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远号
来远号是1887年清政府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购的装甲巡洋舰,隶属北洋水师。其是经远号装甲巡洋舰的姊妹舰,同年12月加入北洋海军。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是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与同级姊妹舰“经远”造价共计174万两白银。且其是北洋海军巡洋舰中的骨干生力军,样式较新,但是在订造的时候,因为受经费的制约,这批军舰的体量设定偏小,以至于舰上装备的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数量过少,总体火力单薄。1894 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来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而后在1895年2月甲午海战中,日军鱼雷快艇袭击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舰只,来远舰中雷,倾覆,并沉没于刘公岛石码头南侧海域,造成30名船员英勇牺牲。
2023年8月25日,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仪式在山东威海刘公岛举行。同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水下考古成果,在山东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陆续发现定远县、靖远县、来远三艘沉船。“甲午沉舰考古系列工作总结了一套实用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和保护方法,填补了中原地区海域近现代沉舰考古的空白。”专家指出,此系列水下考古成果对于推进中日甲午战争研究以及沉舰遗址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教材。
研制背景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1月(中法战争刚刚结束),北洋政府大臣李鸿章通过中国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造此二舰 ,派曾宗瀛、裘国安、黄戴监造。这次订购在英德市两国海军部之间引起一场技术上的激烈争论,这次论争引起德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Bismarck)关注。他指示伏尔锵船厂:“卓越地和准时地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该型舰原定用于台、澎防务,后因中法关系缓和,清政府为加快北洋水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考虑,改留用于北洋水师。
“来远”号装甲巡洋舰是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的,与同级姊妹舰“经远号装甲巡洋舰”造价共计174万两白银。该型舰是德国造舰史上制造装甲巡洋舰的开端。“致远”级防护巡洋舰以快速航速为特点,但却牺牲了装甲防护。由于没有触侧装甲,该型舰在海战中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德国建造的“经远”和“来远”二舰,结合了“济远舰”等防护巡洋舰的经验,并改采用“旁有水线甲堡之船”形式,即装甲巡洋舰。这种防护形式最初出现在俄国巡洋舰上,并逐渐被各国推广。此举引起了价格的上涨,使得“经远”和“来远”二舰的造价较“济远”高出47万马克。
历史沿革
清政府在1875年另起炉灶,下谕任命北洋政府、南洋通商大臣分别筹建北洋、南洋水师,又以事关京门户的北洋为重点。中日甲午战争中充当中原地区海上支柱的北洋水师,至此才开始结胎孕育。1875年,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以从江南轮船调用的“操江”号炮舰为装备基础又从绿营荣成市水师营抽调精锐官兵作为人员基础,开始在天津市正式编练舰船部队,即北洋轮船。
而后随着从英国、德国购买的蒸汽动力军舰不断到来,原船政轮船舰队的很多优秀军官被北调任职。另外又从山东荣成、登州一带沿海地区大量招募水兵,北洋政府地区的近代化海军力量渐成规模,于1881年前后编组为北洋水师1884年船政轮船在中法马江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北洋水师成为中原地区海防线上的枝独秀,受到叶赫那拉氏和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的支持,得以快速崛起。
公元1886年5月28日,渤海海面波平如镜一支黑黄白三色相间,桅墙头飘扬着龙旗的浩大舰队在振奋前行,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奕对北洋地区海防建设情况的校阅正式开始,史称大阅海军。同年,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在马尾镇开办船政,雇佣法国技术团队协助建设船厂,开办学校,培育造舰、海军人才。紧随其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奏请在江南制造总局内增设造船部门,聘请英国技术专家指导造舰。
1887年3月25日,该舰下水并于年底回国,与“经远号装甲巡洋舰”、“致远”、“靖远”及“左”号鱼雷快艇一起被留用在北洋政府。11月,该舰加入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拥有的千吨级以上主力战船,来远在内。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获得国家颁定的编制,改称北洋海军,是当时中原地区唯一的一支具有国家编制的近代化海上武装。虽然名为北洋,它实际上扮演的是国家海军的角色,在体制上类似于绿营军队。
1894 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中,“来远”舰参加了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来远”在战斗开始时曾一度尝试由水兵及陆战队跳上受伤日舰“比睿”将其俘虏,但未能成功;又曾多次命中日舰“赤城”将其舰长击毙。海战中自己也被击中225 弹。1895 年2月6日清晨,“来远”舰在威海卫港内被日军第一鱼雷艇队偷袭,中雷倾覆,沉没于刘公岛海军基地,舰上留守的30人殉国。管带邱宝仁落水后被救起。
2017年,中国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威海湾附近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三艘船只的遗址,分别为定远、靖远县和来远。2023年8月25日,来远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仪式在山东威海刘公岛隆重举行。同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这一水下考古成果,陆续发现了定远、靖远和来远三艘沉船的遗址,这些遗址均位于山东威海的甲午海战区域。
样式设计
其余设计样式尚属主流的8艘战船,也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设计不足。分别由英德国建造的“致远”“靖远”“经远号装甲巡洋舰”“来远”4舰是北洋海军巡洋舰中的骨玉,干生力军,样式较新,但是在订造的时候,因为受经费的制约,这批军舰的体量设定偏小,以至于舰上装备的10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数量过少,总体火力单薄。
性能参数
主要武器
双联克虏伯210 毫米前主炮1座(每门炮重 13.5 吨,35 倍口径),1880 年式克虏伯 150 毫米炮2门(每门炮重4.5 吨),75 毫米克虏伯炮2门,47 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2门,40 毫米哈开斯炮 1门,37 毫米5管哈开斯炮5门,18 英寸鱼雷发射管4具 (3 具可转动,另外1具为固定式水下鱼雷发射管,位于舰撞角下方),全舰编制:202~270 人,管带:右派左营副将邱宝仁。
主要特点
“来远”舰配备了大量在当时可谓非常现代化的设备,全舰的照明完全实现了电气化,总共安装有 250 盏左右的电灯,以及2 具照度为4 万支烛光的探照灯,所有电气系统的供电,由舰内的2 台发电机提供。
考古发掘
考古调查
自2017年起,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威海湾附近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定远县、靖远县和来远三艘舰船遗址,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借助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资料,他们发掘出了来远舰银勺和船员姓名的木牌等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弹药,并推进了近现代沉舰考古的空白,为中日甲午战争研究和沉舰遗址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年8月25日,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仪式在山东刘公岛举行。同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水下考古成果。在山东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艘沉船。发掘出水遗物包括完好的弹药箱和炮弹,身份木牌上刻有水手姓名,还有瓷碗、皮鞋、麻将等日常物品。其中包括威海甲午沉舰遗址这一遗址位于威海湾水深6至10米的海域内,分布范围为850至2100平方米,埋藏深度为0.5至3米。
考古意义
借助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资料,他们发掘出了来远舰银勺和船员姓名的木牌等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用品及武器弹药,并推进了近现代沉舰考古的空白,为中日甲午战争研究和沉舰遗址的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甲午沉舰系列考古工作总结了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方法,填补了中原地区海域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空白。虽然未找到完整的舰体,但这些大量的遗物成为判断舰体构造的重要依据。此外,这些考古成果也成为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例。
参考资料
甲午海战沉舰来远舰遗址 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启动.福建日报.2023-10-20
北洋水师装甲巡洋舰“来远”号介绍(组图).新浪网.2023-10-23
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启动.国家文物局.2023-10-20
定远靖远来远3艘甲午沉舰被发现.百家号.2023-10-20
我国水下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 三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国家文物局.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