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郝立新

郝立新

郝立新,男,1960年生,贵州贵阳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

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2002年入选北京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主要著作有《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历史选择论》,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等。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至2013年9月23日)。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唯物史观研究。

专著、教材

1988年《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年《挑战与对策》,合著,农村出版社。

1990年《被肢解的马克思》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国家教委人事司组编,主要撰稿人和统稿人之一,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年12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要》合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历史选择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西方人看西方》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百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卷”主编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年《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教育部组编,主要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辅导》教育部邓小平教育理论研究中心组编,主要撰稿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部社科司组编,主要撰稿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合著或主编

《无神论教育读本》(合著,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程》(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

《公共危机启示录——对SARS的多维透视》(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获国家图书奖特等奖)

《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中宣部理论局组编,参加编写和审稿,学习出版社,2003年)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学习读本》(中组部组编,参加编写,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

论文

《论费尔巴哈关于人本质的思想》,《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2期;

《〈矛盾论〉中认识论思想初探》,《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2期;

《论恩格斯早期历史观的发展》,《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2期;

《评卢卡奇的“新马克思主义”观点》,《贵州大学学报》87年3期;

《人的全面发展应包含人的关系的发展》,《光明日报》88年3月7日哲学版;

《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观评析》,《社会科学评论》,1987年10期;

《论马克思的历史主体观》,《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评科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建”》,《理论与学习月刊》,1988年10期;

《实践的社会本体论意义》,《人文杂志》1988年6期,《历史过程主客体问题探讨》(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世界的统一性:主体-客体的双向对象化》,《现代哲学》,1989年1期;

《实践辩证法议》,《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2期;

《历史主体与历史创造》,《天府新论》,1989年1期;

《富于启迪的新探索》,《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1期;

《在超越中实现永恒》,《中国青年报》,1989年3月1日;

《论马克思历史观的本质》,《教学与研究》,1990年1期;

《论社会因果律与自然因果律的区别》,《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1期;

《论历史选择活动的本质》,《现代哲学》,1990年1期;

《人的活动与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高校理论参考》1991年10期;

《历史决定论与非决定论》,《高校理论参考》1991年10期;

《意识形态的本质与意识形态“终结论”、“淡化论”》《高校理论参考》1991年10期。

《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把握时代脉搏,推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教学与研究》,1993年1期;

《对人权问题的多维透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3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新飞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3年4期;

《实事求是:价值与科学的统一》,《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2期;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高校理论战线》,1994年5期;

《评\u003c拨开社会历史的迷雾一一马克思的生产力观与现实代\u003e》,《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6期;

《邓小平是如何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前线》,1995年3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科学魅力》(《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4期;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命运——对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当代思潮》1997年4期);

《邓小平理论与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1998年1期;

《伊赛尔·伯林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哲学动态》1998年1期;

《塑造理论的现实性品格》,《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2期;

《邓小平对实践标准思想的坚持、运用与发展》,《党建研究》1998年5期;《走向新时代》(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正确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高校理论战线》,1998年8期;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哲学研究》1999年5期;

《高扬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伟大旗帜》,《党建研究》1999年8期);

《社会科学也要搞“科普”》,《北京日报·理论周刊》1999年9月8日);

《重读〈费尔巴哈论〉》,《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5日“理论周刊”版;

《社会历史进程的辩证法》,《北京日报》1999年10月20日“理论周刊”版;

《现代社会的毒瘤》,《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999年11月12日专版;

《从法论功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国科学报》1999年11月11日;

《论科学精神》,《北京日报》1999年12月29日“理论周刊”版;

《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与价值冲突》,《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1期;

《重读〈费尔巴哈论〉》(新华文摘,2000.2)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光明日报,2000.1.11)

《面向新世纪的宣言》(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0.6.5)

《试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的影响》(党建研究,2000.10)

《当代社会实践呼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笔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0.10);

《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党建研究,2001.8)

《邓小平的社会价值思想及其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4)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6)

《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2002.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界碑》(教学与研究,2002.6)

《高扬哲学社会科学旗帜》(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7.16)

《〈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编写指导思想与特点》(教学与研究,2002.8)

《中共十六大的理论贡献及其特点》(党建研究,2003.3)

《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2)

《从人类史看科学精神是怎样发展的》(北京日报理论版,2003.6.9)

《论唯物史观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1)

《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光明日报理论专版,2004.5.31,获中宣部/光明日报“民族精神大家谈”征文2等奖)

《在传承文明中弘扬人文社会科学》(高校理论战线,2004.8)

《抓重大攻关课题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管理新模式》(中国高等教育,2004.17)

《近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2)

《论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党建研究,2005.6)

《中国模式的哲学意蕴》(《教学与研究》2006.1)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郝立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中国网.哲学中国网.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