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美联银行

美联银行

美联银行(Wachovia,又称瓦霍维亚银行)成立于2001年,由美联银行与瓦霍维亚银行合并而成,是一家多元化金融服务公司。该公司在合并后采用了瓦霍维亚银行的品牌名称。美联银行是美国四大银行之一,以其在零售、经纪与公司客户领域的金融服务而闻名。截至2005年,其资产总额达到5,068亿美元,市值803亿美元,股东股本465亿美元。其主营业务涵盖普通银行、资本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公司与投资银行。通过遍布15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3,277个办事处,美联银行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Wachovia源自德语单词Wachau的拉丁文形式。1753年,阿尔贝托·莫拉维亚移民在北卡罗来纳州使用了这个名字。移民之所以选择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地的河流与多瑙河的Wachau山谷相似。1879年,Wachovia银行在温斯顿镇成立。十多年后,Wachovia进入了贷款和信托业务领域。1911年,两家银行合并成为Wachovia银行和信托公司,随后更名为Wachovia Corporation。

合并与发展

Wachovia由第一Union Corporation和前Wachovia Corporation于2001年合并而成。合并后,第一联合将其名称改为Wachovia Corporation。第一联合的历史始于20世纪初,最初在夏洛特的布福德酒店。H.M. Victor筹集资金成立了联合国民银行,通过出售1,000份每股100美元的股份。1958年,联合国民银行与阿什维尔第一家国家银行和信托公司合并,建立了北卡罗来纳州联合国家银行。在接下来的十年里,第一联合通过合并超过了80家银行和其他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公司

业绩

美联银行是美国五大银行之一,2008年第二季度报告了89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导致股息减少87%。同期每股亏损4.20美元,而上年同期实现了23亿美元的净利润和每股1.23美元的收益。这是该行至少20年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亏损。两周前,美联银行宣布任命美国前副财长斯蒂尔担任CEO,接替任期八年的前任CEO汤普森。

收购事件

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银行陷入困境。2008年9月29日,花旗集团宣布已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帮助下与美联银行达成原则性收购协议,同意以21.6亿美元的股票收购美联银行的银行业务,其中包括承担530亿美元的债务。美联银行将继续持有其在2007年收购的经纪公司AG Edwards和开放式基金Evergreen。然而,2008年10月3日,富国银行(Wells Fargo)和美联银行宣布就150亿美元的并购计划达成协议。这次并购案展现了富国银行的强大经济实力及其扩大公司在美东地区业务范围的决心。此举导致美联银行和花旗集团之间原本的交易失败。此前,花旗集团同意收购美联银行的银行和抵押贷款业务。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协调下,花旗银行同意以21亿美元的股票收购美联银行的相关部门。美联银行也表示已与花旗进行了FDIC监督下的谈判,交易有望得到美国政府的援助。富国银行宣布,准备以0.1991比1的比例交换美联银行股票。以富国银行周四收盘价35.16美元计算,本次对美联银行的收购出价相当于每股7美元,而周四,美联银行收盘时的股价为3.91美元。美联银行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斯蒂尔表示,与富国银行合并不需要政府支持,这有助于公司保持完整,更能体现美联银行作为一家完整公司的价值。根据熟悉内情的人士提供的消息,花旗集团高层对这一消息表示遗憾。据悉,富国银行是在得悉花旗集团的收购计划后才加入对美联银行的追求的。此外,花旗银行集团的收购条款当中不包含违约金,否则美联银行要为中断与花旗合作付出沉重代价。总部设在旧金山富国银行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保险公司机构之一,由于没有接手那些将自己的同行和其他金融服务公司拖垮的高风险贷款业务,该公司在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接踵而至的信贷危机当中躲过一劫。富国银行宣布,准备以100亿美元的代价将美联银行的问题资产转移至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发行200亿美元证券以改善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状况。美联银行宣布其董事会已经在周四晚间批准了富国银行的收购提议。影响截至美东时间上午9:50(北京时间晚上9:50),美联银行飙升2.97美元,至6.88美元,涨幅76%;富国银行大涨3.27美元,至38.43美元,涨幅9.3%;而花旗集团重创2.81美元,至19.69美元,跌幅12.6%。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帮助美联银行和富国银行指出,与稍早前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 Mutual)(WAMUQ)与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u0026 Co.)(JPM)合并案不同的是,他们之间的合并不是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撮合下进行的。富国银行对美联银行的收购显然对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有利,因为这样一来,后者就不用再为花旗银行因承担美联银行3120亿美元问题资产而遭受的损失提供保护了。在这些数额庞大的问题资产当中,有美联银行在2006年房市繁荣期收购Golden West Financial时接收的超过1000亿美元的选择性浮动利率抵押贷款。交易完成后,富国银行将得到美联银行4480亿美元银行存款。这笔存款将成为其稳定的资金来源。该银行宣布,两公司合并后,其业务范围将遍及美国39个州的10,761个区域。美联银行在这起交易当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富国银行将以公平值计算美联银行不良资产,这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表明富国银行的资产状况非常稳健,能够应付收购美联集团后必须进行的资产减记;其次,它对赞成按市值计价规则的从业者和监管人员投出了信任的一票。该公司宣布,“我们预计可能发生100亿美元左右的并购和整合开支。为了保证良好的资本状况,我们计划发行200亿美元证券,其中主要是普通股。”联邦反垄断监管机构2008年10月10日批准富国银行以117亿美元价格收购美联银行,为历时一周的美联银行收购争夺战盖棺定论。富国银行的收购计划,在花旗集团退出竞购后一天内便迅速获批。9日晚些时候,花旗集团因在如何分割美联集团业务上未与富国银行达成一致而宣布退出收购谈判。当天,富国银行称将继续推进收购进程,并计划在第四季度未完成交易。FTC在10日公布的一份“提早结束”反垄断审查的交易名单中把该交易包括其中。“提早结束”表示,该委员会或司法部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的30天审查期结束之前便完成了审查。目前,该收购交易还有待美联银行股东的一致通过。据花旗集团提供给法庭的文件显示,上月26日,美联银行储户从该行取走50亿美元储蓄存款。当天美联银行首席执行官鲍勃·斯蒂尔约见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维克拉姆·潘迪特商谈收购事宜。9月29日,花旗集团宣布已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协助下与美联集团银行达成原则性收购协议,同意以21.6亿美元收购美联的银行业务。但本月3日富国银行突然介入,宣布美联银行董事会已同意富国提出的以117亿美元收购全部美联银行的方案。花旗集团以同美联银行的排他性收购协议遭非法终止为由,计划向法庭提交诉讼,索赔最高600亿美元。

