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福晪
阮福(越南文:Nguyễn Phúc Thiển,1913年10月22日—1997年7月31日),原名阮福永(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Bột),阮福永瑞(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是阮福晙独子。越南阮朝(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第13任,也是最后一任皇帝,年号保大(越南文:Bảo Đại),被称为保大帝。1949年—1955年期间,阮福晪是越南国(南越)国家元首。
阮福晪从1913年10月出生,到1922年5月被封为皇太子,一直生活在顺化皇城。随后,他去往法国留学。1925年11月6日,他的父亲启定帝去世,年仅12岁的阮福晪于1926年1月8日登基成为“大南皇帝”。虽然阮福晪于1926年登基,但他直到1932年才回到越南开始亲政。
从1932年9月6日阮福晪亲政到1945年3月9日日本政变期间,阮福晪在法国殖民政府监督之下,度过了他的“大南皇帝”君主时期。1945年3月11日,阮福晪在日本的扶植下宣布越南独立,同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阮福晪于8月30日正式退位,结束了在日本统治下的“越南皇帝”君主时期。1945年退位后,阮福晪被任命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最高顾问”,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中国、香港和法国流亡度过。1949年到1955年,阮福晪返回越南,成为“越南国长”,直到在1955年10月的全民公投中,被民族主义者吴廷琰罢黜。1955年到1997年,阮福晪再次流亡法国,最终在巴黎一家军事医院病逝。
阮福晪享年83岁,学者布鲁斯·麦克法兰·洛克哈特(Bruce McFarland Lockhart)认为,其一生深受时代政治局势演变的影响,在位期间并未掌握多少政治实权,长期被视为其他政权的傀儡象征。
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1913年10月22日(维新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在顺化皇城,奉化公阮福宝和府妾黄氏菊的独生子出生,满月时由维新帝赐鸟字部起名,名阮福永鹁。
当时的越南被分为安南保护国(中圻)、东京保护国(北圻)和交趾支那殖民地(南圻),是法属印度支那联邦的一部分。1916年,阮福宝嶹在法国殖民政府的扶植下成为大南皇帝,更名为阮福,年号启定(Khải Định),称启定帝。
1916年6月(启定元年五月),阮福永鹁作为“皇长子”,改从帝系玉字部起名,被赐名阮福永瑞(越南文: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1922年5月15日(启定七年四月初二日),阮福永瑞受封为“东宫皇太子”,年仅9岁。随后,他被启定帝送往法国留学(启定帝承诺阮福永瑞将长期留在法国接受欧洲教育),由前中圻钦使让·弗朗索瓦·欧仁·夏尔(Jean François Eugène Charles)夫妇来照顾,在巴黎孔多塞中学上学。
大南皇帝(1925年-1945年)
登基为帝
1925年11月6日,启定帝病逝,此时阮福永瑞仍在法国,法国殖民政府与顺化朝廷签订1925年11月6日公约,对顺化朝廷的权力做出较大限制,仅保留一些表面上的权利,比如举行仪式,其余政治事务交由法国驻地最高长官处理。1926年1月8日,12岁的阮福永瑞回到顺化皇城,顺利登基,成为阮朝第13任大南皇帝,更名为阮福晪,年号保大,称“保大帝”。同年3月,保大帝回到巴黎继续留学,并在1930年开学后,进入巴黎政治学院学习。
法国留学
保大帝在法国留学期间,由辅政亲臣尊室䜣摄政,代理皇帝的一切政务,辅政府长阮有排执掌顺化朝廷。1930年末,越南朝廷催促保大帝尽快回到顺化皇城,主要的理由是按照越南的标准,保大帝即将成年,法国若不将他送回,将有篡夺权力的嫌疑。当时的越南正面临安沛起义和苏维埃运动。1930年2月,驻守安沛的法国殖民军越南士兵在与越南民族主义党的合作下,发动了武装暴动,随后红河三角洲地区进一步爆发零星战斗,但都被法国迅速镇压。另一边,安南北部开始爆发一系列起义、罢工和示威活动,以义安、河静两省的苏维埃运动规模最大,直到1931年夏才被彻底镇压。在此背景下,面对越南朝廷的催促,法国人以越南的政治局势不稳,不利于新统治者政权的建立为由,提出保大帝至少还应再留学两年,保大帝也表明他在1932年底前不会返回越南。
