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路坝区

大路坝区

大路坝区,位于咸丰县西南边陲,被誉为民族文化之乡。该地区以咸丰地震遗址景观而闻名,这些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垮岩、小垮岩、向家湾、枞木坪、蛇盘溪、汪大海、掌上盖、小渗塘、杜家塘等地。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大路坝区常住人口数为6463人。

下辖地区

1社区:大路坝社区

6行政村:大路坝村、茅坪村、蛇盘溪村、谭家坪村、汪大海村、掌上界村

地理概貌

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相对湿度80%。

境内峰峦叠峙,沟壑纵横。主要山脉有老娃盖、箭竹岭、八面山、二仙岩等,海拔600-1300米不等。

主要河流蛇盘溪,属阿蓬江支流,源于蛇盘溪村猴子坝,经岩峰窝入黔江区境。境内流程约20公里,沿岸有大路坝、谭家坪等河谷平地。多年平均流量6.5 /S 。清水河水库源于小南海上游板甲溪,境内流程约6公里,河床宽30米左右。

资源物产

据2005年统计年报,大路坝区工委辖区,耕地面积17032亩,常用耕地8786亩,其中水田4924亩,早地3862亩;未利用土地1800亩。

大小溪沟11条,其中常流量每秒0.1立方米以上的溪流3条。建有小水电3座,2000年改扩建汹水溪电站,装机160千瓦,年均发电30万千瓦时。

林地面积97429亩,森林覆盖率72%。有木本植物160余科、520余属、900余种。珍稀树种有有铁坚油杉、银杏、黄杉水杉榉木紫荆香润楠、桂花、红豆杉鹅掌楸等。挂牌保护古树名木54株。野生动物主要有猕猴属赤麂狐属、野猪、野兔、锦鸡属、鹰和各种鸟类。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番薯、马铃薯、马蹄莲、杂粮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生漆油桐烤烟、中药材;水果有柑橘、柚、李、梨、杏等。建有生漆基地1600亩,年产生漆6吨左右。

区内碳酸钙储量大,主要用于建材,分布在二仙岩山麓和掌上界一带。其他矿产相对匮乏。

自然景色蔚为壮观,主要有小南海、汪大海、羊角洞、望岩寺、绿金山、富尔溪等景区。另有女儿寨、万寿宫、反清义士温朝钟故居等人文景观。

建置人口

新中国成立初,分属第三、五区;60年代分属尖山区、活龙区。1975年设大路坝人民公社,辖年丰(谭家评村)、四季红(大路坝村)、红谊(蛇盘溪村)等7个大队,70个生产队。此后辖区基本不变,1996年改为大路坝乡,辖7个村82个村民小组。

2001年3月成建制并入朝阳寺镇,同时设大路坝区工委。2005年内设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武装部,编制29人,实有30人。辖6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居住汉、土家、苗、侗、回、朝鲜族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68%。2005年,共2454户8906人,乡村劳动力5200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大路坝区常住人口数为6463人。

经济建设

2005年,大路坝区工委辖区国内生产总值3488万元,财政收入102万元,其中国税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6元;劳动力转移输出2100人,务工收入326万元。居民年末储蓄余额598万元。

1986年后,抓好粮食生产同时,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油菜、李子、生漆等渐成规模。年均种植"双低"油菜3500亩,户均2亩,以曹家坝、张家坝为盛。2005年,粮食、油菜产量分别为3772吨、108吨;李子1000亩15吨左右。畜牧业以生猪、牛、羊、家禽养殖为大宗,当年生猪出栏8000头,家禽出笼7500只。工业以竹木加工、酿酒、建材等传统产业为主。2005年有工业企业15户,从业人员56人,营业收入112万元,工业总产值954万元,利润90万元。

加强边贸“口子镇”建设。2000年后,相继引进浙江火电建设公司和黔江区建工集团,投资200余万元修建长630米、宽20米的楚渝街。公开拍卖街道两旁土地,建成民营经济一条街,拉动商贸服务业发展。至2005年,新建楼房59栋,商业门面126个,占地8250平方米,造价约850万元。年末,集镇人口1970人;个体工商户145户,从业350人,营业收入1600万元,利润320万元。

社会事业

1986年,大路坝公社小学小升初双合格率96.7%,居全州县重点小学榜首,被评为全州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89年命名为民族小学后,编写民族常识教材读本《土家吊脚楼》在校试用,每年举办“打陀螺”、“踩高跷”等传统体育项目比赛。1992年,被国家民委、教委表彰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2005年,有中小学校7所,在校学生1328人,教师58人。注重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搜集整理《神秘咸丰·土家苗寨风情歌谣选》、《土家迎客歌》、《土家敬酒歌》、《土家送客歌》等,受广泛关注和好评。组建“夕阳红艺术团”,成员30人,开展经常性文化娱乐活动。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6个,医护人员15人;农民“参合”6201人,参合率70.3%,农村医疗保险基金补偿总额8.5万元。26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46人。

重要景点

咸丰地震遗址景观

咸丰县境内的地震遗址景观主要分布在大垮岩、小垮岩、向家湾、枞木坪、蛇盘溪、汪大海、掌上盖、小渗塘、杜家塘等地。据《咸丰县志》《恩施州志》记载:“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八日上午七时至十一时,咸丰县发生6.25级地震,大路坝山崩,梅家寨板桥溪抵蛇盘溪30余里皆成湖,淹没田土房屋甚多,压死居民数百。今小南海、汪大海、小渗塘、杜家塘等水面均为该地震造成。”关于此次地震的震级,后据中科院地质专家考察确认,当时地震震级高达8.5级,地震的破坏力度为11度(最高是12度)。

那场山崩地裂的大地震,虽给当时鄂西川东(今鄂西渝东)地带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但却成就了如今的风景。震区处处山环水绕,山清水秀,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其中,大垮岩、小垮岩地震遗址最为壮观:原本海拔1500米的大路坝绿井山,地震后被削去800多米,地震时4500万立方米崩滑体向西面的向家湾、枞木坪推移2公里,以67.5米的落差阻塞山谷,形成长1170米、高67.5米的天然大坝。其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 地震震中遗址汪大海景观更为别致,如同湛蓝的翡翠,湖面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有如天然的山水迷宫。下游峡平湖,碧水悠悠,野鸭成群,沿岸古木森森,紫藤婆娑;上游峰丛林立,溪流潺潺,花香扑鼻,猕猴遍野;大垮岩、小垮岩,壁立千仞,犹如刀削斧劈;向家湾乱石穿空,蔚为壮观;蛇盘溪、小渗塘堰塞湖虽然已被山洪冲决,但其遗址尚存……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博士李小青亲历考查后说:“咸丰地震遗址景观保存如此完好,在湖北是惟一的,在全国乃至世界罕见。而且在北川地震遗址旁的海拔1600米左右的二仙岩山上,发现大量湿地群落;在二仙岩山脚(东、南、西三面)发现古银杏、古红豆杉、古铁坚杉、古黄杉等古老稀有的植物,极具科考、科学教育及旅游开发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