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培基

李培基

李培基(1886~1969年),字涵础,河北省献县人。曾先后担任绥远省政府委员兼主席,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河南省保安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全国文史研究委员会委员。

李培基早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和东三省测量学校,辛亥革命期间,担任关外民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16年后,历任晋绥军营长、团长、师长兼绥东镇守使。1929年任绥远省政府主席。1933年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年调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8年至1939年先后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国民政府铨叙部部长。1941年任考试院秘书长。1942年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河南省保安司令。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当选为伪国大代表,任立法院立法委员。于1969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3岁。

李培基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功勋显著,同时在政治建设上颇有成就。他曾实地撰写《开发西北计划书》《治理黄河的研究》《论清丈》等文章,在任职绥远省主席期间指导西北开发建设。并在担任河南省主席期间,为缓解河南大饥荒问题做出贡献,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其日记中记载:“河南旱灾,该省主席李培基对余请求赈灾与减征军粮,余以其厚实之人,善意慰抚,代其设法解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培基,字涵础,河北省献县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生。幼年私塾启蒙,稍长后学习四书五经。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童子试落第,回到原籍后进入中学堂继续学业。1909年(清宣统元年)来到沈阳市,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并进入东三省陆军测绘学堂学习,掌握了军事专业知识和军事专业技能。

辛亥革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李培基等革命人士响应号召,分别赶赴奉天省(今辽宁省)各地发动武装起义,促成奉天省各县起义。在庄复、辽阳市等起义失败后,李培基潜回奉天。后遭到保皇党势力赵尔巽镇压,起义最终失败。

起义失败后,李培基等人转移至大连市,并组织关外民军。李培基担任商震领导的东北关外民军(辛亥革命时期反抗清政府的起义军队)总参谋长,于1912年抵达山东蓬莱并迅速占领龙口市(今山东龙口市),随后和其他起义军在烟台市会师,配合关内民军北伐,并与商震结成患难之交。

国民政府时期

军事功勋

1913年,关外民军解体,李培基远赴北京。同年7月,孙中山领导爆发二次革命,李培基、商震积极参与。10月,二次革命失败。

1918年,李培基跟随商震投奔阎锡山所率晋绥军,因功接连升职营长、团长、旅长。1926年,任骑兵第3师师长。次年夏,阎锡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李培基任国民革命军北方第1军第1师师长,兼任绥远省司令。1928年春,晋军复入绥远。6月,因在晋奉大战作战有功,李培基升任第3集团军第1军军长。9月,奉阎锡山之令,绥远主席李培基大规模编遣绥远地方军队

1928年9月,由于北伐完成、军队缩编,任第3集团军暂编第1师师长。10月,任中央陆军第32师师长,同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同年12月,任第32师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29年2月,兼任第32师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同年8月,任绥远省政府主席。1930年中原大战后,阎锡山宣布下野。1931年,商震脱离阎锡山投靠蒋介石,并邀请李培基赴北平市开会商讨晋绥之事。8月,李培基免绥远省政府主席职位。

为官从政

1933年4月,李培基任南京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同年5月,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35年6月,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任民政厅厅长。同年12月,再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任民政厅厅长。次年6月,任首届国民大会河南省代表选举总监督。

1936年7月,获国民革命军誓师十周年纪勋章。1938年2月,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39年5月,任叙部(属考试院,掌管全国文官、法官、外交官、公务员及考取人员的铨叙事项,1930年在南京成立)部长。1941年12月,任考试院秘书长。

1942年1月20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2月,兼任河南省保安司令。同年8月,任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委员。次年3月,任河南省县长考试典试委员会(中华民国时掌管考试的机构)委员长。1942年7月至1943年春,正处李培基在任期间,河南发生严重大饥荒,约三百万人饿死。1944年7月,免河南省政府委员、省主席职位。9月,免河南省保安司令职位。

1945年3月,任国民政府顾问。同年5月,任中国国民党第6届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11月,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在南京参与制订《中国民国宪法》。1948年,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支持他出任立法院院长,但在投票时因为反中央俱乐部的派系合作,童冠贤当选院长。

晚年与去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政协全国文史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1964年12月27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一次会议的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副馆长叶恭绰、邢赞亭,馆员陈半丁康同璧、李培基及办公室主任刘道衡与会并受到接见。后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1969年病逝于北京,终年83岁。

