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
胡志明(越南语:Hồ Chí Minh,1890年5月19日-1969年9月2日),原名阮生恭、阮必成。参加革命后取名阮爱国,在法国、中国时分别化名阮爱国、李瑞、宋文初、胡光等,是越南共产主义革命家、政治家,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越南劳动党(今越南共产党)的创建者,曾任越南民主共和国(今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1946年-1969年)兼政府总理,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出生在一个爱国儒家家庭,早年当过老师、海员和杂役。胡志明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用以抗日的化名,后一直沿用。1920年,胡志明参与成立法国共产党,1923年被选入国际农民协会,1925年参加成立亚洲被压迫民族联合会,还在中国广州成立了共产团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越南。1930年在香港九龙成立了越南共产党(后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现为越南共产党),1941年返回越南,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领导人民起义抢夺政权。1945年8月,胡志明当选为中央民族解放委员会(即临时政府)主席。9月2日,八月革命胜利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首次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并兼任总理至1955年。1951年带领越南人民获得抗法战争的胜利,1955年实现越南全国统一,1960年连续两届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因病在河内逝世。
胡志明不断号召人民捍卫祖国的独立和自由,在越南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越南革命事业的进一步胜利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胡志明建立了越南民族统一战线、越南人民军队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促进了国际团结。他主张对华友好,为发展中越两国关系做出贡献。他创造性地将马列主义应用于越南的具体条件,缔造了“胡志明思想”。1975年4月,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一全国后,为纪念胡志明,将胡志明市改名为“胡志明市”。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0年5月19日,胡志明出生在越南乂安省南坛县金莲村一个爱国儒家家庭。父亲阮生辉是农民出身的爱国儒士,1901年科举中榜,以教书为生;母亲是农民,哥哥阮生谦和姐姐阮氏清都曾积极参加抗法爱国运动,遭到监禁和流放。
他的父亲阮生辉当过几年县官,因拒绝法国殖民统治而被罢官。后来,他搬到南越当了一名中医。受家庭影响,胡志明本人也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只略带广东省口音。他自幼学习中国诗词和书籍,后学习罗马化越南越南语。
胡志明出生时,越南正处于殖民统治之下。他的家乡义安省是一个具有反殖民主义精神的地区;他的姐姐阮氏清和哥哥阮生谦因参加反法爱国运动而被监禁和流放,而胡志明的同乡潘佩珠是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在1905年,作为国立未来学校的学生,他就秘密参加了反法运动,并为爱国者传递信息。
1911年初,胡志明离开学校,当起了民办教师。他期望到西方学习革命真理,救国救民。同年年底,胡志明化名阿三,开始在法国联合运输公司所属的一艘上当厨师副手。作为海员,他到过法国、英国、、德国、阿尔及利亚和,参加过许多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同时也不断为越南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斗争。胡志明一边打零工,一边坚持不懈地结识朋友、访查不同国家的民情,发现了的不平等和对殖民地人民的残酷掠夺。
建立法共
1915年-1917年,胡志明侨居英国,1917年他移居法国,以阮爱国的名字投身法国工人运动,加入法国社会党。在这同时,他积极联络居住在巴黎和法国各地的越南侨民,组织了“越南爱国者联谊会”,在法国开展革命活动。在1919年初的巴黎会议上,胡志明代表一群在法国的越南爱国者向各国代表们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中包含八项人民权利要求。要求法国政府承认越南的自由、民主、平等、公平和自决权,但会议的重点是欧洲人的民族自决,无视了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要求。然而,备忘录的发表立即引起了世界对越南独立问题的关注,对越南人民,特别是旅法越侨中产生了影响。
1920年,在图尔大会上胡志明参与成立法国共产党。由此,他成为法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越南首位共产党人。在法国时,胡志明与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周恩来、李富春、蔡畅、、萧三等交往密切,并从此成为战友。他经常撰文谴责殖民罪行,呼吁殖民地国家被压迫人民觉醒,并为法国共产党的《》和法国工会联合会的机关刊物《工人生活》撰稿。胡志明的文章以及《穷苦人报》由或法国海员秘密运到越南,为越南人民的反法斗争做出了贡献。1923年,胡志明前往苏联,并出席了农民国际会议,当选为农民国际的执行委员。
革命经历