违纪事件

背景

美联银行——美国第五大银行——北京代表处越权开展了两项经营性业务:支票托付和信用证项下的索汇业务。而这两项业务违反了《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有关规定。这个办法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6月27日颁布的,在第十五条中明确写着:“代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与任何单位 或自然人签订可能给代表机构或其代表的外资金融机构带来收入的协议或契约,不得从事任何形式的经营性活动。”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在中国所设立的代表处的工作仅限于研究当地市场,为未来开办分支机构做好铺垫,代表处不能做业务是最基本的规定。

经济制裁

经银监会的进一步调查发现,美联银行在上海的代表处也在开展同样的业务。于是在8月15日,银监会对美联银行北京、上海代表处发出处罚通知,并将罚单传真至美联银行在美国的总部。9月底,银监会向其设在各地的分局和各大金融机构发出了《关于处罚美联银行北京上海两家代表处的通报》,两家代表处所从事经营的非法所得22万美元被没收,并被课以等同于非法所得收入的罚款(22万美元),共计44万美元。此次银监会发出的25号通报还创造了几个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处罚外资银行代表处的“第一”:这是银监会自成立后处罚的第一家外资银行,也是第一次跨两地(北京、上海市)对两家代表处同时进行处罚。

影响

对此事件,美联银行北京代表处以没有授权接受媒体采访为由保持缄默。其他外资银行对待此事的态度也十分谨慎,认为同是外资银行,不便对此事发表评论。但一位外资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认为,人们普遍认为外资银行在综合竞争力上远远高于中资银行,但这并不代表它不会“越轨”。在外资银行内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代表处为总行拓展业务或寻找客户,已经不是什么不可跨越的“雷池”了,打《办法》擦边球也成为了外资银行内部公开的秘密。而且他认为美联银行此次“东窗事发”也是因为其做法太过“明显”,不像其他外资银行做的那么“隐蔽”。

依据

银监会认定美联银行违规的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外资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管理办法》,那么在2006年后,这项法规是否仍然适用于中国全面放开银行业的形势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贺力平认为,人行颁布的这个《办法》针对的是外资金融机构的驻华代表机构,而非具有完全经营资格的外资金融机构,二者是有区别的。而外资金融机构驻他国代表处不能从事经营性的业务也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签署入世协议后,中国将逐步放开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范围,但不涉及驻华代表处。

