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鹦鹉属
牡丹鹦鹉属(Agapornis),是鹦鹉目鹦鹉科的鸟类,又叫情侣鹦鹉、蜡嘴鹦鹉,原产于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截止2023年,根据ITIS,牡丹鹦鹉属有9个物种。
牡丹鹦鹉属动物属小型鹦鹉,一般体长约14~18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尾巴短而圆,眼睛周围有一圈白圈,头部呈红色、灰色等。一般牡丹鹦鹉属动物的雄鸟身体细长,头稍大,基部狭窄;雌鸟身体偏宽,体型略大。野生牡丹鹦鹉属动物生活在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牡丹鹦鹉属动物被广泛地圈养,导致其数量不断下降。截止2023年,牡丹鹦鹉属动物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黑脸牡丹鹦鹉为易危(VU),费氏牡丹鹦鹉及尼亚萨湖情侣鹦鹉为近危(NT),其余均为无危(LC)。
起源与分类
起源
牡丹鹦形目属动物学名为Agapornis ,又叫蜡嘴鹦鹉,因为牡丹鹦鹉是终身的伴侣,也叫作“情侣鹦鹉”。牡丹鹦鹉属动物原产于非洲的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1836年由塞尔比(Selby)命名,其英文名为Peony-Parrot。
牡丹鹦鹉的体色十分艳丽,是国外一种常见的笼养观赏鸟。后被中国引入,在动物园中展出,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现已成为家庭饲养的观赏鸟。
分类
截止2023年,牡丹鹦鹉属属共有9种,其中8种牡丹鹦鹉分布在非洲的中南部地区。牡丹鹦鹉属动物的9种类型如下:
形态特征
牡丹鹦形目属动物属小型鹦鹉,一般体长约14~18厘米左右,体重40~50克,尾巴短而圆,眼睛周围有一圈白圈,头部呈红色、灰色、褐色或黑色。
一般牡丹鹦鹉属动物的雄鸟的身体细长,颈较粗,头稍大,前额突出,嘴从正面看,基部狭窄;雌鸟身体偏宽,体型略大,头稍小。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牡丹鹦鹉属动物大部分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等。
栖息环境
野生的牡丹鹦鹉属属动物生活在热带丛林中,依赖水源,常栖息于充满树木的河谷地区、偏好金合欢属植物,会在600米到1000米之间的林区活动,有时候会依照不同季节前往高地林区、平原地区和草地活动。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牡丹鹦鹉属动物大多在地面觅食,部分会在灌木丛林或是低矮的树上活动,比较依赖水源。
如红脸情侣鹦鹉会漫无目的地的到处觅食,遇到水源会停下来,等到水源干涸以后,鸟群就会继续移动寻找下一个水源。
牡丹鹦鹉属动物食用的食物比较多样,主要以谷物、种子等为食。如黑领牡丹鹦鹉主要以野生无花果,辅以几种特殊的种子为食,有时候会以松毛虫属、美国白灯蛾或是前往农耕区觅食谷粒或是黍类。
防御行为
牡丹鹦鹉属动物大多生性胆小,警觉性很高,无法接近观察。
如费氏牡丹鹦鹉在受到威胁时,它们会直接飞走或鼓起羽毛并且展开翅膀使自己看起来更大,起威慑作用,并稍微张开喙,准备在必要时啄咬敌人。在啄咬敌人前,一般会发出刺耳的咆哮声,起警告提示作用。
社群行为
牡丹鹦鹉属动物大多出没在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灌木丛中或生活在有农作物和其他农业的地区附近。一般10到15只的鸟群栖息在草原地区,100只或更多的鸟群则在谷子和玉米作物之间的耕地上栖息。
如费氏牡丹鹦鹉喜欢成群结队寻找食物并一起飞行,群体大小为10-20个个体甚至数百个个体。在需要长途飞行时,往往成群结队,此时鸟群飞得又快又直;黑脸牡丹鹦鹉在繁殖季会组成20到100只左右的群体,生性非常吵杂;平时会大批聚集于农耕区,觅食黍类、玉米和谷类作物等;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平常是游牧性质的鸟种,活动的地点完全视食物充足与否而定。
交流行为
