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过河镇

马过河镇

马过河镇位于马龙城区西部,距马龙城区27公里,东接王家庄镇,南连旧县镇,西邻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旧县镇,北毗寻甸县,属低中山丘陵河谷地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过河镇常住人口为12297人。

简介

马过河镇距马龙城区27公里,境内最高海拔钟灵寺2330m,最低海拔河边村1844m,镇政府驻地马过河海拔1864m,沪昆高速铁路、320国道横贯全境,马寻、马澄2条省道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素有“小码头”之称。年降雨量在10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1℃,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5℃。全镇总面积131.109平方公里,境内有马过河、尹堡两个火车站,辖马过河、麻衣、车章、何家村、鲁石5个村民委会员49个自然村、5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苗、彝、回、白、傣等民族。2005年末,全镇有3966户15572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98万元,实现经济总收入4617万元,人均纯收入1806万元,现粮食总产502.5万公斤;森林覆盖率45.8%。全镇辖马过河、麻衣、车章、何家村、鲁石5个村民委会、49个自然村、59个村民小组。

人口数据

年末,有3891户、156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93人,占4.4%;少数民族人口1378人,占8.8%,苗族126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1.5%。

2021年6月15日,根据曲靖市马龙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马过河镇常住人口为12297人。

行政区划

1963年以前,马过河镇下设的五个办事处中的马过河办事处隶属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钟灵区。

1963年4月寻甸县钟灵区的马过河等六个公社七十一个自然村划入马龙县一区和四区管辖,车章、何家村、麻衣及鲁石四个办事处由原马龙第三分区(王家庄)委员会管辖,后来马龙县设置四个区委会后所属的区域及由第四区王家庄管辖至1966年8月。

1966年8月,撤销了四个区委、设置了十三个公社、马龙县前卫(马过河)公社也同时成立,下设五个大队。1978年,马过河公社辖马过河、麻衣、车章、何家村及鲁石五个大队,公社党政机关驻地马过河村

1970年将13个公社调整为6个公社,王家庄前进(鸡头树)、张家屯、前卫(马过河)合并为王家庄人民公社。

1972年12月,人民公社进行规模调整,王家庄分为王家庄、张安屯公社,马过河公社建制不变。1984年3月全县村级体制改革,将马过河公社改称马过河区。

1988年1月区乡体制改革,改称马过河镇。

地形地貌

马过河镇属山地、丘陵河谷地貌,无典型的湖盆堆积,地质构造复杂,尤其是断裂十分发育,褶皱多以单斜晶系形式出现及一些不完整的向背倾斜;侵蚀中低山田泥盆纪碎屑岩组成,由于地壳运动的隆起和流水下切作用强,形成山脊线为锯齿形和尖顶脊线为主;地层属志留系(上统),主要有志留系:关底组上段、妙高组、王龙寺组。

气候特征

马过河气候属季风气候型,年平均气温14.1℃,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991.5毫米,雨季为5~10月份,年平均风速为4.3米/秒,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和南风,很少有西北风,东风和北风也较少,风速高的是西风,西南风次之,最低的是东风。马过河镇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低温冷害及冰雹三种。其中,洪涝多发于9-10月,夏季季风环流与冬季季风环流处于交替季节,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在全镇形成较长时间连续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造成一定影响。低温冷害则表现为3月倒春寒,3月平均气温≤6.8℃,持续3天以上;8月低温,8月日平均气温≤16.5℃,持续3天或3天以上,日照市\u003c2小时。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三大类。

马过河镇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其中红壤包括2个亚类、6个土属、17个土种;紫色土分为2个土种;水稻土分为5个亚类、11个土属、28个土种。

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地下水的富水性较强,境内有马过河及小河贯穿而过,另外还有中小型水库及干渠,流径面积广、存储量丰富。马过河镇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境内河流主要有马龙河,其源头在松溪坡水库上游一带,流经西海子、越洲屯、小海子、马过河等,从河边村进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流域面积85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9%,灌区最多。

矿产资源主要有重晶石、铅、碳酸钙。其中,重晶石主要分布于鲁石村委会;铅矿异常出露上志留统妙高组,王龙寺组,区内北东向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相交,异常面积9平方公里,铅含量200PPm3个,100PPm3个;石灰石遍布全镇。

镇内经济

2006年,镇党委、政府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使得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始终保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875万元,比2005年的4432万元增长10%;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143万元,比2005年的4617万元增长11.4%;实现农村经济纯收入2940.3万元,比2005年的2673万元增长10%;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87元,比2005年的1806元增长10%;居民储蓄余额2800万元,比2005年的2500万元增长12%。

镇内旅游

马过河镇“凤龙湾”景区位于马过河镇西部、320国道旁,距县城27公里,距马过河镇2公里。片区主要景点为:湖光山色、三桥变迁、农牧野渡、崖松迎宾、石城古堡、象形山石群、木龙峡、石望月、石穴羊圈、水门雄关、奇水三叠、十字天光、大圣守泉、平湖泛舟。

1999年3月10日,马过河镇召开“马过河风光”新闻发布会,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社、春城晚报、曲靖电视台等17家新闻单位参加了发布会,标志着“马过河风光”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同年7月,总投资4100余万元,占地面积100余亩的第一期工程在市、县领导及投资商的共同努力下,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马过河风景区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从200年开始,镇政府以远近闻名的“马过河品牌”为后盾,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点、线、面”相结合发展餐饮休闲旅游业。