1924年,胡志明离开苏联,前往中国广州。他化名李瑞,参加中国国民革命运动,担任孙中山政治顾问的翻译,并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材料翻译和对外宣传工作;同时,他积极寻求中共的帮助,利用中越边境的有利条件,在中国周边组织和训练革命者,为成立做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在胡志明的组织下,越南共产党宣布其目标首先是驱逐法国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作为法共和法属殖民地的代表,他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并就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发表了演讲。之后,他还参加了红色工会国际、青年国际和妇女国际等代表会议。同时,他也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进行学习。这些经历使胡志明积极参与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1925年,胡志明参加了亚洲被压迫人民联盟的成立,并在此期间出版了《法国殖民制度的罪行》和《革命之路》。他在中国广州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和“共产主义团体”组织,并担任该会的骨干。这些组织旨在培养共产党干部,向越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并出版《青年周刊》。胡志明还参加了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并在广州市的越南训练班进行讲课。他的讲稿集中在《革命之路》中,阐述了越南革命的基本策略和战略部署。通过培训共产主义干部,他致力于领导这些组织,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传入越南,为建立共产党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他还在黄埔军校组织了政治训练班,致力于培养越南的革命干部。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了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的组织工作。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后,胡志明被迫离开中国去苏联。随后,他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反帝联盟世界大会。1928年秋,胡志明离开欧洲前往罗王国(今泰国),化名邵九,在那里的越南侨民中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在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越南的北、中、南三个地区先后出现了三个共产主义组织,各自独立活动。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胡志明从暹罗到了当时被英国殖民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易名宋文初。同年10月10日,胡志明因其革命活动被印度支那法院缺席判处死刑,并被通缉。1930年2月3日,胡志明在香港成立了越南共产党(后称印度支那共产党和越南劳动党),通过了简略的纲领、战略以及党章。同年10月,他主持召开党的第一次中央会议,通过党的第一任总书记陈富起草的《资产阶级民权革命论纲》,并将党的名称改为“印度支那共产党”。胡志明作为共产国际东方部委员和党的创始人,直接指挥着越南的革命斗争。此后,2月3日也成为当代越南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
1931年6月,胡志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被捕并关押在维多利亚中央监狱。由于港英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将他引渡回越南,只能通过法律手段将他驱逐出境。尽管世界反帝联盟和红色国际救济进行了积极营救,但香港政府仍然想把他送上一艘法国船,然后遣送回越南老家。在这种情况下,胡志明的律师罗萨维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以防止驱逐并推翻驱逐令。这确保了香港终审法院的行为合法性,不再采取将胡志明送上法国船或送回中南半岛或法国殖民地的进一步措施。胡志明可以自由离开香港特别行政区,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1933年春,他获释后前往苏联,途中经过上海市,通过孙中山的妻子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取得联系,并在莫斯科进入列宁大学和共产国际国家殖民研究所学习。作为越南小组组长,他研究了越南革命。1935年7月,他出席了共产主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他回到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38年,在中国抗日运动最激烈的时候,胡志明离开苏联前往中国,随叶剑英南下,并先后在桂林市、衡阳市、贵阳和重庆市工作。
宣布独立
1940年年初,胡志明经中原地区共产党的帮助,在昆明市与冯志坚、黄文欢等越南共产党员取得了联系。6月法国向阿道夫·希特勒德国投降后,9月日本占领越南,10月胡志明、黄文欢等人前往广西桂林召集越南革命党人,准备回国开展革命活动。1941年,胡志明返回越南,召开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确定救国道路,成立越南独立同盟,组织解放武装力量,下达基本指示,并领导人民局部起义,发动人民准备全国起义夺取政权。1942年8月下旬,胡志明绕道广西壮族自治区去重庆市会见周恩来。临行前,胡志明为自己印制了名片,名片上写着越南华侨、新闻记者胡志明。从此,他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他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的掩护下进行革命活动,后来被中国国民党当局逮捕,后经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委托冯玉祥将军营救,最终于1943年9月获释。
