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葬花吟

葬花吟

《葬花吟》出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是女主人公林黛玉吟诵的一首诗,是她悲剧性命运的真实写照。

林黛玉从小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在郁闷苦恼无法排遣之时看见盛开的鲜花被风雨打落,触景生情,悲从中来,吟出了这首《葬花吟》。《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最具艺术性的诗篇之一,也是表现林黛玉性格特性、塑造其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诗歌的描写不仅道出林黛玉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对于爱情、未来、生命的感叹与思考,还写出了贾府的腐朽衰败,更暗含了对整个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并暗示它必将走向没落和衰亡的结局。此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的歌行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将花拟人,以花喻人,借景抒情、状物言志,具有人物性格、命运、社会状态的多重意义。

《葬花吟》有多个版本,除程高本通行版以外,还有甲戌本版和周汝昌校本版等。20世纪初,梅兰芳演绎了京剧《黛玉葬花》,并将《葬花吟》缩改成九个上下句进行吟唱,获得良好反响。1987年版和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都曾为《葬花吟》谱曲并制作为歌曲,歌词内容各有删减。

创作背景

《红楼梦》中林黛玉听闻贾宝玉被老爷叫走,甚是担忧,于是前往怡红院去看宝玉,而丫鬟晴雯不知是林黛玉便将她拒之门外,黛玉误会是宝玉不让晴雯给她开门,又听到院内薛宝钗、宝玉二人的欢声笑语,心中十分伤感。此时恰逢芒种时节,要祭践十二花神,黛玉眼见鲜花已成了落花,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境遇,发觉自己的命运实际也和这花朵一般,悲从中来,不禁落下眼泪,而后以鲜花比喻人生,吟出了这首《葬花吟》。

作品内容

参考资料:

思想内容

身世的悲苦

诗歌先是交代了环境与背景,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日子,是“满怀愁绪无处诉”的时候,这种时刻心情难以平静。于是林黛玉以花喻人,联系到了自己的命运。黛玉父母双亡不得不寄人篱下,虽置身于贾府这个世家大族中,精神却是空虚的,也深知自己的身份不可与贾府中人相比,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 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第3回) 。

《葬花吟》中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黛玉对世态炎凉的愤懑。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表明自己的处境糟糕,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贾府、封建社会的控诉。“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是她对自己命运的清醒的认知,明白大观园的女子难逃厄运。

未来的思考

诗词中表达出林黛玉对未来的思考。人死后,无非是“一抔净土掩风流”,没人能例外,黛玉深知这个道理,并坦然接受自己无法与这个污浊的世界抗衡的现实,也联想到自己的追求与未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希望自己能够洁净地死去,不沾染上污秽,不被抛弃在肮脏之处。

爱情的无望

在《葬花吟》中, 黛玉已经预见了她和宝玉爱情的悲剧结局。叹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香巢”借指宝黛之间的婚约之事,但秋天时,贾府被抄没,宝玉离开,婚事也无望了。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是在张扬人性中的美好情感,是在对压抑、阻碍她获得真正自由爱情的封建正统势力的控诉。这篇《葬花吟》道出林黛玉对命运、对未来、对爱情、对生命的感叹与思考,明写花,实写人,看似是葬花,其实也是葬自己,葬自己与宝玉的爱情,展现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艺术特色

歌行体

《葬花吟》在风格上仿效初唐的歌行体,展现了林黛玉对人生境遇的感叹,具有较强的情感渲染力和艺术感染力。歌行体有能够表现人物特点、挖掘人物内心、表达人物情绪等特点,这些都被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丰富了人物形象,提升了人物的品格。

歌行体有很大的时空容量,能够容纳主人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利于扩展人物内心的书写维度。同时歌行体没有对偶声律的拘束,适于宣泄人物的强烈情绪。不宜在更为正式的体式(如五七律) 中表现的情绪,皆可在歌行中得到宣泄。《葬花吟》抒情维度丰富,就时间而言,既有当下的“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有想象中的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也有昨夜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就空间而言,有现实中的“绣闺”“阶前”,也有想象中的“天尽头”。就表达而言,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融汇交织,层层推进。选择歌行体有利于彰显林黛玉的才华和细腻曲折的内心。

《葬花吟》具有较高知名度,固然有诗歌本身艺术水平高的缘故,还因为它置于小说背景中。《葬花吟》若从小说背景中抽离,艺术价值会受折损。因为小说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能够弥补诗歌的未经积蓄和酝酿,使主人公的情绪喷薄更为合理自然。林黛玉的感情和情绪经过了前面二十六回的铺垫,直到第二十七回,方才以长歌行的方式宣泄出来,比起一篇单独的歌行,别具魅力。《葬花吟》是小说背景与歌行体裁的结合,二者共同造就了《葬花吟》。

隐喻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及语言表达方式,在阐释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时具有重要的作用。诗中隐喻的运用更好地凸显了林黛玉凄苦迷茫的心境、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表达了其在复杂人生境遇中产生的对生死、爱恨的感慨与思考。

