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光明会

光明会

光明会(Illuminati),又名光照派、光明帮,意为“启蒙的人”“受光照的人”,为亚当·韦斯豪普特于1776年在巴伐利亚州创立的一个秘密组织。1784年,光明会被查禁,很多人认为光明会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入了地下活动。在各种报告和阴谋论的渲染下,光明会成为了“极端的时代分子”,与世界上众多的秘密组织一起,意图控制和颠覆世界秩序。

亚当·韦斯豪普特创造这个组织的初衷,是为了追求科学知识、平等主义以及理性哲学思维,这种诉求是18世纪欧洲各种启蒙运动的思想基础。光明会的成员大多来自当时的贵族阶层或社会精英,包括男爵凡·克尼格、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音乐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等。1787年,光明会遭到了教会的打压和清洗,许多成员被判处死刑。据说其残留下来的会员隐藏在共济会中,以隐秘的形式继续发展和壮大。传说中的光明会组织结构严密,设有三个等级,具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会举办仪式感很强的聚会。

在历史上,卷入光明会的名人有华盛顿亨利·基辛格约翰·肯尼迪乔治·沃克·布什约翰·洛克菲勒亨利·福特,涉及的事件有法国大革命、种族灭绝、金融风暴、世界末日、UFO、外星人,以及一些大众熟悉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如《天使与恶魔》《古墓丽影》《国家宝藏》《X战警》等。

历史发展

创立

光明会的最初创始人是亚当·韦斯豪普特,他是德国戈尔施塔特大学(今戈尔施塔特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法学教授。当时,耶稣会控制着人们的知识范畴,不让学习科学、哲学等知识和思想。亚当·韦斯豪普特对此心存抗拒,在与学生的探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并萌发了组建团体的想法。

1774年,一位大学的访问者将亚当·韦斯豪普特介绍进共济会,后来因为共济会的收费过高,以及对共济会的其他不满,他在不久之后退出了共济会。不过,这并没有打消他建立自己的组织的渴望。1776年5月1日,亚当·韦斯豪普特在男爵克尼格的帮助下,组建了一个宣扬启蒙运动思想的团体,取名为“完美主义修道会”。

完美主义修道会在很多方面都是以耶稣会为模型的,耶稣会在1773年被教皇克莱门特十四世解散。根据这个模型,亚当·韦斯豪普特将光明会初步描绘为“人性学院”,并对其做了如下设想:让每位成员定期向上级交总结日记、想法和感受,作为回报,成员可以享受图书馆、医疗设施、保险等福利。此外,亚当·韦斯豪普特对光明会的秩序设计借鉴了古希腊厄琉息斯秘仪琐罗亚斯德教(使用古老的波斯历)等元素,以及17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光明运动”。1778年,韦斯特豪普特把社团的名字改为“光明会”。

光明会在组建初期为一个秘密学生会,以亚当·韦斯豪普特和他的两个学生为主体,主要为他人提供当时被禁止的书籍和科学知识,以及当时被禁止的炼金术。据一位组织成员回忆,光明会的创始人曾说过:该组织意在以最温和之法,将美德与智慧发扬光大,取代所有的愚昧无知和居心叵测;组织成员将在各科学领域中做出最重大的发现;他们会学习如何行高尚而伟大之事,成为完美无瑕的人,并因此得到相应的嘉奖;光明会将束缚一切形式的专制之手,让成员们免遭迫害、压迫和命运的不公。光明会的终极目标是“以理性的启蒙之光,驱散迷信和偏见的乌云”。

之后,光明会不断发展新成员,并按照层级划分会员。成员加入后,会被赐予取自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代号,例如,创始者本人叫“斯巴达克斯兄弟”。成员分为三等——初学者、密涅瓦、光明密涅瓦,初学者只能了解到组织粗略而又模糊的方法和目标。所有的会员都不能向外界透露组织的内幕,并且每个层级的会员都不知道上一层次的会员信息。从运行模式上来说,光明会更像是秘密兄弟会。在复杂的入会仪式中,成员们会立誓死守光明会秘密,违反者将被施以最严苛残酷的死刑。另外,每个独立小组在接纳新人时都要向一位身份极其神秘的上级上报。

