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文化
古罗马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历罗马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于1世纪前后扩张成为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庞大罗马帝国。到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变为封建国家,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根据传说,当特洛伊遗址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维纳斯的儿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罗马。
介绍
罗马人对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贡献就是保存了希腊和中东地区的文化 成果。罗马人在广泛吸收四邻各族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古希腊建筑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历史传说
根据传说,当特洛伊城遭到希腊人进攻的时候,维纳斯女神的儿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随者逃出来,沿北非西行穿过迦太基,来到罗马。
根据现代的研究,亚平宁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大区人从非洲经过西班牙,法国来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一些讲印欧语的部落从多瑙 河和喀尔巴阡山脉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进入拉提乌姆平原,约于前800年移至后来罗马古城所在地,居于帕拉提 乌姆等山丘。与此同时或稍后,萨宾人〔居于邻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来到这里。
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纪,以帕拉提乌姆为中心开始部落联合过程,由单一的拉丁人部落联合包括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个部落组成罗马人公社。前7世纪末至前6世纪末,罗马人公社处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之下。此时,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的过渡。前5世纪末,高卢人从阿尔卑斯山脉以北进入波河平原。这些部族经过长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建立历史
罗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确定,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753年,这已经广泛地为考古发现所证实,尽管可能此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传统上,罗马人把罗马古城的建立归功于英雄罗穆卢斯。他和他的孪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埃涅阿斯是希腊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 称维纳斯)的儿子,他在希腊人占领特洛伊遗址之后来到意大利。罗马历史学家提图斯·李维这样描述这个神话故事:这对孪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罗马东南部阿尔班山区阿尔巴国的国王。国王邪恶的兄弟阿穆利乌斯将国王驱逐出境,还让国王唯一的女儿雷娅·西尔维娅做贞女以阻止她生儿育女(贞女是不准生育的),以防止国王的子孙报仇。但是雷娅·西尔维娅违背了他的约束,与战神马耳斯相爱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当这对双胞胎被遗弃在台伯河畔时,一只母狼哺育了他们,后来又被一位牧羊人发现,他的妻子将他们抚养大。长大后,这对孪生兄弟成为了绿林首领。在瑞摩斯被俘、带给国王阿穆利乌斯后,罗穆卢斯带领手下救出了他,并杀死了阿穆利乌斯。此时,孪生兄弟身世大白,他们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复了王位。兄弟俩离开外祖父,在被牧羊人发现的地方创建了自己的城市。在决定谁来做城市的主宰时,神谕告诉他们要由看到的预示成功的飞鸟来决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秃鹫,罗穆卢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秃。后者的数字更幸运,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结果兄弟间发生了争吵,罗穆卢斯最终杀死瑞摩斯,成为新城的国王。他统治了很长时期,死后被接纳到诸神中,成为受人尊敬的战神奎里纳斯。
在罗马发展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过程中,罗马人仿效了其邻近的埃特鲁斯坎文明。意大利现存最早的文字发现于公元前8世纪初罗马古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奥萨客栈大墓 地。陶罐上刻画的4个希腊字母表明,刚刚建立罗马城的拉丁人在希腊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学会使用了这种文字。罗马早期政治是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罗马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
随着罗马权力和影响的增长,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贵族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的成员,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贸易、行政管理和军队,而且只有他们才能够进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选举为官员。平民主要是小农场主、劳动者和手工艺者,他们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却几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法律条文
公元前5世纪中期,正处于古代罗马的奴隶制城邦时代,城邦经过对外战争和人民内部长期斗争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达到了较高水平,编订《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共和时代最早的 成文法典,开始对人权加以一定保障,限制奴隶主贵族对权力的滥用和对法律的任意解释,这部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也是罗马的基本法。
从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律仅限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公民法,形式上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仅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在关系公民财产问题,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随着罗马共和国的不断对外扩张,版图不断扩大,引起了经济贸易方面的诸多问题,通过长期的司法实践,3世纪,形成了万民法体系,开始注重经济和民事问题的解决。
