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
三槐堂是王氏子孙为纪念祖先而修建的宗祠,被宋人称为“惟德之符”。后也被指王一支的堂号。开封三槐堂是宋朝真宗宰相王旦的府邸,为中原地区第一个三槐堂,是三槐王氏的祖庭。三槐堂因王祜于庭前植三棵槐树,而将其庭堂称为“三槐堂”。
王、王旦的后代子孙称为三槐王氏。王氏家族不趋炎附势,不落井下石。范仲淹、欧阳修都著文赞颂,苏轼亦为之作《三槐堂铭》。北宋灭亡后,三槐堂王氏子孙因避战乱而奔走四方。开封三槐堂毁于金朝兵。清代,开封三槐堂旧址上建立起三教堂,今三教堂就是三槐堂旧址。1000多年来三槐王氏相继在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建了许多三槐堂。
迁居各地的三槐堂王氏子孙仍保持着其先祖的优良传统:“清德”“清风”“家风”。随着三槐堂王氏子孙后裔的迁移,这种好的传统也传遍世界各地,故有“三槐堂王氏清风誉满天下”之说。三槐王氏人文精神体现的贵而不骄、富而不俭、家族和睦、兄弟相爱以及直道谋身、忠于国事等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命名由来
三槐堂是宋代曾任过兵部侍郎的王祐的府邸。王祐曾在庭院手植三棵槐树,说:“吾子孙必有三公者”,三槐堂由此得名。后来王祐的儿子王旦在宋真宗时累官至宰相,真的成了三公之一。
历史沿革
三槐堂是著名的宋朝相府,“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其具有光辉的道德内涵。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祜因没有加害魏州节度使符彦卿,劝谏赵匡胤不要滥杀无辜,用全家100多口人的性命担保符彦卿没有谋叛,使赵匡不满。此举不但令他升任宰相落空,还被改派到襄阳市。赴襄州任前,王祜在自家庭院前种了三棵槐树,说:我家后代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三棵槐木在《周礼》中指的是三公之位。果然王祜的次子王旦于宋真宗年间做了18年的太平宰相。
王旦任宰相时,清廉寡欲、公正廉明。《宋史·王旦列传》记载:王旦“事寡嫂有礼,与弟旭友爱,甚笃婚姻,不求门阀;被服质素,家人欲以缯锦饰毡席,不许。有货玉带者,弟以为佳,呈旦。旦命系之,曰:‘还见佳否?’弟曰:‘系之安得自见。’旦曰:‘自负重而使观者称好,无乃劳乎?’亟还之。故所服止于赐带”。王旦死时,曾留下遗言,坚决不为子孙求官,且“为宰辅,不可以将尽之言,为宗亲求官,止叙生平遭遇,愿日亲庶政进用贤士,少减焦劳之意”。仍戒子弟:我家盛名清德,当务俭素,保守门风,不得事于泰侈,勿为厚葬以金宝置柩中。
王祜因于庭前植三棵槐树,而将其庭堂称为“三槐堂”。后来王祐的儿子王旦成了宋真宗时的宰相,应了他父亲的期许。再后来,王祐的曾孙王巩拜访苏轼,请他为王家宗祠题写“三槐堂”三字,并作《三槐堂铭》。王祜、王旦的后代子孙称为三槐王氏。宋朝人认为王氏家族不趋炎附势,不落井下石,积了阴德,天之报答,所以王旦才能有宰相之位。范仲淹、欧阳修都著文赞颂。
北宋灭亡,三槐堂八世孙王皋举家南下,将所有祖传谱牒资料随身携运,还派次子王铎(字吾护)拿着家谱去临安岳飞的家中,请岳飞为《王氏宗谱》作跋和题词。岳飞一方面为王皋的“斥金虏、拒叛臣”护驾大功而感动,另一方面为王氏后裔有贤有才而敬佩,便细读王氏家谱,看到 “禀然完阅历异代而光远有耀” 时,便挥笔写出《王氏宗谱跋后》,并又按王铎带来其父王皋的嘱托,书写了“王氏世宝”的四字题词,作为王氏宗谱的卷首。
北宋灭亡后,三槐堂王氏子孙因避战乱而奔走四方。迁居各地的三槐堂王氏子孙念念不忘他们先祖的“清德”“清风”“家风”,仍保持着其先祖的优良传统。随着三槐堂王氏子孙后裔的迁移,这种好的传统也传遍世界各地,故有“三槐堂王氏清风誉满天下”之说。三槐堂毁于金朝兵燹。清代,三槐堂旧址上建立起三教堂,今三教堂就是三槐堂旧址。
位置境域
开封三槐堂是中国第一个三槐堂,是三槐王氏的祖庭,据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洁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系主任、副教授宋军令联合考证,今河南省开封市东郊乡曹门村三教堂所处位置就是宋代三槐堂的遗址,坐北朝南,南起曹门路,北至三教堂北街,西起环城东路,东至劳动路西侧。明代建的三槐堂分布于: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的三槐堂,安徽省休宁县海阳镇溪头村的三槐堂,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的三槐堂王氏祠堂。截至2024年2月,三槐堂在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多地均有分布。