1944年12月22日,根据胡志明的指示,越南人民军的前身—越南解放军宣传队成立,这一天成为越南的建军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6日,在越北根据地召开国民大会。会上通过了越南独立同盟会的十大政策,选举产生了中央民族解放委员会,即临时政府,胡志明为临时政府主席。1945年8月19日,越盟解放首都河内,日寇扶植的傀儡皇帝阮福晪宣布退位。8月25日越盟在南部胡志明市开始行动,这便是胡志明领导的八月革命。1945年8月27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组成,胡志明任临时政府主席。1945年9月2日,八月革命胜利后,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独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并通过了越南首套《民主宪法》。
联共抗法
1946年1月,他在越南第一届国会上当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并担任总理直至195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法国卷土重来。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胡志明在“一手抓抵抗,一手抓建国”的口号下,号召人民加强团结,摆脱外国侵略者。1946年3月2日,越南第一届国会在普选的基础上召开,选举胡志明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1946年12月,他向全国发出《告人民书》,号召人民进行抵抗法国侵略的卫国战争,并亲自领导这场战争并取得了胜利。
为了争取时间准备长期抗战,胡志明率团前往法国与法国政府谈判。1946年,两国签署了“三·六初步协定”和“九·一四临时协定”,根据协议,越南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作出让步,法国承认越南为“自由国家”,这给了新成立的越南政府建立革命力量和准备长期战争的时间。12月20日,胡志明发表《给越南人民书》,号召人民抵抗侵略,拯救家园。
在胡志明领导下,越南人民进行了抗法战争。这场正义战争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50年初,胡志明秘密访问中国,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会谈,中国决定大力支援越南抗战。在中国的援助下,同年秋天,越南人民发动“边界战役”。
1951年2月,在越北解放区召开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越南劳动党(1976年改名越南共产党),选举胡志明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他号召全党全民积极准备,促进抗战进入总反攻。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战,尤其是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大胜法军,迫使法国政府在同年7月签订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越南被分割成社会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与亲西方的、资本主义的南越(南越)。
越南统一
与法国的战争结束后,胡志明领导北越恢复经济、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经济和文化,同时以北方为基地支持南方的斗争。《日内瓦协定》签署后,法国撤出越南,美国加紧了对南越的侵略。1959年,胡志明组织越南人民军士兵潜入南越,与美国展开游击战。1964年,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在北部湾事件后将战争升级,胡志明继续进行越南战争,以统一越南。
在这一斗争的新阶段,胡志明晋升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但仍保留了他多年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和与法国人作战时令人钦佩的勤俭作风。他穿着简单的军装和胶鞋,与工农群众同甘共苦,成为干部和群众的楷模。1963年,他拒绝了国民议会授予他最高荣誉金星勋章的提议,希望在国家统一、同胞团聚时,南方人民能授予他这一崇高的荣誉。1960年代中苏交恶,越南为继续从中苏两国获得越南战争所需的经济、军事援助,积极劝说和调和两国矛盾。1960年8月,胡志明再次来到中国,希望能帮助中苏两党、两国尽快对话,消除隔阂,恢复团结。
与世长辞
1966年7月,胡志明发表了《告全国同胞和战士书》,号召全国军民进行抵抗美国侵略,推翻南越傀儡政权,实现祖国统一的战争。1967年,胡志明在中国过生日连带休息、治病,先后去了广州、北京,中途回国。1968年,又来到北京治病,病情逐渐稳定于4月回国。1969年初,胡志明的病情开始日趋加重,中国专门派医疗专家组到越南为他治疗。9月2日9时47分,胡志明因心脏病逝世,享年79岁。
施政措施
政治
1941年2月,胡志明返回越南,直接领导人民进行反对日本和法国帝国主义的斗争,旨在争取祖国解放。5月,他以共产主义国际代表的身份主持了印度支那共产党第八次中央委员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胡志明为主席的越南独立同盟会,旨在组织各爱国阶层和各族人民的反帝民族统一战线。同盟成立后,加紧了组织人民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工作。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发表《独立宣言》,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同法国脱离关系,废除法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消法国在越南的一切特权”,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维护自由、独立的权利。”
