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萨·汗
礼萨·汗(波斯语:ضا شاه پهلوی,英语:Reza Shah Pahlavi,1878年3月15日-1944年7月26日),又名礼萨·沙阿·巴列维,于1925年12月15日建立伊朗巴列维王朝,是巴列维王朝的第一位国王。1941年9月16日,礼萨·汗宣布退位。
1878年3月15日,礼萨·汗出生于伊朗马赞德朗省,他出身贫寒,15岁参军,逐步晋升至准将。1921年2月,礼萨·汗主导了一场政变占领德黑兰,并担任伊朗战争部长和总理。1925年,礼萨·汗加冕为王,创立了巴列维王朝,伊朗在礼萨·汗统治期间见证了新秩序的建立。礼萨·汗修建了国家铁路,组织了现代军队,建立了现代化的司法机构、行政机构和教育机构。他发起了社会改革,致力于消除宗教神职人员、外国阴谋、部落叛乱和种族差异对国家的影响,并在外交上通过加强同德国的合作,制衡英国和苏联的力量。礼萨·汗在伊朗推行诸多现代化举措,包含西化和民族化的双重内容。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占领伊朗,礼萨·汗被迫退位,并将王国移交给王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最终,66岁的礼萨·汗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去世。
礼萨·汗当政期间,伊朗社会的诸多方面,从民众服饰到建筑风格,从司法机构到教育体系,从民族国家的世俗意识形态到现代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皆表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礼萨·汗的威权政治构成推动伊朗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有力杠杆。英国官员克拉蒙特·斯克林(英语:Clarmont Skrine):“礼萨·汗在他的国家编年史中被追称为‘伟大’,如果他不是伊朗两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也至少是最坚强、最能干的人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878年3月15日,礼萨·汗出生于伊朗马赞德朗省萨瓦德库县阿拉什特村,是阿巴斯·阿里·汗少校(英语:Abbas-Ali Khan)和妻子努什·阿法林(英语:Noush-Afarin)的儿子。他在出生后约40天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用商队把他带到德黑兰,途中他的父亲历尽磨难,因寒冷去世。 礼萨·汗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他做着铜匠学徒、帮牧民搬担子等工作,直到十五岁。
1893年礼萨·汗加入波斯哥萨克旅,并长期在首都德黑兰服役,也在荷兰、德国和比利时大使馆中执勤。1911年,礼萨·汗在卡扎尔亲王阿卜杜勒-侯赛因·法曼·法玛(英语:Abdol-Hossein Farman Farma)的指挥下,参加了对萨拉尔·多勒(Salar al-Doleh)的战役,后者试图推翻德黑兰政府并恢复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权力。礼萨·汗在战役中表现出色,晋升为中尉军衔。1912年,因他熟练使用机关枪,晋升为上尉。1915年,礼萨·汗因他的军事荣誉广为人知,高级将领纷纷带他出征平叛,同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18年,礼萨·汗在镇压穆尔扎·库切克·汗(英语:Mirza Kuchik Khan)起义的战役中被任命为准将。
政变夺权
1917年以来,英国和俄国瓜分了伊朗的大部分领土,攫取了巨额利益,伊朗已经处于解体边缘。在伊朗北部英军司令威廉·埃德蒙·艾恩赛德将军(英语:Edmund Ironside)的建议下,礼萨·汗被英军任命为哥萨克司令,带领发动政变。利用英国提供的资金,1921年2月,礼萨·汗和伊朗政治家赛义德·齐亚丁·塔巴塔巴伊(英语:Zia ol Din Tabatabaee)占领了德黑兰。卡扎尔王朝最后一位国王艾哈迈德沙·卡扎尔(英语:Ahmad Shah Qajar)被迫任命塔巴塔巴伊为首相,授予礼萨·汗伊朗陆军司令头衔,并令其兼任战争部长。
1921年2月26日,由礼萨·汗主导的新政府和苏联签订了《俄伊友好条约》,要求苏俄政府取消伊朗所欠俄罗斯帝国的债务,归还沙皇俄国侵占的伊朗领土。不久之后,新政府废除了1919年和英国签订的《英伊条约》,要求英军撤出伊朗,保留英国在伊朗原有的部分权利。此后数年,礼萨·汗致力于平定叛乱,加强中央集权。
加冕为王
