龙”,同时两条龙出现较多,青黄各一,有着蛟龙出海、翻江倒海等多出戏。
船灯是以船为造型,蔑扎纸糊、挂绸结彩,船亭的四角挂灯,点缀着彩珠和各色纸花,船身前后燃亮,布围绘画波浪,有着捎公、妖婆、坐船娘、荡桨丫鬟角色,两边各占两个,一般艄公、妖婆由男性扮演,妖婆负责滑稽搞笑,表演套路有着顺水船、溺水船等,表现手法以诙谐、风趣、滑稽取乐于观众,唱腔为竹溪地方花鼓调、四平调、起板、数板等,彩船基本步法有十辽步、踏点步、碎步、蹦跳步等,起船伴以锣鼓、沿街、唱恭贺祝福之词。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竹溪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3处,其中有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个。全县已查明古遗址26处、古墓群19处、寨堡3处,石刻20余处、古建筑22处,有着重点文物名胜30处,其中古建筑14处、古遗址9处、古石刻4处、其它3处。
甘氏宗祠
甘氏宗祠位于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是为纪念康熙鄂陕地方中左守备甘继芳为国捐躯事迹而建。乾隆十三年至十九年(公元1748~1754年)扩建了正殿、后殿;光绪十四年至十五年(公元1888~1889年)扩建了厢房、伙房、围墙、操场和大门楼,为砖木结构、合院式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正门东侧有1914 年修筑的官厅,主体建筑均有五间,整体长21.2 米,分别深6.8 米、7.26 米,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正殿前檐大门上方镶嵌“甘宗祠”的石制匾,石门框上部为混枭形,上置石质平过梁,大门两侧置圆形抱鼓石,石上有纹饰,地面铺青石板,墙面有少量壁画和彩绘。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位于竹溪县鄂坪乡慈丰村慈孝沟石壁西壁,镌刻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58年),高8米、宽8米,题刻帽高1.7米、宽1.8米,字径0.05米边长,竖排阴刻了楷书9行72字,不仅反映了明代故宫第三次复建时在此采集楠木建筑材料的重要史实,还反映了十六世纪鄂西北林业的重要史料,真实记录了明嘉靖时期对皇宫的重建历史背景和鄂西北先民对明代皇宫大殿修建的历史贡献,对于研究北京故宫修造历史、材料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竹溪县共有非遗项目133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8个,县级非遗项目122个,还有着非遗传承人80人,包括省级非遗传承人3人、市级非遗传承人10人、县级非遗传承人67人。
汉调二黄
汉调二黄,又称山二黄,流行于四川、陇东、陕南、鄂西北地区,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又吸收了其他声腔和当地民间音乐参以方言演唱,其中十堰市的山二黄系湖北十堰的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清代乾隆年间黄州府移民迁徙到鄂西北,将带去的楚调与鄂西北方音及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山二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郧阳地区各县相继建立了山二黄剧团,竹溪剧团即为其中之一,剧团演出剧目达100多种,其中常演的有30多种,以《清风亭》《墙头记》最具影响力,在城乡常演不衰。2008年,汉调二黄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向坝民歌
向坝民歌是是向坝人民的特有民间文化,唱民歌是向坝百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被誉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民歌种类有着劳动歌对唱、情歌对唱、山歌对唱、赶五句子歌、穿号子、薅草锣鼓、阳歌、哀歌、酒歌、长篇叙事歌等10多个门类,共6000多首,涉及161个曲牌,民歌主格调有艳、贤、谐、怨、哀五种,用以表达不同人物思想情感和不同人物个性,县内有着省市县三级民歌代表性传承人14人,乡级骨干民歌传承人166人。在2013年,向坝民歌被列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综述
竹溪县内山川纵横、生态环境优良,截至2022年4月6日,有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分布在县内,还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北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楠木寨旅游区、石板河旅游区、莲花田园景区)等10个,是中国自然国心所在地,素有“朝秦暮楚地、自然中国心”之称。
重要景区
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
龙王垭茶文化旅游区位于竹溪县城南13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拥有66.6667平方千米茶园,是一个以茶产业为支撑、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景区。景区内建设了养生山庄、知青家园、生漆博物馆、陆羽文化广场、龙峰客栈、茶事体验等游览体验区,还修建了观光栈道,布局了以养生观光为主的茶路寻香区、互动体验为主的茶林寻乐区、文化教育为主的科普宣传区等旅游观光区,以及景区产品文化包装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
湖北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始建于1991年,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竹溪县城南9千米,总面积30900亩(31.3165平方千米)。其中森林总面积20.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8%,以国有标湖林场为中心,偏头山主峰最高海拔1538米,周围四十二峰自然相拥,形似莲花宝座,是竹溪县城的“后花园”,也是朝秦暮楚之地的“绿色客厅”,区内主要以森林景观为主,集峰奇水秀、涧深谷幽,崖峻壁峭和人文古迹为一体,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已建成太和宫、净心谷、遗扇峰、逍遥林、长生坡、仙居林、真武神道、神龟朝圣等八大景点。
楠木寨旅游区
楠木寨旅游区位于竹溪县新洲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约45平方千米,是以原始楠木林群落和楠木寨为核心的景区,有着中国最大金丝楠木群,北距武当山200千米,南距神农架林区(木鱼镇)300千米,西距陕西安康100千米,东连竹山上庸镇旅游区。景区内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有着楠木林、滑索、楠木寨广场、水上乐园、十八里果廊、双龙漂流、游客中心、新洲广场、民俗文化馆等九区、楠木故里、凌空飞渡、三盛、五水阁、九龙台、999采楠天梯、龙井神水、九龙喷泉、楠峰云雾、古寨晨曦、山水画廊等十八景。
石板河旅游区