抗美战争期间,胡志明提出加强越南劳动党的领导地位,党的组织体系在各级政府、国营企业、医院、学校、工厂等部门层层建立,越南劳动党号召解放区开展爱国竞赛运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加强党的建设与干部培养,定期展开对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水平。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掌握党的路线、政策,积极深入到基层去,了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以及党支部和人民团体的情况。要求党员干部内部必须紧密团结,保证党内的民主和纪律,党员必须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党员必须坚决肃清个人主义,培养革命道德,树立集体意识,发扬团结精神,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党员必须深入实际,接近群众,真正尊重和发挥人民的集体作主权利。
经济
土改运动
开展农业竞赛和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调整的土改运动。1945年前,粮食严重不足导致1945年农村饥荒饿死200万人。为此,胡志明号召人民扩大农产品的生产,进行修建堤坝、灌溉设备和清理稻田的工作。1947年建立起了粮食储备体系;分配了私有财产的土地,单一的农业实物税代替其他捐税;鼓励开荒;实行国家贷款制度并贷给种子;消灭单一种植制;成立国营农场;组织丰产竞赛。这些措施引起了解放区农业热情的高涨。在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同时,越南民主共和国在优先改变生产关系的思想指导下,对手工业和工商业进行了改造,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目的是将多种经济成分改造为全民和集体所有经济,使其变成公私合营或合作企业,最终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1951年起,北越实行了“遵循增收、减支、统一财政收支管理”的方针,改革税收政策。1953年,财政收支基本达到平衡,金融和物价逐步稳定。后实行币制改革。
1953年4月,北越颁布了三个土地改革新法令,彻底实行减租减息;成立特别人民法庭,惩治违法地主等。10月,五中全会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将抗战和土改列为两大任务;接着国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土改法。11月,劳动党召开“一大”,通过了《土地改革纲领》,制定了“完全依靠贫雇农,紧密团结中农,联合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农村工作总路线。
外贸
1947年3月成立外贸局。同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1951年起,政府大力推行鼓励生产与输出的政策,对中国和对敌占区的林产、土产的输出大大增加。1952年,同中国签订贸易协定,向中国出口茶叶、油漆、木材、茴香、、等农林土特产品,从中国进口机械、仪器、钢材、化学制品以及棉布等日用工业品。
文化
八月革命后,越共确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服务于国家的复兴。越南在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在1950年和1956年进行了二次中小学教育改革。改革强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包括大学。经过改革,中小学不仅在学校和学生的数量上大幅增加,教学计划、教科书和教学设备等也有所改善。在卫生方面,发展低费用的乡村卫生服务,达到了当时较高收入国家的卫生指标。
独立后,越南采取许多措施来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大力进行扫除文盲工作,推行罗马化字母。颁布初等免费义务教育的命令。越南还在热带雨林中建立了大学和学院,培养民族干部、医生、教师、工程师、艺术家和其他文化和技术方面的人才。劳动人民中的先进阶层、知识分子、学生都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经典著作。
外交
中国和越南同属社会主义国家,二者相互帮助,成为彼此的屏障。越南依靠中国获取物质援助和经济支持,而中国通过帮助越南确保其南部边境的安全。从1954年12月至1955年7月,两国签订了涉及工业、农业、商业、交通、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的援助协议。从1955年到1959年,中国政府向越南提供了9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此外,中国帮助越南修复河内至睦南关的铁路,并建设许多工厂,还帮助越南建设越池工业区和太钢集团基地。越南也积极回报中国,在国际舆论上给予支持。1958年9月,约5万京族在河内举行反美和支持中国人民大会,并通过相关决议严厉谴责印度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越南外交部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多次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并坚决支持中国平息西藏自治区暴乱的行动。
人物思想
胡志明思想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越南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运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时期,越南人民一直抵抗法国的殖民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十月革命的爆发给渴望民主的越南人民带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启示。胡志明及其领导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越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功地进行了八月革命和抗法反美战争,最终获得民族独立。