规模现状
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三槐堂王氏家族举家南迁。三槐堂毁于金朝兵火,王祜手植的三棵大槐树却一直顽强地存活了900多年。到清初三槐堂旧址上的三棵古槐,已然成为参天大树。于是,以三棵古槐暗指儒、佛、道三大教派,三槐堂被改建为三教堂,主堂供奉三教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不分主次共同享受“三教”信徒的香火。“三教合一”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创,当时三教堂香火鼎盛,成了开封市最热闹的一大文化胜景。民国年间,三教堂部分殿宇遭到拆除,仅存3间大殿,占地不足一亩,被民宅团团包围。1000多年来三槐王氏相继在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建了许多三槐堂。
主要建筑
三教堂(三槐堂遗址)
到清同治五年(1866年)三槐堂旧址上的三棵古槐,已然成为参天大树。有人以三棵古槐暗指儒、释、道三大教派,在三槐堂遗址重新建成“三教合一”的庙堂,并将三槐堂改名为三教堂,占地180余亩,三进院落。主堂里供奉“三教”始祖孔子、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塑像,不分主次共同享受“三教”信徒的香火。“三教合一”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创,三教堂顿时教徒云集,香火鼎盛,成了开封市最热闹的一大文化胜景。现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重修三教堂碑记》载,该教堂“祀孔子、释迦牟尼、太上老君”,而孔子、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分别是儒家、佛家、道家的最高精神领袖。因此“三槐堂”被改为“三教堂”。
民国年间三教堂部分殿宇毁坏。抗战后仅存3间大殿,孔子、释迦牟尼、老子的塑像破旧,堂前路断人稀,香火寥寥。日军攻占开封后,一队日本兵冲进三教堂砸碎塑像,村民们与日本兵搏斗,十几人遭枪杀,三教堂被火焚。新中国成立后,三教堂破旧不堪。 “文革” 期间,有人将三教堂列为封建迷信场所,要予以拆除,曹门村第一生产队长胡松林据理力争,说“三教” 不是迷信, 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使三教堂得以保留。
1985年,曹门村一组村民许宝玉、魏秀兰、王建华等人集资重修开封三教堂。看上去与一般民居没什么两样。殿内所祀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塑像,坐北朝南一字排开。释迦牟尼正襟危坐,端坐中央,目视前方;老子与孔子分立于释迦牟尼左右。
在三教堂殿前,现存“重修三教堂碑记”石碑,虽然碑面上的文字磨平不少,字迹漫不清,但仍极为珍贵。它见证了三槐堂的变迁,也告诉世人,此处就是三槐堂旧址。这就是历史,三教堂带着冗长的回音把三槐堂给融化掉了,和谐掉了。
而今的三教堂仅存3间大殿,占地不足一亩,被民宅团团包围。不熟悉的人绝对想不到这里就是曾经盛极一时的三教堂、象征忠义精神的三槐堂。
临安三槐堂
临安三槐堂位于瑞口石室村,为王氏宗祠,清代建筑。该聂氏宗祠两进一天井,由前廊、前厅、后厅组合成整体,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为223.3平方米。
前廊四棕卷棚式,方形覆盆式柱顶石、方形柱础和方形柱子明间柱上牛腿已毁,山柱牛腿雕刻为草龙,面宽四柱三间,月梁上两棕下施垂花柱,垂花柱底部雕出莲蓬、莲子,前檐下为二级踏踩。
前厅面宽四柱三间,明间五架抬梁式,明间四柱为圆形柱础和覆盆,山柱柱础为方形,梁架用材粗大,天井瓦口用勾头滴水。天井为青石板铺筑,做工考究、两边为过廊。
后厅面宽三间,后廊设置祖宗牌位台。中堂后壁顶部挂一匾,上楷书“三槐堂”、匾下挂四祖宗画像。后厅柱子上尚存三副对联,对联日:“奇才空一代吟诗作画煌煌载籍耀人文,勇略冠三军掠地攻城赫赫声名思祖武。”“宜尔子孙克昌顾后,友子兄弟长发其祥。”“本祖宗一脉真传孝亲敬长,教子孙两行正路读书耕田。”
