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骅
朱家骅,1953年11月生于德阳市,现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曾任两届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院长。1991年,朱家骅在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1993-1994),并在2000-2001年间担任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93.10-1994.10,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2000.12-2001.06,任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9.06-2009.12,任维也纳工业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1976.02-1978.08,任四川德阳氮肥厂技术员。
1985.06-1989.12,任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化工系化机教研室副主任、化工系教学秘书。任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四川联合大学)讲师。
1991,任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1994年,晋升教授。11-1996.05,任四川联合大学化工系系主任。
1996.05-2005.06,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院长。
1998-2013,任四川大学学位委员会化工与动力机械分委会主席。
2000-2001,任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2,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5,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朱家骅,卢旭晨.《资源导向的化学工程。非金属矿物》,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联合组织编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化工原理》上册第一版,朱家骅,叶世超,夏素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1。
3.《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朱家骅,叶世超,夏素兰等编。科学出版社,2005。
1.Zhu JH,Zheng F,Laucks ML,et al. Mass transfer from an oscillating microsphere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49 (2): 351-358 MAY 15 2002 SCI:549EM EI:
2.Guan GQ,Zhu JH,Xia SL,et al. Simulation of 质量 transfer from an oscillating microdropl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热学 AND MASS TRANSFER 48 (9): 1705-1715 APR 2005 SCI : 914OK EI :
3.Feng ZH,Zhu JH,Yang XF,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ngle microparticle trajectory in an electrodynamic balance 汉语词类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2 (3): 444-447 JUN 2004 SCI:836FZ EI:
4.Guan Guo-qiang,Zhu Jia-hua,Xia Su-lan,et al. 质量 transfer of micro droplet instantaneously accelerated by high-speed gas stream, J.of Sichuan Univ. (Eng. Sci. Ed.), 2003, 35(3):42-48:
5.Chu LY, Xie R, Zhu JH, et al.,Study of SPG membrane emulsificatio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onodisperse core-shell microcapsules,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3,265 (1): 187-196:
研究方向
低浓度尾气CO直接矿化磷石膏联产硫酸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
主持项目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博士点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地方政府技术创新和企业委托项目15项。“反应喷雾流动结构与耦合机理”、“超重力条件下气溶胶微粒表面传质”“超音速气-雾两相流速度滑移”等化工多相流前沿基础课题研究,在国际上率先获得悬浮微粒电动超重力条件下单颗粒表面传质的新颖实验观察结果、高速分散体系界面传递驰豫现象机理与模型表达、流化床内射流矩的卷吸与混合等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60余篇,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20余次,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磷酸二铵尾气净化联产磷酸一铵”、“多级利用反应热的磷生产封闭系统”、“磷肥清洁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等技术开发和“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产业化成果突出。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7项。主持建设我国第一套年产20万吨粉状磷酸一铵大型装置等多项科技成果产业化“交钥匙”工程,均达到一次开车成功,成为“产、学、研”结合的范例,为我国磷铵技术大型化、国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化工行业和社会赞誉。
在研项目
(2013-2016)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脱除尾气化学尘雾PM2.5的气液交叉流阵列及内源性机制”、指导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工业尾气PM2.5减排与废水循环利用技术”,以高效脱除尾气化学尘/雾PM2.5新技术及理论为研究目标,提出废水与含尘废气自身构成具有密集交织规整的动态界面结构的气液交叉流阵列,将气液两相传递动力学因素转化为分离PM2.5的内源性机制,实现无外加场源除尘除雾新方法,是多相流边界层复杂结构微观尺度上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新内容,为过程工业节能减排之急需。
主持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低浓度尾气CO直接矿化磷石膏联产硫酸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提出了利用磷石膏固废直接矿化烟气CO联产硫酸铵(氮硫复合肥)与碳酸钙(水泥工业原料)的CCU工艺路线,目标是建立每年8万吨CO矿化联产24万吨硫酸铵和18万吨碳酸钙的工业示范装置。第一年度(2013)的实验室研究和100 Nm /h(尾气)模试装置研究设计、72小时工业现场连续运行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预期研究结果。
发明专利
已授权:
1.ZL1239706A,流化床磷酸喷雾一步法制备正磷酸钙盐的方法.朱家骅,夏素兰,张剑
2.ZL02128017.7,气-粉-雾三相双效强化磷酸二铵尾洗减量技术夏素兰,朱家骅
3.ZL2003101107690,磷铵工厂废气两效利用加工料浆的一种方法.朱家骅,夏素兰,马空军,冯昭华,关国强
4.ZL00112746.2,联氨脱碳除钙的硝酸磷复肥生产方法,朱家骅,夏素兰
5.ZL03135409.2,一种测量强腐蚀、高温、高粘稠性料浆密度与液位的方法,朱家骅,夏素兰
6.ZL200410040287.7,酸性物料流化氨化集成技术.朱家骅,周勇,夏素兰,杨雪峰,曹丽淑,程远贵
7.ZL200410040445.9,节能型三级真空蒸发浓缩结晶方法.朱家骅,夏素兰
8.ZL200610020708.9,磷铵料浆反应-浓缩蒸发器布置方法.朱家骅,陈瑜,杜怀明,夏素兰
9.ZL200610020940.2,磷铵成品冷却、混合与分料一体化方法及设备朱家骅,黄卫星,吕松,周勇
10.ZL200610022018.7,无尾气排放的磷铵生产方法.朱家骅,夏素兰,周勇,郭仕伟,黄进,黄世刚
11.ZL200710048492.1,钻井废泥浆和发动机废气现场综合处理方法.夏小全,朱家骅,夏素兰,周勇.