1991年1月14日,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的题为“胡志明,越南与世界和平”国际科学讨论会上,武元甲大将首先提出“胡志明思想”这个概念,并阐述其定义是:“胡志明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创造性地运用于越南民族解放事业和建设新社会的实践中。”
政治
胡志明思想的核心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越南本国实际相结合,因此是该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指导了越南革命和改革开放。政治思想包括了关于殖民主义理论和民族解放、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社会主义过渡途径、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爱国运动相结合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思想的贡献在于不仅强调了越南本国实际,同时也将其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政治思想还重视民众的参与和民主权利,认为一切权力应属于人民,并强调人民当家作主。
在马克思主义越南化的早期探索中,胡志明面临两个主要主题,即如何运用国内外因素来取得民族殖民地革命运动的胜利,以及如何处理好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首先,胡志明鼓舞国内斗志,争取国际支持,民族解放运动需要依靠国内人民的力量,同时也需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他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反殖民主义力量联系并借鉴他们的经验。胡志明通过运用国内外因素,成功地将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融入到全球反帝反殖民的潮流中。其次,胡志明在思考如何处理好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时取得了重要成果。他认识到,民族解放运动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矛盾,包括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胡志明主张通过联合各阶层人民,形成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同时,他提出了土地改革、工人阶级的权益保护等措施,以消除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经济
胡志明思想中,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对于偏属落后农业国在不接受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科学评价。其围绕的中心是:人民。只有在人民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国家才能变得更强大,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军事
胡志明认为,在殖民统治下的越南,只有通过全民动员和全民武装才能实现解放。他提出了建设以三种部队为核心的革命军队的思想,即:正规军、地方武装和自卫队,这三种部队都是为了实现越南解放和民族独立而服务的。
针对当时的形势,胡志明强调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干部培训基地。他提出要在广大乡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便于组织革命斗争和开展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此外,他还重视宣传工作和群众运动,倡导积极发动群众,策动起义,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
胡志明认为起义是越南革命胜利的前提。他提出了先部分起义、再转化为全面起义的策略,强调要充分依靠群众的政治力量和武装斗争来实现革命胜利。
胡志明提倡全民抗战和全面抗战,强调要采取以小搏大的策略,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特点。他还提出了仁义战胜凶残的理念,主张坚持不懈地进攻,逐步打击和挫败敌人的侵略企图,最终取得全面的胜利。
道德与文化
胡志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牢记实现越南解放和人民幸福的信念,长期领导并亲自参与了革命斗争。注重与人民的沟通交流,坚持同仇敌忾、和平团结的原则。胡志明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的态度,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并鼓励人民坚持斗争到底。他的毅力和忍耐力成为了胜利的关键之一。胡志明倡导勤俭节约,并将个人物质追求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胡志明倡导人们相互关爱、互助互助、携手合作,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团结。坚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和价值,他鼓励人民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致力于推动越南人民的解放斗争,通过宣传和教育激励人民保持斗志,坚定信心,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还强调平等和公正的原则,他主张消除贫困、削减社会不平等,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人物影响