内墙壁有彩绘,内容为人物、花卉、二级马头、檐口均有勾头滴水,柱础呈圆形,最大径在肩部。
该聂氏宗祠还有一匾额,上横书”明经第”,左侧直书:“钦命兵部右侍郎提督贡生王佐熏文”;右侧直书为:“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一阳月浙江全省学政毂日“。
溪头三槐堂
溪头三槐堂坐落在休宁县城南海阳镇的千年古村落溪头村,是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丁酉科乡举王经天倡导建造的王家祠堂,为当时王氏族人聚族议事和举办喜事庆典之所,因建造时庭院中栽植的三棵槐树而取堂名。
溪头三槐堂原有3进11开间,共约1500平方米,有182根屋柱,其中99根主柱围粗1.7米。整个大厅内含九个小厅。祠堂内部雕刻工艺精湛,技法细腻,以木雕著称,为徽派祠堂建筑所少见。
溪头三槐堂的建筑在建筑形制、平面布局、内外部装饰等多方面都反映了明代中期徽派祠堂建筑的特点,是研究当时徽派建筑风格、三雕工艺以及当地宗法制度的重要实物史料。
横山镇三槐堂
龙游县横山镇三槐堂是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天池村王氏家族的宗祠,由位于新宅、下店、儒大门三个自然村内的三处本支祠堂组成。
儒大门三槐堂又称下厅,位于儒大门自然村中心,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5年),坐北朝南,五进院落布局,总建筑面积1036.84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前厅、正厅、过廊与后楼,主体建筑南面隔水塘设门屋一座。现整体保存完好,门屋、门楼、梁架均保留明代风格特征,外围环境保存完好。
下店三槐堂又称中厅,位于下店自然村北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总建筑面积526.88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正厅与后楼,门楼已拆除。现整体保存较好,前厅、正厅梁架均保留明代风格特征,后楼部分构件维修时有所更换。
新宅三槐堂又称上厅,位于新宅自然村东面,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总建筑面积368平方米。现基本保存完整,八字门楼、天井四隅石檐柱均保留明代风格特征,前厅和正厅在清代重修时部分构件有所更换。
龙游县横山镇三槐堂是典型的浙西民间宗祠建筑,至今延续祭祀、婚丧嫁娶等公共功能,尤其下厅规模最大、最为完整,从明代初建至今改动甚少,时代特征相当明显,是研究浙西明中晚期地方社会民俗和建筑工艺的实物例证。
文化
文化活动
2023年4月2日,在清明节来临之际,河南省新密市三槐堂“王氏家祠”揭牌仪式及祭祖活动在曲梁镇五虎庙村举行。当日上午10时20分,以“弘扬王氏家风文化,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王氏家祠”揭牌及祭祖活动正式开始。
文化内涵
三槐文化
“三槐文化” 是大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实事求是、不贪图富贵、不落井下石、坚守道德原则的精神,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三槐文化” 又是具有国际性的大文化现象,国人对“三槐文化” 的认知已远远超出了三槐王氏的血脉认知范畴,达到了文化认知的高度。现在,不但三槐王氏后裔崇尚“三槐文化”,其他支系的王氏后裔以及其他姓氏的有识之士也都崇尚“三槐文化”,为“三槐文化” 的研究、交流、传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三槐王氏“忠信仁厚”的家风和“清廉、严谨”的官风,是“三槐文化”的精髓。
其它文化
王祜直言敢谏,为忠为义,不趋炎附势,不落井下石,避免了一场战乱,以百口之家为符彦卿担保,虽被贬襄州,却得到天下太平的愿望。苏轼在他的《三槐堂铭》中写道:“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到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王祜所植“三槐”中的“槐”可以音译为“胸怀天下”之“怀”,而王旦为相十多年间,充分体现了“胸怀天下的”胸襟,王祜的不贪图富贵、不落井下石、忠于国家,王旦任人唯贤、宽厚仁爱、正直无私,由他们的精神而形成一种三槐文化,其核心是忠诚、仁义、宽容、善良。这种思想影响了近千年来的三槐王氏,也成为后人心中一种忠义精神的象征,后人也多受此精神的感染。诚如苏轼在《三槐堂铭》中所言“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价值意义