牡丹鹦鹉属动物的叫声很尖锐,一般会通过叫声来表达某种行为。
如费氏牡丹鹦鹉一般通过叫声进行交流或表达情绪,睡觉前会与鸟群中的其他费氏牡丹鹦鹉交流而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进行相互检查;受惊的费氏牡丹鹦鹉会发出吱吱的叫声;愤怒时则发出嘶嘶声,并一直敲击它们的喙;愉快放松时则发出啁啾声;在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领地或配偶时发出咔哒声;桃脸牡丹鹦鹉在配对时会使用像摇摆头部等视觉信号来交流;会发出尖锐的尖叫声,或通过摩擦下颌骨发出柔和刺耳的机械噪音。
生长繁殖
繁殖
野生牡丹鹦鹉属动物一旦建立了牢固的伴侣关系,就会终生交配,实行一夫一妻制。
如费氏牡丹鹦鹉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咬或咬对方的喙,这种行为像是在接吻,交配仪式发生在雄鸟靠近雌鸟时,前后侧身,同时上下摆动头部并发出啾啾声。雄鸟会重复这一行为,然后靠近雌鸟,反刍到雌鸟嘴里。如果牡丹鹦鹉属动物一旦分开,那么雌雄个体的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牡丹鹦鹉属动物是洞巢鸟,大多在树木、岩石或建筑物中寻找天然的洞穴,并用它们来筑巢。巢是用草、茎和树皮建造的,上面有屋顶。牡丹鹦鹉属动物的繁殖季节是1月到4月和6月到7月。牡丹鹦鹉属动物的蛋是白色的,通常一窝3到5只。雄性喂养它们的配偶,雌性负责孵蛋,雌雄双方喂养孵化的幼鸟,这种异源养育在鹦形目中很常见。
生长
牡丹鹦鹉属动物蛋的孵化时间大多在21到23天左右,一般雏鸟在孵化后4周半及以后独立。
如费氏牡丹鹦鹉的雏鸟约在五周大的时候羽翼丰满,雄性和雌性羽毛的颜色及大小是相同的。幼鸟的羽毛颜色比较暗淡,下颌骨底部有棕色的斑纹,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就与成鸟基本相似了。
人工饲养
饲养现状
野生种类共有9种,原产于非洲,经人工长期选育,己培育出100个品种。1996开始,京、津地区许多家庭以盈利为目的大量饲养繁殖,截止2014年,中国饲养牡丹鹦鹉20余万对,已成为中国常见人工繁殖观赏鸟之—。
繁育
1.牡丹鹦鹉属动物约8~10月龄达到性成熟,即可进行配对。一般是雌鸟在巢内铺草,雄鸟在外衔草。交尾时间一般在上午、中午、下午,交配后的雌鸟约一星期后开始产卵,初次产卵每窝3~4枚,1岁以上的雌鸟每窝产卵4~7枚。
2.牡丹鹦鹉的孵化期一般为20~23天,雌鸟承担繁殖,雄鸟负责喂食。繁殖期间要保证鹦形目的营养,可加喂鲜谷子、鲜玉米;适当增加添加剂的比例。管理上要减少清扫笼的次数,每两周1次,1周后可以开始验卵,如蛋壳掉到巢外,则证明已出雏。
3.育雏期为30天左右。出壳后10到12天之内的雏鸟较难人工喂活,12天以后的雏鸟才可人工填喂成活,人工饲喂的饲料可选择小米粉、熟蛋黄或青菜叶。将饲料煮成七八成熟,加入添加剂,并研成糊状,捏成小团,抹入鸟的口中,喂食量以嗉囊鼓胀为度,每天约6次。
饲喂
1.牡丹鹦鹉属动物的主要饲料是谷物种子,包括玉米渣、稻子、谷子和禾本科杂草种子;油料作物包括葵花子、小麻子;青绿饲料如油菜、菠菜、莴笋叶、水果和鲜嫩树枝芽等;补充饲料如鸡蛋大米或鸡蛋小米等。
2.喂料以谷物和油料作物为主,每次添料不要太满,先把谷壳吹去,再添上新料,每周彻底清换1次,并消毒料盆。一般用热碱水处理即可;水罐每天清洗1次,尤其是夏季,勤换新鲜饮水;青菜或水果要保持清洁新鲜,剩余的青菜、水果要及时取出,笼子每周清扫1次。
管理
1.养牡丹鹦鹉的房间最好是向阳的北房。地面,墙下围为水泥的。并有上下水,便于清洁和防鼠害。由于秋、冬、春三季牡丹鹦鹉都可繁殖,冬季室内应能保温在15℃以上,通风良好,夏季要安装纱窗纱门,以免蚊虫叮咬。
2.夏季多让牡丹鹦鹉水浴,可准备水浴缸,洗毕及时取出。饮水保持充足,同时减少油料种子的量,青绿饲料保证新鲜,并随时更换,常喂马齿苋菜。鸡蛋米最好每天现做,以免发霉变质:为预防消化道疾病。每周可喂1次小檗碱水;夜间注意防蚊虫叮咬。房间须安纱窗、纱门,或用窗纱罩上鸟笼。切忌使用任何杀虫剂,阳台上饲养要防太阳直晒,注意调整室温,防止疾病发生,还可适当给一些预防药,如土霉素等冬季保持室温15℃以上,若要繁殖,室温宜保持在20~22℃,并且良好通风。
注意事项
1.不可随意搬移鸟笼,保持环境安静,不可轻易窥视鹦形目。