胡志明主席作为越南革命的导师和领袖,带领越南人民进行抗美战争,并在越南北部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越南的具体条件,提出正确的道路,使越南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胡志明的贡献不仅局限于国内,在国际舞台上他也发挥重要作用。他创立越南统一民族阵线、越南人民武装力量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为加强国际团结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他是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他的思想和精神激励着广大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个人作品
相关作品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姓名化名
胡志明幼名为阮生恭,青年时名阮必成(越南语:Nguyễn Tất Thành),后自号阮爱国,又取号为秋翁、平山。还有很多根据社会环境而取得名字,如在中国时曾化名李瑞、王达人、王光生、黎安南、胡光等;在中国香港时曾化名宋文初;在苏联时化名P.C.林,1943年定名为胡志明。
语言技能
胡志明受家庭影响,从小打下了扎实的汉学基础。后来又到英国和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学会了英语和法语,60岁以后又开始学习俄语。身为国家主席,胡志明亲自阅读的外国报纸就有苏联的《真理报》、中国的《人民日报》、法国的《人道报》和古巴的《格拉玛报》。美国史学家斯坦松经过考证后说,胡志明总共通晓12种外语。其中当以汉语和法语水平最高。
胡志明多次用中文给中国领导人写电文和便条。他对中国的唐诗也很有研究,经常借用其中的某些诗句,并稍加改动,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革命友谊
1960年逢胡主席70大寿,越南举国筹办祝寿活动,但胡志明毕生追求成为一名好公仆,对于国人祝寿这类活动尽力回避,所以便于生日前夕带着秘书和保健医生,悄悄离开越南来到广西南宁,就坦率地说:这次来是为了避开国内的祝寿,所以不要搞祝寿活动。1962年生日,胡主席又来到南宁市,韦国清将宴请的范围缩小,只在家里设宴招待胡主席,使胡主席感受到如同亲人般团聚的温暖。
笔耕不辍
1942年8月,胡志明再次作为越南共产党代表前往中国加强革命力量。不料,胡志明刚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地区,就被中国国民党特务逮捕。他被捕后被押送到桂林市湖心岛和柳州地区,又秘密移往桂林、柳州等地,被押解走过广西13个县,坐过18次监牢。在一年多的狱中生活期间,他写下了100多首汉文诗歌,抒发了他对越南民族解放事业的必胜信念,以及为这一事业献身的坚强志向。其中的《越有骚动》一诗写道:“宁死不甘奴隶苦,义旗到处又飘扬。可怜余做囚中客,未得躬亲上战场。”后以《狱中日记》发表。
中国恋人
1930年中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胡志明来到开展工作,为了掩护他,广东省委安排中共女党员林依兰假扮胡志明的妻子。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二人产生感情开始恋爱。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回到越南继续革命事业,林依兰留在中国。1958年,胡志明表达了想要将林依兰接到河内秘密结婚的想法,后因遭到其他领导人的反对而作罢。1968年,林依兰告别人世。次年,胡志明也然辞世。
历史评价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官方评价:胡志明主席已有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于越南的具体条件,提出正确的道路使越南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胡志明创立越南统一民族阵线、越南人民武装力量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为加强国际团结作出贡献。他是集体精神、组织意识和革命道德的光辉榜样。胡志明主席为加强国际团结作出了贡献。他是集体精神、组织意识和革命道德的光辉榜样,是越南革命的伟大导师、越南民族、工人阶级的敬爱领袖,亦是出色的战士,是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运动的磊落革命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在胡志明逝世时传送给越南共产党中央的唁电中表示:“胡志明主席……在中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岁月里,他几次到了中国,同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并肩战斗,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浓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中越两国革命胜利以后,他为加强和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和战斗团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高尚的革命品质和不畏强暴的战斗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里。”
越南共产党前领导人称:胡志明思想永远照亮越南革命之路并引领越南民族走向光辉灿烂的未来。