一是巩固“三点”建设,培育龙头典范。即:把麻衣光华休闲山庄、河边村凤龙湾风光、赵家山白家源作为餐饮休闲旅游的三个精品开展点,逐步发展成集休闲旅游、生态园林、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生态农家乐,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快“两线”开发,增强线性拉动。即:把横穿全镇的320国道及马过河至旧县两条公路沿线作为生态园林休闲旅游业发展规划带,开发了一批有特色、服务质量高、环境幽雅的农家乐。并重点把“两线”建成了马过河镇的两片“绿化带”,以此拉动全镇生态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三是规划“三片区域”,发挥规模优势。即:规划出麻衣至何家村、中河至白家源、马过河至河边村三片农家乐发展区,以此带动全镇养殖业、种植业的发展,使餐饮旅游业成为马过河镇继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全镇共发展了不同规模档次的“农家乐”64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4万元。同时,引导河边村村民购买旅游船12艘发展旅游业,马过河餐饮休闲旅游营业收入进一步提高,游马过河风光、吃马过河风味初步得到体现。

镇内产业

红大烤烟

2004年来,马过河镇一直推广种植红花大金元烟,“红大”优质烟叶生产在全县一枝独秀。全镇红大烤烟生产完成收购任务150万公斤,实现产值2085万元,农民人均实现烤烟产值1409元,被县委、政府评为全县烤烟生产先进乡镇。

采石业

以“曲嵩”高速公路改扩建及沾昆铁路复线建设为契机,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在全镇大力发展建材采石业,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行技术改造和联合办场等措施,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石场。同时,为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增强石场的发展后劲,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了石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组建了采石协会,使全镇的采石业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2006年末,全镇共有采石场(点)22个,有从业人员455人,年产石料56.9万方,实现产值2133万元。

光华生态园

光华生态旅游园区具有“三大特色”:

第一、梅花鹿养殖。现已有91头,数年后可达 400余头,梅花鹿可供游人观赏,鹿肉可做美味佳肴,鹿茸、鹿血酒可保健。

第二、红富士苹果基地。优质红富士苹果树有500余亩,实行集约化经营,生产的苹果质量上乘,口感极佳,特别是套袋红富士,出口东南亚国家,既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果园,又是生态旅游的极佳去处。

第三、鱼养殖。旅游园区内有一个小水库及3000平方米的鱼塘,供游人垂钓,其后可享受鲜美的鱼肉。

发展策略

全镇有耕地面积12900亩(其中水田6738亩、旱地6162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大麦为主;经济作物烤烟为主,油菜、芋头、林果为辅;畜牧业以仔猪、生猪、黑山羊苗族鸡养殖为重点;乡镇企业则逐渐形成以“餐饮服务业为主、建材采石业为辅”的格局。

一是栽种品牌“烟”。在确保100%轮作、100%漂浮育苗、100%集约式收购的基础上,并重点推广栽种“红大”优质品种,全面实施测土施肥,推广使用配方烟草专用肥、肥料条施及应用揭膜提沟培土等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及预测报告工作,规范安全使用农药,并严格执行成熟采摘标准,大力推广科学烘焙技术,完善烤烟工序,实现烟叶提质增效,做优、做强烤烟产业。2005年末,全镇种植红花大金元烟15000亩,产量150万公斤,产值2218万元。

二是种植增收啤酒大麦。由于该镇气候环境比较适宜麦类小春作物种植,且由于农民多年种植普通大小麦的经验,使得马过河镇啤酒大麦的推广种植条件得天独厚,相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成熟。镇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先后在全镇各村委会推广种植啤酒大麦5000余亩,效益明显。将逐渐把啤酒大麦种植培育成为小春作物的主导产业。

三是推广致富“猪”。结合村委会地理位置、养殖习惯,在水利条件好、交通便利的320国道沿线的马过河、何家村、麻衣和车章重点发展仔猪梅花鹿红原鸡等特色养殖。全镇养殖规模达60-80头、经济收入5000元以上的大户达78户,在何家村、车章村委会已建成两个仔猪、肥猪养殖示范小区,带动大型养殖户59户,养殖老母猪915头、生猪2106头,预计每年可带来经济效益300余万元。

四是壮大“农家乐”。充分利用“马过河风光”和“马过河风味”这一品牌优势,引导河边村村民购买旅游船11艘从事旅游业,同时发展了一批以“光华休闲山庄”和“白家源”为龙头的不同规模和档次的“农家乐”12家,马过河旅游和“农家乐”营业收入进一步增加,游马过河风光、吃马过河风味得到充分体现。

五是振兴林果业。马过河全镇有水果面积4070亩,水果业曾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镇政府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帮助果农进行优质果种改造1000余亩,并积极向果农们推广水果套袋技术150余亩,均有起色。2005年,全镇生产水果75万公斤,实现产值80万元。

六是做强做大采石业。由于马过河镇属于典型的溶岩地貌,镇内有大量的石灰岩是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随着我昆曲高速公路、沾昆铁路复线建设及马鲁公路建设等几大工程的实施,采石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共有采石场18个,年产值582万元,从业人员300余人,采石业收入成为全镇一个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资料

曲靖市马龙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马龙区人民政府.2021-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