1925年,已任战争部长的礼萨·汗试图从艾哈迈德沙接任总理一职,被拒。同年10月,礼萨·汗控制了整个伊朗,逼迫艾哈迈德沙·卡扎尔流亡欧洲。在艾哈迈德沙远离伊朗的情况下,礼萨·汗提出了共和制度,哈桑·莫达里斯(Hassan Modarres)为首的神职人员以礼萨·汗对伊朗共和国的性质并未明确为由表示反对。此后,礼萨·汗开始推行一系列宗教政策,以获取神职人员的信任。
1925年12月6日,议会召开制宪会议,宣布礼萨·汗为国王。12月15日,礼萨·汗宣誓就任巴列维伊朗第一任国王,自称礼萨·沙阿·巴列维,并于1926年4月25日接受加冕,终结了卡扎尔王朝的统治。
统治伊朗
1926年3月,第六届议会批准南北铁路法案,政府开始与英国、德国和丹麦公司进行谈判,来自德国、英国、美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工程师来伊协助完成该项目。糖和茶叶的贸易收入用作修建资金,项目员工90%是伊朗人,大量伊朗技术工人参加了项目培训,这对伊朗工业产生了积极作用。1938年10月30日,全长1394公里的铁路线开通,耗资101亿伊朗里亚尔,是伊朗迄今为止投入最高、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
1927年,礼萨·汗颁布的义务征兵法遭到民众和学者的反对抗议,他派了代表前往库姆,强调自己信奉伊斯兰教,并承诺修改法律。但在权力得到巩固后,他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反而监禁、流放或杀害了很多反对他的神职人员。礼萨·汗通过严格的律法来推广西方文化和制度。另一方面,在时任土耳其总统穆斯塔法·阿塔土克(英语:Mustafa Kemal Atatürk)的影响下,礼萨·汗开始全面反对伊斯兰教价值观并宣扬西方观念,他认为伊斯兰习俗过于落伍守旧,神职人员的着装也违反国家规定。
礼萨·汗鼓励妇女放弃佩戴头巾的习俗。1928年3月,他的妻女前往库姆圣地时因为没有佩戴头巾,与当地学者穆罕默德·塔基·巴夫齐发生冲突,穆罕默德·塔基·巴夫齐因此被流放至雷城。事后,礼萨·汗颁布了Kashf-e hijab法令(波斯语:کشف حجاب),命令所有公民,无论贫富,都必须带着妻子不戴头巾参加公共活动,同时也禁止了很多男性的传统服饰。
1931年,礼萨·汗拒绝大英帝国航空公司(英语:Imperial Airways)在伊朗领空飞行,转将权利授予德国汉莎航空股份公司(英语:Lufthansa)。次年,礼萨·汗单方面取消英伊石油公司(英语:Anglo-Persian Oil Company)的石油开采权,英伊石油公司将这场争端提交给国际联盟,在联盟做出裁决前,公司与礼萨·汗妥协,并于1933年4月26日签署了新的合同。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就任德国元首,礼萨·汗开始与德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德国成为伊朗最重要的贸易伙伴。1934年,礼萨·汗建立了伊朗第一所现代大学,德黑兰大学。受德国雅利安至上主义的影响,1935年,礼萨·汗要求外国代表和国际联盟在正式信件中使用伊朗称呼自己的国家。
二战风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礼萨·汗当即宣布伊朗的中立立场。盟军要求获得伊朗的通行权,以便向苏联运送食物和弹药,并驱逐伊朗境内的德国人,礼萨·汗拒绝了。因此,1941年8月,英国和苏联在未宣战的情况下通过海陆空入侵并占领了中立国伊朗。8月28日至29日,伊朗军事局势完全混乱,盟军完全控制了伊朗的领空,占领了伊朗大部分领土。9月15日,盟军代表要求礼萨·汗退位并立即离开首都。次日,礼萨·汗宣布退位,随后在英国军队的监督下从阿巴斯港乘船离开伊朗。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英语:Mohammad Reza Pahlavi)成为巴列维伊朗的第二任国王。
晚年流亡
礼萨·汗退位后,英国军队将他和他的孩子带到毛里求斯,然后又被送往南非约翰内斯堡。1944年7月26日,礼萨·汗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6岁。礼萨·汗死后,他的遗体被保存在开罗的皇家阿尔里法伊清真寺。1950年5月,礼萨·汗的遗体被移葬至德黑兰南郊雷镇为纪念他而建造的陵墓中。
为政举措
政治
国家主权
1917年俄罗斯帝国的灭亡,导致伊朗的政治形势急转直下。苏俄政府宣布废除沙皇俄国强迫伊朗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随之成为操纵伊朗政局的主要外部势力。1921年2月26日,由礼萨·汗主导的新政府和苏联重新签订了《俄伊友好条约》,要求苏俄政府取消伊朗所欠沙皇俄国的债务,归还沙皇俄国侵占的伊朗领土。不久之后,新政府废除了1919年和英国签订的《英伊条约》,要求英军撤出伊朗,保留英国在伊朗原有的部分权利。
