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吃茶养生记

吃茶养生记

全书二卷。日本第一部茶的着作。收在《大藏经补编》第三十二册。上卷为〈五脏利合门〉,叙述肝肺心脾肾五脏与酸辛甘苦碱辽五味的关系,说明寺之效用。又引《尔雅》、《广州记》、《茶经》、《本草拾遗》等书,解说茶名字、茶树形花叶形、茶功能、采茶时节等。下卷为〈遣除鬼魅门〉,列出饮水病、中风手足不从心病、不食病、疮病、■气病等五种病相,说明以桑汤治疗的方法,并详述桑粥法、桑煎法、服桑木法、含桑木法、桑木枕法、服桑叶法、服黑桑葚法,以及服高良姜法、吃茶法、服五香煎法等。本书为荣西七十四岁时所着。

作者简介

荣西禅师

日本临济宗的初祖 荣西禅师(又译作“容西”)(1141~1215)。

荣西禅师 开山荣西,字明庵,号千光、叶上。生于永治元年(1141年),为备中(冈山县)吉备津宫世袭神职贺阳氏之子。14岁落发为僧,在比睿山修天台密教,后两次入宋留学,将禅传入日本。此外,他从中国带回茶树种子,鼓励在日本栽培,并普及饮茶之法,故以“茶祖”闻名。

中国之行

十二世纪时,中日虽未有正式邦交,但民间已经贸易频繁,商人、僧侣的往来甚为活跃,日僧赴中原地区学禅返国弘扬者为数甚多。荣西初学显密二教于比叡山,尤擅长于台密,为叶上流的创祖。荣西为研究禅法,两度入宋,参天台山万年寺虚庵怀敞禅师,承袭临济宗黄龙派的法脉,而后发展成日本禅宗的主流。

日本禅宗虽早于奈良时代即开始流传,但并不兴盛,真正独立成宗,造成广大影响者,首推荣西禅师所开创的临济宗。荣西禅师自宋归国后即全力倡弘禅法,在他不断推展下,禅宗呈现朝气蓬勃的景象,其后又陆续有宋、元高僧来到日本,使临济宗愈见兴隆,故荣西禅师被尊为日本临济禅门祖师。

《吃茶养生记》《吃茶养生记》一书作者为荣西。他最伟大的功绩之一是将佛教的禅宗流派之一――临济宗和中国的饮茶习俗传入了日本。

荣西禅师1141年生于古时日本备中的吉备津。终年75岁。始曾专研天台密教,创立叶上流派,人称叶上上人。初次渡海入宋时年仅28岁,参拜了天台山后,于当年返回东瀛。19年后再度来到中原地区。重登天台山拜万年寺的虚庵怀敞为师,49岁时受菩萨戒,51岁回到日本

在宋期间荣西不仅拜师、参禅修行,还亲身体验了宋代吃茶风俗,对茶的药效深有感受。他返回扶桑树时带回了茶种,并鼓励种植。

内容概要

《吃茶养生记》主要论述茶的药物性能,甚少提及吃茶方法和思想性。但这一点却因证明了茶传入日本初期时主要重视药效,从而使本书在记述日本茶道的发展、形成过程中成为了一座里程碑。本书的内容证明:日本人接触和饮用茶是从实用这一前提开始,而后才发展成为今天的茶道。

《吃茶养生记》以序章开始,本论由两卷构成:上卷是“五脏和合门”,下卷是“遣除鬼魅门”。上卷的理论是从五脏调和的生理角度展开,下卷则是以驱除外部入侵病因的病理学观点为立论之本。

序论中,荣西开门见山道出主题:“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灵之妙术。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同贵重之,我朝日本,昔嗜爱之。从昔以来自国他国俱尚之。今更可捐乎。况末世养生之良药也,不可不斟酌矣……”

此书着于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当时日本国内世态动乱,佛门之内,纷乱四起,寺与寺间争战不息。这使荣西强烈地意识到末世来临。他认为提倡吃茶可使世人安心静思,强身健体,消除杂念,摆脱乱世苦恼。

荣西将中国的五行、印度的五大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与身体五脏并行相列:

“以五脏宛五行,木、火、土、金、水也。又宛五方,东、西、南、北、中也。肝,东也,春也,木也,青也,魂也,眼也。肺,西也,秋也,金也,白也,魄也,鼻也。心,南也,夏也,火也,赤也,神也,舌也。脾,中也,四季中也,土也,黄也,志也,口也。肾,北也,冬也,水也,黑也,想也,骨髓也,耳也。此五脏受味不同,一脏好味多入,则其脏强,克傍脏、互生病。其辛、酸、甘、咸之四味恒有之,食之。苦味恒无,故不食之是故。四脏恒强,故恒生病(其病日本名云心助也)。若心脏病时,一切味皆异,食则吐之,动不食万物。今用茶则治心脏,为令无病也。”

荣西指出,心脏为脏中之王者,五味中的苦味,由于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常食用,故心脏病患者较多。作为对策,他提倡经常吃茶,借以滋养心脏,祛病强身。因为人的心身安定,世态便可安宁。

荣西赞叹了茶的不寻常之处,认为它是一种圣洁高贵之物,它可上通神灵、诸天之境,下救为饮食所侵的人们,是治百病的仙药。“贵哉茶乎,上通神灵诸天境界,下资饱食侵害之人伦矣。诸药唯主一种病,各施用力耳,茶为万病之药而已。”

荣西在《吃茶养生记》中所想阐明的是茶对人体生理上的药用效能。明确地揭示出茶在传入日本初期,日本人只重视药用功效,不注重思想性,更无完整的茶道中点茶的规矩和思想体系。

通过《吃茶养生记》可以明确地看到茶是由中国传入日本,其传播人是日本的僧侣。此书对于以后“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奠基作用。

传播禅心与茶德

虽早在奈良朝时期日本已将茶引入,但并不盛行。由于荣西由宋携回茶种,种植于筑前背振山及博多圣福寺,又赠送高辨三粒种子栽植于母尾,不久分植于宇治市,为宇治茶园之始,渐渐地使茶更广泛种植,荣西因此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中原地区宋朝时期禅法已甚流行,而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故禅林逐渐有吃茶的风气;吃茶的礼仪、行法更成为禅门中重要的一环,于是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荣西将宋朝禅院的茶风引进日本,归国后首度于仓寿福寺、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设立每日修行中吃茶的风习。建历元年(公元一二一一年),荣西撰《吃茶养生记》一书,为其晚年最后的着作,传禅心与茶德。建保二年(公元一二一五),荣西献上二月茶,治愈了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茶风更为盛行。

作品评价

并称日本三大古茶书

名古屋市新干线西行两个小时,就到了冈山市冈山县古代属吉备国,公元1141年4月,《吃茶养生记》的作者、日本茶道史上被尊为茶祖的荣西禅师就诞生在今冈山市郊的吉备津。荣西(1141—1215),又号千光、明庵,俗姓贺阳氏,幼名千寿丸。其父贺阳秀重是吉备津宫(今吉备津神社)的神官。荣西幼年的时候,跟从父亲诵读佛教的俱舍颂,到了十四岁(1154年)便在比叡山(今京都东北)延历寺出家,号为荣西。延历寺是日本天台宗的总本山,创始人最澄大师(767—822)曾在中国留学,学习天台宗、密教、禅宗等佛教思想和戒律。最澄之后的慈觉大师(园仁,794—864)、智证大师(园珍,814—891)等也都曾在中国留学。他们回国以后带来了新的学风以及活跃的学术空气但是唐朝末年,日本停止向中原地区派遣遣唐使,中日文化交流陷于中断状态。所以到了荣西在延历寺出家的时候,日本佛教的发展也因为没有新的思想注入而处于停滞状态,教学僵化,徒具形式。目睹这种状况,荣西从21岁起便决心到中国去留学。经过数年准备,1168年4月,28岁的荣西从博多区(今福冈市)乘商船出发,踏上留学之路。一星期后,抵达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此时中国已进入南宋时代。荣西先后访问了广慧寺、天台山、万年寺阿育王寺,于9月回国,携回了《天台新章疏》60卷。

参考资料

《吃茶养生记》——一个宗教医学典型案例的解析.www.docin.com.2017-05-18

吃茶养生记_《吃茶养生记》的内容简介.www.sanwen8.cn.2017-05-18