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米歇尔·魏特曼

米歇尔·魏特曼

米歇尔·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1914年4月22日一1944年8月8日),也被译为米夏埃尔·维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武装党卫军上尉,著名的坦克指挥官。

1914年4月22日,米歇尔·魏特曼出生于福格尔塔村(今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正西约39千米处)。1934年进入德国劳动军团,同年在德国陆军服役。1936年以下级士官军衔退役。1937年4月加入了“阿道夫·希特勒”武装党卫队,被编入了该部的侦察连,第二年加入纳粹党。之后两年参加波兰战争、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希腊战局。1941年,他随警卫旗队入侵苏联,战后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晋升为党卫队下级突击队长,并进入了第13重装甲连。1943年初春号驱逐舰参与库尔斯克会战,作为警卫旗队师第13重装甲连3排排长,成功击毁了30辆坦克和28门火炮,同年7月19日转入第101重装甲营。1944年1月13日,被授予橡树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月20日获得了武装党卫队中尉军衔,1月30日接到了德国元首希特勒的电报表扬,6月13 日进入西线的诺曼底登陆,在波卡基村中与英军交手,6月20日,因为波卡基村的战功被授予宝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晋升为党卫队特别行动队一级中队长,并升任第101重坦克营营长,同年8月8日,魏特曼和他的007号座车的乘员组都下落不明,由于1983年3月波卡基村公路改建,才发现007号坦克乘员组的遗体,最后葬在法国De La Cambe的阵亡德军基地。

魏特曼最终成功击毁了坦克138辆、火炮132门。武装党卫队一级上将约瑟夫· 赛普·迪特里希为魏特曼致词,“无论从什么意义来说他都是一位斗士,他生活和呼吸在战斗中。”历史学家对他的战术表现持有不同的意见,有学者认为魏特曼的能力被夸大了,他是德国塑造的战斗英雄,掺杂着宣传的成分。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1914年4月22日,米歇尔·魏特曼出生于巴伐利亚州上普法尔茨(Oberpfalz)附近的福格尔塔(Vogelthal,今德国拜恩州雷根斯堡正西约39千米处)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1934年2月1日,米歇尔·魏特曼参加了德国劳动军团(Reichsarbeitdienst,简称RAD),并一直待到7月,同年10月30目,他加入了德国国防军第19步兵团。1936年9月30日以下级士官军衔退役。1937年4月5日加入武装党卫队“阿道夫·希特勒护卫队”(LeibstandarteSSAdolfHider,简称LSSAH)的92团第一连,之后接受了Sd.Kfz.222(一种四轮轻型装甲侦察车)的驾驶培训,又掌握了Sd.Kfz.232(一种六轮重型装甲侦察车)的驾驶技术,随后加入了LSSAH第17连(装甲侦察连)。1938年夏季该部缩编为一个排。同年,加入德国纳粹党,并参与了对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战役。

1939年9月,魏特曼作为LSSAH侦察部队的军士指挥着Sd.Kfz.232参加了波兰战役。 同年10月,在柏林的LSSAH第5装甲连报到,学习突击炮技术。次年2月,因为有三年驾驶装甲车辆的经验,加入LSSAH(当时为一个摩托化步兵团建制)突击炮营,装备了3号突击炮A型(StuglII Ausf A),并在这里结识好友,如汉斯·菲利普森(Hannes Philipsen),赫尔穆特·温道夫(HelmutWendorff),阿尔福雷德·冈瑟尔(Alfred Guether)等人。

转战与积累

1940年,米歇尔·魏特曼指挥Ⅲ号突击炮排参加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战局。1941年初,魏特曼作为党卫队第1装甲师突击炮营排长参加巴尔干战役,1941年在6月11日米歇尔·魏特曼与整个LSSAH(当时已整编为师建制)一起调往东线加入南方集团军群,参加“巴巴罗萨”作战,6月22日开战后,LSSAH师被投入苏联南部战线,向基辅攻击前进,7月12日,米歇尔·魏特曼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奖章,不久后他因为在战斗中负伤但仍坚持留在部队,获得了负伤纪念章,9月8日,罗斯托夫的战斗中魏特曼利用3号突击炮低矮车身的特点,在自身毫发无损的情况下半小时击毁苏联红军6辆T26坦克崭露头角,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并被晋升为党卫队中级小队长。在罗斯托夫战争结束后,魏特曼因在战斗中击毁六辆苏军坦克而获得了坦克突击纪念章,同时被晋升为军士长