随后,法国人和各种媒体对保大帝的回归进行了大力宣传,京族对此充满期待。法国殖民地部长保罗·雷诺在1931年的会议上,呼吁越南人支持保大帝,声称“你们的国家,在保大帝回归后,将迎来历史上最伟大的辉煌”。
返越亲政
1932年9月6日,19岁的保大帝回到越南, 于9月10日开始亲政,并接连访问了安南各省,包括清和(1932年11月)和南部省份(1933年2月),目的是提高长期不在越南的皇帝的知名度。
1933年5月,保大帝改组内阁,将原内阁的官员降职,提拔了一批年轻官员进入新内阁。接下来的几个月,保大政府不断尝试进行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立法,主要涉及行政、教育和司法系统。但很快,其工作节奏和势头被打断,担任新内阁吏部尚书的吴廷琰(Ngô Đình Diệm)突然请辞,据称是不满于越南政府的现状,他于1933年7月中旬正式向保大帝递交辞职信,这对新政府的运作造成了阻碍。
1934年1月,法属印度支那总督皮埃尔·帕基耶(Pierre Marie Antoine Pasquier)(博稽)在访问法国时亡于飞机失事,保大帝失去了一个积极支持和帮助新政府改革的人物,而下一任总督欧仁·让·路易·勒内·罗班(Eugène Jean Louis René Robin)推动政治改革的积极性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改革的推进,改革的势头明显放缓。之前的一系列改革和立法也未能给越南的现状带来重大改变。
接下来的5年里,保大帝向法属印度支那总督乔治斯·卡特鲁和让德句所提的改革方案,均没有得到支持。 保大帝意识到,越南政权仍然处于法国殖民政府的控制之下,他自己并没有多少实权,而失去了法国驻地长官的支持,改革几乎停滞。保大帝感到失望,他开始频繁旅行,热衷于在森林里打猎。
越南皇帝(1945年)
成立越南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1939年9月3日,法国对德国宣战。10天后,保大帝提交了一项四点改革,意图减少法国对越南政府的控制,但时任法属印度支那乔治·卡特鲁(Georges Catroux)并未接受。
1940年6月,沦陷,法国被德国打败,6 月 20 日,由于中南半岛的军事力量薄弱,卡特鲁迫于的施压,关闭了中国与东京边境,禁止运输任何战争物资。同时,日本派遣军队到,封锁中越边境。随后,法国殖民地与日本签署的一系列协议,逐步加强了日本对印度支那的军事和经济控制。
从1940年6月到1945年3月,战时的印度支那,一直处于日本军事与法国殖民政府共存的状态,直到1945年3月9日晚,日本突然发动“”,法国在印度支那向,法国殖民政府解体。
1945年3月11日,保大帝在顺化皇城太和殿与日本大使横山(Yokoyama)会晤后,立即公开废除1884年与法国的《第二次顺化条约》,并发布《独立宣言》,宣布越南独立,加入以日本为首的“大东亚共荣圈”,保大帝成为“越南皇帝”。
不久,保大政府的大部分官员都辞职离开了内阁,包括范琼。保大帝要求日本人联系身在胡志明市的吴廷琰,想要请他重新回到顺化,但是日本人却说无法联系到他。同年4月,在保大帝和日本的同意下,居住在新加坡的陈仲金赶回越南,出任内阁首相,随后陈仲金内阁进行大规模官员调整,并开始尝试改革。但很快,他们意识到政治决策权已被日本人主导。日本令一名官员取代原先的法国总督,分别任命三名日本顾问管理越南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三个地区,越南的内政均需“征求”日本顾问意见。此外,这一时期的越南帝国只包括安南和北部地区,保大帝多次请求日本将南部重新纳入越南领土,但都遭日本以其战略价值太大为由拒绝。再加上内阁未设有国防部,越南的大部分政治权威和军事安全都依赖于日本。
退位