2.成对或成群饲养,同时根据饲养的数量及大小准备大小合适的饲养笼,同时注意保证笼子的牢固度,防止牡丹鹦鹉钻出飞走。
3.严谨选择牡丹鹦鹉的食物,尽量保持鹦鹉饲料多样化,例如稻谷、栗子、牡蛎科粉、水果等食物或其专用的营养饲料进行饲喂,以保证牡丹鹦鹉的营养均衡。
4.牡丹鹦鹉在进食时是剥掉种子的外壳再吃子实,被剥下的种子外壳会覆盖于表面使初饲者误认为食器中食物尚多,因而造成鸟的饥饿,甚至死亡,因此必须每天清除食物外壳,其方法是将食物倒出后吹去外壳,再倒回食器中,同时再加一些食物。
疾病防治
呼吸器官病
呼吸器官病常见的是感冒,其症状是流鼻涕。鹦形目感冒后,应立即移到室内饲养,并给以保温,很快就会自愈。若病情不能自愈,可用2%~4%的硼酸溶液,冲洗鼻孔周围,也可在饮水中滴几滴葡萄酒或喂给维生素制剂,以增强抵抗力,帮助其恢复健康。
消化器官病
消化器官病是由于吃了不清洁的青饲料或饮水不卫生,引起拉痢。病鸟一般排白色浆状稀粪,下腹部羽毛沾污。鹦鹉患此病后,主食饲料只喂子,并转放暖和的地方饲养,要一鸟一笼隔离,防止传染。在饮水中滴入红酒数滴。重者可使用药物,在饮水中加入土霉素片等。
牡丹鹦鹉身上容易滋生羽虱,必须注意消灭。除虱的办法可用兽用消灭清粉或用神奇药笔涂抹。此外,牡丹鹦鹉还受吸血虫的危害,巢箱往往是产生吸血虫的大本营。每次孵窝完毕,要马上用开水烫一遍巢箱再在箱内涂上对鸟无害的杀虫药水溶液,保持清洁干燥,预防寄生虫。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牡丹鹦鹉属动物被广泛地圈养,导致其数量不断下降。截止1987年,牡丹鹦鹉属动物是世界上交易最频繁的鸟。截止2023年,牡丹鹦鹉属动物的种群数量估计在29万~100万只之间。尽管合法诱捕已经停止,但贸易仍然存在。气候变化、人类的捕杀及不可持续的发展等因素都威胁着牡丹鹦鹉属动物的生存。截止2023年,费氏牡丹鹦鹉、黑脸牡丹鹦鹉、黑领牡丹鹦鹉及桃脸牡丹鹦鹉数量还在持续减少。
致危因素
1.牡丹鹦鹉属动物以种子为食,有时也以水果为食,大部分在农业地区或农田里,以农作物为食。一般情况下,牡丹鹦鹉属动物会成小群出现,但在喂食期间,它们队伍可以增长到数百只,因此会对水果和农作物造成损害,导致农民将其作为害虫来清除 。
2.贸易捕杀行为。牡丹鹦鹉属动物在世界各地都有被作为宠物饲养的情况,因此世界各地都有笼鸟贸易现象,这就导致了牡丹鹦鹉属动物会被大量的捕捉或者猎杀,导致牡丹鹦鹉属动物数量减少。
3.自然资源的减少。由于伐木等行为导致木材等自然资源的减少也是导致牡丹鹦鹉属动物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4.另外还有恶劣天气、气候变化、生物入侵及基因疾病等问题影响着牡丹鹦鹉属动物的数量。
保护举措
2021年,中国规定除桃脸牡丹鹦形目、虎皮鹦鹉、鸡尾鹦鹉外,从境外引进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所列鹦鹉种类均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其人工繁育活动依法应取得人工繁育许可证。不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管理的鹦鹉,其人工繁育管理按你省有关地方性法规执行。同年,对中国没有野外自然分布、人工繁育的费氏牡丹鹦鹉、紫腹吸蜜鹦鹉、绿颊锥尾鹦鹉、和尚鹦鹉开展专用标识管理试点,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畜牧兽医等部门加强对鹦鹉出售、运输等活动的监督检查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通过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对物种的管理、增强民众的教育和意识、制定相应的法律与政策及其他激励措施来对牡丹鹦鹉属的动物进行保护。如保护区的管理、迁地保护、立法保护等。
保护级别
牡丹鹦鹉属动物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6)。
除桃脸牡丹鹦鹉外,其余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中。