1928年,礼萨·汗通过废除19世纪对欧洲人的投降政策来加强伊朗的国家主权。在伊朗的欧洲人要接受伊朗司法机构的管辖;印钞权从英国波斯帝国银行(英语:Imperial Bank of Persia)转交到伊朗国家银行(英语:National Bank of Iran),电报管理权从印欧电报公司(英语:Indo-European Telegraph Company)转移到伊朗政府,并禁止外国人在未经官方许可的情况下管理学校、拥有土地或在各省旅行。同年,礼萨·汗废除奴隶制度,7月28日,议会批准了“禁止在伊朗买卖奴隶并释放进入该国奴隶”这一单项条款。
司法改革
卡扎尔王朝时期,伊朗的司法体系处于二元状态,国王控制的世俗法庭与什叶派乌莱玛操纵的宗教法庭长期并存。1906年颁布的宪法更是赋予什叶派乌莱玛在司法领域的广泛权力。1926年,礼萨·汗任命阿里-阿克巴尔·达瓦尔(英语:Ali-Akbar Davar)为伊朗司法部长。同年3月,礼萨·汗解散了原有的司法机构,设立司法部作为最高司法机构。1927年4月,阿里-阿克巴尔·达瓦尔在德黑兰新任命了600名法官,并计划在每个主要城市培训250名法官。达瓦尔建立了伊朗社会事务局,引入法国的民法,意大利的刑法等法律。1927年4月25日,议会司法委员会批准了120项单独的法案,包括《民法》,《基本法》、《刑法》、《商业法》和《宗教法》,修改沙里亚中若干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缩小宗教法庭的审判权限,削弱什叶派乌莱玛在司法领域的影响。伊朗的第一个现代司法系统就此建立。
行政改革
礼萨·汗上台时,首都德黑兰以外的城市几乎不存在政府,国家行政结构摇摇欲坠。上台后,礼萨·汗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政府,是伊朗两千多年来首次建立的普及全国的国家结构。在位期间,礼萨·汗不断完善行政机构,在德黑兰设立内务部、外交部、司法部、财政部、教育部、商务部、邮电部、农业部、交通部和工业部。政府官员数量从1926年的几千人增加到1941年的9万人。礼萨·汗将全国划分为11个省、49个县,大量的区和村庄。各省由总督管辖,省县两级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德黑兰成为国家的权力枢纽。礼萨·汗的霸权统治将全国人民束缚在他的权威之下,他废除所有自治权力。新的行政结构使伊朗在长期的政治分裂后获得了统一,它表现出了现代行政机构的大部分特征。
审查制度
礼萨·汗统治期间,审查制度是政府维持秩序和稳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他关闭了独立报社以确保他的绝对权力。礼萨·汗多次发布公告,表示不会容忍媒体的反对。他流放、监禁或杀害了大量媒体工作人员。1924年6月28日,政府开始对公民的行为和意见进行审查。监管部门强制每张印刷的纸张上必须有官方审查员的签名。1931年,礼萨·汗颁布了一项关于集体主义意识形态的法律,进一步限制了与官方政策相悖的思想。礼萨·汗统治末期,伊朗报刊只剩下十几种期刊和两家发行量较大的报纸。
部落政策
巴列维伊朗建立前,游牧群体和部落政治在伊朗具有长期而广泛的影响,阻碍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1921年入主德黑兰后,礼萨·汗致力于讨伐平息诸多地区的部落反叛势力。巴列维王朝建立后,解除部落武装、废除部落首领的贵族头衔、征募部落青年从军入伍,没收部落领地和限制部落迁徙,成为礼萨·汗政权部落政策的基本内容。1933年,礼萨·汗实行强制定居化政策。与此同时,礼萨·汗任命将领统辖部落,部落酋长成为隶属于军队将领的行政官吏。1934年推行选举法,废除了所有部落选区,部落势力被进一步削弱。礼萨·汗组建空军,购买了德国的新式飞机,主要目的便是用于征服和控制部落势力。巴列维伊朗初期,部落人口约占伊朗总人口的25%。到了1932年,部落人口在伊朗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到8%。
经济
财政政策
礼萨·汗当政期间,中央政府控制地方经济命脉,不断扩大财源,国家岁入呈上升的趋势。1925-1941年,巴列维王朝石油开采的利润由100万英镑增至400万英镑,海关税收由9100万伊朗里亚尔增至4亿里亚尔。巴列维王朝自1925年开始征收所得税,至1941年共计征收税款3亿里亚尔。巴列维王朝对于糖、茶、烟草和燃料实行专卖制,岁入超过10亿里亚尔。此外,农业税亦构成巴列维伊朗的重要收入来源。1937年开始,政府实行赤字财政,增加货币流通量。1925年,伊朗政府的财政收支大体相抵,至1941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7亿里亚尔。礼萨·汗的新政因此被称作“建筑在通货膨胀基础上的大厦”。礼萨·汗当政期间的工业化举措,主要是提高关税、政府垄断经营、国家投资现代工业和由国家银行向私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国家在工业和贸易领域的投资在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从1928年的1%增至1941年的24%。相比之下,军费开支尽管增长4倍,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却从40%下降为14%。