从1945年3月开始,越南处于动荡之中,日本人忙于抵御英美盟军的进攻,越南政府面对饥荒等问题难以控制局势,唯有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展势头迅猛。当时由于恶劣的天气、法国和的政策、盟军轰炸中南半岛造成交通中断等复杂原因,红河三角洲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越南帝国刚成立就面临如此挑战,尽管保大帝和陈仲金内阁试图解决问题,也仅带来部分缓解,截至 6 月 7 日,有超过 200 万受害者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盟军无条件投降,越南帝国由于之前的亲日行为而变得岌岌可危。越盟趁机采取行动,准备夺取越南政权,爆发。保大帝试图自救,他向盟军领导人(哈里·S·杜鲁门总统、英国国王、蒋介石、戴高乐将军)去信,请求承认越南的独立性,但都没有得到答复。同时,越南政府于8月17日发布公告,号召越南人民保卫越南帝国的独立地位。
然而事态的发展十分迅速,8月19日,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控制了河内,并成立临时革命政府。越盟呼吁全民起义,要求保大帝退位。8月25日,保大帝下诏退位,声明在此关键时刻“团结就是生命,分裂就是灭亡”。8月29日,越盟代表来到顺化。8月30日大东亚时间下午7点(即如今的越南时间下午5点),在顺化皇城午门前,保大帝在万民前正式举行退位仪式,亲自将象征军事力量的国玺和宝剑交给越盟代表陈辉燎(Trần Huy Liệu)、阮良朋(Nguyễn Lương Bằng)和辉瑾(Cù Huy Cận)。他在演讲时宣称"愿做独立国之民,不做奴隶帝王"。保大帝退位后,改回了加冕前的名字阮福永瑞,携家眷迁往安定宫(曾为皇室夏宫),阮王朝至此终结。
加入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9月2日,保大帝随越盟代表团前往河内,而同天,在河内巴亭广场越南独立大典上,胡志明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保大帝成为“首位公民”。9月11日,胡志明发布第23号法令,任命保大帝为越南民主共和国“最高顾问”。1946年1月6日,越南举行全国国会选举,成立临时联合政府,保大帝当选越南民主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代表。
第一次流亡
后,处境艰难,新成立的面临着西方盟军的压力。1946年3月6日,为换取法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合法性,胡志明与法国签订了“三六协议”,同意法国重回越南。
在成为“最高顾问”的最初几个月里,保大帝自认为虽受到良好待遇,但与国家事务相隔绝,并称议会代表的当选也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1946年3月16日,保大帝随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出访重庆市,随后他与代表团分开,先前往昆明市,再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从1946年9月到1947年底,保大帝一直定居于香港,住在香港浅水湾寓所(即浅水湾道4号),1948年则移居法国。
关于保大帝离开河内的原因,他声称是自己主动离开,但有报道称他是被胡志明派出去执行任务,并且他在到达香港之后,被要求以观察员的身份留在香港。
宣布复出
在保大帝流亡期间,越南与法国开始了复杂的冲突。自1946年6月至9月,胡志明与法国代表多次进行商谈,但都以失败告终。法国与越南的关系恶化,却宣布愿意与越南的“真正代表”(指保大帝)谈判。越南的部分政治力量也因此成立了统一战线,以支持保大帝与法国进行越南独立的谈判。
为了与胡志明政府抗衡,法国印度支那高级专员达尚礼(Thierry d’Argenlieu)在回到越南之初,就期望恢复越南君主制,在计划受阻(保大帝已经加入越南民主共和国,且保大帝的长子阮福保隆拒绝称帝)之后,在南圻扶植建立了“南圻自治共和国”(1946年6月),阮文清为临时政府总理。南圻于是独立于安南与东京之外。
1947年1月14日,达尚礼请求巴黎考虑复建君主制,同时派遣使者去往香港会见保大帝,但保大帝谨慎以对。在法国使者和越南统一战线的劝说下,保大帝在7月表示会考虑重回越南。南圻自治共和国以保大帝非自愿退位,其皇帝身份还在为由,为他返越造势。9月9日,保大帝邀请越南代表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召开政治会议,寻求越南统一和独立,随后与法国谈判。9月18日,保大帝发表《告越南国民书》,在“顺天”“应人”(即争取越南独立自由,符合越南人民期盼)的态势下宣布复出,表示“顺应国民之要求,担任国民所委托之任务,并准备与法国当局接洽之一切”。