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费氏牡丹鹦鹉参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管理。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牡丹鹦鹉属动物一直是世界上交易最频繁的鸟,且牡丹鹦鹉属动物的分布集中在部分地区,导致许多国家会大量进口牡丹鹦鹉属动物进行交易或者繁殖。因此鹦鹉的出口及贸易会给鹦鹉出口国带来不小的经济收益。
生态价值
牡丹鹦鹉属动物的食物一般为农作物或植物的种子等,鹦鹉觅食过程中通过啄食植物及其种子(如猴面包树、金合欢树等),可以促进种子的传播,这些植物的种子可能会附着在它们的羽毛上,或是食用却无法消化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从而扩大此类植物的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
HOW TO TRAIN A PEONYPARROT? I'LL GIVE YOU ANOBEDIENT BABY.Knowledge.2023-11-07
Agapornis sp..世界鸟类数据库.2023-10-07
Agapornis.Catalogue of Life.2023-11-07
牡丹鹦鹉.IUCN.2023-10-21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3-09-16
费氏牡丹鹦鹉.Animal Diversity Web.2022-09-01
费氏牡丹鹦鹉.birdlife.2023-12-12
费氏牡丹鹦鹉.GBIF.2022-09-01
黑领牡丹鹦鹉.Beauty of birds.2023-11-07
牡丹鹦鹉的品种和饲养繁殖方法.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09-14
Agapornis roseicollis.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9-15
Parrots of Africa.SAFARIS.2023-11-23
Fischer's Lovebird.AFRICAN WILDLIFE.2023-09-15
Agapornis.ITIS.2023-11-07
灰头牡丹鹦鹉.中国自然标本馆.2023-09-15
费氏牡丹鹦鹉.中国自然标本馆.2022-09-01
尼亚牡丹鹦鹉.世界鸟类数据库.2023-09-15
黑脸牡丹鹦鹉.中国自然标本馆.2023-09-15
黄领牡丹鹦鹉.世界鸟类数据库.2023-09-15
红脸牡丹鹦鹉.世界鸟类数据库.2023-09-15
桃脸牡丹鹦鹉.世界鸟类数据库.2023-09-15
黑领牡丹鹦鹉.世界鸟类数据库.2023-09-15
黑翅牡丹鹦鹉.世界鸟类数据库.2023-09-15
红脸牡丹鹦鹉.iNaturalist.2023-11-07
黑脸牡丹鹦鹉.Birdlife.2023-11-07
Lilian’s Lovebirds aka Nyasa Lovebirds.Birds of the Worlds.2023-09-15
Fischer's Lovebird.San Diego Zoo Wildlife Alliance.2023-09-15
我国鹦鹉资源及其市场开发.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10-21
牡丹鹦鹉的养殖技术措施.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09-1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妥善解决人工繁育鹦鹉有关问题的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9-16
“关于将费氏牡丹鹦鹉等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的小型鹦鹉与野生种群区别对待的建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9-16
费氏牡丹鹦鹉.淮南市人民政府.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