石板河旅游区位于竹溪县南山中部泉溪镇境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因一整块天然石板为河床的石板河而得名,是秦巴山区腹地、竹溪百里景廊的一个重要景区,距离竹溪县城70千米,境内山峦迭嶂、沟叉纵横、风景秀美。区内有着螃蟹峡、狮子岩、贵妃峰、凤凰岭等景点,主要景观为观音山瀑流叠翠。
曾家寨旅游区
曾家寨位于竹溪县汇湾镇双竹园村境内,距离竹溪县城31千米,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清早期,续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名叫七星寨,是土匪自保、盘踞的宿营地,后来作为外人入侵时自卫的聚集避险地,因曾氏族人主持建造并盘踞此地,故称曾家寨,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景区内曾家寨顺山而建,寨堡占地面积约0.5平方千米,有着石板垒砌的城墙呈葫芦状和东西两道寨门,曰“吉祥”和“如意”,还有着由石块筑成的中空三层瞭望台10米,是古代多层建筑的代表之作。曾家寨内古城堡连同碑文保存完好,是集数千字的碑文集古代军事攻略、城堡防务、寨规民约、劝言遗嘱于一体的村寨,具有众多科学研究价值。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A grass roots expert.中国日报网.2023-09-08
湖北竹溪“盛产”长寿老人的秘诀,原因是这些…….竹溪县委.2023-09-06
竹溪概况——地理.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8-31
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竹溪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纪略.十堰日报.2023-09-04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06
历史沿革.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1
2022年竹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竹溪鼓楼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趣味运动会.中国共产党竹溪县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2023-09-06
竹溪,你也有今天......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2023-09-06
竹溪县A级旅游景区名录.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5
首页.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1
走进竹溪.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8
竹溪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5
专家:五帝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距今5500-4000年.中国新闻网官方.2023-09-03
湖北竹溪:众多农产加工企业成农民增收新引擎.新华网.2023-09-06
湖北竹溪连续4年荣膺“中国茶业百强县域”称号.湖北广播网络电视台.2023-09-04
探秘!竹溪这几位百岁老人的长寿之道.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6
【产业振兴】竹溪县开发“资源宝库”激发产业优势纪略. 十堰乡村振兴.2023-09-26
竹溪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06
湖北竹溪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竹溪人福药业网.2023-09-06
选育新品种 培育新模式.荆楚网.2023-09-06
湖北竹溪:荣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县域经济报.2023-09-04
"V观竹溪”绿色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半月刊.2023-09-06
【湖北日报】碳汇贷”落地竹溪 绿水青山“有价有市”.湖北省林业局.2023-09-06
十八里长峡景区.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湖北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批珍稀野生动物. 央视新闻.2023-09-04
秋天的浪漫美景,全藏在竹溪这里!.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4
一眼沦陷!不容错过的竹溪最美秋景.竹溪县委.2023-09-05
地灾监测设备提前预警 十堰竹溪3名群众成功避险.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2
柯尊勇.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县人大.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县领导.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县政协.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微盘点|竹溪的方言,你知道多少.竹溪县委.2023-09-04
经济倍增看县域丨竹溪示范之四:奋勇争先 六大百亿产业集群正崛起.十堰广电网.2023-09-05
“美”出圈!“贡米之乡”喜提“省级示范”荣誉称号.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5
打造全省示范,竹溪凭什么?.十堰广播电视台.2023-09-26
【乡村振兴城乡百里行】贡米田里话振兴.竹溪县委.2023-09-06
竹溪黄连入选“十大楚药”.湖北日报.2023-09-06
【金融转型】竹溪邮政:走进烟农,服务到家.湖北邮政.2023-09-26
竹溪两家企业在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获殊荣.文旅竹溪.2023-09-26
竹溪县委书记:打造1个三百亿、5个百亿、10个五十亿产业集群.秦楚网.2023-09-27
竹溪县以思想破冰引领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竹溪党建.2023-09-27
【头条】产值已破16亿元,竹溪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 竹溪要情.2023-09-27
湖北竹溪旅游业去年实现逆势上扬.中国县城经济报.2023-09-06
十堰市竹溪工业园区:面积扩至567.21公顷.荆楚网.2023-09-06
关于调整湖北竹溪工业园区 湖北秭归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公示.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9-06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竹溪一中2021年教师招聘计划公布了!!!.竹溪县一中网.2023-09-06