三槐堂是著名的宋朝相府,而且三槐堂被宋人称为“惟德之符”,具有光辉的道德内涵。三槐堂在宋朝以及后代影响很大,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实事求是、不惧怕权势、不贪图富贵、不落井下石、坚守道德原则的精神,因此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三槐王氏延续至今,不仅具有血缘上的寻根问祖的含义,更体现着中华民族固有的美德和精神。发掘三槐堂的文化底蕴不仅可以弘扬三槐王氏家风,对于创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三槐王氏人文精神体现的贵而不骄、富而不俭、家族和睦、兄弟相爱以及直道谋身、忠于国事等精神,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开发与保护
复建
2014年,酝酿多年的三槐堂复建工作启动,筹建工作也正在进行。复建方案,包括三槐堂和三教堂两部分,占地220亩。其中,三槐堂占地180亩,三教堂占地40亩,所有建筑均为宋代风格。复建的三槐堂为四进院落,第一进院落建有山门、祭祖广场、王旦塑像、《三槐堂铭》碑亭等;第二进院落建三槐堂主堂、侧堂;第三进院落建三槐堂二堂、侧堂;第四进院落建三教堂,有山门和三座堂宇,分别供奉孔子、释迦牟尼、老子。
保护
明代建的坐落于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的三槐堂和明代建的坐落于安徽省休宁县海阳镇溪头村的三槐堂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的河南省禹州市鸿畅镇的三槐堂王氏祠堂已被列为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溪头三槐堂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1月26日,开封三槐堂王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河南大学成立,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任名誉会长,李玉洁教授被聘为总顾问。2012年3月10日,该研究会在河南大学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王氏后裔等齐聚一堂,就如何保护、开发、复建三槐堂进行了深入交流。2012年3月12日,开封三教堂古三槐堂扩建修缮委员会成立。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11日,安徽一男子放假回老家,大年初一去给祠堂烧香拜族谱,据其视频显示,被烧的族谱为三槐堂《王氏宗谱》原本,族谱被烧的原因应该是香炉里的香倒了,然后点燃供桌才导致火灾发生。其长辈们已经打算从副本开始重新修一本从头到尾。该男子称:其跟几个哥哥们作为最后一批去拜族谱的,没有处理好把祠堂的老族谱烧掉了,深感内疚。他还说烧掉的三槐堂《王氏宗谱》有很多备份。
参考资料
三槐堂遗址今安在.开封公众信息网.2024-02-11
三槐堂.浙江省人民政府.2024-02-11
王姓与三槐堂.今日龙游报纸.2024-02-12
「汾口寻根49」三底村三槐堂:一方人造福一方水土.百家号.2024-02-12
客家人与开封:三教堂 三槐堂王氏发源地.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11-02
开封“三槐堂”复建 系北宋名臣王祜家宅.东方今报.2024-02-12
休宁溪头三槐堂.中安在线.2024-02-11
河南新密:三槐堂王氏宗亲举行清明祭祖活动.国情网.2024-02-12
【春节·文化】莘县三槐堂,王姓渊源长.微信公众平台.2024-02-12
只想要睡个好觉的抖音 - 抖音.抖音.2024-02-12
只想要睡个好觉的抖音1 - 抖音.抖音.20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