12.ZL200810044817.3,溶剂温差分离回收方法.朱家骅,夏素兰,余徽,沈倩,贺西林
13.ZL200810148114.5,应自热磷铵生产方法与装置.朱家骅,夏素兰,周勇,余徽,魏文韫,王江平,郭仕伟,黄进
14.ZL201020198686.7,钻井柴油机废气和钻井柴油机废水同步处理设备.夏素兰,夏小全,朱家骅
15.ZL200710050556.1,气-液交叉流自由表面传热传质的方法与装置.朱家骅,夏素兰,夏小全
16.ZL201010202351.2,磷酸溶液低温蒸发浓缩和结晶的方法与设备.朱家骅,夏素兰,张峰榛,陈建利,郑晓军
17.ZL200910059123.1,余热推动循环载热的煤气甲烷化技术与装置.朱家骅,夏素兰,张峰榛,周勇,陈建利
已公开:
18.申请号201110000807.1,提升自然通风空冷塔冷却载荷的方法.朱家骅,夏素兰,卿培亮,张峰榛,程远贵,杨雪峰,周勇,魏文韫
19.申请号201110344744.1,热力分离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和装置.朱家骅,夏素兰,卿培亮,程远贵,姬存民,左启银,豆瑞刚
20.申请号201210105927.2,潮汐式虹吸真空抽气方法和装置.朱家骅,郑志坚,夏素兰,李季,卿培亮
21.申请号201210114767.8,燃烧尾气减排固碳与循环水封闭冷却耦合方法.朱家骅,谢和平
22.申请号201210179443.2,烟气脱硫脱硝脱碳与磷石膏转化耦合联产硫基复肥的方法.朱家骅,夏素兰
23.申请号201210223218.4,烟气二氧化碳与磷石膏转化一步法节能节水清洁工艺朱家骅,谢和平,夏素兰,梁斌,黄卫星
24.申请号201210237185.9,三相全混流二氧化碳氨化矿化反应系统与装置.朱家骅,谢和平,杨三可,黄进,夏素兰,梁斌,黄卫星
25.申请号201310096821.5,膜厚可调的外环状弹性墙布膜器.朱家骅,刘人滔,郑晓军,王子宁,夏素兰
主讲课程
1985年至1989年,朱家骅讲授化工机械本科专业课程《压力容器》和《化工设备设计》。1989年至1993年,他讲授化学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化工传递过程基础》。1994年,他讲授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课程《传递现象》。2001年,他讲授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技术基础课程《化工原理》。
社会活动
1997,任《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编委会编委。
1998-2013,任《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编委会编委。《化工学报》编委会编委。
2000-2004,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第九届化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同年,任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2001-2013,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工分委会委员。
2004-2009,任浙江省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第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首席科技顾问。
2005-2007,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第一届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08,任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11-2012.12,任四川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特色矿产资源与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至2008,任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7-2011,任华南理工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化工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9-2014,任华东理工大学超细材料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化学工程与技术组成员。
2010-2014,任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大型工业反应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
2012-2015,任第十一届编委会 副主编。
2013,任四川大学工科学位委员会委员。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朱家骅.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4-06-27
朱家骅.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2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