改革

光明会在创立之初的规模很小,仅有的几名初始成员大多是学生,在成立之后的两年间,只有25人陆续加入。直到1779年12月,成员人数也仅为60名。1780年,会名为“菲洛”的新成员阿道夫·冯·弗朗茨·克尼格(Adolf Franz Von Knigge)男爵着加入了光明会。克尼格加入光明会后,发现这个组织很不成熟,并抓住了这次创新的机会,企图将光明会打造成超越共济会的组织。他将自己的信条强加到社团之上,即“一切政治国家因为都不是自然产物,所以必须被消灭”。尼克格认为,国家应该被相互尊重和互爱的氛围取代,这样才能实现普遍的幸福。这种理念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他们认为这是治愈世界疾的灵丹妙药。克尼格的加入对光明会具有转折意义:其一,相较于亚当·韦斯豪普特,他有更多的人脉;其二,他清楚跟自己一样的贵族成员想要什么。

到了18世纪80年代初期,光明会的成员网络渐渐扩大渗透到德国的大部分地区,此时光明会内部还出现了许多德国著名的亲王显贵:包括汉诺威-吕讷堡-沃尔芬比特尔王子斐迪南一世、黑森-卡塞尔王子查尔斯、萨克森-科堡-阿尔滕堡州公爵欧内斯特二世、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的大公爵查尔斯·奥古斯特等,以及几十个德国贵族,例如弗朗茨·弗里德里希·冯·迪特弗斯和莱茵兰(今德国莱茵河中游)神职人员中卡尔·西奥多·冯·达尔伯格。之后,光明会的理念渗透进了共济会网络,又蔓延到奥地利波希米亚王国匈牙利、北意大利法国,受此影响的名人包括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席勒沃尔夫冈·莫扎特赫尔德以及许多其他名流。

亚当·韦斯豪普特本着推翻教会和教皇的专制统治,恢复人类的自由和平等的目的而创建的光明会。但是,他并没有向所有的光明会成员申明这个目标,他告诉成员,只有在光明会内部达到足够高的级别,才会得知并理解这个组织宗旨。直到亚当·韦斯豪普特去世,也只有很少数的光明会成员知道这个组织创立时的宗旨和目标。

被查禁

由于光明会拥有反天主教、反君主制的理念,因此遭到了教会和国王的打压。1784年6月,巴伐利亚州政府发布了三条法令,其中一条就是取缔光明会,称光明会是“叛国且反宗教”的组织。政府委派了一个调查小组着手清除学院和官僚机构中的光明会成员。有些光明会成员逃离了巴伐利亚,有些成员入狱,大部分成员失业后被流放,创始者逃到了哥达。1786年10月,政府没收了韦斯豪普特的信件,各个报刊都刊登了关于光明会的丑闻。

1787年末,光明会停止了运作,解散之后的光明会仍然声名狼藉。有人曾警告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光明会仍然遍布整个德国,称光明会是具有煽动性的危险力量。1797年,苏格兰物理学家约翰·罗比森发表了《在共济会、光明会和读书会的秘密集会中,找到对抗欧洲所有宗教和政府的阴谋论的证据》,他声称:“历经50余年,(光明会)高举着哲学的火炬,口口声声为启迪世界、破除宗教迷信而来。然而这个所谓的‘组织’却一直以狂热的姿态,一步步成为人们无法抵抗的诱惑。而它的目标,就是铲除所有的宗教机构,推翻所有的欧洲政府。”