同年12月7日,保大帝与法国特使波拉埃(Emile Bollaert)签署《下龙湾初步协定》,双方达成越南独立的共识,但法方并没有明确定义“独立”的含义,也没有将实际权力移交越南。该协议遭到了吴廷琰和统一战线其他政治家的批评,原因是该协议规定的越南独立性之受限,语义之模糊。在签完《下龙湾初步协定》后,保大帝回到香港特别行政区,而在面对众多政客批评时,保大帝结束了与法国的谈判,前往欧洲度过了4个月。
1948 年 1 月,保大帝在日内瓦会见波拉埃,波拉埃试图说服保大帝返回越南继续谈判,并组建政府。保大帝表示,《下龙湾初步协定》只是进一步谈判的基础,如果不补充给予越南独立的保证,他就不会回国,而法国几乎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随后他去了戛纳、巴黎,最后回到香港。
越南国长(1949年-1955年)
越南建国
法国与南圻自治共和国一直未放弃劝说保大帝出面组建中央政府,以取代胡志明政府。1947年10月阮文春(Nguyễn Văn Xuân)当选南圻自治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后,多次前往香港,与保大帝商讨越南政治局势。1948年4月24日,阮文春再次去往香港会见保大帝,请求成立越南临时政府,保大帝于5月15日电函阮文春,同意成立临时政府。5月27日,“越南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吴廷琰被邀请领导新政府,但他并未接受。阮文春成为“越南临时中央政府”总理。
1948年6月5日,保大帝回到越南,再次与波拉埃签署《下龙湾协定》,双方约定法国承认越南独立,越南加入法兰西联盟。由于法国在三圻(越南之北、中、南三部)统一问题上未明确,延迟至1948年8月19日,法国才批准《下龙湾协定》。《下龙湾协定》签署完毕后,保大帝就再次前往欧洲,并于8月25日告知波拉埃,如果没有得到法国对越南独立的充分保证,他不会返回越南。
1949年3月8日,保大帝和法国总统樊尚·奥里奥尔(Vincent Auriorl)签署"爱丽舍协定(Elysees Agreement)",约定在法国联盟内建立越南国,法方允许越南获得“有条件之统一”及“有限度之独立”,法方同意将南圻、岘港、海防等地交还,但越南需加入法兰西联盟,若法越关系变更,南圻将自动成为法国殖民地,并且越南国的经济、外交、军事等权力受法国限制。4月23日,法国通过三圻统一案(南圻自治共和国回归越南),保大帝随后回到越南胡志明市。
越南国长
1949年6月14日,保大帝在西贡宣布临时统治越南国,他表示,为了获得合法的国际地位,他将继续保留“皇帝”称号,暂时总揽越南事务。7月1日,越南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根据第1-CP号令,任命保大帝为“越南国长”。
越南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初,并未立即得到承认,直到1950年2月,越南国才得到美、英、苏等多个国家承认。当时,越南民族主义者中的第三势力(中立于法国和越南独立同盟会)对保大政权饱有质疑。民族主义者吴廷琰认为"爱丽舍协定"有碍越南的自立。
为支持中南半岛与越盟的斗争,1950年5月11日,美国正式公开对印度支那的技术和经济援助计划,向其提供军事设备和资金。同年12月8日,法国与保大政府签署协议,法国给予越南军事援助,建立一支独立的越南军队,但军队的大多数军官和士官都是法国人。
然而,美国对保大政权充满忧虑。1952年6月2日,阮文心(Nguyen Van Tam)接任总理,他曾对南圻叛军进行残酷镇压,这一任命使得保大帝的声望受到冲击。1952年7月30日,美国大使希斯( Donald Read Heath)呈送国务院的调查报告指出,保大帝每月支领中南半岛币(piasters)由开始的400 万元(时约 20 万美元)提升至700 万印支币。希斯认为,若保大帝收入丰厚、投资海外地产之事被披露,将对保大政权造成致命打击。此外,自保大帝重新掌权后,他向越南人民承诺将召开国民大会,由选民选举市议会和村议会,再由后者选举省议会,最后选举国民议会,但是在1953年1月和6月的两次地方选举中,却排除军人、妇女投票,且对居住条件做了严格规定,大大限制了合格的选民数量。