魏特曼一直在苏联战斗到1942年6月,6月5日由于战争中的表现,他作为军官候补生来到了巴伐利亚州的武装党卫队军官训练营参加培训,9月5日毕业时他取得了坦克教员的资格,同年12月,维特曼被晋升为党卫队下级突击队长(相当于陆军少尉),并进入了党卫队上级突击队长海因茨·克林(Heinz Kling)指挥的第13重装甲连(六号重型坦克坦克连),开始指挥3号L/M型坦克排支援“虎”式坦克。1943年早春,魏特曼从支援排退出,加入了“虎”式坦克车长的行列,开始驾驶“虎”式坦克。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7月5日,LSSAH师被投人到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翼,作为进攻的中坚力量之一。作战的第一天,魏特曼驾驶“虎”式坦克参与了德国“堡垒”行动,摧毁了两门自行火炮和13辆T34坦克,解救德国军人赫尔穆特·温道夫的坦克排。7月7日、8日两天魏特曼击毁了2辆T34坦克,2辆SU一122自行火炮以及3辆T一60/70轻型坦克。7月12日,他又打掉了8辆苏联红军坦克、3门反坦克炮,还消灭了一个炮兵阵地。库尔斯克会战在1943年7月17日结束,魏特曼最终击毁了30辆苏军坦克和28门火炮,苏德战争双方在包括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地域的激烈战斗中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库尔斯克会战结束后,同年7月29 日,魏特曼的第13坦克连改编成为LSSAH师直属的武装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sehwere SS Panzer Abteilun—gen 101),并且8月要在意大利进行整编和担任预备队任务。同年10月,苏联红军开始秋季攻势,LSSAH师回到了东线的基辅地域,魏特曼的六号重型坦克编号变为S21,同时指挥S24号虎式坦克。10月13日,魏特曼指挥虎式坦克干掉了20辆T34,外加23门步兵炮反坦克炮,一直持续作战到12月,魏特曼的战绩也逐步提高。

荣获勋章

1944年1月13日,米歇尔·魏特曼由于战争表现而获颁骑士铁十字勋章,并且获得德国广播表扬,1月20日获得了武装党卫队中尉军衔。1月30日,获得阿道夫·希特勒电报表扬。2月2日在东普鲁士从德国元首希特勒手中接过了骑士十字勋章,与其他骑士十字勋章不同,只有魏特曼的骑士十字勋章上加了橡树叶。德国还为魏特曼制造画像,以国家英雄形象大力宣传。同年2月,魏特曼获得101营2连的指挥权,3月1日,他与希格达·鲍姆斯特(Hildegard Burmester)小姐结婚,希特勒为他们送上一箱红酒庆贺。

波卡基村之战

1944年5月,魏特曼回到第101重型坦克营,当时驻地为法国诺曼底登陆地区的Lisieux,6月6日到12日,第101重型坦克营向诺曼底前线前进,前进过程中魏特曼的第2连在盟军的空中打击下只剩下6辆六号重型坦克,6月13日进入西线的诺曼底,在波卡基村(Villers-Bocage,曾被译为“维莱博卡日”)与英军交手,早上,魏特曼带领“虎”式坦克连在公路上发现英军装甲纵队,躲藏起来等到英军距离100米时,用88毫米炮击毁了英军最前方的“克伦威尔”巡洋坦克和队尾的“萤火虫”中型坦克,堵塞了英军逃离的道路,并迅速穿越马路,绕到英军装甲纵队的另一侧,进行攻击,同时,他指挥3辆虎式和1辆4式坦克在213高地上为他提供了火力支援,第101重型坦克营第1连的8辆坦克率先冲进了波卡基村攻击英军的另一个纵队,之后在街道巷战中运用坦克履带击毁了一门英军的6磅反坦克炮(57毫米口径),使整个乘员组被迫撤离了坦克,晚上德军占领了波卡基村。最后,魏特曼损失了第101重型坦克营的6辆“虎”式坦克,但让英军损失了20辆“克伦威尔”坦克、4辆“薛尔曼”坦克、3辆“斯图尔特”坦克,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式运输车,并造成200多名英军的死亡,赢得“钢铁死神”的称号。

同年6月20日,魏特曼因为波卡基村的战功被授予宝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晋升为党卫队突击队一级中队长(相当于上尉),并升任第101重坦克营营长。

最后一战

1944年,德军在卡昂以南至法莱斯之间布置了防线,7月,英军试图突入卡昂,被德军阻止。1944年8月,英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组织了加拿大第2步兵师、第3步兵师、第4装甲师、第2装甲旅,英军第51步兵师、第33装甲旅和波兰第1装甲师向法莱斯攻击前进,德军防御兵力只有国防军第89掷弹兵师和第271掷弹兵师,以及武装党卫军第12装甲师与LSSAH师第101重坦克营作为预备队。8月7日,盟军第2军团展开“全体作战”,进攻法莱斯,7日晚上11点,英军对卡昂-法莱斯公路沿线村落展开轰炸,半小时后,盟军的坦克和步兵开始沿卡昂-法莱斯的N158号国道攻击,第51高地师和英军第33装甲师负责公路东侧,而加拿大军第2步兵师与第2装甲师则负责西侧,360门火炮对道路两侧进行宽达3.7公里的弹幕射击,于8号清晨占领了格尔西里斯、圣艾尼昂纳与克拉梅斯尼尔。