3世纪以后,鉴于历代法律的庞杂,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对帝国法律大全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编,完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即《民法大全》),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走上了法治道路,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艺术
为了维护庞大帝国的统一,罗马人需要拥有优良的道路,这样其军队才可迅速地调动布防。这正是罗马人之所以成为古代最伟大筑路师的原因。在他们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罗马人也是伟大的工程师。他们建造了许多桥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罗马人是伟大的建筑师。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凯旋门、长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类的建筑风格。
在罗马人的所有建筑中,最为著名的当数罗马圆形剧场。在这个巨型的圆形剧场中,角斗士们曾经厮杀不已。该剧场可容纳4.5万人观看表演。这个剧场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在过去诸多世纪中,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曾经模仿过罗马人的建筑风格。
基督教
罗马人还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假如当初罗马人没有接受基督教,那么,基督教可能仍将是中东地区一种无足轻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罗马帝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给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打上了至为深刻的烙印。
语言文化
一直到中世纪晚期之前,几乎所有欧洲作家都使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而学者们对拉丁语的使用则一直持续到18世纪。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时间里,拉丁语一直是罗马天主教会所使用的唯一一种语言。如今,拉丁字母控股仍通用于全世界。在欧洲,有许多种语言都是从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在英语中,每三个单词中就有一个是来源于拉丁语的。以凯撒和马库斯·西塞罗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普布留斯·马罗、Q.贺拉斯、P.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以T.李维、C.塔西佗等人为代表的罗马历史学,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各国学者研讨的对象。
服饰文化
古罗马时期女性主要穿“丝多拉”和“帕拉”。“托嘎”是古罗马时期男性普遍穿着的外袍,托嘎的作用与古希腊的“系玛申”相同,只是形状不同,呈半圆状。而且较大、较重、也较为 复杂。普通人穿白色托嘎,官员、神职人员及上层社会十六岁以上的人穿带有紫色镶边的托嘎,绣金紫袍则是官员将军的礼服,也是帝王的传统服装。
在外袍里面不论男女都会穿相当于希腊“基同”的筒形衣“丘尼卡”。在丘尼卡里面还要穿衬衣丘尼卡,长及膝盖,类似衬衫。女装在衬衣丘尼卡外面长及脚面的筒袍“斯多拉”。装饰在前中心的紫色宽带纹样“克拉维”显示着罗马元老院议员的等级,而骑士服装的饰边则较窄。女装在领口及裙摆处常常配有刺绣。起初罗马服装均为本白色配以镶边,后期人们更喜欢多彩艳丽的服装。
科学研究
最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克罗狄斯·托勒密。他认为,太阳是围着地球转的。他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在16世纪之前,人们却一直将之奉为真理。
我们今天使用的历法仍然是罗马历。"七月"(July)和"八月"(August)这两个月份的名称则来自罗马两位伟大统治者的名字,即儒略·凯撒和奥古斯都·凯撒。
文学哲学
古代罗马人使用文字较早,而真正的文学作品则产生较晚。公元前 3世纪之前,罗马已有原始的民间文学,但这些口头创作的诗歌很少保存下来。罗马文学的发展是在统一意大利以及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大量接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移植和改造希腊的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的基础上取得的。罗马文化作品十分的丰厚,如喜剧作品《商人》、《吹牛的军官》散文就马库斯·西塞罗作品就留下了57篇的演讲稿和800多篇书信。公元前 7世纪,罗马人在埃特鲁里亚字母(改造希腊字母而成)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文字母。后经不断完善,拉丁文字母成为其他许多民族创造自己文字的基础。这是古罗马人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哲学上也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派别,不同的派别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罗马的唯物主义哲学对宗教迷信愚弄人民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后期罗马帝国的唯心主义哲学,提出了“太一”是世界的本源,修行的手段是禁欲和苦行,使灵魂得到净化,达到灵魂与“太一”的合一,实现了向宗教神学的过渡,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巨大,也给人类留下了睿智的智慧。
上古时期
根据现代的研究,亚平宁半岛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利古里亚大区人从非洲经过西班牙,法国来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一些讲印欧语的部落从多瑙河和喀尔巴千山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进入拉提乌姆平原,约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来罗马古城所在地,居于帕拉提乌姆等山丘。与此同时或稍后,萨宾人居于邻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来到这里。
王政时代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史称王政时代。先后有7个王,氏族部落组织尚完整存在,统治阶层包括王、罗马元老院、库里亚会议(罗马称胞族为库里亚,每10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后为百人队会议取代)。后来又出现了贵族与平民之分。
第一王罗慕路斯在前753年建立罗马城。前4王是罗马人公社的军事首领,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王政时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卢修斯·苏佩布暴虐无道,被愤怒的罗马人赶走,传说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罗马贵族掌权的罗马共和国。
共和国