为政举措

经济建设

李培基担任绥远省主席期间,主张兴修水利,发展垦殖事业和畜牧业。公开发表《开发西北计划书》《治理黄河的研究》等文章,通过中央与西北各省政府合组西北水利建设委员会,主持以黄河为主干的水道河渠疏通工作。提出重视垦殖事业发展,发表《绥省多兵:一部从事开垦一部从事剿匪》《河套垦殖之商》,处理西北治安问题,清剿当地盗匪,保障耕牧民人身安全。

李培基坚持“苟不急谋工业改革,国民贫困,永不能救济。故开发西北,可济国民之贫;兴办西北工业,能救国民之贫”的思想,指导发展西北工业,开采矿产,兴办各类工厂。充分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煤、石棉、铁等矿产资源,主持兴办工商合资企业,组织计划置办机器,招收事业青年参与制造,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

军事建设

李培基吸取九一八事变发生经验,注重加强西北军事防御力量,认为“欲开发西北利源必先顾及西北边防,练兵实边之策宜计划进行”。领导组织建立西北国防军,西北游牧骑兵,保卫骑兵。设立屯营和练兵场所,科学培养现代军队,形成国防军事上的优势。同时,李培基发布《我对于各盟旗交通上之希望与计划》一文,重视交通在西北发展中的作用,拟定建设铁路、汽车路、航空路线,便利西北建设和军事防备需要。

民生建设

李培基坚持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为原则,主张对待蒙旗地区需以提高蒙众智识,宽裕蒙众生计为主要方针。发表《绥远临时区政府呈筹设绥远蒙旗学校意见书草案》《乌伊两盟将立教育促进会》等政府规划,大力发展蒙旗教育事业,推动蒙汉民族文化交流。在绥远省省内的准格尔旗率先创办试点学校,建立公里同仁学校,主张平民教育,培养自治人才。并拟定组织农民识字运动委员会,重视农民教育。

同时,李培基注重宽裕生计,推动绥远地区农、工业生产发展,政策上予以支持,如《劝告蒙旗要耕牧兼习》《各盟旗对于工业上应当求进步》等,培养民众从事工商业活动的能力。选拔部分蒙古青年从事国家政治建设,打破蒙旗封建残留。提高蒙民卫生观念,改善西北卫生状况。

人物评价

电影《一九四二》李培基饰演者李雪健评价道:“我觉得他是民众和政府之间一个积极的人物,但他又对结局很无奈。他想解决问题,但是又在打仗,死了几百万人,他无能为力。这个形象,代表了很多当时的中国国民党官员。”

蒋介石评价道:“河南旱灾,该省主席李培基对余请求赈灾与减征军粮,余以其厚实之人,善意慰抚,代其设法解困。”

人物著作

以上参考:

人物轶事

李培基共有三子四女,其中长子和次子似乎并不是其第二任妻子李夫人所出,且都于1949年去了台湾。只有三儿子李留琛留在了他的身边,自从毕业后几十年都在东城区隆福医院外科,后来是主任医师。三女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参加了解放军,因为是军人,常年在外,也不常在李培基身边。四女儿则一直在山西银行系统工作,也是很少回北京来。

1930年,李培基组织成立绥远通志馆,任郭象为馆长,荣祥为编篡。经过几年的努力,编成《绥远通志稿》巨著,成为绥远省的一部地方志珍贵文献。是年,李培基为官员们在将军衙署(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东院修建了工余宴息之所——“澄园”,是民国期间以官方名义营建的园林,为当时绥远省胜地之一。将军衙署东跨院至今保留两件有李培基题记的石槽。他还设置了沃野设置局,把绥远鄂托克旗的陶葫滩十六段地重新划归绥远省。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民军.在线汉语词典.2023-12-25

【内蒙古革命史】内蒙古早期革命的参加者——康福成革命史.呼和浩特铁路运输中级法院.2023-12-25

李培基:献县当地人物专题.博雅人物网.2023-12-25

铨叙部.中国知网.2023-12-20

典试委员会.中国知网.2023-12-20

中央文史馆.样子收藏网.2023-12-03

周恩来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世纪杂质.2023-12-03

《一九四二》人物志两连发 李雪健被赞一代宗师.搜狐娱乐.2023-12-02

绥远城将军.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官网.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2023-12-25

一九四二.豆瓣.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