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哈河
哈拉哈河,又名为"哈勒欣河","哈拉哈”是蒙古语,为“屏障”之意,是中蒙国际界河,也是呼伦湖两大源头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
哈拉哈河的西岸比东岸较高,其水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摩天岭北坡的松叶湖(达尔滨湖),流经杜鹃湖,同时还汇集于苏呼河和古尔班河等支流,干流由东向西经伊尔施镇流入蒙古国,属额尔古纳市水系,沿途有十几条河流汇入,河面逐渐加宽,最宽可达80米,水深平均2米,流速每秒1立方米——2立方米,河水全长399公里,境内流长136公里。
名称由来
“哈拉哈”是蒙古语,为“屏障”之意。哈拉哈河的西岸比东岸较高,有的地方在东岸一侧会看不到西岸的情况,中间如同一座长长的壁障在眼前,哈拉哈河的名字也由此地貌而得名。
地理历史
哈拉哈河是中国同蒙古国的界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摩天岭北坡的松叶湖(达尔滨湖),流经杜鹃湖,同时还汇集于苏呼河和古尔班河等支流,干流由东向西经伊尔施镇流入蒙古国,属额尔古纳市水系,在中国流域面积7520平方公里。上游10多公里为暗河,在石塘林地下流淌,只听流水潺潺,却不见河水踪影。
让哈拉哈河历史声名鹊起的,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39年5月至9月,苏联与外蒙古联军在哈勒欣河(哈拉哈河)下游与侵入蒙境的日军进行的一次战争,最终以日军惨败求和收场。英、美统治集团曾指望靠牺牲苏联和蒙古的利益来安抚日本,把日本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但这个希望由于日军的失败而化为泡影。这次失败对日本政府的外交立场影响重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能够遏止日本反苏的原因之一。
河流介绍
哈拉哈河在《旧唐书》称啜河,《金史》称合勒河,《蒙古秘史》(亦作《元朝秘史》)称合合河。哈拉哈河是乌尔逊河上源,属额尔古纳河水系,是中蒙界河,源于大兴安岭西侧高山北部五道沟东南山,海拔1500米,干流由东向西经伊尔施镇流入蒙古国,全长399公里,在中国流域面积7520平方公里,河宽80米,水深平均2米,流速每秒1-2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32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2.23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苏呼河、古尔班河等12条支流,哈拉哈河上游10多公里为暗河,在石塘林地下流淌,只听流水潺潺,却不见河水踪影。
哈拉哈河由东向西奔流,注入中蒙共有湖泊贝尔湖后,折返入境流入呼伦湖,因此人称这条河为“爱国河”。
自然资源
哈拉哈河水质清纯,水产资源丰富,野生珍稀鱼类众多,有鳙鱼、嘎鱼、墨头鱼,也有狗鱼属、双嘴鱼、尖嘴鱼、鲇形目、江鳕、鸭鱼、𩾌𩷕白鱼,然而最著名的还是哲罗鱼。哲罗鱼生在哈拉哈河上游,长在下游的贝尔湖和呼伦湖中,每年四五月份洄游到上游产卵,等到鱼卵长大,便又返回贝尔湖和呼伦湖越冬。
古老传说
川流不息的哈拉哈河素有“母亲河”之称。多少年来,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生动感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大兴安岭西麓摩天岭北部的五道沟东南山上,居住着几家猎户。有一天,各家的男人都进山去打猎,女人们在小村的周围拾柴或采药。有一个叫达尔滨的少年因骑马摔伤了脚,留在木房里照看不满周岁的弟弟。达尔滨正聚精会神地编著鸟笼,忽然间,有一只饿狼蹿进木房,叨起熟睡的婴儿就要逃窜。达尔滨一见,性急地大声呼喊“狼来啦!狼来啦!”然后不顾一切一瘸一拐地扑向那只狼。饿狼放下嘴里叨着的婴儿反扑过来,同达尔滨厮打在一起。达尔滨的呼喊、婴儿的哭声,唤回了猎户的妻子。但等她惊慌失措地跑回木房前,只见婴儿趴在地上哭;达尔滨满身是血,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狼已断气,身上多处刀口还在淌血,肚子上插着一把腰刀。猎户的妻子把达尔滨抱在怀中,撕碎头巾为他包扎伤口。她大声地呼喊着他的名字,但达尔滨终究没有醒过来。猎户的妻子猛地想起来长者的一句话:人的奶汁可以让善良的人重新睁开双眼。于是她便把自己的乳汁一滴滴地挤在达尔滨的双眼上。奶汁顺着达尔滨的脸颊流到草地上。猎户的妻子就这样不停地挤呀挤呀,开始流出的是奶,后来流出的是血,最后她昏倒在草地上,但她仍把少年的头紧紧地搂在胸前。
过了很久,猎户的妻子被一阵阵“哗哗”的流水声唤醒。她睁开眼睛,发现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河正静静地从身边流过。猎户告诉她,达尔滨终究没能睁开眼睛,但是她的诚心却感动了上天,把她挤出的奶汁变成了这条宽阔悠长的河流;达尔滨正被河水轻轻地托着漂向远方。这条奶汁汇成的河流,就是今天的哈拉哈河。千百年来,它一直湍流不息地流淌着,似乎是在向人们诉说着这个古老的传说。
参考资料
哈拉哈河(阿尔山段).生态环境部.2023-12-18
推荐|赏景胜地——哈拉哈河.百家号.2024-08-30
中蒙界河——哈拉哈河.微信公众平台.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