1953年8月,保大帝离开越南前往法国。同年12 月 1 日,胡志明提出停战谈判,保大帝与美国大使希斯进行会谈,并拒绝了停战谈判的提议。1954 年 5 月 7 日,法军在越南奠边府战役中向胡志明领导的越盟投降,越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5月8日,日内瓦会议开始讨论中南半岛问题,与会者包括美国、英国、法国、越盟和保大政府等,美国向法国提出对印度支那进行军事干预。7月21日,日内瓦协议正式发布,以北纬17度线为边界,暂时将越南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为期2年,直到1956 年 7 月举行全国选举,以决定统一后的越南政府。10月,最后一支法国军队离开河内,同时胡志明控制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国则统治南越国。
被吴廷琰推翻
虽然担任“越南国长”,但保大帝大部分时间都在法国度过,政治事务多交予保大政府官员。随着保大政权越来越不受欢迎,1954 年 6月,在南越民族主义阵营的压力下,保大帝任命吴廷琰为总理。吴廷琰上任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分别进行了两次政府改革,包括整顿教派,罢免南越军队參谋总长阮文兴(Nguyen Van Hinh)等。保大帝于1955 年 4 月曾下令解除吴廷琰军事控制权,却无法生效。
1955 年5月5日,支持吴廷琰的全国政治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解散保大政权,解除保大帝职权,建立临时政府。6 月 15 日,“越南皇室会议”解除保大帝国长职务,并要求吴廷琰就任越南共和国首任总统。7月7日,吴廷琰宣布将举办一场是否罢免保大帝的全民投票,并于10月6日公布将投票日期定为10月23日。
当时的保大帝身处法国,难以在越南媒体上发声。10月13日,保大帝在戛纳对公投公告作出回应,他指责吴廷琰阻碍南越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和平统一,恳请越南人民勿要支持不利于和平事业的公投活动。10月18日,保大帝发文罢免吴廷琰的总理职位,但也无法阻止吴廷琰继续全民公投的步伐。
10月23日公投当天,吴廷琰得票率达到98.2%,保大帝身处法国未能出席。10月26日,吴廷琰宣布罢免保大帝,正式成立“越南共和国”。
第二次流亡
1955年被罢免后,保大帝再次流亡法国,在戛纳、阿尔萨斯、巴黎等地居住过。来到法国后,他的财产陆续耗尽,最后只靠领取的津贴度日。 1963年,他的妻子南芳皇后去世。1972年,他与第二任妻子莫尼克·玛丽·欧仁·博多同居。
保大帝在流亡期间,对越南的事务参与甚少。1972年,他在法国公开发表声明,呼吁越南人民实现民族和解,称“现在是结束自相残杀的战争,最终恢复和平与和解的时候了”。1982年,保大帝首次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他视察佛教寺院,还对加利福尼亚州和得克萨斯州的美国越南裔社区进行了民意调查。1988年,保大帝皈依天主教,取名为让-罗伯特(Jean-Robert)。
逝世
保大帝在法国巴黎度过了晚年生活。1997年7月31日,保大帝在巴黎的圣宠谷军事医院去世,享年83岁,是阮朝最长寿的皇帝。8月6日,保大帝的葬礼在巴黎的圣皮埃尔·德夏乐教堂举行,灵柩被埋葬在帕西公墓,没有庙号、谥号、陵号。
为政措施
废除旧习
1932年9月10日,保大帝归越亲政之后,首要的改革就是废除那些宫廷礼仪和束缚思维的繁琐旧习。保大帝废除了三跪九叩等礼仪,改成举行仪式时,臣民不必跪拜,可以抬头看着皇帝,与皇帝握手。保大帝致力于消除朝廷中的贿赂行为,并改革官位的的继承规则;此外,还减少一些新奇无用的饰品,摒弃年长者留长指甲、长胡须的习惯等。
改组内阁
1933年5月2日,在法国印度支那总督皮埃尔·帕基耶(博稽)的支持下,保大帝宣布改组整个内阁,并发布敕令说明这个行为的动机。保大帝将机密院大臣阮有排、武濂、 尊室檀、范燎、王赐大等年长官员降职,同时将内阁由原来的七部改设为五部,并提拔了5位来自学术界和行政界的的年轻官员进入新内阁,包括吴廷琰(任吏部尚书)、范琼(任国民教育部尚书)、蔡文(任工作美术和礼仪部尚书)、裴鹏(任司法部尚书)、胡得恺(任财政和社会救济部尚书)。
保大帝认为越南政府内部普遍缺乏组织和效率,并于1933年5月25日发布了一道敕令,界定了每位尚书和整个政府的权力和职责,他将皇帝的权力分为了三类:司法权力、行政权力和财政权力。