工农现代化
1925年巴列维伊朗建立以后,现代化进程逐渐扩展到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在礼萨·汗的独裁统治下,西方的现代化借助东方专制主义的形式被引入伊朗。礼萨·汗当政期间,伊朗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工业化进程的启动。1925年,伊朗的现代工业企业不足20家,其中超过50人的企业只有5家,包括德黑兰的1家兵工厂和5家制糖厂、霍伊的钟表厂和大不里士的2家纺织厂。1941年,伊朗的现代工业企业达到346家,其中超过500人的企业为28家。1937年,现代工业企业在伊朗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1941年,现代工业企业在伊朗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增至18%。1925-1941年,工业投资总额为2.6亿美元,其中政府投资约占三分之一,私人投资约占三分之二,投资区域主要是德黑兰、大不里士、伊斯法罕和里海沿岸地区,投资的主要领域是纺织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包括34家纺织厂、8家制糖厂、1家大型卷烟厂以及为数众多的茶厂、饮料厂、粮食加工厂和肉类加工厂。此外,政府和私人还投资兴建水泥厂、钟表厂、肥皂厂、造纸厂、玻璃厂和化学品厂,甚至计划建造钢铁厂。工业化的进步导致现代产业工人的兴起。1925年,伊朗现代产业工人不足千人;30年代末,包括石油工人、渔业工人和铁路工人在内的现代产业工人达到17万人的规模。
20-30年代,政府以实物的形式征纳土地税,而作为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则免征土地税,进口农业机械亦免征关税,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里海沿岸的变化尤为明显。此外,政府聘请外国专家主持改良农作物和牲畜品种,开办农业学校,成立农业银行,由政府提供贷款,鼓励农民改良土壤和开垦荒地。1925-1939年,伊朗的小麦产量增长67%,大麦产量增长36%,水稻产量增长44%,棉花产量增长90%,烟草产量增长114%。棉花和烟草是出口国际市场的主要农产品,至于粮食作物则大都用于满足国内需要。尽管如此,相比于迅速增长的现代工业和石油开采,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1900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超过80%,至30年代后期,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下降为50%。
修建铁路
1925年,礼萨·汗着手建造穿越伊朗的铁路。1929年,自里海港口城市班达尔沙至马赞德兰中部城市萨里和自波斯湾港口城市班达尔·沙赫普尔至胡齐斯坦北部城市德兹富尔两条铁路完工。1931年,自班达尔沙经德黑兰向南至班达尔·沙赫普尔的第一列火车正式开通,成为连接里海与波斯湾的交通纽带。1941年,自德黑兰经绥姆纳至马什哈德市的东线铁路和自德黑兰经赞赞至大不里士的西线铁路投入运营。193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铁路达到1700公里;1948年,铁路长度增至3180公里。1925年,伊朗全国的公路不足2000公里,而且大都年久失修;到1941年,伊朗拥有状况良好的公路约1.4万公里。1928年,伊朗仅有汽车600辆;1942年,伊朗的汽车数量达到2.5万辆。1920-1933年,国内货运费用降低3成,货运时间缩短9成。礼萨·汗改善交通的初衷,无疑是便于调动军队和强化对于地方的控制。铁路的贯通和公路里程的增长,标志着礼萨·汗独裁专制的君主权力在伊朗各地的广泛延伸。铁路和公路的大规模建造打破了诸多地区长期形成的闭塞状态,从而为伊朗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工业化的进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军事
1926年,礼萨·汗颁布了义务征兵法。征兵法扩大了士兵的征募范围,城市、乡村和游牧部落为巴列维伊朗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为了防止军队叛变,国王用团和旅取代了军队。礼萨·汗提拔了哥萨克旧部的战友,让他们负责新的陆军师,并严格处理任何不忠行为。1926-1941年,伊朗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军事开支,军费增长了5倍。1941年,军队士兵数量由原来的5个师4万人增至8个师12.7万人。