作者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将花拟人,以花喻人,看似是为落花惋惜,控诉大自然的无情,实则是在控诉恶意扼杀人的封建社会。景物描写和人物融为一体,展现出了丰富的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这两句中的“香巢”“梁”都可以看做是“容器”,而“香巢”里的人、“梁间”的燕子可视为容器所容纳的物品。容器存在的意义就是容纳东西,当没有东西存在于容器之内时,容器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所以这两句,林黛玉怜惜落花而抱怨燕子无情归去,实则另有所指: 大概在春天,宝玉黛玉的婚事已经基本定了,即“香巢已垒成”,但是到了秋天却有变故了,宝玉被迫离家出走,就像梁间的燕子无情地飞走了,黛玉预感到了她和宝玉爱情的悲惨结局。

拟人

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葬花吟》语句的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加了文本的诗意。黛玉由伤春惜花的哀伤联想到自己的悲剧结局,合理连贯,能够让人将自己代入此景,引人产生共情。如“冷雨敲窗被未温”句中,冷雨有了敲门的动作,为语言增添了艺术性。这里的雨实际是春雨,有言道”一场春雨一场暖“,原本春雨是能够带给人温暖和希望的,但林黛玉却将它称为冷雨,展示出了她内心的“冷”,因为与宝玉的爱情未能如她所愿,在贾府孤寂的生活无人理解,这一切都令她感到心寒不已。“冷雨”实际上是她凄冷的内心世界的突显。这样运用拟人让诗词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落絮轻沾扑绣帘” 中的“扑”将落絮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四处飞扬的垂柳飘到绣帘上的情景,利于营造意境,表达了黛玉的贾惜春之情。而在“杜鹃无语正黄昏”“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语花自羞”“梁间燕子太无情”这几句同样对这些动植物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几个拟人句连用,描绘了一幅真实的画面,更好地表达了林黛玉悲伤凄苦的情感,她的哀叹“花魂与鸟魂总难留”是她对爱情的不甘和执着。

作品评价

清代脂砚斋评:“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惟是回更生更新。且读去非阿颦断无是佳吟,非石断无是情聆赏。难为了作者,且愧杀古今小说家也,故留数语以慰之。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又如何写《葬花吟》。”

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牟宗三认为: “《红楼梦》乃悲剧中之悲剧”“黛玉之死是第一幕悲剧,宝玉出家是第二幕悲剧”。

曹雪芹的好友清人富察·明义的诗集《绿烟琐窗集》中,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诗中有“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知。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续红丝。”《葬花吟》具有《红楼梦》诗词一贯的谶语性质,从这里已能知晓林黛玉最终死于疾病。

版本流变

《葬花吟》除程高本通行版(以下简称程)以外,还有甲戌本版(以下简称甲)和周汝昌校本版(以下简称周)等,程、甲、周这三个版本在部分字词上有所差异,以下为三者不同之处的对比。

[程]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甲]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周]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程]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甲]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周]帘中女儿贾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

[程]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甲]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周]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柳飞。

[程]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甲]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周]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有谁。

[程]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甲]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周]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程]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甲]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周]独把香锄泪暗洒,洒上花枝见血痕。

[程]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甲]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周]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程]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甲]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周]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落天尽头。

[程]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甲]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周]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冷土掩风流。

[程]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甲]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周]尔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程]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甲]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周]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谁。

参考资料:

衍生作品

音乐

1987年版和2010年版电视剧《红楼梦》都曾为《葬花吟》谱曲并制作为歌曲,歌词内容各有删减。旧版剧作编曲王立平耗时1年零9个月创作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葬花吟》,是他创作用时最长的一首。此乐更多地运用了民族乐器和传统音乐的编配方式,音乐节奏缓慢悠长,古典风格显著,与“黛玉葬花”这个剧情相互映衬,与原著所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总体一致。新版包括独唱、合唱、对唱多种形式,唱法兼用了戏曲、西洋歌剧、通俗唱法等,融入了吟、诵、咏等诸多元素,同时应用了大量的昆曲艺术元素,并添加了电子音乐内容。2016年12月18日,歌手双笙(本名陈元汐)演唱青春版《红楼梦》推广曲《葬花吟》,由litterzy作曲。

戏剧

1916年正月十四,刚过二十一岁的梅兰芳在北京吉祥剧院首演了他的古装新戏《黛玉葬花》,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以京剧表现“黛玉葬花”题材,在 20 世纪初是创新之举。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剧本吸取并演绎了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中与林黛玉葬花相关的情节。其中有瑞安鼓词化用了小说里的 《葬花吟》,但比小说中简化、通俗了许多。小说里的《葬花吟》共二十六句,《黛玉葬花》里缩改成九个上下句。摘引如下: “【西皮倒板】花谢花飞飞满天,( 接唱【慢板】) 随风飘荡扑簾; 手持花帚扫花片,红消香断有谁怜! ……( 唱【二 六】) ……怪侬底事泪暗弹,花谢容易花开难; 一抔净土把 风流掩,莫叫漂泊似红颜。质本洁来还洁返,强如污浊陷泥团。”

2024年10月12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法国巡演开启,10月14日,青年演员陈丽君出演《红楼梦·葬花吟》。

参考资料

《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原文、注释与赏析.品诗文网.2023-09-10

葬花吟.古诗词网.2023-09-10

千古绝唱《葬花吟》.中国作家网.2023-09-10

牟宗三.南京大学哲学系.2023-09-10

葬花吟.中国词曲网.2023-09-19

葬花吟.澎湃新闻.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