出台立法
继改组内阁之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保大帝带领下的新政府不断尝试,出台了一系列立法,试图解决行政、教育、司法系统中的问题。7月的第1周,保大政府颁布了三项立法,涉及人民代表院(the Chambre des représentants du peuple)、官僚制度(the mandarinate)和刑法(the penal code);7月22日,保大政府颁布了一项关于安南教育的法令,其中包括将某些学校教育的责任归属权归还越南。
在1933年5月到1934年的这一时期,据统计,新内阁中最活跃的是范琼领导的国民教育部和财政部,共颁布了 86 项官方法令,内政部和司法部各颁布了约40项,工程/艺术/礼部也颁布了约 40 项。
个人作品
《Con rồng An Nam(安南之龙)》是保大帝的政治回忆录,记录了他的生活,从出生,留学,成为皇帝,斗争,到流亡生命的尽头。
人物评价
作者丹尼尔·格兰德莱门特(Daniel Grandclément)在Bảo Đại - hay những ngày cuối cùng của vương quốc An Nam中评价:保大帝以极其奢华、奢侈的生活闻名,他精通各种享乐活动和贵族运动,却不知如何当好一个皇帝。他似乎相信“在法国殖民政府下的独立”与物质条件一样容易实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举动就是退位,他用一句话被载入史册:“宁做自由国之民,不做奴隶国帝王。”
胡志明在1948年3月面对国际记者时,对保大帝将与法国合作组建政府的流言进行评价:“永瑞是越南政府的顾问,在越南政府同意之前,他不能谈判或采取行动……除了叛徒,没有人会接受法国统治,永瑞也不会接受。”
胡志明在1949年4月3日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评价:“永瑞带着一万名法国远征军回来,是为了杀死更多的越南同胞。法国殖民主义者的阴谋是在越南重新建立奴隶制。永瑞是法国殖民主义者的走狗,是叛徒。”
记者梅里·布隆伯格(Merry Bromberger)在巴黎日报里评价:“如果你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见到保大帝,你只需要去香港十四家夜总会,比在英国酒店找到他还要容易。”
记者菲利普·谢农(Philip Shenon)在纽约时报报道保大帝去世时评价:尽管最初越南民族主义者希望保大帝能够成为越南独立的先驱,但他经常被视为其他政权的傀儡——先后分别是法国殖民政权、日本占领者、胡志明政府、法国。
家族成员
祖父母
阮福昪(越南语:Nguyễn Phúc Biện)(1864年2月19日—1889年1月28日):原名阮福豉,越南阮朝第9任皇帝,1885年—1889年在位,年号同庆,为同庆帝。
杨氏熟(越南语:Dương Thị Thục)(1868年4月18日-1944年9月17日):恩封富国公杨光向之女,阮朝同庆帝的侧室,阮福晙的生母,启定八年(1923年)十月,加徽号坤仪皇太后。
生父母
阮福晙(越南语:Nguyễn Phúc Tuấn)(1885年10月8日—1925年11月6日):原名阮福宝嶹,同庆帝与和嫔杨氏熟的长子,越南阮朝第12任皇帝,1916年-1925年在位,年号启定,为启定帝。
黄氏菊(越南语:Hoàng Thị Cúc)(1890年1月28日-1980年11月9日):原为奉化公府妾,怀上保大帝后,先后被封为惠嫔、惠妃、厚妃。保大帝亲政后,被尊为端徽皇太后,又被尊称为慈宫皇太后和德慈宫。
后宫
保大帝在婚姻上宣布实行一夫一妻制,然而他的一生中,除了2位嫡妻,还有不少情妇:
阮有氏兰(越南语:Nguyễn Hữu Thị Lan)(1913年11月14日-1963年9月15日):出生于交趾支那鹅贡省,1934年(保大九年)成为保大帝的正妻。她是阮朝第二位君主在位时就受封的皇后,也是唯一一位大婚后就立即被封为皇后的后妃,与保大帝生有2子3女。
泰芳皇后
莫尼克·玛丽·欧仁·博多(法语:Monique Marie Eugene Baudot)(1946年4月30日—2021年9月27日):法国人,出生于法国洛林,1969年在工作时与保大帝第一次见面,1972年结婚,获赐“皇妃”称号。1997年,保大帝过世后,她被称为“泰芳皇后”,是保大帝的第二任正妻,无子女。
情妇