后续传播

1919年,在光明会在公众视野消失近一个世纪后,内斯塔·韦伯斯特所写的《法国大革命》一书,再次将“光明会”带到了人们身边。她在书中说:“德国共济会和光明会支部是产生所有那些以恐怖告终的无政府主义图谋的根源。”后来,在1991年,罗伯森特在《世界新秩序》一书中,把光明会神话放在了一个圣经式的框架下分析,宣称光明会是一个超自然组织,并且同人类的原罪一样古老,是罪恶的具体表现。从此之后,光明会的故事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组主义的外衣。

制度

光明会是一个秘密组织,只有当会员的意识和思维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才能了解该组织的真正目标。光明会成员接到任务后,需要认真观察与之有社会关系的每个人,搜集每个人身上的信息,并把经过密封的报告呈送给上级。光明会通过这种方式,控制和掌握公众舆论,限制统治者的权力;使那些颠覆者和反对者保持沉默或者彻底消灭他们,同时令敌人内心充满恐惧。

等级

在创立之初,光明会的内部成员按级别高低分为三个等级,其职责和权限如下:

在光明会改革后,克尼格将光明会原有的三个等级再细分,同时加入一些共济会的仪式章程。第一等级被分为两级:密涅瓦和小光明者;第二等级也被分为两级:大光明者或称“苏格兰初学者”,光明指导或称“苏格兰骑士”;第三个神秘的级别被分为“小神秘者”(教会长老或者国家元首的级别)和“大神秘者”(巫师或者基督教幻影师、帝王或者哲人的级别)。光明会的最后一个位置由最高官员担任,通常是国家级督查、省级官员或者地方行政长官、祭司长,以此替代原先等级制度中的顶点位置。

晋升

新会员入会后,上级会用古典暗示的方式给他一个新名字,比如斯巴达克斯、提比略、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卡托等。这个假名或艺名,代表着他要研究的主题。例如,提比略可能会被要求研究与其同名者的历史。见习生的晋升时间依据其表现来确定,通常为1到3年的时间。评判见习生表现的依据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研究主题的进展情况,另一个方面是他招募新成员的情况。当某个见习生成功招募到一个新成员后,他就会成为这名成员的导师,对其行使监督、研究的责任。

保密机制

见习生只知道自己的直接上级是谁,并且要发誓绝不泄露直接上级的姓名等信息。因此,没有哪个成员能确认自己在组织金字塔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当见习生招募到新成员成为导师之后,需要管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向新成员泄露更多信息。韦斯豪普特对此解释说:“人们必须某个时候用一个方式讲话,某时用另外一个方式讲话,以便我们自己的下级根本不知道我们真实的意图。”

光明会的另外一种保密防范举措,是成员之间不可以讨论细节方面的问题,除非申请允许后,才能这样做。下级成员也不能保留与组织相关的任何信件,在接到上级来信后,还要按照指示归还原件及其答复文档。为此,韦斯豪普特还设计了一个编码字母表,用来传递富有争议性的信息,指令成员在保险箱中存放这些文件,并且加以编码,在所有者死亡的情况下,通过编码来将保险箱移交给另外一位光明会成员。

创立人

亚当·韦斯豪普特1748年出生于德国因格尔斯塔德。当时,天主教组织“耶稣会”在欧洲各地都建立了学院,并且掌管了巴伐利亚州的教育体系。17世纪30年代以来,所有的教育机构都由耶稣会运作。父亲去世后,亚当·韦斯豪普特在教父巴龙·伊克斯塔德的监管下继续完成教育,15岁进入大学,在毕业后担任了教会法的教授职位,这个职位在当时只有耶稣会的成员才能担任。

他虽然身为当时“耶稣会”大学讲课的教师,但内心却并非受控其中。他喜好阅读科学书籍,而这些先进的力量是被禁止的,耶稣会控制人们的知识范畴,惧怕人们对真理越来越认知,从而动摇他们的思想统治地位。亚当·维索兹对此极为不屑,并心存抗拒,他宣扬科学、哲学等自由思想,并且相信一直就有一个统治世界的协会或者秩序。在和学生的探索讨论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从而萌发了一个组建团体的想法。1776年5月1日,他组建了一个宣扬启蒙运动思想的团体——光明会。