医院概况.竹溪县人民医院官网.2023-09-04
竹溪县人民医院.竹溪县人民医院号.2023-09-04
竹溪县中医院.竹溪县中医院号.2023-09-04
2021年竹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6
竹溪县文化和旅游业“十四五”规划.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竹溪文旅局:“六聚焦六提升”书写文旅新篇章.竹溪党建.2023-09-05
竹溪: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湖北省气象局.2023-09-04
V视 | “十三五”成就巡礼——交通建设篇.竹溪县委.2023-09-05
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9-05
全长85.1公里!十堰将新建一条高速.十堰网.2023-09-05
湖北十堰又一机场开工时间定了!地址在这里!.凤凰网湖北.2023-09-05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遗”定要来!.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2
竹溪县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2
中国天然氧吧!竹溪上榜!.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竹溪八大碗的“前世今生”.十堰晚报 .2023-09-05
【吃在竹溪】竹溪蒸盆的传说.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十堰竹溪豆腐乳.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02
竹溪县特产资源介绍.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2
【吃在竹溪】竹溪高山腊肉.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竹溪蒸盆再上央视!惊艳全国.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十堰竹溪碗糕.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05
微新闻 | 竹溪魔芋走进央视,县长柯尊勇向全国推介!.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吃在竹溪】竹溪泡菜.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火遍大江南北!竹溪再上央视.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2023-09-04
湖北竹溪县经典民歌《掐菜苔》MV正式发布.十堰广电网.2023-09-05
来!听一首竹溪民歌《掐菜苔》.十堰文旅.2023-09-05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9-03
竹溪县甘氏宗祠.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9-07
关垭遗址.十堰市文旅局.2023-09-03
敖宗祠.十堰市文旅局.2023-09-03
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 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06
竹溪县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2
竹溪慈孝沟摩崖入选全国第一批古代名刻文物名录.湖北日报.2023-09-03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09-03
湖北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2
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2
湖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2
关于公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公告.十堰市文旅局.2023-09-02
十堰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2023-09-02
汉调二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02
向坝民歌已发掘整理六千多首.湖北日报.2023-09-02
竹溪向坝民歌:中国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湖北文明网.2023-09-02
喜讯!竹溪龙王垭入选.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山水缱绻,康养福地!竹溪邀您共赴春天之约. 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2023-09-04
微拍拍|竹溪的偏头山,你登上过山顶吗?.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偏头山国家森林公园(AAA).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5·19中国旅游日,竹溪这些景区免费游→.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微旅游 | 新洲:赏金丝楠木 览库区风光.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十堰竹溪天然石板画景观强势“吸粉”.湖北日报.2023-09-05
微拍拍|竹溪有条神奇美丽的“石板河”,你去过吗?.竹溪县委、政府官方.2023-09-05
来竹溪,春光正好!.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4
微新闻 | 竹溪曾家寨:见证曾家数百年兴衰.竹溪县委.2023-09-11
竹溪与浙江嵊州缔结友好城市.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竹溪县代表团来虞考察:深化交流合作 携手共促发展.上虞发布.2023-09-07
了解这些,你就不是普通十堰人!.十堰晚报.2023-09-04
微探寻|竹溪有个“中峰寨”,曾留下一个悲壮的历史故事.竹溪县融媒体中心.2023-09-05
追寻十堰红色印记 | 何恐纪念馆.十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23-09-07
何恐.中国军网.2023-09-07
竹溪县连续三轮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殊荣.竹溪县人民政府.2023-09-04
湖北唯一!竹溪获评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新华网.2023-09-04
湖北英山竹溪两县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湖北日报.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