主要人物

贝尔

贝尔到任后,她才发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机构。她说:“这么久以来竟然没有一家银行倒闭。我们那时还在所谓的银行业黄金时期,监管措施不受欢迎,而向来被认为是严厉监管者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更是处境艰难。”公司的预算被大幅削减,员工被辞退,士气低落。在任的第一年,除了和亨利·克里斯蒂安·波尔森有过长达十秒钟的握手以外,她从来没有和鲍尔森说过一句话。但是,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开始在次级贷款问题上回归管理本位,虽然当时还没有其他的监管机构这样做。到了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金融行业开始跨入雷区,给任何想贷款的人发放贷款,但是这些贷款很多是欺诈性的,带有隐藏性收费和不平等条款。大多数次级贷款带有可调节的利率,一开始非常低,但是几年之后会突然高得吓人,使许多拥有房产的人无法支付月付房贷。而贷方则毫不在乎,因为他们把贷款卖给了华尔街金融机构,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再把这些打包到抵押保证债券中,再卖给投资者。控制次级贷款泛滥本应是拥有消费者部门的美联储的职责。但是当时的美联储主席Alan Greenspan非常讨厌过分监管市场,对控制美国次贷危机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还有其他的银行监管机构,比如监管全国性银行的美国金融管理局,以及负责监管储蓄和贷款业务的美国储蓄机构监理局,本来也应该对此作出反应。但是他们对这个日渐严重的问题的回应,好的时候是不冷不热,坏的时候简直是充满敌意。(美国金融管理局实际上利用了自身的联邦权力,来阻止地方控制次贷泛滥的努力。)到贝尔进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时候,金融管理局已经用了一年去为监管的银行制订“自愿执行的次贷指导条例”,但还是没有正式颁布这个条例。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这一片混乱中站了出来。贝尔十分了解这个条例,因为她在财政部任职的时候曾经努力使美国次贷危机贷方同意停止他们最坏的放贷行为,但是没有成功过,那时候这个产业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她发现,情况正在急剧恶化。贝尔指导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花大价钱买了一个昂贵的数据库,里面列出了所有华尔街卖给投资者的包含在抵押保证债券中的次级贷款。她为自己所见到的结果所震惊了。“突然大幅调高贷款利率、滥用提前预付罚金等,这些我们在2001和2002年认为是掠夺性的做法,现在却变成了主流行为。”她说。到了2007年春的时候,她开始和金融业高管们会谈,敦促他们提高贷款门槛,优化贷款结构也就是修正贷款泛滥这样当房地产泡沫破裂、大量贷款无法偿还的时候,人们才不至于失去他们的房产。“这很正常,”她对我说,“调整结构是银行业可以随意支配的工具之一。”她从这些会谈中看出的一点:抵押贷款服务商一般都是大银行的业务分支,大多数情况下,修改为拥有贷款债券的投资者安排的贷款,是他们拥有的法律权力。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个动力。在施加了压力之后,贝尔觉得自己已经使他们做出了必定会履行的承诺。她还迫使美国金融管理局颁布了次贷指导条例,虽然这个条例只能起到微弱的改善作用。绝大多数的次级贷款是由监管下的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机构发放的,根本不在美国金融管理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管辖范围之内。但是这些非银行机构自身的融资却依靠被监管的银行。为了监管这些不受监管的借贷方,贝尔想到了一个主意:用官方颁布的次贷指导条例监管任何依靠联邦管制的银行来融资的公司。她说:“那些银行简直是拼尽全力和我们对着干。”结果她败了。同时,贝尔还在银行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打一场后卫战。针对所谓的最低资本要求,也就是银行必须持有的一定金额的资金,以抵御损失。银行总是希望他们的资本要求越低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冒更大的风险,而这将带来更多的收益,更能给高管带来更多的分红。2004年的时候,一个叫巴塞尔市银行监理委员会的国际机构公布了新的条例,允许银行以风险资本比例为基础来调整最低资本金额,也就是说,如果资本的风险低,那么最低资本限额也相应地降低。(后来事实证明,三A级别的充斥了大量的不良次级贷款的抵押债券其实在巴塞尔框架下也被认为是低风险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危机之前的几年里会有那么多银行大量买入这些证券组合。)更糟的是,巴塞尔框架II协议允许银行以自己的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自己的资产。大多数欧洲国家很快就接受了巴塞尔市框架II协议。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非常希望这么做,美国金融管理局也是。但是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却担心,降低资金标准、让银行自己选择风险评估模型会增加银行破产的风险,所以反对执行巴塞尔框架II协议。这和贝尔自身的直觉简直是天作之合,她一到任就成了这些新条例的头号反对者。其他监管机构不高兴了,尤其是美联储,一直催促她签署同意;这并不需要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同意,但是所有银行监管机构联合执行重大政策变革却是在政治上极为重要的。而贝尔承认,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我们一直在拖延时间”。她拖延了很久,以至于直到金融危机降临美国的时候,巴塞尔市框架II协议还根本没有执行。拖延时间并不是那种能赢得赞赏甚至引起注意的政治策略,但是我一直认为,贝尔反对执行巴塞尔框架II协议,是金融危机时拯救金融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很少为人所知。欧洲银行业因为缺少足够的保底资金,在危机的打击中几乎崩溃。爱尔兰冰岛这些国家的大银行纷纷倒闭,德国拨出了几千亿美元来支撑本国的银行。即使在危机之后的今天,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状况也比美国银行要糟很多。美国银行的资金也不充足,但是总比欧洲的同行要多得多。尽管当时也有许多问题,但是今天,美国银行的状况已经好了很多。

参考资料

美国四大银行对比分析:美银、富国、花旗、小摩.雪球.2024-08-21

《中国金融》|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认定.腾讯网.2024-08-21

美联等三家外资银行出轨 银监会开出第一张罚单.新浪财经.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