1784年,光明会被政府取缔后,亚当·韦斯豪普特逃离了巴伐利亚,在哥达继续撰写小册子,批判蒙昧主义的支持者和启蒙运动的敌人。之后,他在欧内斯特二世(萨克森·哥达·阿尔滕堡公爵)的庇护下一直生活在哥达,并写了一些为自我辩护的作品,如《光明会巴伐利亚遭迫害全史》《光明会主义概述》《对光明会的辩解》等。

思想主张

光明会的终极目标是:“以理性的启蒙之光,驱散迷信和偏见的乌云。”光明会1781年发布的总则中写道:“该联盟的唯一目标就是教育,其教育方式不是慷慨激昂的演说,而是利用美德的力量去激励与感化。”

阴谋论

隐匿在共济会之中

光明会被查禁后,一些人认为他们并没有解散,而是转入了地下活动。有关资料表明,光明会是在效仿共济会,亚当·韦斯豪普特就是一位共济会成员,共济会的符号学也被移植到了光明会的仪式中。在光明会遭到迫害之际,就有很多光明会的成员隐匿在共济会之中。一些在当时出版的书籍声称,光明会没有被消灭,他们在地下发展,成了一个比之前更危险的组织。社会上还有一些关于光明会的流言,比如,光明会的一位领袖约翰·克里斯托弗·博德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两年,曾游历过巴黎,并且与法国的共济会成员有过接触;另一位光明会的革命分子米拉博爵士,也曾在巴士底狱陷落前不久造访过柏林

渗透各国行政体系

1831年1月,俄罗斯沙皇收到了一份报告,其中描绘了光明会策划的一桩阴谋,按报告所言,光明会已经渗透到了俄国的上流社会——已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顾问,甚至是亚历山大本人,都可能皈依到了光明会。报告声称,俄国包括第三部的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已经被光明会渗透,沙皇周围满是寻找时机刺杀他的光明会成员。

几天后,沙皇收到已经退休的马格尼茨基的一封信,信中警告说欧洲正面临光明会策划的阴谋威胁。马格尼茨基在信中引用一连串让人头晕目眩的原始材料,让尼古拉一世对这个被讲烂的故事有了完整的了解。这封信里还讲到,光明会干涉法国大革命,在1792年瓦尔密战役中操纵事态发展。该信声称,共济会、蔷薇十字会、太阳骑士、伏尔泰让-雅克·卢梭的信徒、圣殿骑士团、斯韦登伯格的追随者、圣马丁、魏斯豪普特,这些秘密组织都以雅各宾主义者的名义走到了一起,已经渗透到了全欧洲和俄国,科策比和贝里公爵谋杀案以及十二月党人起义都是他们的策划。

控制宗教和文化

在接下来的信中,马格尼茨基展示了光明会阴谋论涉及到的其他层面:“他们用最毒辣的诡计将文学作品、科学和艺术作品为己所用,从最基础的儿童读物到高等教育的经典启蒙课程都充斥着这种计谋,一方面,只有最富有经验的人通过最细微的考察,才能发现其中的阴谋意图,另一方面(这对光明会来说是最重要的),他们的诡计轻而易举地就影响了头脑简单的人。”这些信件还指出,德意志科学大会是光明会讨论战略的地方,教会和其他宗教团体都被光明会控制着。欧洲大部分机构都已被渗透,法国女王陛下政府也都是如此,其中威灵顿公爵是表面上支持王权,实际上却在预谋推翻王权。光明会被某些阴谋论者称为“幕后的幕后”“秘密组织背后的秘密组织”。光明会成员被形容为拉线木偶的操纵者的操纵者,他们躲藏在暗处的暗处。

情报搜集组织

在阴谋论中,光明会是一个以“掀起世界革命”为终极目标、组织纪律都十分严格的神秘组织,那么这个组织成员的分类和自承担的任务如下:

预谋统治世界

据说,光明会经常用金钱和美色对各国政府关键部门以及其他关键领域的重要人士进行贿赂,以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一旦这些人想要脱离光明会的控制,就会受到形形色色的威胁,使得他们无法脱身。为了培养后备力量,光明会在很多名校中都安插了间谍,这些间谍的主要工作是寻找大学中的精英,同时对这些被发现的精英进行洗脑,让他们加入光明会。为了控制世界的经济走向和经济命脉,光明会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大型公司中也安插了间谍。这些间谍通过各种手段影响甚至主导这些大企业的走向,最终使这些公司被光明会控制。

操纵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其主要缘由是路易十六对法国人民的压迫。不过,阴谋论认为,如果没有光明会的推波助澜,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也许不会这么快爆发。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火烧了关押着几百名政治犯的巴士底狱。但据说,巴士底狱当时仅关押了几个政治犯,其他犯人都是小偷和流氓。而当时参加围攻巴士底狱的市民仅有1000多名,这对当时居民人数将近一百万的巴黎来说,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在这1000多名市民中,绝大多数都是光明会会员和被光明会花钱买通的打手和流氓。

在火烧巴士底狱之前,法国光明会还通过制造粮食紧缺、政府负债、通货膨胀、夸大国王压迫事实等事件,激起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据说在当时,法国的粮食并不匮乏,光明会利用社会关系买下了大量粮食,将这些粮食运到国外,导致粮食价格飞涨,造成了法国国内粮食紧缺的假象。同时,光明会还想尽办法让法国政府背上了巨额债务,让法国政府在法国革命爆发前夕,负债累计高达45亿里弗。为了还债,法国政府向人民征收重税,进一步加重了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光明会又操纵其掌控的银行在短时间内发行大量纸币,造成纸币贬值、物价飞涨的状况。光明会还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媒体资源,散布法国物价飞涨、人民饥饿都是国王路易十六残酷压迫的结果的言论。在法国人民对路易十六的不满情绪达到顶峰时,光明会策划了火烧巴士底狱事件,导致整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神秘主义符号

有一种阴谋论认为,一美元钞票上的图案符号,并非代表着美国的历史和基本价值观,而是隐藏着一些跟光明会有关的暗示。

金字塔上的眼睛为光明会的象征,出现在徽记旁边的拉丁文“NOVUS ORDO SECLORUM”,也是光明会的用语之一——“A New Order of the Ages”,代表着新纪元的秩序,以及光明会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钞票最下层的“MDCCLXXVI”字样是罗马数字的1776,代表美国人民于该年推翻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但是,1776年也是光明会成立的年份。

除此之外,在整张一元美钞上还有许多数字13,比如老鹰头上的13颗星星、金字塔上有13个阶梯、钞票背面的拉丁文“ANNUIT COEPTIS”(雅威祝福我们的行为)也有13个字母、“EPLURIBUS UNUM”(众皆为一)是13个字母、老鹰所夹着的盾牌有13条棒状图,以及所含着的橄榄枝有13个叶子、有13个果实、13枚态射等。而数字13被认为是共济会和光明会的象征之一。

13个家族派系

阴谋论者认为,光明会通过13个家族派系实现对世界的控制,这些家族分别是: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布鲁斯家族(Bruce)、卡文迪许家族(Cavendish)、麦迪西家族(De Medici)、汉诺威家族(Hanover)、哈布斯堡家族(Hapsburg)、克虏伯大炮(Krupp)、金雀花家族(Plantagenet)、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罗曼诺夫家族(Romanov)、辛克莱家族(Sinclair)、华伯家族(Warburg)、温莎家族(Windsor)。

