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扬草
大飞扬草,属于大戟科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的带根全草,主要分布在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区。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通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形态特征
大飞扬草是一年生草本,植株被硬毛并含有白色乳汁。茎通常自基部分枝,枝常淡红色或淡紫色,匍匐状或扩展,长15-40厘米。叶对生,托叶小,线形;叶片披针状长圆形至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4厘米,宽0.5-1.3厘米,先端急尖而钝,基部圆而偏斜,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中央常有1紫色斑,两面被短柔毛,下面沿脉的毛较密。杯状花序多数密集成腋生头状花序;花单性;总苞宽钟状,外面密被短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雄花具雄蕊1;雌花子房3室,花柱3。蒴果卵状黑三棱形,被短柔毛;种子卵状四棱形。花期全年。
栖息环境
大飞扬草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谷、路旁或灌丛下。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用途
大飞扬草可用于治疗肺痈、乳房炎、痢疾、腹泻、热淋、血尿、湿疹、脚癣、瘙痒症、疔疮肿毒、牙疳、产后少乳等多种病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炮制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至软,切段,干燥。
药材性状
大飞扬草长15-50厘米,地上部分被粗毛。根细长而弯曲,表面土黄色。老茎近圆柱形,嫩茎稍扁或具棱,直径1-3毫米;表面土黄色至浅棕红色或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椭圆状卵形至近菱形,或破碎不完整;完整叶长1-4厘米,宽0.7-1.6厘米,灰绿色至褐绿色,先端急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有3条较明显的叶脉。杯状聚伞花序密集呈头状,腋生。蒴果卵状黑三棱形。无臭,味淡微涩。以茎粗壮,叶多、色绿者为佳。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记载:“治浮游虚火,敷牙肉肿痛。”
2、《岭南采药录》提到:“煎水洗疥癞。”
3、《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指出:“解毒消肿,治疮疡。”
药理作用
大飞扬草具有中枢性镇痛、解热、抗菌、抗炎药、兴奋子宫以及止泻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参考资料
飞扬草.中医世家.2024-10-22
大飞扬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360.2024-10-22
大飞扬草.中药查询.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