文化
宗教与社会改革
礼萨·汗邀请知名神学家到国家广播电台参加节目,鼓励学者沙里亚特·桑加吉(英语:Mirza Rida Quli Shari'at-Sanglaji)对什叶派进行改革。桑加吉经常在讲坛上强调,伊斯兰教与现代事物并不冲突,包括科学、医学、电影、广播和体育运动。礼萨·汗为神学院提供资金,豁免神学学生的公共义务,并抑制任何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相关思想。礼萨·汗利用民族/宗教身份实现政治目标,但同时他深信政教分离。1925年,礼萨·汗恢复古代伊朗的传统历法,取代伊斯兰历法,作为巴列维伊朗的官方历法。礼萨·汗将神职人员剥离出教育部、司法部等行政机构,将神职人员与社会其他成员区分开来。1928年,礼萨·汗将巴列维帽定为伊朗男性官方帽,同时颁布了Kashf-e hijab法令,命令所有公民,无论贫富,都必须带着妻子不戴头巾参加公共活动。1935年6月,礼萨·汗颁布统一着装法(波斯语:قانون جایگزینی پوشاک),强制除神职人员外的全部伊朗男性佩戴巴列维帽。这条法律引起大量神职人员抗议示威,同年10月,军队向示威人员开火,导致多人死亡,这是伊朗去伊斯兰化的又一标志事件。
教育改革
礼萨·汗当政期间,兴办世俗学校,发展世俗教育,极力打破什叶派乌莱玛在教育领域的垄断地位。1934年,礼萨·汗在德黑兰设立教育部,掌管全国教育。1925-1941年,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占比从2%增至5%,年度教育经费投入增长12倍。1925年,全国共有各类小学650所,在学儿童5.6万人,各类中学74所,在校学生1.5万人。到了1941年,各类小学增至2300所,在学儿童近30万人,各类中学增至350所,在校学生近3万人。宗教学校培养的神职学员由近6000人降至不足800人。1925年,伊朗全国仅有6所高校,即医学院、农学院、法学院、文学院、政治学院和师范教育学院,学生不足600人。1934年,礼萨·汗在原有高校的基础上创办德黑兰大学。1928年至1930年间,随着教育法的不断完善,政府对宗教学校的控制逐步增强。法律规定所有男性必须穿制服,宗教学生必须参加国家考试才能免穿西式服装和征兵。30年代末,德黑兰大学增设牙医学院、药学院、兽医学院、美术学院和科学技术学院。到1941年,德黑兰大学共有注册学生3300人。礼萨·汗时期,伊朗政府每年资助100名青年留学欧洲;至1940年,500人学成回国,另有450人亦完成学业。各类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成为新兴社会群体,其政治影响随之扩大。与此同时,什叶派乌莱玛在教育领域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
外交
19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和俄罗斯在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亚、西亚地区展开殖民争夺,并在伊朗划定势力范围,即所谓的“大博弈”。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苏联退出在伊朗的势力范围,但因为支援穆尔扎·库切克·汗(英语:Mirza Kuchik Khan)发动的苏维埃起义,出兵伊朗。而1919年英国通过《英伊协定》加强对伊朗石油资源和主权的控制。1921年2月26日,礼萨·汗和苏俄重新签订了《俄伊友好条约》,以平等条约的形式,确认了两国的和平关系,苏俄退兵。不久之后,礼萨·汗废除《英伊协定》,弱化英国对伊朗的控制和影响。礼萨·汗在位期间,实施第三国外交,先后选择美国和德国作为第三国外交的对象,以此制衡英国和苏联。礼萨·汗聘请美国的米尔斯普顾问团协助管理经济、财政和社会问题,主动向美国石油公司开放北部石油租让权并签署开发协议。从20年代后期开始,德国与伊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逐渐取代苏联成为伊朗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和外交伙伴。苏联和英国均无法继续容忍德国在伊朗势力的扩张,最终联合出兵占领伊朗。
1934年,伊朗对土耳其进行正式国事访问,礼萨·汗于安卡拉会见了土耳其总统穆斯塔法·阿塔土克(土耳其语:Mustafa Kemal Atatürk)。旅行途中,礼萨·汗看到不戴头巾的土耳其女性像男性一样工作,由此想到Kashf-e hijab法令。1935年3月21日,礼萨·汗要求外国代表和国际联盟在正式信件中使用伊朗称呼自己的国家。
人物影响