这13个家族中的每个家族,都对应一种特定的领域,如环球金融系统、军事科技和军工发展、意识控制、宗教系统、大众传媒等,它们的下一级是“300委员会”(Committee of 300)。300委员会中有许多知名机构,如黑手党组织(Mafia)、罗马俱乐部(Clue of Rome)、中央情报局、彼尔德伯格集团、NSA、外交关系委员会(CFR)、以色列情报机构(Mossad)、国际货币基金会(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英国军情六处Secret Service or MI6)、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美国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Royal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ffairs)、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三边委员会(Trilateral Commission)等。

相关文化

相关标志

“全视之眼”被认为是光明会的标志之一,寓意着“觉醒你的思想和灵魂”。

全视之眼又称上帝之眼,代表着上帝监视人类的法眼,警示人类的所思所行都被上帝观察着。有人认为全视之眼源自古埃及荷鲁斯之眼。在基督教圣经》中也多次提及全视之眼的概念。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法中,眼睛图案象征着基督教的三位一体。在现代,全视之眼常见于美国国徽的背面。

著作

音乐

光明会在举办某些仪式时,会使用跟仪式主题有关的音乐,这些音乐被认为是“光明会音乐”。在一开始,光明会的音乐主要是按照光明会的章程出版的,通过对“和声”的运用,起到加强仪式感的作用。高级一些的仪式上,需要使用到15种乐曲,演唱几首赞歌和一首颂歌。18世纪和19世纪初,各个国家都出版了一些光明会的赞美诗集,这一时期的一些乐谱,是为了迎合这些赞美诗而创作的。早期的光明会歌曲有《给缪斯神的赞歌》、高德瑞的《光明会歌曲选集》等。临近20世纪时,又出现了许多音乐作品和选集,包括洛兹金创作的《庆祝康塔塔》,以及西贝柳斯的作品《113号》等。

光明会在启蒙时期,吸引了许多当代艺术家,其中就有沃尔夫冈·莫扎特。莫扎特在1773年,为光明会剧《泰莫斯——埃及之王》创作了配乐。在光明会的各种仪式中,经常会使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如《自由光明会小康塔塔》《升阶经》《c小调的柔板和赋格》《c小调的柔板和回旋曲》《魔笛》等。

音乐家弗朗茨·海顿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也曾加入过光明会。海顿在光明会期间没有留下音乐作品,贝多芬创作了几部受到光明会启发的作品,如《菲黛里奥》中的一些乐句,以及《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等,这些音乐都是针对光明会经文所谱的曲。

影视作品

评价

影响

文化

光明会成立的早期,吸引了很多当时的艺术家。其中包括音乐家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弗朗茨·海顿弗朗茨·李斯特等。他们创作的音乐中强调的某些思想,使18世纪音乐中出现理想主义的风格,影响了西方自古典主义以来音乐文化中自由思想的形成。

政治

一些阴谋论认为,光明会掌握着国际银行、石油贸易等强大的工业贸易,并且渗透到政治和教育的各个领域,大部分政府都在其成员手中,娱乐行业也是如此,好莱坞和音乐产业都在光明会的掌控之中。光明会甚至还经营着毒品交易市场。这种阴谋论论调,将光明会与以下这些组织和人联系在一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圆桌会议彼尔德伯格集团三边委员会对冲基金经理、政治捐助者和慈善家。许多人都相信上述理论,在2011年接受调查的1000名美国人中,51%的人同意“当今世界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是由小部分人组成的秘密组织——甚至是一个人——决定的”。在另一个调查中,1935名美国人中有1/4的人认为——“当下的财政危机是由小部分华尔街银行家秘密操控导致的,他们借此提升美联储的权力,从而增强对世界经济的掌控”;近1/5(19%)的受调查者赞同“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私下密谋破坏美国政府,控制媒体和舆论,从而控制整个世界”。近些年,研究阴谋论流行现象的学者们得出以下结论:在所有美国人中,半数人会相信至少一个阴谋论。

参考资料

天使与魔鬼 Angels & Demons (2009).豆瓣电影.2023-11-23

古墓丽影 Lara Croft: Tomb Raider (2001).豆瓣电影.202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