在共和时代的早期,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进行了2个世纪。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出两名执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为期1年;而掌握国家实权的则是罗马元老院。随着贵族与平民之间对立的加深,贵族承认了平民所选的“保民官”,负责保护平民的权力不受贵族侵犯。前451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废除了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的限制,这也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前326年,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罗马刚建国时,还是一个小国家。自公元前5世纪初开始,先后战胜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邻,又征服了亚平宁半岛南部的土著和希腊人的城邦,成为地中海西部的大国。罗马又发动了3次布匿战争,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前215年-前168年发动3次马其顿战争,征服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又通过叙利亚内战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亚的部分地区,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公元前2世纪30年代~前1世纪30年代,史称内战时代,先后爆发了西西里奴隶起义和斯巴达克起义。形成了破产农民与大地主的斗争,无权者与当权者的斗争,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并且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间发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盖乌斯·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并开始实行军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无地或少地公民涌入军队。前90年,为了争取罗马公民权,意大利人起义,史称同盟者战争。
前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开创了罗马历史上军事独裁的先例。前60年,马库斯·克拉苏、盖乌斯·恺撒、格涅乌斯·庞培秘密结盟,共同控制罗马政局,史称前三头政治。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先后打败另外两人,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厉行改革,但因独裁统治而招致政敌仇视,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贵族派阴谋分子刺杀。
凯撒死后,罗马内战又起。前43年,马克·安东尼、马尔库斯·雷必达、盖乌斯·屋大维公开结盟,获得统治国家5年的合法权力,史称后三头政治。随后屋大维将另外两人打败,于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尊号,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国宣告灭亡。罗马从此进入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
奥古斯都创建的政治制度,史称元首制,其实就是共和名义的帝制。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改革,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对外扩张,使帝国北疆达到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奥古斯都死后,其养子提比略·奥古斯都继位,从此开创了皇位继承制。从前27年开始到192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前期帝国时期,包括3个王朝:克劳狄王朝、弗拉维王朝和安东尼王朝。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安东尼王朝皇帝马尔库斯·图拉真努斯(98年-117年)在位时,帝国版图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英国,东到幼发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达莱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经济空前繁荣。
192年,安东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杀,罗马出现了近百年的混乱时期。史学家将193年塞维鲁王朝建立,到235年这段时期称为后期帝国时期。始于安东尼王朝后期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危机,在公元3世纪达到空前规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划出一个三世纪危机时期(193年~ 284年)。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皇帝更迭频繁,奴隶和隶农的起义遍及各地,3世纪60年代在高卢开始的巴高达运动,对统治阶层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威胁。
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做皇帝,取得帝国政权,改元首制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东方君主的统治形式和礼仪。并实行了许多改革,史称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继者君士坦丁一世废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为唯一君主,皇权得到加强。330年迁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战乱又起。狄奥多西一世曾??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在西罗马帝国,经济不断出现危机,人口减少,田地荒芜,城乡萧条。410年,西哥特人占领罗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进兵意大利。455年,汪达尔人再陷罗马古城。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佣兵首领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君主罗慕卢斯·奥古斯图卢斯,西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东罗马帝国一直延续至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它历经人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以及内部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于7世纪左右进入封建社会。
政治制度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欧陆法系(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拜占庭帝国国王查士丁尼一世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读者可以从这里节选的一些条文中领略到罗马法的博大精深,如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家长或监护人如果弃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则当孩子被他人出于同情之动机救助后,原家长或保护人根本无权得到孩子,因为任何人都无理由声称一个被他弃于死地的孩子依然属于他。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当几名罪犯与同一桩案子有牵连时,对他们的审讯应从其中胆小怕事者和年幼者开始。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人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在涉及自由问题时,如果当事人的社会地位有争议,则不必通过拷问来寻求真相。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