中国学者梁志明在《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胡志明”条目中评价:“胡志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他为争取越南民族解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献身精神,他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勤劳俭朴的作风,深受越南人民和各国劳动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后世纪念
巴亭广场
胡志明病逝后,越南政府在河内巴亭广场动工兴建胡志明陵堂。纪念堂建设工作始于1973年9月2日,1975年8月29日正式落成。陵墓的灵感主要来自莫斯科的列宁墓。并加入越南建筑的独特成分,门廊上方以越南语大字写有:主席胡志明。
胡志明市
西贡市是反抗法国殖民统治斗争运动的发源地,是打响抗法抗美战争第一枪的地方。1965年,美国正式介入越南战争。美国军队入侵南越国,当时的西贡就是南越首都。1976年7月2日南北越统一后,为了纪念胡志明,人们将西贡改称为胡志明市。
胡志明小道
越南战争期间,越南北方为支援南方人民的武装斗争,在越老(挝)、越柬(柬埔寨)边境丛林中秘密开辟的军事运输线被称为胡志明小道,又名“中央走廊”。越南军民在越南战争后期进行的解放西贡、取得战争最后胜利的战役被称为胡志明战役,亦称西贡战役。
胡志明展览馆
2006年,位于中越边境上的崇左市龙州县建成了胡志明展览馆,该展览馆是越南共产党驻龙州秘密机关旧址。2013年,该展览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州县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是越南革命者早期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胡志明等一批越南革命者在龙州开展了长达18年的革命活动。他们在龙州建立了多个秘密联络点,如龙州镇南街99号、八宝街81号,并且建立了通往越南高平、谅山省、太原等地的交通线。
龙州胡志明展馆于2006年5月开馆,占地面积38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60多平方米。该展馆生动展示了越南革命者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的历史场景。2010年1月,国家确定龙州胡志明展馆为中越青少年学习教育主题馆。
柳州胡志明革命旧址
柳州是胡志明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地点,包括了多个历史遗址,如胡志明故居、乐群社旧址、红楼(柳州饭店一号楼)以及关押胡志明的山洞。
胡志明故居位于市区鱼峰山小学内,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建筑面积为264平方米。在1942年至1944年期间,胡志明同志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活。柳州胡志明故居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柳州期间,胡志明同志创办了“越南革命干部培训班”,主持召开了“越南革命同盟会”,培养了大量革命干部并整合了革命力量。
像章、纪念币、徽章
像章
胡志明像章是越南警察佩戴的一种纪念章,上面刻有胡志明同志的头像。他将国家的利益置于个人生命之上,终身未娶,被人们视为圣洁的存在。在越南警察中,许多人都佩戴着胡志明像章,以表达对这位伟大领袖的敬意。这种像章的设计十分简洁,主要以胡志明同志的头像为主体,周围环绕着一圈金色边框,并刻有“胡志明”三个字。
徽章和纪念币
1969年,苏联发行一枚胡志明银质纪念章,直径30厘米,正面是前苏联国徽,背面是胡志明头像。1989年,越南为了纪念胡志明诞辰100周年,发行了一枚纪念币。该纪念币的面值为20越南盾,直径为30毫米,重量为22克,材质为900银。正面图案包括国徽、年号和面值,背面则印有胡志明的侧面头像,右侧刻有“1890-1990”字样。
胡志明亭
胡志明亭是为纪念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访问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而建造的一座亭子,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口岸旁、北仑河大桥下。1960年2月19日,胡志明主席一行二十多人到达东兴的友谊桥头,并在此稍作休息。随后,他前往桥头的幼儿园慰问中国小朋友,成为迄今为止唯一到过东兴的外国最高领导人。为了纪念这次重要的访问,以及胡志明对中越友好关系的贡献,人们在这个地方修建了胡志明亭,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座亭子见证了胡志明对促进中越友好合作和发展中越关系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成为了中越友谊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资料
胡志明主席简历.越南政府新闻网.2023-09-16
胡志明主席简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新闻网.2023-11-28
中共老一代领导与胡志明的友谊.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9-16
周恩来叮嘱中国医疗组全力救治胡志明主席.周恩来纪念网.2023-09-16
爱国主义的伟大楷模——纪念胡志明主席诞辰131周年.越南政府新闻网.2023-09-16
周恩来-周恩来-江西新闻网.中国江西网.2023-09-18
红色伴侣李富春、蔡畅.今日头条.2023-09-18
陈延年:视死如归的革命者.黑龙江新闻网.2023-09-18
《我与萧三》回叙数十年红色恋情传奇-中华读书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09-18
战友情深 揭秘周恩来与胡志明的革命友谊.今日头条.2023-09-18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09-18
一份特殊的友情——胡志明主席来中国避寿.知网空间.2023-09-16
胡志明与中国爱人抱憾终生的情缘.中新网.2023-12-08
胡志明思想永远照亮越南革命之路.越南政府新闻网.2023-09-16
广西龙州胡志明展馆成中越青少年结交友谊新平台.中新网.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