映妃胡氏,保大的表妹(母亲的侄女),1935年在顺化迎娶,封映妃;
裴梦蝶(越南语:Bùi Mộng Điệp)(1924年6月22日-2011年6月26日):北宁省人,1945年与保大帝相爱,育有2子1女。
黎氏飞映(越南语:Lê Thị Phi Ánh)(1925年6月24日-1986年12月15日):京族,出生于顺化,1949年与保大帝认识,育有1子1女。
李丽荷(1920年-1998年):太平省人,河内舞女,与保大帝在河内相识。
黄小兰(Jenny Woong):香港特别行政区舞女,中法混血,保大帝流亡香港时与她结识。1949年,保大帝返回胡志明市后,将她接到越南生活,育有1女。
维琪(Vicky):法国舞女,育有1女。
克莱门特(Clément):法国舞女。
子女
皇子
阮福保隆(Bảo Long)(1936年1月4日-2007年7月28日):东宫皇太子,生母为南芳,1939年3月7日受封皇太子。
阮福保升(Bảo Thắng)(1943年12月9日-2017年3月15日):生母为南芳皇后,定居在法国。
阮福保恩(Bảo Ân)(1951年11月3日-):生母为黎氏飞映,定居加州威斯敏斯特。
阮福保隍(Bảo Hoàng)(1954年-1955年):生母为裴梦蝶,1岁时去世,早殇。
阮福保山(Bảo Sơn)(1957年-1987年):生母为裴梦蝶,在日本去世,享年30岁。
公主
芳梅公主(Phương Mai)(1937年8月1日-2021年1月16日):生母为南芳皇后,定居在法国。
芳莲公主(Phương Liên)(1938年11月3日-):生母为南芳皇后,定居在法国。
阮福芳蓉(Phương Dung)(1942年2月5日-):生母为南芳,定居在法国。
皇女
阮福芳草(Phương Thảo)(1946年6月4日-):生母为裴梦蝶,定居在法国。
芳明公主(Phương Minh)(1949年1月15日-2012年11月19日):生母为黎氏飞映,在法国结婚定居,后离婚,于1975年4月返回西贡探望母亲被困,后被资助移居美国,于2012年去世。
阮福芳安(Phương An)(1955年-):生母为黄小兰,定居在美国夏威夷。
阮福芳慈(Phương Từ)(1955年-):生母为维琪,定居在法国。
轶事典故
风流韵事:保大生性风流,终日花天酒地、纵情声色。晚年的他还娶了一位法国妃子,还以皇帝身份册封她为泰芳皇妃,意为泰西(欧洲古称)的芬芳。
婚姻生活:保大先后共娶了五位后妃,生有8子13女。其中,他的第一位妻子阮友兰(1914-1963),封南芳皇后,因漂亮闻名,曾被人写入“世界上最漂亮的五位皇后”当中。
政治生涯:保大虽然身为皇帝,但实权有限。越南在1884年成为法国殖民地后,阮朝皇室虽然保留,但君主仅在名义上领有中圻,实际上是法国的傀儡,几乎没有任何实权。1945年,在日本的扶植下,他赶走法国殖民者,建立“越南帝国”,但随后由于日本投降、越南爆发八月革命而宣布退位。
退位宣言:在退位时,保大皇帝宣称:“愿为独立国之民,不作奴隶帝王”。
晚年生活:1955年被废黜后,保大皇帝移居法国,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影视形象
保大帝在2004年被越南电视剧《皇廷晚钟》(Ngọn nến Hoàng cung)搬上了电视萤幕,导演为阮国雄(Nguyen Quoc Hung),保大帝饰演者为黄英团(Huỳnh Anh Tuấn)。
参考资料
VIETNAM: The Nguyen Phuoc Dynasty GENEALOGY.The Royal Ark: Royal and Ruling Houses of Africa, Asia, Oceania and the Americas.2023-11-12
大南保大十九年歲次甲申協紀曆.Digital collections of the Vietnamese Nôm Preservation Foundation.2023-11-12
安定宫.越通社.2023-12-07
Thông tin chi tiết đại biểu quốc hội khóa I Nguyễn Vĩnh Thụy.QUỐC HỘI NƯỚC 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 ĐẠI BIỂU QUỐC HỘI CÁC KHÓA.2023-11-13
Phuong-Dung, princess of Annam.Geneall.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