8月8日,魏特曼带领101营的8辆“虎”式坦克奉命坚守萨托镇,并沿N158号国道组织反击,以打乱盟军的进攻节奏,为德军的防御争取时间。12点半,魏特曼带领4辆“虎”式坦克沿N158号国道右侧北进,公路两侧是平坦的农田,但在圣艾尼昂纳到克哈梅斯尼尔南边有约6公顷的果园,村落南方约250米处有树林,英军第33装甲旅第1北汉普敦团A连驾驶4辆装备76.2毫米发射脱壳穿甲弹的长炮管谢尔曼坦克(绰号“萤火虫”)已经在圣艾尼昂纳南部的果园和树林中建立了一条向南的“反坦克陷阱,之后,英军通讯官波特曼上尉下令由戈登中士任车长的萤火虫坦克开火,击毁了第三辆“虎”式坦克,随即第2辆“虎”式坦克(即魏特曼的座车007号)发现了“萤火虫”,便转向右侧连发射数炮击伤了该辆“萤火虫”,打伤了车长戈登中士。不久,魏特曼开始受到猛烈的攻击。战斗结束后,魏特曼和他的007号座车的乘员组下落不明,德军在公路两侧展开搜索也都没有发现,于是德军在8月16日将魏特曼列入失踪人员。同年9月,德军为魏特曼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魏特曼的最终战绩为击毁坦克138辆、火炮132门,是德军“虎”式坦克的第三号王牌,他是唯——个使用六号重型坦克取得击毁敌方100辆坦克战绩的德国军官。

1983年3月,波卡基村公路改建,在一处墓穴中发现了骸骨和残留的德军装甲兵黑色制服碎眉、应靴、腰帝、军官腰带扣坏以及稳带物件,经过检验骨骸中魏特曼牙齿记录,确认正是007号坦克乘员组的遗体,随后所有被发现的骨骸一并被迁葬在法国De La Cambe的阵亡德军基地,魏特曼和他的车组成员一起埋葬在47区。

历史评价

武装党卫队一级上将约瑟夫· 赛普·迪特里希在魏特曼死后为他致词,“无论从什么意义来说他都是一位斗士,他生活和呼吸在战斗中。”

魏特曼的好友说:“魏特曼在战斗中很冷静,而且具有第六感觉,他能知道从何处,怎么样去对付他的敌人,他的乘员也相当优秀,他们能协同他一起作战并预知他的想法。”

学者张卓明认为从军事角度来看,魏特曼不失为一名优秀的战车噩梦,他为坦克战术提供一些很有价值的战例。

对魏特曼的战术表现不同人持有不同的意见,二战时期,德国的宣传部门将米歇尔·魏特曼打造成了英雄人物,但这些宣传在当时并不为盟军所知,直到1945年8月,魏特曼的名字才随着库尔特·迈尔的审讯笔录首次出现在盟军的官方文件中,战后,一些历史作者另辟蹊径引用了战时德国的宣传材料,制造了“魏特曼传奇”这个概念,并将魏特曼称为“黑男爵”。因此有学者认为魏特曼的能力被夸大了,他是德国塑造的战斗英雄,掺杂着宣传的成分。

相关争议

死亡原因

火箭弹击毁说

1945年,一位叫瑟格·瓦瑞因(Serge Varin)的人找到魏特曼的“虎”式坦克007号残骸。这辆坦克的炮塔整个从车体上炸飞了,翻在一旁,没有任何被火炮击穿的痕迹,唯一的损害是在车体后方接近引擎处的一个大洞。经过进一步探查,瓦瑞因认为攻击只能来自空中。火箭弹击中了六号重型坦克坦克的车体后方(装甲只有25毫米厚),穿透了发动机吸气装置后在内部爆炸,动力室的燃油和战斗室的弹药都被引燃,形成了二次爆炸,立即炸死了全部乘员并将炮塔从车体上炸飞。瓦瑞因推测是将英国皇家空军的“台风”MkIB型战斗轰炸机,因为“台风”装备了3英寸(76.2毫米)高爆火箭弹并且参与了波卡基村的战争。

“萤火虫”击毁说

还有一种说法,魏特曼的“虎”式坦克007号被英国第33独立装甲旅“北安普敦”(Northamptonshire)团A连的“萤火虫”式坦克击毁。根据英军A连原始作战记录,英军埋伏着的“萤火虫”式坦克等着魏特曼指挥三辆“虎”式坦克到来,在坦克接近到800米时开火攻击,导致坦克起火燃烧产生爆炸,从而导致魏特曼的死亡。

人物荣誉

人物关系

人物墓葬

1983年3月,波卡基村公路改建,在一处墓穴中发现了米歇尔·魏特曼和“虎”式坦克007号乘员组的遗体,经过检验骨骸中魏特曼牙齿记录,确认无误,最后迁葬在法国De La Cambe的阵亡德军基地,被埋葬在47区。2015年,据外国媒体报道称二战时期德国著名坦克手米歇尔·魏特曼的墓碑被人偷走。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笨拙之人的爱恋 —— 米夏埃尔·魏特曼传记 番外.知乎专栏.2023-12-12

二战德国坦克魔王魏特曼墓碑近日被偷.新华网.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