礼萨·汗在伊朗推行诸多现代化举措,包含西化和民族化的双重内容。礼萨·汗当政期间,伊朗社会的诸多方面,从民众服饰到建筑风格,从司法机构到教育体系,从民族国家的世俗意识形态到现代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皆表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西化举措,都旨在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进而服务于民族主义和威权主义的政治目的。礼萨·汗当政期间的民族主义,以强调伊朗的历史传统而不是伊斯兰教,以强调国王的权力和尊严而不是宗教,因此更具世俗的色彩。礼萨·汗采取君主专制的形式排斥各界民众的政治参与,因而缺乏统治国家的广泛社会基础,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礼萨·汗当政期间的伊朗历史表现为威权政治日趋膨胀和经济社会剧烈变革的双重倾向,一方面,礼萨·汗通过世俗化的诸多举措,着力扩充国家机构和完善政府职能,进而强化君主专制,在政治层面构成宪政制度的逆向运动。另一方面,礼萨·汗致力于改造伊朗传统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结构。礼萨·汗的威权政治构成推动伊朗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有力杠杆。
人物评价
英国官员克拉蒙特·斯克林(英语:Clarmont Skrine):“礼萨·汗在他的国家编年史中被追称为‘伟大’,如果他不是伊朗两千年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也至少是最坚强、最能干的人之一。”
伊朗历史学家、法学家、神学家艾哈迈德·卡斯拉维(英语:Ahmad Kasravi):“年轻知识分子不可能理解,也无法评判礼萨·汗的统治。他们不能,因为他们太年轻,不记得礼萨·汗的独裁者诞生于混乱和绝望的环境中。”
家庭关系
参考资料
Reza Shah Pahlavi.Encyclopedia Britannica.2024-05-08
Reza Shah's Wives.مؤسسه مطالعات تاريخ معاصر ايران IICHS.2024-05-10
JUDICIAL AND LEGAL SYSTEMS v. JUDICIAL SYSTEM IN THE 20TH CENTURY.Encyclopædia Iranica.2024-05-09
Iranایران.Tufts University.2024-05-09
تخریب مقبره رضاشاه (1) (رضاشاه و جنازهاش در تبعید).پرتال جامع علوم انسانی.2024-05-09
RUSSIA ii. IRANIAN-SOVIET RELATIONS (1917-1991).Encyclopædia Iranica.2024-05-16
ANGLO-PERSIAN AGREEMENT OF 1919.Encyclopædia Iranica.2024-05-16
About the University of Tehran.University of Tehran.2024-05-16
伊朗历史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2024-05-09
CENSORSHIP.Encyclopædia Iranica.2024-05-10
کلاه پهلوی و تغییر اجباری لباس.شهرفرنگ.2024-05-10
The Great Game.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24-05-16
Order No.229.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2024-05-16
魏亮:浅析1941年之前的苏联与伊朗关系.西南大学.2024-05-21
Princess Shams Pahlavi; Red Cross Leader, Shah’s Sister.Los Angeles Times.2024-05-10
Ashraf Pahlavi, twin sister of Iran's last shah, dead at 96.Yahoo.2024-05-10
Gholam, Prince Reza Pahlavi.Olympedia.2024-05-10
His Imperial Highness Prince Abdorreza Pahlavi of Iran.Africa Hunting.2024-05-10
Shah’s Brother, Drugs Seized.Los Angeles Times.2024-05-10
Women in the IIAF.IIAF – Imperial Iranian Air Force.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